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銀行的存款壓力逐漸越來越大呢?

財道


為什麼銀行的存款壓力會越來越大,而且不是某一家銀行,二是全行業,幾乎上升到國家問題了呢?

這個地方,我把這理解為居民儲蓄存款,估計也是。

其實壓根不用看什麼經濟數據,從生活的變化,理財方式的變化就能看出來。

一、一部分原本只能來找銀行的錢,被其他小毛頭攔截了,而且小毛頭們不僅數量越來越多,力量也越來越強。

現在很多年輕人幾乎已經以為支付寶上買基金,餘額寶等等就是整個理財市場了。

更別說什麼微信,財富,京東,美團等等只要有流量的人,就想搞一把金融。

這些年輕人的錢,二十年前,沒工資卡的除外,有工資卡的可都是趴在銀行的。

二、有各路小弟攪局,銀行自己也得革命。

雖然各路部門吵架,覺得什麼理財,基金銷售,信託代銷會分流存款,可在不捨得分流存款人家就分你客戶的前提下,只能把大把大把的存款眼睜睜給其他產品。

十幾年前,理財還不是每家銀行有,讓居民買還得做工作。現在,七八十的大媽也有不少專門買理財,還得搶收益最好的那一款。

自己革命,少了一部分。

三,在此之上,雖然p2p把很多人的錢包坑慘了,給大家做了一個很好的風險教育。

但是結果是,人的胃口被吊起來了,存款的利息看不上了;二,即使看不上,錢也沒了[呲牙]

又少了一部分。

四、最心痛的話題,房貸

做過貸款,看到現在年輕人結婚買套房子,多數自己的收入都白搭,需要追加老爸老媽一家人供一個房子。

為什麼?

因為一套房子只要不是太偏,都得兩三百萬,首付差不多就七八十到一百萬,每月還款一萬多屬於正常。

他們現在的首付,我們那會能買一套房子。可他們的工資,可沒漲到那麼多倍。

一套房子,掏光了爹媽的存款,還搭上了一家三口的十年(假設十年後他自己能還的起了)。

一般的工薪家族,那裡還有存款?

五、最最心痛的話題,小貸

理財知識缺乏,大手大腳,廣告誘人三個一。

我們那會不會理財最多月光,吃土,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要搭上前途,大學沒畢業就敢刷十幾萬信用卡。

哪裡還有存款?

所以…


小F女俠


銀行攬儲的壓力確實越來越大,頭條上有位財經作者朋友是臨沂一家銀行的員工,每年幾千萬元的存款壓力,他只能動用親戚朋友的關係拉存款,但是幾千萬在小縣城能辦到的不多,為什麼銀行攬儲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有如下幾個原因。

居民負債越來越高,存銀行的錢少了

眾所周知我國是高儲蓄的國家,但是最近幾年居民的存款增速明顯放緩,已經跌破10%,而貸款的增速超過20%,2016年-2018年,居民存款增速在10%左右,居民貸款增速超過20%,居民貸款中房貸是大頭,我國房價處於高位,需要支付更多的資金才能買得起房,自然居民存款的錢就少,居民的負債增長高於存款,可以推測居民的杆槓率逐年提升。居民用來存款的錢變少。

其他理財產品分流了銀行的存款

近年來,我國理財市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寶寶類產品(貨幣基金)、P2P理財、信託、保險等,用戶可以選擇的產品非常多,不像80、90年代,只有銀行存款可以購買。

大銀行分走了存款的大部分

我國有4000多家銀行,截止到2018年末我國居民存款總額為724438.51億元,72萬億中,6大行、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大的城商行分走了存款的大頭,剩下的幾千家銀行能分的非常少,競爭越來越強。

存款利率低

銀行的存款產品的利率相比於其他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偏低,存銀行無形中資產無形中發生貶值,跑不用貨幣貶值。

綜上所述:居民負債增長率高於存款增長率,居民存款的總量變少;銀行的存款利率低加上其他理財產品分流,銀行能夠獲得的存款總池子沒有之前增長的快,另外大銀行分走存款的大部分,剩下的幾千家銀行競爭越老越強,存款壓力當然越來越大。


互金圈


曾幾何時,銀行是何等的風光,那時候銀行可以躺著賺錢,大家即便有錢拿去銀行存,銀行都是愛理不理。但時過境遷,目前銀行已經沒有了當日的威風,而是要面臨存款壓力山大的尷尬。

