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解中小微外贸企业“三难”于震给出8条“锦囊妙计”


智库视点|解中小微外贸企业“三难”于震给出8条“锦囊妙计”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国蔓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江苏作为外贸大省,对外贸易受到了怎样的影响?作为进出口贸易主力军的中小微企业又面临着哪些困难?有何对策?对此,江苏经济报记者专访了江苏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会长于震。

长期影响将更加深刻

“短期影响正在逐步消弭,中期影响基本可控,长期影响更加深刻,但依然可以化解。我国以及江苏省对外经济贸易总体向好的态势有望保持。”于震说,然而,对于面广量大且原本就“身体单薄”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来说,疫情无疑是雪上加霜。2019年,江苏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7.3万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这部分企业亟待关注与帮扶。

另外,新冠肺炎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对我国外贸的长远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从目前世界主要发病国家看,暴发疫情的主要是经济发达国家,也是我国外贸的传统对象国或主要对象国。受到影响的国家相继采取的防疫措施必然会影响到国内需求,进而影响对我国产品的需求或转而向其他地区订货,这对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不啻是一个长期和重大的打击,需要认真应对。

中小微外贸企业面临“三难”

于震认为,疫情之下的中小微外贸企业主要面临三“难”:

一是复工难。按照往年惯例,大多数外贸企业一般会安排在正月初七最迟正月十六全面复工复产。今年受疫情影响,政府明确一般企业复工不得早于2月9日(正月十六)24时。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截至2月底,江苏重点外贸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已经基本实现复工复产。然而,还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因为复工复产审批手续繁琐、防疫物资采购困难、人员无法到岗、供应链受阻等,至今尚未复工复产。

二是接单难。一般每年的2月和3月都是国际展会的旺季,也是欧美和日韩企业集中下单的季节。受疫情影响,今年有100多个重要的国际展会延期或取消,企业无法如期参展接单。同时,多个国家在2月份密集出台各种限制入境的措施,不发甚至取消签证、班机停飞、抵达人员需先隔离14天等,造成中国企业无法如期去境外参展。根据吾爱全球签证中心的统计,截至2月22日,全球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大陆入境人员实施不同程度的管控,企业相关人员出境困难重重。一些外贸企业原先预约到访的客户也不能如期到中国见面,严重影响了签署订单和延揽客户。订单是企业的生命,如果没有新的订单,不少中小微外贸企业将面临刚刚复产又要“难产”的困境。

三是盈利难。这是个长期问题,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中小微企业原本就是本小利微,疫情之下就更加艰难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等人对全国31个省市(包括港台)1506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从账目资金余额能够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来看,37.05%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1.61%的企业只能维持2个月,17.20%的企业只能维持3个月,只有8.96%的企业能够维持6个月及以上。

而中小微外贸企业除了疫情下停工停产、复产面临增加防疫额外成本等共性问题外,还存在一些个性化问题,例如不能按期履约承担的经济损失,一般为合同额的20%左右,还会造成重大的商誉损失,甚至因此失去传统的客户群。还有不能如期参展带来的展位费、交通费、住宿费损失。根据《借展出海》杂志2月中旬的调查显示,162家参与调查的企业都没有如期参展,这次损失的费用相当于去年全年盈余的30%-50%的企业比例为35.2%,损失达50%-100%的企业为33.4%。这说明此次疫情给出展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经济损失较大,出展企业持续经营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八条对策助企渡难关

面对企业这“三难”,于震分别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给出了八条对策建议。

从企业层面来说,一是要坚定信心,千方百计渡过难关。“这个时候,信心比黄金还要宝贵。”于震说,广大中小微外贸企业要增强必胜信心,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上下同心,同舟共济。

二是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抓复工复产。外贸生产企业积极主动按照规范要求尽快做好复工准备,争取早日复工履约。外贸代理企业则可以通过在线办公等方式,尽可能保持正常运转,同时争取尽早复产。

三是群策群力,千方百计抢抓订单。首先可以考虑线下损失线上补。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取消以后,华为等众多中国智能移动通讯厂家陆续开展“线上巴展”。原计划2月11日至12日在深圳召开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也将延期至3月27日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呈现。中小微外贸企业也可以借助网络,通过语音、视频与客户开展交流沟通,即使不能网上签单,至少也可以把“灶台”烧热,为下一步签单做好前期工作。

四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争取支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中小微外贸企业要注意了解文件精神,尽可能争取政策扶持。比如2月5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帮助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克服困难减少损失的通知》,提出“各商会将协助有需求的企业,无偿出具因疫情导致未能按时履约交货的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截至2月25日,江苏省贸促系统15家商事认证中心签证机构共为276家企业出具新冠肺炎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619份,涉及机电设备、光伏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产品和海外工程项目,合同金额28.96亿美元;2月22日,江苏省商务厅和中国信用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防控疫情和稳定发展相关领域信保支持力度的通知》;3月1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凡此种种,中小微外贸企业要主动了解,内部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外部千方百计争取政策扶持。

从政府层面来说,一是要更加关心中小微外贸企业。“中小微外贸企业对外贸的总量和结构影响可能比较有限,但它们承载着大量的就业创业人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于震说,在全力帮助重点企业的同时,也要腾出一些精力来关注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非常时期,非常之策,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渡过难关。

二是要统筹考虑疫情防控和社会发展,当好“店小二”,尽快助力中小微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一方面,加强省际沟通协调,打通复工复产、人流物流瓶颈,全力保障企业满血复活;另一方面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采购防疫用品,做到复工防疫两不误。同时,争取实施异地健康证明互认,避免重复隔离,劳民伤财。

三是全力助推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适时调整贸易促进计划,将一些已经安排进贸易促进计划但由于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参展的展会调整出去,把企业确有需求的展会调整进来,使贸易促进计划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外贸企业;对企业已报名并实际发生费用,最终因疫情影响无法成行的,按照实际直接损失,给予相应的补偿;加大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扶持力度,全力帮助企业抢订单、保份额;为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减免费用;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政策宣讲,帮助它们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主动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经贸信息,帮助它们顺应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争取主动权。

四是对于江苏省传统的贸易对象国,要调动驻外商务人员的积极性,积极进行宣传攻关,辅之以一些优惠措施,维持贸易额尽量不下降,保证江苏外贸出口不下滑。

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春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