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新冠肺炎大事记#

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

本文梳理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环球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红星新闻、澎湃新闻、八点健闻、新浪微博、今日头条、ChinaXiv(不分排名)等多方报道和数据,由头条号“一周刊”编辑原创,文末付核心数据来源。

文章分“华南海鲜市场”、“疫情上报第一人”、“疫情吹哨人”、“疫情数据”、“全面联动”、“国际捐赠”六个维度,按时间轴为大家还原“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始末。全文共5,745字,阅读耗时约十五分钟。

“为预防新冠肺炎,请大家减少出门、会友、聚餐,出门请戴口罩,勤洗手......”类似警示语,通过条幅、KT板、滚动字幕、语音播报等方式,出现在街头巷尾。

或多或少,这也许会给人们一丝不安,但却不失为行之有效的传达方式。此次“新冠”事件,无论是出手速度还是力度,以及全民参与程度,相比于17年前,都给了人们太多感触和警醒。

突发,记者暗访售野味,“新冠”事件始皆知

➊ 华南海鲜市场

对很多人来说,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简写为 COVID-19)进入公众视野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一则12月31日记者暗访华南海鲜市场售野味的新闻报道。彼时,COVID-19尚未引起普遍重视,大家议论的重心还停留在野生动物保护和市场监管等方面。

其实,医务人员于此之前已在无硝烟的“战场”上与病毒抗战了20多天,更有“疫情吹哨人”和“疫情上报第一人”为COVID-19拉响全民警报,对及时遏制疫情扩散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新冠肺炎大事记#

时间要追溯到2019年12月12日,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200米的武汉市优抚医院接诊一奇怪病例:不发烧,也不流鼻涕,就只是干咳。医院建议患者做CT检查,这位69岁黄某表示“隔壁有七八个员工突发高烧不退”,担心自己也被传染便来做个检查,但自认为“并不严重”的他否定了CT建议。

这在公开报道中,也许是引起医务人员注意的第一批病例,但遗憾的是该患者当时并未得到确诊。四天后,优抚医院迎来第二位高烧、干呕的70岁患者,在两天输液无好转且也拒绝了CT检查后,转至武汉红十字医院被诊断为肺部感染。12月27日,第三个类似情况患者出现,不发烧只咳嗽,CT检查发现肺部严重异常。

➋ 疫情上报第一人

而此前一天的26日,在距离约2公里外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医生收治了疑似流感的一对老两口,CT片显示两人均出现毛玻璃结节(其后证明这就是新冠肺炎的典型CT特征)。

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新冠肺炎大事记#

曾作为03年“非典”疫情江汉区防治专家组成员,张继先对传染病疫情有着高度敏感性。在得知老人生病期间由儿子照料,便为当时没有任何症状的两老儿子也做了CT,结果显示其肺部也已感染。同一天,还有还有一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症状和肺部CT结果显示与这一家三口一致。

“一般来说,一家来看病,只会有一个病人,不会三口同时得一样的病,除非是传染病!”甲流、乙流、衣原体、支原体......等与症状相关的检查,张医生让病人都做了一遍,但结果都不吻合。12月27日,她将这四个人的情况向业务院长、院感办和医务部作了汇报,而医院也立即上报给江汉区疾控中心。由此,张继先主任成为了此次“疫情上报第一人”。

此时,距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宣布“人传人”消息还有24天。两个月后的2020年2月4日,张继先主任与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一同受到湖北人社厅、湖北卫健委“记大功”奖励。相对于恪尽职守的记大功让人欣慰,被誉为“疫情吹哨人”的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则更让人感到惋惜。

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新冠肺炎大事记#


➌ 疫情吹哨人

2019年12月30日下午5点左右,武大临床04级医学生李文亮在班级群里发布消息称“华南海鲜市场确认了7例SARS,在我们医院急诊科隔离”,并分享了一份写有“检出SARS冠状病毒高置信度阳性指标”的临床病原体筛选结果和患者胸部CT,提醒同为临床医生的同学们嘱咐亲戚朋友注意防范。

2019新型冠状病毒(后简写为 2019-nCoV)与SARS同归一个科/属,形态结构和临床表现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官方尚未公布为新品种之前,李文亮将2019-nCoV表述为“SARS”虽然不是十分严谨,但他却是最早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的人。

一个月后,李文亮于1月31日在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上透露:1月10号我开始出现咳嗽症状,11号发热,12号住院......次日,李更新消息,但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2月2日,其在今日头条发布一段内容,但未见新浪微博的更新。