那為何銀行的存款壓力會越來越大呢?我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1個原因、銀行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幾十年前我國的銀行機構數量是非常少的,那時候的銀行主要以五大銀行以及股份制銀行,還有一些信用社以及儲蓄所為主,而且同一個銀行機構網點也沒有現在這麼多。

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大家對金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所以最近十幾年我國的銀行業經歷了一輪高速發展的階段,銀行法人機構不斷增加,同一個銀行的網點也在不斷增加。此外各種類型的銀行也不斷推出,以前我國的銀行主要以國有銀行為主,但目前在我國的銀行體系當中囊括了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村信用社,農商行,村鎮銀行,民營銀行,外資銀行等,截止2018年目前我國銀行業法人機構數量超過4100家,銀行網點數量超過20萬個。

所以目前銀行之間的競爭要比以前更加激烈,存款客戶可以選擇的空間更大。

第2個原因,利率的限制。

想必大家都經常聽到一句話,就是錢放在銀行越存越窮,因為目前銀行的利率確實比較低。下圖是目前我國的基準利率:



可以看出目前利率基準利率最高的是3年期的2.75%,一年期的只有1.5%。雖然在實際吸收存款過程中,各大銀行會上浮較高的利率,但上浮的空間是有限的,雖然我國在2015年已經逐漸放開了存款利率的限制,但市場上仍然有一個利率定價機制公約,這個利率定價機制公約會對會員的利率做限制,目前屬於這個公約的會員利率上浮範圍一般控制在55%以內。所以目前大部分銀行三年期實際給到的利率都在4.2625%之內。

這個三年期的利率表面上看還可以,但是期限比較長,流動性比較差。而流動性相對比較好的一年以內的存款利率都不會很高,比如一年期,目前大部分銀行的存款利率都在2.2%以內。

但是最近幾年我國的通貨膨脹率平均下來至少在5%以上,也就是說存款的利率趕不上通貨膨脹的水平,所以導致越存越窮,因此很多人都不願意把錢放在銀行裡面。



第3個原因、其他理財平臺的衝擊。

最近幾年我國金融市場管制逐漸放開,很多金融機構都不斷湧現出來,目前除了銀行機構之外,大家可以選擇的投資渠道很多,比如信託,債券,貨幣基金,銀行理財,P2P,貴金屬,外匯,養老基金,股票,金融衍生品等等。

相對於銀行存款利率比較低來說,其他理財產品的收益相對比較高,所以那些有錢的人能夠承受一定風險的,更傾向於購買其他收益更高的理財產品。

第4個原因、互聯網技術的衝擊。

互聯網技術對銀行的改變不僅僅是寶寶類理財產品對銀行衝擊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直接改變了銀行交易的時間空間限制。比如以前大家去銀行存款的時候,只能到銀行櫃檯辦理,但是現在大家可以通過網上的其他渠道來辦理,比如APP或其他理財平臺。

也正因為互聯網技術的這種便捷性大家可以跨區域存款,哪個銀行利率高,大家就去哪個銀行購買,比如現在有些民營銀行推出的存款,5年期的利率達到了5.45%,如果放在以前大家是很難買到的,但現在通過互聯網技術大家可以在一些平臺裡面直接購買,非常簡便,所以那些墨守成規跟不上時代的銀行,存款就面臨了很大的擠壓。

第5個原因、房地產的擠出效應。



房地產對銀行存款的擠壓效應是非常明顯的,最近幾年我國的房價不斷上升,大家購房成本不斷上升,以前買一套房首付只需要20萬左右就可以,但現在在一線城市光首付款都需要一兩百萬,所以大家的存款一下子被掏空。更關鍵的是除了首付之外,大家每個人面臨的月供也很大,所以這就導致很多人沒有錢存款。銀行的客戶減少,銀行存款的壓力當然會提升。


貸款教授


每到年底或年初,很多銀行都要發動全行員工齊抓攬儲工作,甚至拒臺員工的收入直接與攬儲業績多少掛鉤。可能對工農中建四大行來說,由於成立時間較長,政府的財政存款和企業存款較多,感受到存款壓力不甚明顯,但是中小銀行對存款的飢渴程度是愈來愈強烈。

