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未必有好校长,但烂学校肯定有烂校长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一般中小学校长也兼任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14〕55号)、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两个重要的文件都在其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现实中中小学校、高校的行政化仍然备受诟病。究其原因在于学校行政化的本质是弱化了党的领导。

第一,把校长负责制曲解为校长个人负责制。校长负责制的本质以校长及其行政体系负责,要素包含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的政治作用、教代会的民主参与管理。在中小学校的现实中,后两个要素都服务于第一个要素,而第一个要素的实行也要看校长个人的领导风格、政治品格。所以,不少中小学演变成校长一个人说了算,根本没有制度可言,更没有教代会的民主参与管理。甚至有校长直接跟老师说“我就是制度!”还有些专家吹嘘校长在中小学校发展中的绝对作用,认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确实校长作用比一般老师大,但一所学校的发展总归是全体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鼓吹校长的绝对作用就是个人英雄主义。那些校长真有本事,他能把一个乡村学校办成人大附中?你想,在这样的校长领导下,学校党的建设,党的领导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所好学校可能有一个好校长,但一所差学校肯定有一个差校长”。

好学校未必有好校长,但烂学校肯定有烂校长

第二,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曲解为党委书记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党委是一个集体,一般校长本身也是党委的主要领导。现实中,不少人问你们学校、学院是书记大,还是校长(院长)大?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一个伪命题。党委的领导是党委总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统一领导学校的工作,抓好大事,管好干部,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现实中,有的校长只对书记负责,而忽略党委的作用。其本质是裹挟书记架空党委,实施行政化之实。

好学校未必有好校长,但烂学校肯定有烂校长

第三,以强化党的领导为幌子,实行强化行政化之实。党章明确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在具体工作中更多的是政治方向,工作方法、工作策略的贯彻运用。而现实中,一些领导以强化党的领导为名,不尊重科学研究、教师教学的客观规律,简单的把教师工作数量化、可视化。教师的工作是良心的工作,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可能就来自一句赞美、一个眼神的无形之中。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你把工资待遇提得再高也不会是一个好老师。反之,要让教师有爱心,首先,要从学校领导风格、管理制度有爱心,就要发挥教师民主参与,各项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一个在学校中不能体会到公开、公正、公平感受的老师怎么成为一个好老师?怎么能让老师对待学生是公平的公正的?

因此,全面而正确的理解“党的领导”无论对于中小学校,还是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能不能全面而正确的理解“党的领导”校长个人负有决定性的作用,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