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黃宗清疑為綿竹板橋人 “後代”欲迎回其墓碑

黃宗清疑為綿竹板橋人 “後代”欲迎回其墓碑

黃德金老人(右)展示家譜

四川新聞網德陽7月7日訊(記者 周鴻)“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能證明黃德金一家與黃宗清是親屬關係,但就目前看來,他們家提供的信息與抗戰烈士黃宗清是比較接近的。”9日,綿竹散文學會會長、本土歷史研究者王興庭說,即使他們之間沒有聯繫,但黃宗清作為從綿竹走出去的抗戰將士,是18816名綿竹兒女出川抗戰的縮影,現在我們也應該把他的墓碑迎回來。

迎回來安放在哪裡?王興庭說,是否能考慮以黃宗清為代表,建一個出川抗戰烈士陵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找到疑似黃宗清親屬後人

老人拿出家譜稱二爸20餘歲出走參軍

“我感覺在河南南召縣找到的墓碑,上面寫的黃宗清應該就是我的二爸。”綿竹市板橋鎮村民黃德華說,他的父親叫黃宗銀,自己小時候聽父親說過二爸黃宗清出去參軍,後來就一直沒回來,還以為他去了臺灣。

7月3日,黃德華在網上看到了關於河南南召縣發現墓碑。其中一塊墓碑上寫有“二等兵黃宗清之墓”和“四川綿竹”的信息。於是,黃德華立即將此事告知了家族中其他的兄弟姐妹。

在這個黃姓家族中,76歲的黃德金是最為年長的一個。根據黃德金整理自家的家譜上看,黃德金的爺爺黃成義與黃德華的爺爺黃成正應是親兄弟。黃成義生下三個兒子,長子黃宗傑、次子黃宗清、第三子為黃宗平,而黃宗平就是黃德金的父親。

“父親黃宗平出生於1912年,二爸黃宗清可能出生於1910年左右。”黃德金說,小時候聽父親講,黃宗清長的比較帥氣,腦袋瓜也比較靈活。大概在1935年,黃宗傑當兵回來後,黃宗清就不聲不響的離開了家。後來家人也去尋找過他,人雖然沒找到,但聽說在部隊當了勤務兵。

起初三年,黃宗清還與家人保持著聯繫,但是後來不知何故就沒了消息。黃家的後人還以為黃宗清去了臺灣。直到今年7月,黃德華在網上看到了河南南召縣的一塊墓碑,上面寫著與自己二爸黃宗清一樣的名字,而且還有“四川綿竹”信息,才感覺到應該是同一個人。

黄宗清疑为绵竹板桥人 “后代”欲迎回其墓碑

黃德金老人整理出來的家譜

關於黃宗清信息的推測

疑為黃樵松麾下

黃宗清隸屬陸軍二七師補充團一連,其墓碑立於1941年1月19日。資料顯示棗宜會戰的時間為1940年5月1日到6月18日,在參戰的軍隊中有一支來自於河南南陽的名叫第二集團軍。因此推測,黃宗清極有可能隸屬於第二集團軍。

史料記載,1938年初,第二集團軍調歸第五戰區指揮管轄,孫連仲繼任集團軍總司令,其基本部隊編組為第三十軍和第四十二軍。後來第五十五軍、第六十八軍也加入該集團軍的戰鬥序列。

1939年初,該集團軍調歸第一戰區指揮。1940年又劃回第五戰區,長期駐守豫西南鄂北地區,而第二集團軍的總部開始設在唐縣,後來在參加棗宜會戰期間,從唐縣遷往鎮平,後又遷回唐縣,但一直都在南陽境內移動。

第二集團軍下的基本部隊有第三十軍,三十軍下有第二十七師,其師長為黃樵松。黃樵松升任27師師長是在1938年1月,孫連仲部由晉調豫整補的時候。1941年下半年,五十五軍編入第二集團軍,之後軍隊又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黃樵松才調為第六十八軍第一四三師師長。

從中可以看出,黃宗清去世時,第二十七師師長仍然是黃樵松。

根據史料記載以及在南召縣(今南陽市境內)發現的黃宗清烈士墓碑上鐫刻的“二七師補充團一連”、“民國三十年(1941年)一月十九日立”等信息分析,黃宗清極有可能系黃樵松麾下。

欲迎回黃宗清墓碑

以物為證建議建烈士陵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黃德金的二爸黃宗清與河南南召縣墓碑上的黃宗清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根據現有的信息,其實很難證實。

“黃德金老人提供的信息也是目前比較接近黃宗清的信息了。”王興庭說,即使他們與在河南南召縣發現的黃宗清沒有關係,但作為從綿竹出去的抗戰將士,也是應該將這座墓碑迎回來。

據綿竹市檔案館的資料顯示,1936年,國民黨當局發動全國性的“祝壽捐機運動”,四川捐款購機3架,其中綿竹便捐款2300元(國幣)。而在1937年到1945年,綿竹共徵收解繳糧食1071100.955石,徵收上交現金3915600元(國幣)。期間,綿竹記載的出川抗戰將士18816名,而犧牲陣亡的在冊將士只有261名。

“這些人都不在了,現在只有261名陣亡者記錄在冊,大部分人都渺無音訊。”王興庭說,這次找到了黃宗清這款墓碑,可以把它迎回綿竹,並建議建一個綿竹出川抗戰烈士陵園。如果以後還能找到其他出川的抗戰將士的墓碑或者其他物件,也可以迎回來將其放在這裡,作為綿竹的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