現在問題來了,為什麼國民存款現在處於停滯或者負增長的狀態呢?首先,銀行存款利率太低,不僅趕不上通脹數據,而且還是長期處於負利率水平。以一萬元為例,銀行活期存款利率0.35%,一年才35元。按照基準利率定期一年利息175元,銀行最高能給到225元利息。而目前國內CPI平均都在2.5%左右波動。過低的存款利率打擊了儲戶的積極性。

再者,居民收入不高,多數人月薪只有3000至5000元區間,還要每月還房貸。所以,多數家庭根本沒有存款。現在普通家庭,每個月要還幾千元甚至上萬元房貸,這還是長期的。同時,養育孩子的開支也很大。而現在家庭在每月所用開銷過後,也剩不下幾個錢了。

最後,現在理財產品不斷推陣出新,銀行存款由於流動性差,收益性低,不要說不及互聯網金融平臺,就連自己銀行售買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差距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儲戶存款集體大搬家,銀行存款作為一種古老的理財方式逐步被淘汰。

不過,對於銀行來說,儲蓄存款是成本最低的融資渠道,是銀行的立行之本。如果銀行沒有了儲蓄存款,根本玩不轉,而存款規模的不斷縮小,給各家銀行拉響了警報。那麼,傳統銀行應如何緩解國民存款負增長的壓力呢?

第一,利率市場化了,儲蓄存款一定要創新,銀行必須下功夫研發新款的儲蓄品種,能夠讓存款產品流動性和收益性兼備,類似於智能存款、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只要存款的收益率提高了,流動性更好了,與其他投資品種相比更安全,那儲戶肯定自動會把一部分資金搬回來。

第二,發動全行員工一起做好攬儲工作,將存款任何細化,按每月、每季、每年的目標量化到個人,動員全行員工都來拉存款。現在拉存款已不是客戶經理、櫃員有任務,就連搞後勤的科室、保安、門衛等都有拉存款的任務。完成任務給予重獎,完不成任務獎金扣減。

第三,加大存款宣傳力度。銀行實行地毯式掃街戰術,挨家挨戶走街串巷地宣傳銀行存款優惠政策,利用集市、鬧市期間集中宣傳,對重點客戶重點上門服務,主動走出去而不是坐等客戶上門。從目前情況看,由於國家對理財產品都打破了剛性兌付,而銀行存款如果再有結構性存款、大額存款上的創新。只要攬儲到位,吸引到部分資金迴流銀行還是有一定空間的。

銀行現在的攬儲壓力越來越大,這在四大行來說可能還好一些,因為有大型國企存款、財政存款。而中小銀行攬存除了要上調定期銀行的利率之外,還要進行全行上下齊努力,以及攬存方面的創新,比如多推出結構性存款、大額存款,以滿足儲戶的需求。當然,銀行存款分流已是大勢所趨,未來銀行的攬儲壓力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過去曾經坐等大量儲蓄資金流入銀行的好日子已過去。


不執著財經


為什麼銀行的存款壓力逐漸越來越大呢。這一點筆者是瞭解的,筆者給許多銀行的行長們培訓過。銀行現在存款壓力大原因是幾個方面的:

一是現在銀行越來越多,新增加的大量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是越來越多,還有大量的信用社。大量的銀行都需要存款,銀行必須有大量的存款才能正常經營,存款太少沒有資金就會很難盈利。所以,銀行之間,搶存款是正常的。

二是現在的理財產品越來越多,各類金融機構通過發行大量的理財產品及金融產品賣給老百姓,實際上拉走了原來在銀行存款的人。

三是互聯網金融及民間金融拉走了銀行的部分存款人,互聯網金融和民間金融給老百姓非常高的利息,高額的利息吸引了大量的民眾參與投資互聯網金融、民間金融,這些資金都是從銀行存款中流出來的。

四是保險、信託及各類基金的大規模擴張。這些機構賣給投資者的產品收益遠遠高於銀行的利息,拉走了銀行的部分存款客戶。

五是地方政府的各種融資平臺,地方政府最近十年是大量的借債,筆者就幫地方政府搭建過各種融資平臺,許多原來把錢存在銀行的人也參與到投資地方融資平臺。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存款壓力大很正常,銀行到了必須轉型升級的時候了,不能再千行一面。銀行必須提供更加專業的金融服務,銀行才不被存款壓力所困。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p.s. 有很多人問加頭條圈子和不加入圈子有哪些待遇不同?怎麼加入圈子?

