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真相,原来“八戒”才是“西天取经”的第一人

说起“八戒”大家自然会想起《西游记》里又懒又馋的猪八戒;说起“西天取经”,大家肯定会想到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其实历史的真相是这样的——第一个西行取经的人是三国时期一个法号“八戒”的高僧,巧的是他也姓“朱”。

有人说,吴承恩写西游时,因为家乡有个二流子,名叫朱八,既懒又馋,还常偷偷摸摸,所以吴承恩为了警戒世人“以朱八为戒,勿学朱八”,便在笔下刻画了“猪八戒”这一形象。但我更愿意认为,吴承恩笔下的“猪八戒”的灵感是来自三国时的高僧,取经第一人“朱八戒”。

历史的真相,原来“八戒”才是“西天取经”的第一人

《西游记》剧照

高僧“八戒”

高僧“八戒”原名朱士行(203—282),出生于三国时期,“八戒”是其法号,河南人,祖居颍川(今河南禹州)。在其出生这一年,诸葛亮二十二岁,刘备四十二岁,曹操四十八岁。这一年,官渡之战早已打完,袁绍去世不到一年,曹操正忙于在河北揍袁绍的三个儿子。

公元250年(嘉平二年),朱士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那一年,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他少年时就立下志向,立志于摆脱俗尘。出家之后,更是专务经典,以弘法为己任,他听说西域有完备的《大品经》,就决心远行去寻找原本:

他出家受戒后,在洛阳一带讲解《小品般若》佛经,因当初翻译的人把领会不透的内容删略了很多,讲解起来词意既不明确又不连贯。他听说西域有完备的《大品经》,就决心远行去寻找原本。

历史的真相,原来“八戒”才是“西天取经”的第一人

​西行取经

公元260年(甘露五年),高僧“八戒”从长安出发西行取经。也是在这一年,魏文帝曹丕之孙,曹操的重孙子曹髦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然后,便在与司马昭的斗争中身死。

朱士经从长安到雍州(陕西、甘肃一带),通过河西走廊到敦煌,经西域南道,横渡流沙,直抵于阗国。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一带)后,得到了《大品经》梵本。于是,他就在那里抄写,共抄了九十章。朱士行一直留在于阗,在八十高龄时客死于他乡。他的弟子弗如檀等历经二十余年,把抄写好的经本送回洛阳。

历史的真相,原来“八戒”才是“西天取经”的第一人

朱士行不仅是西域求法(西天取经)的第一人,也开启了中国僧人讲经之始,为后世西行求法者如法显、宝云、玄奘等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如今,西湖飞来峰东南角的龙泓洞中还有一组传神的“白马驮经”宋代浮雕,上面就刻有“朱八戒”三字。

伟大的人物不应被历史所掩埋,希望大家在看《西游记》的时候,能想起这位法号也是“八戒”的让人敬仰的高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