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為什麼如此痛恨日本?他曾立下誓言:永世不會踏入日本國土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段充滿了血與淚的歷史。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下,晚清引以為傲的八旗兵完全成為了一個笑話。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開始,清王朝就在腐朽落寞的道路上漸行漸遠。而在《馬關條約》簽訂後,清王朝已經徹底論為了列強們侵略中國的工具。

李鴻章為什麼如此痛恨日本?他曾立下誓言:永世不會踏入日本國土

這期間,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的四月十七日,清廷大臣李鴻章在日本的馬關春帆樓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約內容傳回國內,輿論一片譁然,紛紛指責李鴻章為賣國求榮的“奸賊”。再加上,條約簽訂的時候,日本方面曾點名讓李鴻章前去。因此,當時的很多人都將李鴻章視為了不折不扣的“賣國賊”。

李鴻章為什麼如此痛恨日本?他曾立下誓言:永世不會踏入日本國土

此時,慈禧太后雖然非常信任李鴻章,但是,看到民憤難平,也不得不革去李鴻章的所有職務,以示懲戒。

後世之人談及《馬關條約》來無不痛心疾首,因為,清王朝敗於歐美列強之手尚且情有可原,但是,遭受日本的屈辱卻是令人很難接受的。在感慨的同時,許多人都把李鴻章看成了“親日派”,有人還猜測李鴻章和日本有勾結。否則,他苦心經營的北洋艦隊為何在日本海軍面前如此地不堪一擊呢?

李鴻章是近代歷史上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史學界對他也是眾說紛紜,一直都沒有一個固定的看法。可若要說他是“親日派”,那確實是冤枉他了。因為,李鴻章對日本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甚至,發過再不踏入日本的重誓。而且,他在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候,曾經遭到過日本人的刺殺險些命喪黃泉。

李鴻章為什麼如此痛恨日本?他曾立下誓言:永世不會踏入日本國土

李鴻章來到日本後,日本的談判代表伊藤博文盛氣凌人地要求李鴻章將中國的七處地方開設為通商口岸,然後,賠償三億兩白銀等等。李鴻章雖然有過很多次和談經驗,但還是被伊藤博文的獅子大開口嚇了一跳。他一面與清廷商量,一面竭力爭取權益。不料,攜勝利之威的伊藤博文根本不給李鴻章機會。

伊藤博文頤指氣使地說道:“你只管分辯,但我們是絕不會減少的。”無奈之下,李鴻章只好先回住所,等次日再與日本商談。他坐在轎子中,苦苦思索著明天該如何修改條約。正當這時,一名拿著手槍的日本青年快速跑到他的面前,然後,對著他的面部就是一槍!

事起突然,李鴻章還沒來得及作出反應便被子彈擊中了面頰,然後,暈了過去。聞訊趕來的日本警察立即將他送往醫院救治,這才令他保住了性命。日本的警察抓獲了刺客,刺客叫做小山豐太郎,他之所以持槍刺殺李鴻章,完全是為了阻礙中日談判,好讓戰爭繼續下去。

李鴻章為什麼如此痛恨日本?他曾立下誓言:永世不會踏入日本國土

歐美國家見中國的談判代表在日本被刺殺,紛紛指責日本是野蠻之國。日本方面迫於壓力,只得在條約上做出讓步,好讓談判快速結束。就這樣,日方要求的賠償少了一億兩白銀,通商口岸也從七處減少到了四處。看到日本方面有讓步的舉動,李鴻章趕快發電報和清廷商量,想要繼續談判,力求減少損失。

可惜的是,日本憑藉先進的破譯技術,早就弄清楚了李鴻章和清廷來往電報的內容。摸清了清政府的底線後,伊藤博文用開戰來要挾李鴻章,堅持不再退讓一步。最終,綁著繃帶的李鴻章咬牙同意了日本方面的要求,含恨在條約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這次談判對李鴻章打擊巨大,他將此事視為自己的奇恥大辱,並立下了永不登日本土地的誓言。回國之後,他不顧自己年老體弱,堅持要親自去歐美等國考察,想要為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爭取一個生存空間。兩年之後,他從外國回來,路過日本的時候需要更換輪船。他一見用來換乘的小船是日本船,立馬錶示拒絕,說:“自己絕不上日本的船。”

李鴻章為什麼如此痛恨日本?他曾立下誓言:永世不會踏入日本國土

對此,李鴻章身邊的人竭力勸說,說:“這不過是暫時用來換乘,同日本根本沒有半點聯繫。”但是,李鴻章不為所動,說什麼也不用日本的小船。最後,隨行的人只好找來一塊長木板,把木板搭在兩艘輪船上讓李鴻章過。當時,李鴻章已經七十五歲了。兩鬢斑白的他顫巍巍地從木板上走過,這才換乘到了另一艘輪船上。值此年齡,李鴻章本可不計較換乘一事,只不過是一個日本的小船而已,與大節無虧。

但是,為了表達自己對日本的憤恨,他還是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中登上了木板。

李鴻章這樣行事,雖不足以讓唾罵他的人從此改觀,但是,若再說他是親日派,實在是難以服眾。平心而論,身為戰敗國的使者,他又如何能在談判桌上壓制伊藤博文呢?

【《馬關條約》、《李鴻章全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