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黄宗清疑为绵竹板桥人 “后代”欲迎回其墓碑

黄宗清疑为绵竹板桥人 “后代”欲迎回其墓碑

黄德金老人(右)展示家谱

四川新闻网德阳7月7日讯(记者 周鸿)“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黄德金一家与黄宗清是亲属关系,但就目前看来,他们家提供的信息与抗战烈士黄宗清是比较接近的。”9日,绵竹散文学会会长、本土历史研究者王兴庭说,即使他们之间没有联系,但黄宗清作为从绵竹走出去的抗战将士,是18816名绵竹儿女出川抗战的缩影,现在我们也应该把他的墓碑迎回来。

迎回来安放在哪里?王兴庭说,是否能考虑以黄宗清为代表,建一个出川抗战烈士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找到疑似黄宗清亲属后人

老人拿出家谱称二爸20余岁出走参军

“我感觉在河南南召县找到的墓碑,上面写的黄宗清应该就是我的二爸。”绵竹市板桥镇村民黄德华说,他的父亲叫黄宗银,自己小时候听父亲说过二爸黄宗清出去参军,后来就一直没回来,还以为他去了台湾。

7月3日,黄德华在网上看到了关于河南南召县发现墓碑。其中一块墓碑上写有“二等兵黄宗清之墓”和“四川绵竹”的信息。于是,黄德华立即将此事告知了家族中其他的兄弟姐妹。

在这个黄姓家族中,76岁的黄德金是最为年长的一个。根据黄德金整理自家的家谱上看,黄德金的爷爷黄成义与黄德华的爷爷黄成正应是亲兄弟。黄成义生下三个儿子,长子黄宗杰、次子黄宗清、第三子为黄宗平,而黄宗平就是黄德金的父亲。

“父亲黄宗平出生于1912年,二爸黄宗清可能出生于1910年左右。”黄德金说,小时候听父亲讲,黄宗清长的比较帅气,脑袋瓜也比较灵活。大概在1935年,黄宗杰当兵回来后,黄宗清就不声不响的离开了家。后来家人也去寻找过他,人虽然没找到,但听说在部队当了勤务兵。

起初三年,黄宗清还与家人保持着联系,但是后来不知何故就没了消息。黄家的后人还以为黄宗清去了台湾。直到今年7月,黄德华在网上看到了河南南召县的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与自己二爸黄宗清一样的名字,而且还有“四川绵竹”信息,才感觉到应该是同一个人。

黄宗清疑为绵竹板桥人 “后代”欲迎回其墓碑

黄德金老人整理出来的家谱

关于黄宗清信息的推测

疑为黄樵松麾下

黄宗清隶属陆军二七师补充团一连,其墓碑立于1941年1月19日。资料显示枣宜会战的时间为1940年5月1日到6月18日,在参战的军队中有一支来自于河南南阳的名叫第二集团军。因此推测,黄宗清极有可能隶属于第二集团军。

史料记载,1938年初,第二集团军调归第五战区指挥管辖,孙连仲继任集团军总司令,其基本部队编组为第三十军和第四十二军。后来第五十五军、第六十八军也加入该集团军的战斗序列。

1939年初,该集团军调归第一战区指挥。1940年又划回第五战区,长期驻守豫西南鄂北地区,而第二集团军的总部开始设在唐县,后来在参加枣宜会战期间,从唐县迁往镇平,后又迁回唐县,但一直都在南阳境内移动。

第二集团军下的基本部队有第三十军,三十军下有第二十七师,其师长为黄樵松。黄樵松升任27师师长是在1938年1月,孙连仲部由晋调豫整补的时候。1941年下半年,五十五军编入第二集团军,之后军队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黄樵松才调为第六十八军第一四三师师长。

从中可以看出,黄宗清去世时,第二十七师师长仍然是黄樵松。

根据史料记载以及在南召县(今南阳市境内)发现的黄宗清烈士墓碑上镌刻的“二七师补充团一连”、“民国三十年(1941年)一月十九日立”等信息分析,黄宗清极有可能系黄樵松麾下。

欲迎回黄宗清墓碑

以物为证建议建烈士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德金的二爸黄宗清与河南南召县墓碑上的黄宗清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根据现有的信息,其实很难证实。

“黄德金老人提供的信息也是目前比较接近黄宗清的信息了。”王兴庭说,即使他们与在河南南召县发现的黄宗清没有关系,但作为从绵竹出去的抗战将士,也是应该将这座墓碑迎回来。

据绵竹市档案馆的资料显示,1936年,国民党当局发动全国性的“祝寿捐机运动”,四川捐款购机3架,其中绵竹便捐款2300元(国币)。而在1937年到1945年,绵竹共征收解缴粮食1071100.955石,征收上交现金3915600元(国币)。期间,绵竹记载的出川抗战将士18816名,而牺牲阵亡的在册将士只有261名。

“这些人都不在了,现在只有261名阵亡者记录在册,大部分人都渺无音讯。”王兴庭说,这次找到了黄宗清这款墓碑,可以把它迎回绵竹,并建议建一个绵竹出川抗战烈士陵园。如果以后还能找到其他出川的抗战将士的墓碑或者其他物件,也可以迎回来将其放在这里,作为绵竹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