答:我現在只在圈子裡回答粉絲的提問,頭條圈子是個有價值的群體,這樣有助於更高效地一對一解決粉絲問題,非圈子的人看不到我平時每日更新發表的幹活知識分享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對待新政策的觀點等等,這也是我對忠粉的積極回饋。如果您想享受更多的理財知識薰陶,想提升自己的財富管理能力,想幫助自己的企業轉型升級,重塑商業模式,那就加入皓脈投融資聯盟吧!

加入圈子的方法:首先點擊到我的首頁,在導航條中最後一個是:圈子,點擊加入即可。 加入後,你每天可以在“我的書架“查看更新,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問,我看到後就會為您免費解答。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需要先說明一點,銀行的存款壓力越來越大,不是因為大家都沒錢存,也不是因為大家都把錢放在了其他投資渠道。財說得明白的這個觀點,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但是隻要繼續看下去,你會明白很多經濟學的基本邏輯。

01,理財原因?錯

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現在的投資理財行為越來越多,投資理財的方式和產品也越來越多,所以在銀行存的錢越來越少。

我們來舉幾個例子就會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

也許很多人以前把錢放在銀行活期定期,現在這些錢進入了餘額寶或者類似的寶寶類產品,也可能是支付寶京東金融上面的其他理財產品。但實際上這些錢最後還是進了銀行。

我們以餘額寶為例,餘額寶其實就是貨幣基金,大家把錢存在餘額寶,就是買了貨幣基金。基金公司拿著這點錢,在貨幣市場上進行投資,而不管怎麼投資,這些錢基本上最後還是需要存在銀行,不會有某一個個人或者機構把現金拿在手上。

另外舉一個例子,現在越來越多人炒股,但是錢難道就不在銀行了嗎?

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大家才能買得到股票,所以大家不管在哪裡買的股票,說到底就是買了上市公司發行的股份。上市公司募集了這些資金,首先就會存在銀行,他們不可能建一個巨大的保險庫,把現金都放在裡面。但上市公司把資金放在銀行的公司賬戶之後,他們會進行採購,投資等等商業行為,但即使這樣,這些錢基本上也還是在銀行。

02,負債多?錯

也有人結合現在的年輕人購房和消費的行為,認為現在的人大部分都是欠款多過存款,所以才會出現存款壓力。

其實這也是錯的,連銀行的借貸所需資金從哪裡來都沒弄明白。

一個人因為買房子可以從銀行借入100萬,那是因為銀行有100萬以上的存款,否則怎麼可能借得出100萬。所以簡單的說,不管我們從銀行系統借多少錢,都是因為銀行系統存了更多的錢。

所以並不存在這樣的結論,因為大家都負債多,所以銀行才有存款壓力。

03,真正的存款壓力原因

其實上面都是在說道理,有時可以不用說道理,只用看數據,看一看每年不斷公佈的數據,大家就會發現,這麼多年以來,存款每年都在增加,從來沒有哪一年的存款在減少。

2019年12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92.88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5.36萬億元,同比多增1.96萬億元。

以上是最新的數據,板上釘釘的數據。所以銀行的存款從來就沒有減少。

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銀行越來越多,以前只有幾家大銀行,後來開始有一些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現在也有很多民營銀行,這些年來還增加了不少外資銀行。存款的增長速度趕不上銀行的開業速度,所以不管大銀行小銀行都有存款的壓力。

壓力還來自第2個方面,有不少的資金從個人存款變成了機構存款,雖然同樣是存款,但是銀行的利潤卻不同,而銀行更加追求,增加普通個人客戶的存款,客戶經理的壓力主要也體現在這個方面。

以上舉例的餘額寶就是一個例子,本來活期放在銀行作為存款,現在大家不存活期了,改了買餘額寶,然後天弘基金公司把這些資金集中了起來,雖然最後還是放在銀行,但是卻變成了機構存款。

財說得明白,帶你看懂財經現象背後的真相。

看到或者聽到身邊很多銀行的工作人員喊著有很大存款壓力,大家都想當然的以為是存款量減少了,其實認真分析,存款一直都在增加。只是參與瓜分存款的銀行越來越多了。

看到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投資理財行為,就以為錢都離開了銀行,但是大家都忘記了銀行是金融行業的基礎,不管任何的投資,錢最後還是回到銀行,只是從個人存款變成了機構存款。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財說得明白


