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黃子孫一詞中,為什麼作為敗者的炎帝字號排在黃帝前面?

x819969731


按照歷史考究,從神農氏(號連山氏、烈山氏)算起,有九代炎帝,炎帝為姜氏部落首領的統稱。

神農氏生活在距今5000年前的上古時期,上古時期荒草野嶺,什麼都沒有,人類以採集野果,生吃食物為生,這樣的生活方式加上山林裡面蚊蟲多,時常有人生病死去。神農氏心懷天下百姓,開始了嘗採百藥,教民稼穡,救民疾夭。他有著一顆透明的肚子,吃進去的東西能立刻看到東西在肚子裡面的狀態。《神農本草經》有記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大概就是說神農氏為了替民眾治病,親自了解各類草藥的特性,在一日之內遇到七十二種(應該是誇大了的,虛指)毒物,後來無意間得到了茶葉(這也是茶的由來),神農氏吃了之後,解除了身上的毒性。足以見神農氏甘願為天下百姓付出的無畏精神。

神農氏的一生髮明瞭農耕、醫藥、陶器、房屋、弓箭、五絃琴、集市、織麻做衣服八大功績,他的這八大功績改變了人類茹毛飲血的全部生活來源狀態,使人類開始走向創造性的社會,神農氏的功勞是非常偉大的。

後世炎帝將神農氏的無量功德不斷的發揚下去,使得人類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物資越來越豐富。

末代炎帝時期也正是神農氏世衰的時期,軒轅皇帝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炎帝世系的命運,軒轅黃帝好戰,想一統中原天下各部落,到處征戰,途中和炎帝起了衝突,在阪泉打了一仗,也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阪泉之戰,大約在4600年左右,這場戰爭促進了炎帝和黃帝的聯盟,也就形成了炎黃子孫的核心。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就是從炎黃開始的。而為什麼我們不是叫黃炎子孫,就是因為炎帝世系比黃帝早五百多年,神農氏是第二代炎帝,傳位530年,神農氏世衰才出現的軒轅黃帝。但無論如何,炎帝和黃帝為人類帶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無可比擬的。


一路繁花H


炎帝和黃帝被共尊為華夏始祖,我們因此也自稱“炎黃子孫”。那為什麼炎帝在阪泉之戰,被黃帝所敗,而稱呼中卻是炎帝在前,而黃帝在後呢?奕天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炎帝統治的年代較早,較為年長

炎帝,也被稱為神農氏,大多數的傳說版本中,炎帝都早於黃帝,最先成為華夏各部落聯盟的首領。比如普遍公認的“三皇五帝”,炎帝通常被視為“三皇”的最後一位,之後傳承給“五帝”的首位黃帝。

而“神農嘗百草”,發展了農業,識別了藥草,幫助了各部落的族人,在很長時間內,也被各部落所敬仰,具有較高的威望和影響力的。

炎黃帝統治時間的先後,也可以從《史記·五帝本紀》的記錄中得到證實,“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黃帝一脈傳到軒轅氏的時候,神農氏的後代開始衰落,諸侯互相攻伐,殘害百姓,神農氏也沒法征伐制止了。說明,部落聯盟之前是在炎帝統治之下的。

按照習慣,時間在前的居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華夏族為炎黃後人,跟勝敗無關

按照《史記·武帝本紀》的記載,炎帝作為聯盟領袖時,“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炎帝部落雖然衰落,卻還要欺負聯盟的其他部落,這些部落就都跑去投靠了黃帝部落,最終導致爆發了炎帝和黃帝之間的“阪泉之戰”。

雖然炎帝戰敗,但是,黃帝此時還並未登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至少東方的蚩尤部落是不服的。

因此,黃帝就聯合了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戰”中戰敗了蚩尤,黃帝正式代替神農氏成為了部落聯盟領袖。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從此結為了聯盟,四處征伐,逐漸形成了華夏族。

雖然黃帝打敗了炎帝,但在後代人眼中炎帝和黃帝都是祖先,跟勝敗輸贏的的關係並不大,還是自然而然的按先後、長幼順序來稱呼。

因此,之所謂我們自稱“炎黃子孫”,主要就是因為炎帝、黃帝都是祖先,對於後人來說戰爭的勝敗沒有太大關係,而炎帝統治在前,黃帝統治在後,當然就是“炎黃”的順序相稱了。

史料記載的相互矛盾

歷史傳說最大的問題,就是會有多種版本,甚至會相互矛盾,有時候讓人難辨真假。在《國語》和漢代賈誼所著的《新書》中,似乎都是以黃帝為長,而炎帝為弟。

《國語》中記載,“ 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在前。而《新書》中更是詳細,“黃帝者,炎帝之兄也”,“炎帝者,黃帝同父母弟也”,也就是黃帝是炎帝的哥哥。

這就是上古歷史的尷尬之處,因為沒有文字,即使發掘出了歷史遺蹟,也沒法確定這個遺蹟到底是誰的,也就很難確切的確定某些文字史料的對錯真偽。

以上僅為奕天的個人看法,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一起討論、學習。


奕天讀歷史


黃帝戰敗炎帝,炎帝貢獻應該沒有黃帝大,為何要說炎黃子孫,而非黃炎子孫?

