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如何在保證速度的前提下寫得好看又出筆鋒?

丿Seduce-希丶


對於書法高手、老手而言,書法最佳的狀態就是佇興而書,筆隨感覺走。點畫、結構、結體、章法自有方寸,心到手到字成,包括速度與節奏,根本無須刻意的調整控制。



行書的書寫速度介於草楷之間,保持單字結體美觀與行氣和諧,是行書的應有之義。功夫既體現在點畫結構的穩定固化,又受制於書寫者的熟練度。簡言之,要又好又快的書寫行書,主要在於兩個關鍵因素:①單字結體技能過硬;②日常書寫較高的強度量度。對於初學者來說,臨帖要紮實,習練要經常。



同時,行氣的處理技巧也不能忽視,點畫之間的連接呼應,鄰字之間的轉遞映帶,主要在於大小章法,而大小章法決不僅僅是技巧,更是實打實的書寫技能。



楷書功底比較紮實的話,由楷入行沒有定法,行書不同於楷書,沒有那麼多森嚴的法度,但點畫的粘連與行氣的調控也不是可以信馬由韁、隨心所欲的,一般遵循洗練乾脆、寧簡勿繁的原則,力避花拳繡腿的彎彎繞、高頻生硬的連筆,否則很有可能陷入江湖書法的泥潭。



抱庸淺談。


抱庸詩書


插圖為視頻截圖,所錄製的視頻,書寫速度在20~30字/分鐘不等,25字/分鐘居多。

我練字硬筆字,就是簡單突出實用性與書法性的平衡。

而且,也確信上述速度下行書的結構,註定要理解並掌握行書的化繁為簡、節奏感、行書的筆順等等――

硬筆行書,要體現其速度,體現實用性!倘若細究其來,需要注意的的就多了:簡與繁、大與小、張與馳、剛與柔等。

至於題主提到的筆鋒,倒是其次了,這麼多需要注意的,在我看來,書寫時,把握一個字的結構和節奏感,其他都是打包解決的問題。

筆鋒,快寫的狀態下,無非就是輕重感與書寫速度。但是在行書中,有的筆畫適合出鋒,如懸針,平捺等。


而有的,不適合出鋒,如:撇,在快寫的狀態下,撇若出鋒往往容易打亂快寫時的節奏感,除非撇之後的下一筆是平捺,除此外,大多都可寫成附鉤撇,運筆均勻,不出鋒。

出鋒的筆畫,往往是主筆,或是行書曲線筆畫。只要行書的結構正確、把握好速度與節奏感――其他都是打包解決的問題,當然也包括適當的出鋒~


行書一點通


在某種程度上說,行書就是楷書的快寫,只不過是行書比楷書加了一些遊絲和引帶。

行書,可以說是廣大書法愛好者最喜歡的一種書體了,因為它比楷書要放縱,比草書要收斂,所以大家都喜歡行書。

練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楷書的書寫速度是最慢的,所以有很多書友都怕浪費時間,都選擇了行書。

我們在書寫行書的時候,書寫速度的快慢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書寫速度太慢的話,寫出來的字就顯得不夠流暢,而且字也會很拘謹,再有就是我們練書法很多人就是想讓自己的字寫的更好看,如果練字的時候很慢的話,那就失去了實用性了。另一方面,如果書寫速度過快的話,那麼會出現遊絲引帶過多,而導致每個字很亂,即使寫整幅字那更是亂糟糟的感覺。而且,書寫速度過快還會導致線條的質量很差,從而會顯得字很飄。

所以,我以個人的經驗,書寫行書的時候速度適中就可以了。如果寫的太慢還不如練楷書,如果寫的過快那還不如練行書!

筆者談到的筆鋒問題,也就是筆畫問題。如果前期好好的把筆畫練好了,字的筆鋒也就有了!而且,我認為寫出的字有沒有筆鋒和用筆也有很大關係的。

最後,筆者如果真的想把硬筆行書練好的話,我認為還是要老老實實的臨帖,等你臨摹的時間長了,那麼你的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強哥淺談,插圖為強哥硬筆書法習作!


強哥書畫


行草之書不能慢騰騰地書寫,慢就是描,就是畫!

但是真正能做到快慢適度,頓挫有節,也不是普通人可以隨意而為的。

什麼地方需要快?什麼地方需要慢?

入筆需要快,有個比喻說入筆就像老鷹捕食一般,看準目標迅速俯衝。

行筆過程需稍稍減速,但是行筆需要非常高超的控制能力。

折是頓筆之處,是行筆最慢的地方,好的頓筆似刀砍斧剁,強健遒勁,而差的頓筆則拖沓綿軟,敗筆橫生!圓轉是需要行筆有力且快捷的,毫鋒圓轉柔韌靈動,韻味酣足,是力與美的完美結合!

掌握好快與慢,才能使你的行書方圓得體,勁靈適中,才能保證你在高速行筆中,保持線條的姿態與筆鋒!