目前銀行存款壓力確實越來越大,每位客戶經理分配的任務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到年底或者月底的時候,行長經常打電話給社長,讓社長同意部分錢到銀行裡面,或者拉一些親戚朋友到銀行裡面存錢,幫助他們完成每個人的任務。

這種情況,將來會愈演愈烈,以後在銀行存款的基本上會越來越少。就像當年的郵政一樣,而作為書信往來寄送的一個公共場所,後來發展為郵政銀行。現在的各大銀行也許會隨著時代的變更,將來發展車,投資理財或者主要以貸款為主的場所。

那麼造成銀行存款壓力越來越大的主要原因呢,社長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1點,人們的思想觀念改變。

70年代,80年代,很多人,賺到錢就會存到銀行裡面,他們的腦海當中銀行是最安全,最有效,最能夠保障資金,投資增長的場所。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進入21世紀之後,我們發現除了銀行,還有資產管理公司,私募公司,基金公司等一些投資理財公司的成立,可供人們選擇的理財方式也越來越多。

尤其是近兩年發展起來的網絡理財形式,方便快捷,足不出戶,只需要點1:00手機就可以完成投資,也可以完成利潤的回收,這大大方便了人們當前投資的行為習慣。導致人都不再去銀行存款,而是直接通過手機進行投資理財。

第2點,人們的行為習慣改變。

七八十年代的人呢,只知道掙錢存錢,從來不知道如何去花錢,因為他們經歷過苦難時期,吃不飽穿不暖的事情,他們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吃得飽穿得暖就可以。

所以在他們的眼裡只有把錢回來之後存到銀行才是最佳的選擇。隨著改革開放,鼓勵人們下海創業的大潮掀起部分人開始創業。他們不再將錢存入銀行,而是拿出來之後進行投資,創業。

尤其近幾年我們可以看到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每個人口袋當中的第1桶金也許是50萬,也許是500萬,都不在銀行,而是從銀行裡面拿出來進行創業,所以銀行的存量資金越來越少,存款壓力越來越大。

第3點,銀行主體性質發生改變。

我們都知道以前銀行的主要任務就是存取款匯款,轉賬等等,一些基礎業務。然而睡到幾點的發展,銀行的任務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從以前的存取款業務變成了,現在主要以貸款業務為主。

需要錢的地方越來越多,所以說銀行需要拉更多的資金存入到銀行,然而外部的資金都流入到基建工作上面,為國家基礎建設做貢獻。

那麼作為前端的銀行,想要拉到現有的儲戶資金相對越來越困難。

綜合來看,銀行目前存款壓力越來越大,並不是說市場上流動的錢變少了,而是我國大眾的投資思路已經發生逆轉,目前基本上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投資理財,而不是定期存款。

這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更,我國人民進步的最佳表現。


社長財經


為什麼銀行的存款壓力逐漸越來越大呢?這個問題值得探討。

銀行存款主體

現在我們去銀行辦理業務,可以看到一個普遍的現象:幾乎看不到80後、90後、00後去銀行存錢,有也是很少部分。更多的是看到那些70後,甚至是60後的老一輩人在銀行裡詢問大堂經理如何存錢。

互聯網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就是支付寶、微信掃碼轉賬。除了去銀行辦業務、否則很少會看到80後、90後、00後在銀行裡面的排隊存款。

理財方式多樣化

上世紀90年代,銀行存款被看作是家庭主要的存款方式。基本上夫妻兩工作一個月之後,工資就是存銀行裡面。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銀行就是唯一的選擇。

後來隨著股市到來以及國家鼓勵老百姓購買債券等等,響應國家號召,大部分人選擇購買國債和股票。存到銀行裡面的錢也就隨之減少。

當今社會,股票、基金、P2P、國債、信貸......理財方式的多樣化,再加上互聯網的普及,理財方式選擇上變多,選擇更多更好的方式。

生活水平提高

生活水平的提高造就消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人們更喜歡逢年過節選擇一家人出去旅遊。品嚐美食、遊歷山川、體驗生活。這就帶動旅遊業的發展。

銀行業間競爭大

以前銀行還是很少的,建行、農業、工商、中國銀行、這是小編十幾年前常見的。07年的時候,記得高中交學費是用建行轉賬的,那時候整個縣城就那麼一家建設銀行。可想而至當時繳費學費是有多辛苦,基本那兩天建行人滿為患的。

