慢阻肺患者不可忽视肺康复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慢阻肺的发生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的慢性非特异性的气道炎症性反应有关。长期吸烟或者接触有毒气体或污染的空气的人,以及儿童时期曾患有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或反复发生肺、支气管感染者,更容易发生慢阻肺。慢阻肺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疾病,年死亡人数超过300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对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

肺康复是对有症状和日常活动能力降低的慢性肺疾病患者采用的有证据基础的、多学科和综合的干预。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相结合,减轻症状、增加参与,通过稳定疾病和逆转疾病的全身表现而减少医疗保健费用。

肺康复是慢阻肺治疗的一剂良药。确诊慢阻肺的患者,无论病情程度如何,均应该开展肺康复治疗。许多慢阻肺患者早期忽略肺康复,等到严重时,康复效果也会相对下降。因此,确诊慢阻肺后要尽快进行肺功能训练。肺康复治疗应该针对每个患者的肺功能及其他情况,量身订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和呼吸肌训练。

运动训练: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每天运动锻炼目标是20~60分钟,每周至少3次,锻炼方式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操、柔韧性训练等内容。快步走是有氧训练的常用方式,几乎每个慢阻肺患者都可以选择快步走的方式进行锻炼,如果不能耐受快步走,可以选择散步,逐渐增加快步走和散步的距离或时间,哪怕每天增加10~30米,也会给患者带来好处。此外,对于轻度的慢阻肺患者,可以选择的运动方式更加广泛,如慢跑、划船、游泳都是有效的。但如果长时间没有运动,最好征求专科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的评估后,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锻炼。

呼吸肌训练:呼吸肌无力是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呼吸肌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功能、增加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减少呼气末肺容积,提高血氧饱和度,建立有效的呼吸模式,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肺功能损害,从而改善患者疲劳、乏力和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是最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腹式呼吸是通过增强膈肌的活动来增加肺的通气量。胸式呼吸是慢阻肺患者常见的呼吸方式,吸气时引起胸廓扩张,但是由于肺气肿的存在,慢阻肺患者胸廓扩张范围较健康者明显减小,容易导致通气不足。腹式呼吸是指在吸气时膈肌尽量下降,把腹腔脏器挤压到下方,腹部膨胀,在呼气时膈肌上升,其上升幅度比普通呼吸大,因此可以呼出更多肺内潴留的二氧化碳,改善通气和换气。缩唇呼吸是指呼气时收缩嘴唇呈吹笛状,使气体通过狭窄的口形缓慢呼出。缩唇呼吸可以提高气道内的压力,有效防止气道的过早塌陷,提高每次通气的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和分钟通气量,从而减少呼吸做功和耗氧。

近年来,哈医大四院呼吸二科在金寿德主任的带领下,先后配备多台小型、大型多功能呼吸机,配有多台监护仪及齐备的各种呼吸危重症抢救设备,并附设有肺功能室、支气管镜室、门诊慢病诊疗室等,可诊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对多种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形成了成熟的诊断思路和多种治疗方法。请相信,哈医大四院呼吸二科全体医护人员,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陪伴您走过肺康复的漫长之路。(朱学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