這應該是炎帝代表一個時代,過度到黃帝時代,按時間順序自然說炎黃,不能說黃炎。

伏羲風姓,伏羲時代以龍紀官,這應該說是伏羲開創的文明時代為木德旺的時代,大約近兩千年。

木生火,之後就自然是火德旺的時代,就是炎帝時代。有說炎帝不只是一個人,大概是稟火德的邦國又發展比較好,受到各邦敬重,而炎帝時代快結束時的炎帝與黃帝部族或邦國結合為一,過渡到黃帝時代。這也符合後天卦的順序,巳午火後是未土申金,土德大旺。黃帝者,土德旺稱帝,正在炎帝之後。所以,按時間順序自然是炎黃,不可以反過來。但畢竟黃帝時代各種文化更繁榮,文明光華更盛大,華夏更有力量,所以,黃帝的文化與歷史地位還是更高。道家把自己與黃帝聯繫起來稱黃老。而史記以黃帝本紀為記述最早。歷代帝王也以祭黃帝陵為主,黃帝稱人文初祖,以至於抗戰時國共也以祭拜黃帝凝聚中華民族人心與力量!


玄谷真人


炎黃部落誕生於河套地區,先後進入黃河流域,打敗了黃河流域的蚩尤部落,所以,我們的炎黃祖先應該是遊牧民族,和匈奴一個老祖宗,這和2000年後的鮮卑南下,打敗漢族,導致漢族衣冠南遷,而佔據黃河流域的鮮卑全部漢化,全部融入漢族,導致了盛唐的崛起,長孫,尉遲,令狐,獨孤,慕容,西門,等等複姓皆是鮮卑姓氏,這些鮮卑人和炎黃部落一樣,一次次的南下,歷史在不斷的循環,而留在草原上的老弱病殘又漸漸發展壯大,成為突厥人,蒙古人,再次南下,只是後來的人已經不認識先來的人了,殊不知蒙古人殺的數千萬漢人,500年前和蒙古人是一家,只是先一步南下了而已,所以我認為,整個蒙古高原和整個東亞都是炎黃子孫的後裔,血緣關係極近,只是經過數千年的廝殺,已經成了冤家對頭,只要是蒙古人種,都是真正的炎黃子孫,至於為什麼先炎後黃只是叫著押韻罷了


老周1個人炒股養家


.炎帝傳說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領。號烈山氏,一作厲山氏,相傳少典取有僑(因手機打不出字,僑字亻旁應改為蟲旁)氏所生。原居姜水流域,後向東發展到中原地區。曾與黃帝戰於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被打敗。一說炎帝即神農氏。黃帝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少典子。炎.黃同是少典子,是兄弟,應該是炎帝比黃帝年長的原因,所以稱炎黃。本人注:上古姓氏是財產的徽號,因之炎黃不同姓。秦以後姓是血緣的徽號。


陳相潮人


參照網友及歷史知識,這可能與民族發展壯大有關,炎帝歲數應比黃帝大,開始時都屬伏羲氏後,隨著各部落發展,炎帝,黃帝各為另一部落群首領,大戰之後各部落統一,尊黃帝為首,但炎帝為大,為了各部族融合,故稱為炎黃部落,故有炎帝在前之說。


非才


不是炎帝氏族敗給了黃帝。

是炎帝氏族的蚩尤氏敗給了黃帝,而且黃帝氏族此時和炎帝氏族神農氏合流。如果以神農氏為正統,黃帝叫平叛。

因為黃帝接受神農氏族禪讓,所以依舊把炎帝作為自己的法統正朔,所以叫做炎黃子孫。

黃帝繼承炎帝正朔最主要的成果叫做以農治國。中國曆朝歷代除了蒙元和日本侵華不這麼做,別的都這麼做。今天也一樣,一號文件很多是農業文件。

黃帝氏族後來也有不在中原的,最有名的是匈奴。蚩尤氏後代最有名的是彝族和苗族等,都是我們今天兄弟。


夢香寒冰


從歷史時間說,炎帝神農氏在先,黃帝軒轅氏在後,相差500年。從歷史影響說,炎帝神農氏決不亞於黃帝軒轅氏。阪泉之戰,被戰敗者是炎帝朝的末任,而不是首任、前任,即不是整體炎帝朝,炎黃二氏族聯合多,戰事少。”炎黃子孫”是後人提法,這說明後人很尊重炎帝神農氏,不以勝敗論英雄。


中承明


炎帝是取代伏羲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的,因為時間一長,或者是那時候的部落兼併太厲害了,其他部落不服,還有就是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戰勝了東夷九黎部落聯盟後,為了爭奪部落聯盟大酋長,爆發了戰爭,炎帝被黃帝戰敗南下了。


太興真人


炎帝是指那個時期某一部落首領的稱呼,我們通常所說的炎帝是第一代神農氏,他與軒轅氏黃帝並不處於一個時期,黃帝打敗的也不是神農氏,而作為三皇之一的神農氏,對華夏文明的開拓和發展也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黃帝時期也更久遠,所以 炎黃 並稱的順序十分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