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弓-ⅡB”戰術彈道導彈研發始末及應用


多年前雖然海峽對岸對“天弓-ⅡB”-直遮遮掩掩,外間媒體幾乎沒有公佈過任何照片,性能數據、作戰使用等情況更是從未公開。不過,從通過一些零散的資料仍能根據經驗進行類推,分析出該導彈的基本參數和技術性能。

“天弓-ⅡB”戰術彈道導彈研發始末及應用

“天弓-ⅡB”導彈是在“天弓-Ⅱ”遠程防空導彈基礎上發展的,從不對彈體結構和佈局作較大調整這個原則出發,“天弓-ⅡB”戰術彈道導彈的佈局和結構基本沿用“天弓-Ⅱ”是合情合理的,只是內部佈局可能根據需要做了調整。從他們的導彈技術水平和近年來他們進行相關實彈發射試驗情況看,如沒有獲得美國的技術支持,“天弓-ⅡB”難以突破彈頭和彈體分離的技術瓶頸,而採用和早期“飛毛腿”類似頭體不分離的整體突防方式,雖然現在還沒有“天弓-IIB”的準確再入段性能數據,但類比其他射程相近的戰術彈道導彈,可以初步推測其全程飛行時間約為4-5分鐘再入段飛行時間約為45-50秒,再入速度約3.5馬赫。

“天弓-ⅡB”戰術彈道導彈研發始末及應用


“天弓-ⅡB”-戰術彈道導彈的母型“天弓-Ⅱ”早期採用85度準垂直髮射,後改為固定式垂直髮射,這表明他們已獲得捷聯慣導技術,可控制發射時的彈體偏轉,同樣的,由“天弓-Ⅱ”導彈採取的準垂直髮射方式也可以推測出其可能採用了和美國“愛國者PAC-3”相同的準最佳彈道式飛行軌跡,對於防空導彈來說,這種飛行航跡能最大限度地節約能量,使導彈儘量爬高,然後從高處向下攻擊,在彈道末端存速較高,有利於攻擊機動目標,對於改造為戰術彈道導彈也非常有利。當然, “天弓-ⅡB”的飛行彈道和那些由防空導彈“半路出家”的彈道導彈還有差別,因為畢竟它從設計時便考慮到了衍生為戰術彈道導彈。估計他們“中科院”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才處心積慮地在設計“天弓-Ⅱ”時,一反師承歐美風格方式,轉而學習蘇聯S-300 系列的理念,為日後改造奠定了堅實基礎,諸多涉及發展新一代防空導彈與戰術彈道導彈共用的技術難關都在研製中“逐一攻破”

“天弓-ⅡB”戰術彈道導彈研發始末及應用

“天弓-Ⅱ”採取“無翼結構+垂直髮射+準彈道軌跡”這一系列的彈道導彈痕跡,便可看出其良苦用心,從天弓-ⅡB開始研製到最終定型準備的情況看,也能從側面印證這種猜測。在“天弓-IIB”問世之前, “中科院”已經有專門研製的“青蜂”戰術彈道導彈問世,雖然該型導彈性能參數不及“天弓-ⅡB”,但尺寸、發射質量和結構佈局相差不大,因此,“青蜂”導彈的爆破殺傷戰鬥部稍加改進便可移植到“天弓-ⅡIB”上。此外,據其媒報道,他們已試驗成功“青雲”燃料空氣炸彈,經過改進後,也可作為“天弓-ⅡB”的戰鬥部,用於攻擊重兵集結地、機場和城市、民生目標。此外,其很可能發展結合GPS制導系統使用的硬目標侵徹戰鬥部,用於攻擊加固的掩體目標,但要制這種戰鬥部,必須解決侵徹體形狀、殼體材料、炸藥等問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沒有急劇減速時能夠正常工作的引信,即使能製造出具備一定侵徹能力的戰鬥部,也不能確保戰鬥部的可靠性。


“天弓-ⅡB”戰術彈道導彈研發始末及應用

實際上,真正困擾 “中科院”的,恐怕還是“天弓-ⅡB”的末端制導方式了。如果按照純粹的慣性制導,以他們的工業水平,難以研製出可靠性甚佳的高精度陀螺儀和其他相關設備,例如“青蜂”導彈射程130公里,圓概率偏差(CEP)達到150 -250米,而以“天弓-ⅡB”的射程估算,可能會超過350米,同時,“天弓-II”防空導彈的戰鬥部質量為100公斤,就算天弓-ⅡB按照上述改進方法,將導引頭、主要控制系統等拆除,換成戰鬥部,至多也就能達到300公斤,而按照300米的誤差來攻擊目標的話,恐怕除了放在發射架上恐嚇一下無知百姓,狗急跳牆時效仿兩伊戰爭時的襲城戰攻擊城市這類大面積目標外,也別無更大的作為了。目前,可供選擇的新型戰術彈道導彈末段制導技術很多,導引頭的新技術包括多光譜、雷達區域相關制導、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制導、GPS與慣性導航複合制導(GPS / INS)、捷聯和非冷卻紅外導引頭等。但考慮到他們的技術水平和能獲得的技術支持,“天弓-ⅡB”最可能採用的方式將GPS / INS。他們的雷達技術尚無法研製出體積、性能和可靠性都滿足彈載要求的合成孔徑雷達,光一個耐高溫雷達透波天線罩就足夠“中科院”忙活不少年頭了。

“天弓-ⅡB”戰術彈道導彈研發始末及應用

而多光譜和紅外成像導引頭用於戰術彈道導彈的非常少,各國也都只還處在預研階段。唯有 GPS / INS 複合制導既可大幅度提高制導精度,技術難度又不大、研製和裝備成本都較低,還具有向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等移植推廣的價值,且能得到美國的技術支持,同時又能儘快形成戰鬥力,因此,“天弓-ⅡB”走這條路也是順理成章的

從提高生存性的角度考慮,他們當然希望“天弓-ⅡB”能像“飛毛腿”等型號一樣,具有機動發射能力,但從“天弓-ⅡB”慣導系統、測地定位系統的情況看,可能因為其慣導系統性能有限,在機動發射狀態下精瞄、調整時間較長(如“飛毛腿”發射前需進行近1小時的初始化),戰時恐難有這樣從容調整的機會,權衡再三後,還是採用了以地下發射井為主的發射方式,但仍有可能還在進一步改進慣導系統後,研製機動發射裝置。

“天弓-ⅡB”戰術彈道導彈研發始末及應用


“天弓-ⅡB”的作戰使用

根據“天弓-ⅡB’’性能和作戰能力分析,一旦臺-海有事,“天弓-ⅡB”將作為第一波的較量,配合“雄風-IIE”巡航導彈使用,前者由於精度尚不足以攻擊單個點目標,故主要對沿海地區的港口、碼頭、機場、交通樞紐或重兵集結地等重要面積型目標實施突擊,後者由於採取了紅外成像+雷達地形匹配等複合制導體制,則重點突擊指控中心、雷達站、觀通站、橋樑、等堅固點目標。

但是,仔細分析一下當前雙方態勢,我們不難發現,這種計劃恐怕難以實現。根據中國航天精密機械集團在各次航展上展出的FT-2000等多型防空導彈性能看,其殺傷區已遠及島西部縱深30-50公里範圍,更不用說還有海軍驅逐艦載防空導彈可更加靠近島,戰時,依靠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預警機、側視合成孔徑雷達監視機等監控體系,可以保證“天弓-IIB”發射井一打開頂蓋,便被掌握,進而摧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