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杨家将后代的故事

杨家将的故事,80年代以前的人都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山西杨家将以北宋时代杨继业(令公)、杨延昭(六郎)、杨文广等为代表,抗击辽军,为大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可其后代何去何从,今天小编根据相关史料、民间传说,和大家说一说。

探寻杨家将后代的故事

唐至北宋,杨家人才辈出,发展由南往北、再回南方。

杨家将起源于唐末“飞山蛮”杨再思部落,杨再思是湖南靖州人,唐末割据诚州(今湖南靖州县渠水滩头一带),自署刺史。接下来便是杨正约,世袭湘黔边界诸宣抚使、总管、长官司。到杨通麟这一代,杨家发生了变故,因为杨通麟“入后唐为质”,被后唐抓住做人质,后因时局变幻无常,无法返回诚州,便留在中原担任后唐将领。造化弄人,这也无意中完成了杨家将从南方偏僻之地到北方中原的大转移。

之后,杨家出了五代名将杨光远、世袭麟州节度使杨弘信等大人物。在接下来,大家都知道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在《杨家将演义》中有许多他们的故事。杨文广在宋神宗时期他因抗击西夏建功,先后升任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都虞侯。其子杨邦怀随杨文广南征依智高,后回故居锦屏敦寨定居。锦屏敦寨隶属于贵州省锦屏县,地处锦屏县东南部,和诚州大致是一块地方。

探寻杨家将后代的故事

据《说岳全传》,杨邦怀儿子是杨政,杨政传杨再兴。按照杨家将的几代人算来,杨业和佘赛花是第一代,杨延昭就是第二代,杨宗保和穆桂英是第三代的代表人物,而第四代就是杨文广。杨再兴人如其名,南宋抗金名将,跟随岳飞四处杀敌,实现了杨家将的再次兴旺。

南宋杨再兴,杨再思第八世孙,生于楚南极地城步,岳飞军前统制,实现杨家中兴。

杨再兴于北宋四年(1081年)出生在武冈郡石井图(今城步西岩镇水东村),绍兴元年(1131年)匈奴奴部将曹成自北方入湘,再兴苗军被掳入曹军,令他率部把守莫邪关(今雪峰山一带)。据《岳飞全传》记载,绍兴二年,岳飞代理判州湖南路安抚使,奉朝廷之命攻打曹成。英邪关一战,岳家军势如破竹,再兴被岳军围追,寡不敌众,坠涧被摘。岳飞十分赏识杨再兴的将才胆识,对他说:“吾不系汝,汝当忠义报国”。杨再兴被岳飞不计前嫌之义举所感动,当即率苗军随岳飞北伐抗金。

探寻杨家将后代的故事

杨再兴统率苗军奋勇杀敌,所向披廊,被岳飞重用为军前统制(即前锋将军),屡立战功。绍兴10年(1140年)11月,20万金兵聚攻河南临颖,杨再兴率苗军300人马在小商桥迎敌,奋勇拼杀,再兴挥刀在前,一举杀死金兵四名先锋主将。金兵见主将落马,纷纷而逃,再兴骑马抄近路追杀。因漫天大雪掩盖小商河河道,再兴部将人马均陷入污泥河道中不能自拔。溃退金兵所见其景,遂万箭齐发,再兴苗军全部壮烈献身。岳飞率授军赶到,方解重围。见再兴阵亡,抚尸恸哭。再兴殉国后,将其尸焚之,得箭镞2升岳军将士恸哭三日致哀。现城步西岩镇水东村龙井再兴故里仍有再兴当年墓葬遗址。

探寻杨家将后代的故事

元代杨通贯,又名杨完者,杨再思第十八世孙,被元史称为“苗帅”。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初,徐寿辉攻陷武昌,元帝威顺王子被俘,元廷大惊,急令各地“勤王镇乱”,得恩于元延的通贯父子兄弟应率万余苗军出征,大败徐寿辉守军,收复武昌,王子获救,苗军由此声威大震,元廷对通贯父子大加封赏。其父杨正衡封为谭州路同知(三品)。旋即又加封为隆兴省行枢密院副使、湖广右丞相(二品),特进荣禄大夫(一品)。杨通贯授湖广副都元帅(一品),通贯叔父杨正仁授湖广副都元帅副使(二品),苗军壮大到20余万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通贯在集庆(今南京)大败朱元璋部将郭天叙、张天佑,后又大败准军首领张士诚。元顺帝嘉其战功,封通贯为浙江省右丞相,加授骠骑大将军,并以其“克全忠义”赐名杨完者。

明代杨洪,镇守宣府,名震一方。

杨洪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五月出生于城步大竹坪,为明代著名武将,明景泰年间“四大臣”之一,因功封授昌平候,死后追封颖国公,谥武襄。《明史・列传六十ー》记载:“洪父子兄弟皆佩将军印,一门皆候伯,其时称名将者,推杨氏。”杨洪长子杨万朝,沿袭父亲职务,封殿前侍郎,后来官至总兵。

探寻杨家将后代的故事

杨家一门忠烈,在城步留下系列特色风俗,“苗族乌饭节”便是其一。

据传,在城步儒林镇大竹坪村有杨文广墓葬,地名曰“整鱼冲天”。解放后,有当地村民上山砍柴放牛时发现过残缺留存的墓碑。城步杨姓苗人吃“鸟饭”故事即来源于杨文广。传说杨文广南征时被敌所俘关在大牢里,妹妹杨金花去送饭,但常被狱卒拿去吃了。聪明的金花便想了一个办法,用山里采来的乌泡树叶子捣成汁煮糯米饭,然后将写好的字条放入饭团里,送去年中。狱卒见饭团是乌黑的,以为饭里放了毒,就不敢吃了。杨文广吃饭团时,发现里面有一张字条,得知杨家军已埋伏在四周,于是里应外合,冲出牢笼。杨文广走出牢狱这天是农历四月初八日,城步杨姓族众为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便将每年四月八日作为“苗族鸟饭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