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新冠肺炎大事记#

李文亮微博

“一开始,我主要就是发热、恶心,后来高烧慢慢退了,觉得有希望了。但是16号之后呼吸困难加重,完全不能下床......一直到1月24号,我被转到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采用抗生素、激素、抗病毒类药物和高流量吸氧治疗......”吹哨人的“笔记”,停留在2月2日

当天是农历正月初九,此时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1万4千例,全民参与抗击COVID-19也已超过一周。许多村民自发组织封村封路,一改往年春节走亲访友的热闹景象。

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新冠肺炎大事记#

素材来源-网络综合


力量,全民携手&全球联动,抗击“新冠”大事件

➊ 数据攀升,势态严峻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次日抵汉。此时,上报的已发现病例仅27例,其中7例危重。

根据早期病例研判,多数患者都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如商户,员工、市场送货和采购人员及相关家属等。因而,早期病例上报依据须满足三个条件:1、发热;2、排除支/衣原体等其它感染的CT;3、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加之部分患者一开始可能无明显病症表现,这也许12月底的上报数据偏小的原因。

2020年1月1日,华南海鲜市场休市;1月5日,武汉卫健委通报:武汉肺炎已排除SARS和MERS病毒的可能;7日,通过基因组测序和核酸检测等方式,武汉肺炎被确定为一类新的冠状病毒所致;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2019-nCoV”,中文全称“2019新型冠状病毒”。

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新冠肺炎大事记#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2019-nCoV显微镜照片

2020年1月19日,国家卫健委消息称:新冠病毒传染源尚未找到,但肺炎疫情仍可防可控。而根据ChinaXiv一份2月22日的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月18日24时,所有上报病例确实仅限武汉本地,但19日当天武汉却又新增77例,累计病例184例。而远隔武汉千里之外的深圳市,当日也出现有一例输入性COVID-19患者。

此时距春节只有不到一周时间,全国正式上演中国特有的“人口大迁徙”。事实上,全国累计确诊病例数,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均成倍增加。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到“人传人的情况存在”。1月24日大年三十,累计确诊人数破千;正月初三,数字逼近5,000;1月份的最后一天,累计数据破万,达11,690例。此时,包括日本、韩国、德国、美国在内的19个其他国家,均出现确诊病例。


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新冠肺炎大事记#

春节前后确证病例增长趋势图

2020年2月1日至2月11日,全国单日确诊均保持在2,000~3,000例增长量。但2月12日一天内,这一数字突增至15,152例,其中湖北占据全国的97.9%,而武汉又占到整个湖北的90.5%。好在次日,这一单日数据下降至5千多一点,后续一周数字均保持下降趋势。

据人民网截至2020年2月28日12时数据:全国累计确诊78,959例,日均500左右增加量;累计治愈36,229例,死亡2,791例;现有确诊及重症病例,已持续两周负增长。再纵观全球,有43国家和地区(不含 钻石公主号邮轮)出现COVID-19病例累计达3,725例,其中韩国以2,022例占据“半壁江山”。

➋ 全民联动,最美“逆行”

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城建局召开专题会议,参照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立一座医院,专门用于收治COVID-19病患。次日,武汉火神山医院设计方案完成,同日医建指挥部已调集了35台铲车、10台推土机和8台压路机抵达施工现场。25日,同样定位的武汉雷神山医院项目确立。

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新冠肺炎大事记#

2020年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4日开始接诊首批感染者。2月8日,武汉雷神山医院交付并同日接诊首批感染者。从立项到交付,两家合计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可容纳近3,000个床位和和4,000名医护人员的专科医院,耗时仅10天左右。救人如救火,项目施工可谓争分夺秒,

这体现的不是“基建狂魔本色”,而是“中国出击力量”

除了官方行动,民众自发组织的各类请愿,也给人满满正能量。

“我有着20年的一线护理工作经历……我自愿请战加入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战斗......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我是医务工作者,我申请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岗工作!”

“你放心上前线,孩子我们来教!”

1月23日,安庆市立医院、安医大一附院、安徽省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近千名医务人员主动放弃春节假期,自发请愿、服从安排。至1月24日,重庆涪陵中心医院院党委,累计收到医院各科室380余名医护工作者主动“请战”抗击疫情。1月27日,由135名医务人员以及2名领队组成的贵州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日出征。2月9日,厦门大学附属各大医院264名白衣战士集结出征驰援武汉。至2月19日,海南省先后6批次共计681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此类报道数不胜数。

截止目前,已有29省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380多支医疗队,超过42,000名医护人员驰援各疫区现场。

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新冠肺炎大事记#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新媒体

