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春:斯是如畫山水,斯是山水如畫

朔州文化圈 | 何日春:斯是如畫山水,斯是山水如畫

對何日春來說,寄予他最大熱情的一定是書畫藝術。

也可以肯定地說,何日春是靈氣極高的書畫家,雖然他的作品幾乎不曾面世,尋常只一個人待在屋子裡對話藝術,拷問自己。記得他的楷書圓潤飽滿,草書驚風帶雨,下筆從不落俗,且從容不迫。而在他意境深遠的山水畫落款中,也足見書法功力——可謂書畫互精神,筆墨共魅力。如果說書法是他的腕底風雲,那麼山水畫則內涵著他的胸中海嶽。

人的不同性格,並不影響懷有相同的情趣。許久許久失聯,何日春突然發給我幾幅山水畫照,看上去原作估計不到尺幅,卻是山川青空,曠遠千里。我對藝術不甚了了,但當看到他的筆墨色彩時不禁生髮感觸。當年,他師從名家,由河北院校美術專業畢業後,和我成為銀行同事。那些時光,我們都裝著刻苦敬業,我在辦公室喝白開水,他在櫃檯上辦業務, 偶爾一起給單位出牆報布展覽,湊湊節日氣氛,平時就接觸時間甚少。現在想起來,覺得一個入錯了行的男人,內心一定有許多不甘,而他在那樣枯燥乏味的環境中,藝術細胞並未在日復一日的消磨中枯萎縮紋。

書畫者的寂寞清苦不為人知,而對於久居雁門關外的何日春,是樂趣,是虔誠敬畏。二十多年過去了,他還是以精進態度默默徜徉在山水間,痴迷著追尋他的夢想。山水畫講的是意境。何日春的筆墨是達意的,是能夠由淺入深、盡情淋漓展露思想的,他總是在尋找不同的角度讓畫面更能引人入勝。印象中,他爬在宣紙上靜氣凝神,大半天不挪身子,完全把自己融進山水之中,是一種讓人感動的狀態。無論曠野青黛孤帆遠影,還是茅舍煙雨落霞飛鴻,畫家的內心從來都沒有過平靜。他好似推開一扇古韻生風的窗子,讓我們暢懷“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也能會意“情契居連屋,炊齋霤合煙”……我們和畫家的真正關係是:畫家一直在苦苦尋求,我們總是在靜靜享受。

藝術總歸是發自情感,出自內心,所謂意由心造。幾幅小品,能看出他精神世界的本真和安寧,那是靈魂走出去後的迴歸,是把世俗當作風月的定力;能看出浸潤其中的中國畫的精髓,有陸儼少的情境,有傅抱石的技法……等等。我不能對他的作品作多少深度評價,但懂得那一抹又一抹光彩,沒有落過功利的塵埃。這裡只說一句:最可人的話是真話,最美的藝術是對美的執著。

前人已把書畫精典妙理說盡,之謂“前人之述備矣”。迴歸真理,我們應該明白,好的藝術作品,從來不用市場營銷衡量。迎著明月清風,我能走進何日春的畫中。

是的,何日春的心中,斯是如畫山水,斯是山水如畫。

朔州文化圈 | 何日春:斯是如畫山水,斯是山水如畫

監製:張日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