現在出門,沒走多遠就能看到建行,比那時候方便多了。而且現在基本上一個開發區,主幹道上就會有銀行營業廳、外加幾個ATM機。

再者,如今地方性銀行興起很快,比如說廣西內的地方銀行就有:柳州銀行、桂林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所以說銀行業競爭會越來越大。

銀行借貸壓力

銀行就是通過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給儲戶,在通過一定貸款利息放貸給需要的人或企業,從而賺取利息差價。這只是銀行的一項業務。

信貸、信用卡是銀行比較普遍的方式,這就出現很多銀行之間為盈利,審核不嚴格,信用卡發放條件簡單。最後就出現我們常見的,信用卡、借貸還不上,最後成了壞賬。

每個銀行或多或少都存在壞賬率,因為錢收不回來,或者很難收回來的情況,造成銀行存款的壓力。

以上是個人見解,歡迎發表看法。


90後大叔說理財


除了一些大家能想到的直接原因,其實還有一些隱藏在背後的深層原因。

1.現在存款集中度越來越高,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存款都集中在越來越少的人手裡,而越來越多的人手中是沒有存款的。過去存款比較分散,每個家庭都有一些,銀行吸儲的難度比較低,搞搞活動都能拿拉來不少。現在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銀行如果拉不到這批人,那他吸收儲蓄存款難度就越來越高。

2.自從商品化住房改革之後,很多家庭都變成了淨負債家庭,手中其實是沒有餘錢的。每月收入之後除掉必須的日常開支,還掉房貸,其實也所剩無幾。在一個沒有錢的家庭中,銀行怎麼去做工作,他也吸收不到過去的存款量。

3.目前銀行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從30年前的幾十家銀行,現在已經增加到上千家銀行以及7000多家信用社、村鎮銀行。對於銀行來說,數量網點是越來越多了,但是居民仍然還是那麼多,那自然吸收儲蓄存款的難度也就相應提高了很多很多倍。

4.除去銀行數量越來越多,還有著其他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正規或者不正規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在搶奪存款。證券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通過發行各類金融產品,其實搶奪了大量的存款餘額。互聯網金融公司在近幾年,也從銀行搶走了巨量的存款餘額。舉個例子,僅僅支付寶的餘額寶,一個產品就將近上萬億規模,那就意味著銀行少了上萬億的存款。

5.目前存款雖然安全,但是利率相對比較低,遠遠是跑不贏CPI的(物價上漲指數),居民放在銀行的存款相當於發生了自然貶值。在此情況下,居民更願意將不多的現金放入各類資產,爭取減緩貶值程度或者更好的增值,那銀行存款產品沒有了吸引力,自然也就切爭奪難度提升了。

總結一下,銀行存款雖然安全,但是目前也就僅僅剩了這一個優勢。如果不繼續提升各種創新存款的優惠,或者銀行加強額外服務,以更方便快捷的服務儲戶,那未來存款爭搶難度會繼續加大。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如果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勻楓財技大兜底


銀行存款壓力越來越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房地產分流了很大存款,中國人歷來有難以割捨的“家”情結,要成家立業,一般都需要有自己的房子。而中國的房價一直在上漲,很多人上班打工攢錢就為了買上一套房,而且還只能按揭購買,錢都買房去了,誰還有錢存?

第二,老一輩人有儲備的觀念,省吃儉用把錢存下來,以防不時之需。但年輕一代,生活消費理念改變了,儲蓄意願越來越低。很多年輕人不光是沒錢存,而且還是揹著一屁股債,花唄借唄白條信用卡,各種透支,每個月發工資還債後馬上變“日光族”,根本沒錢存。

第三,以前國內投資理財渠道不暢,老百姓的錢只能存在銀行裡。但這些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投資理財的渠道日愈增多,各種理財產品種類也愈加豐富,很多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都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使得很多人不再像過去一樣單一的選擇存款,而是將部分資產配置到各類理財產品中。

因此,整體來說,銀行存款搬家仍在繼續,各銀行的攬儲壓力自然加大,不少銀行都推出了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留住儲戶,而為了發展到理財客戶,國有幾大銀行也相繼成理了理財子公司,長期來看未來來國內金融資產結構,存款資產仍有進一步下降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