疫情当下,这些白衣天使们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我们无法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只知道那是一群最美的“逆行者”。而这群“逆行者”中,还有很多其他各种形式参与的身影,有24小时执行村道卡点的乡民,有街道巡查和科教宣传的民警,有社区测温和后勤保障的志愿者,有确保疫区物流供应的货车司机,有线上网课的人民教师和大学生,有自费跨国采购防疫用品的捐赠者,还有一批又一批企业、团体组织、机构和单位等,通过捐赠及公益行动体现其社会担当。

1月23日,武汉市通告招募志愿者,10小时内报名人数突破1万。1月26日,广东省发出《广东志愿者行动起来,助力夺取疫情防控斗争胜利》倡议书,至2月27日,104,491人报名参与志愿服务,累计已超212万小时。至2月1日,上海市志愿服务人数5,899人,20天后的2月21日,官方数据已达近2万人,其中仅虹口区参与人次超十万。

➌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一幕幕暖心画面,不仅仅只发生在国内,同样还有来自睦邻友邦的鼎力相助。

1月30日,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随时准备向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2月1日,巴基斯坦政府从全国公立医院库存调集30万只医用口罩,800套医用防护服和6,800副手套运抵中国。

1月31日,日本专利师会、再生医疗技术株式会社援华医用外科口罩35,000个,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所则向武汉捐赠2万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而让网友们纷纷称赞的,是印在外包装箱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鼓励语。

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新冠肺炎大事记#

印有“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字样的日本捐赠物资

截至2月7日,日本国内各界累计捐赠防护口罩633.8万余个、手套104.7万余副、防护服及隔离衣17.9万余套、护目镜及镜框7.8万余个,防护帽/鞋套各1,000个,防护靴30双,大型CT检测设备1台、体温计1.6万余个、消毒水1.15吨、消毒粉1吨、消毒用品2,400余件。

2月11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执政党宣布将从国会议员3月份经费中统一扣除5,000日元(合计约 198.5万日元),用于援助中国“新冠”疫情。17日,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新一批日本慈善人士捐赠的1,750件医用防护服,而这批物质外箱也同样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除了捐款捐物等直接形式,日本各界还以多种方式为中国抗“疫”助威,如街头部分商店出现着汉字写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唱中国国歌、录制视频等。

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新冠肺炎大事记#

网友们笑称“中日两国就像一个屋檐下的兄弟,平时时总是争争吵吵,遇到麻烦时总会时刻想着帮助对方”。

1月30日和31日,韩国政府与民间共同捐赠228万套医疗防护物资。其后又分别于2月5日、13日、21日,分别向重庆、湖北京山、安徽省、石景山区等多地捐赠抗“疫”用品。

截至2月14日12时,已有33个国家政府和4个国际组织向中国提供了疫情防控医疗物质。

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新冠肺炎大事记#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但不会简单的重复

一组组数据掠过,一副副画面再现。万物有价爱无价,病毒无情人有情。

从2019年12月11~12日第一批就诊患者往前推,零号病人始发时间大约应在12月8日左右,若根据最长14天潜伏期推测,零号病人也可能出现在12月1日前后。

在疫情悄无声息袭来的这62天时间,我们缺“衣”少药。虽然至今还没找到零号病人,也尚未研制出可靠疫苗,但中国人用最传统的方式——自我隔离。一省包一市的方式牵手攻坚,如愿,我们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在此,每个人,都为之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

  • 学生,老师,教育工作者,错失了毕业季两个多月的黄金时间;
  • 医生,警察,各类志愿者,在“不论生死”的疫区舍小家逆行;
  • 农民,工人,外出务工者,面临各种账单和开销依然居家隔离;
  • 企业,商家,各社团组织,放弃经营但却为抗“疫”倾囊相助;

对很多人来说,17年前抗击非典的画面还记忆犹新,发展历程也与此次抗“疫”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我们也看到不一样的响应速度,看到了自觉遵守的素养跨步。

历时82天,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新冠肺炎大事记#

素材来源-Pixabay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但不会简单的重复


核心数据参考如下:

►人民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和报道《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贵州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征》;

►人民日报海外版-《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全力支持中国抗击疫情》;

►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时空数据集及其典型应用》;

►上海市人民政府网-《虹口区十万余人次志愿者参与防控工作 疫情之下:有暖,有担当》

►新民晚报-捐款80万元 服务在前线 申城2万名医务志愿者在行动

►中安在线-《疫情当前,安徽医务人员主动请战》

►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给广东战疫志愿者画像:8万多人上岗,人均服务30个小时》

►厦门大学(新闻网)-《“战疫无忧云辅导”,厦大青年志愿者用行动温暖“最美逆行者”》

►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海南2020战“疫” |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这些医务人员的“请战书”让人泪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