一笑貫長天


楷書,先有楷書紮實嫻熟的技法功夫,書寫速度略微快與楷書,連帶書寫就能夠如題主所希望的那樣。


在就是先有楷書基礎,以楷書的書寫速度與用筆技法臨摹行書,努力做到行書用筆如楷,技法精熟,法度完備,自然行書中見楷書之法度。實際上草書也應當以楷書筆法寫,我們看古代的草書莫不如此,如【十七帖】中的草書作品,其用筆完全處於楷書,只不過是以楷書用筆技法來書寫草化的連帶書法字符而已。就是古代狂草大家的楷書功夫仍然和自己的草書造詣不下上下。



正因為有了楷書的用筆功夫,行草書才能夠筆筆不苟,筆筆見筆法,筆筆見法度,雖然名曰狂草,但一點一畫,一個字符,一個空間沒有一絲一毫的苟且懈怠之筆,故古人的行草書能夠成為經典的原因就在於此。現代一些人的草書或行草作品多多楷書專研不深,有有些心糙氣浮,臨摹行草多一知半解,圖寫其形。臨摹功夫不夠精準,在創作時又甩開經典,方筆以己盲目塗抹,甚至以自己的淺嘗輒止當做精通古法自詡,然後落筆,草草一揮,又怎麼能夠寫好書法。又怎麼真正知道書法的藝術之內涵的深刻與博大。

下圖為臨摹作品,源於網絡。用筆如楷可見一斑。



翰墨書道


行書不是靠速度來取勝,速度一般體現筆劃出鋒與牽絲引帶,以及字與字的連筆上面。

需要明白的是,行書不是楷書的快寫,也不是草書的慢寫。行書有行書的一套筆法規則,絕不可以用楷書筆法來寫行書,但用草書筆法寫行書,則是可以的。

比如王羲之的《聖教序》,帶得有楷書的成分,但仔細去分析,會發現,無論是筆劃的露鋒與藏鋒,甚至轉折,都很靈動,是十足的行書筆法,並非楷法。遇到這樣的字,就需要沉住氣,用筆慢一點。

而有的字,帶得有草書成分,甚至本身就是草書,那麼就需要加快速度。速度慢了,就顯得拖沓,速度快,就很迅捷,彷彿遊蛇入草,驚鳥飛空。尤其在字與字的連筆之間,筆劃應做到快而有力,猶如一根鋼絲穿線。

怎麼做到速度快,而又寫的好看呢?那就需要多臨摹書法字帖了。加深對字帖的理解和訓練,尤其在連筆精彩的段落,要多多臨寫。通過實際臨寫,揹著臨寫,創作型臨寫,這三種方式來訓練,一定可以有很好的效果的。


歸真的書畫與文字


行書要在保證速度的前提下寫得好看又出筆鋒,取決於兩個條件,一是對行書熟練掌握;二是要有一定的筆鋒技巧,二者相輔相成。

下面我就個人經驗來說說怎麼寫出行書的筆鋒:

首先強調:很多朋友認為收筆才有筆鋒,其實是片面的認識,起筆也要寫出筆鋒才是高手!

1、切入起筆


切筆不同於楷書的藏頭護尾,藏頭護尾即把筆鋒藏起來,以凜冽之刀法入紙,更能顯示筆鋒,這在王羲之的行書中常見。如《晉 · 王羲之 · 喪亂帖》頓字:

2、凌空起筆

凌空起筆,往往出尖,與上一筆呼應,如《宋 · 吳琚 · 雜詩帖等》披字的起筆;

3、收筆出鋒

對比一下《宋 · 米芾 · 苕溪詩帖》中的“他”字出鋒收筆和《元 · 趙孟頫 · 杜甫秋興詩》中的“他”字藏鋒收筆,即可明白收筆出鋒的效果。

(上圖:“他”字出鋒收筆)

(上圖:“他”字藏鋒收筆)

4、放縱甩尾

放縱收筆也會寫出筆鋒的一大技巧,常常用在最後為一豎或者一捺等筆畫當中。如《元 · 趙孟頫 · 吳門帖》筆字:

又如《晉 · 王獻之 · 省前書帖》也字,最後一筆如倚天之劍,氣貫長虹:


在行草書創作過程中,適當應用上述技巧,就能在保證速度的前提下寫得好看又出筆鋒。讀者朋友們不妨試一試。


麓風軒


行書如何在保證速度的前提下寫得好看又出筆鋒?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筆鋒?

硬筆書法的筆鋒是什麼?

筆鋒就是在書寫的時候,點畫線條的粗細變化。硬筆由於工具的限制,一般人書寫的時候很難表現出線條的粗細變化,但是練習過硬筆書法的朋友們會有意識地在書寫的時候,寫出這種粗細變化的筆鋒來。

那麼如何做到寫出筆鋒來呢?

漢字是由基本的筆畫構成,我們在寫這些基本筆畫的時候,一般可分為三個步驟:入筆、行筆、收筆。

入筆:硬筆不像毛筆一樣有藏鋒、逆鋒、順入、逆入這麼多的變化,硬筆你只要掌握兩種就好了,一種是凌空切入下筆,一種是尖鋒順入。

例如上圖中“橫”的寫法,上面的那種就是切入起筆,第二種就是尖鋒順入,第三種就是普通人不懂筆鋒的寫法了。

行筆:硬筆的行筆過程比較快,但是在轉折的地方是需要慢一點的,這個時候要寫出轉折處的圭角,就需要稍微頓筆,然後再折。例如上圖中的橫折的寫法,轉折處就要刻意把筆按下去。

另外還有行筆的時候,到了需要轉彎的時候,例如上圖中的橫折彎鉤,到了彎的時候要放慢點速度,把這個彎寫好,這樣筆畫才能有遒勁的感覺。

收筆:收筆的時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出鋒的,一種是無鋒的。例如垂露豎和橫就是無鋒的,其它大多數是出鋒的。

例如上面這些撇、捺、鉤、提都是要出鋒才好看的,出鋒的用筆就是要快速出去,才能形成銳利的筆鋒。

掌握了這些基本筆畫的書寫後,寫字無非就是提按二字了,你知道什麼時候要把筆提起,什麼時候要按下去,寫行書的時候也是這樣,那麼你寫出的行書就會很有節奏感。

練習行書的時候,還要保證一定的規範化書寫,可以先從練習偏旁部首學起。行書中一些偏旁部首有其特殊的寫法,掌握好這些之後再進行隨意組合,日常練習的時候要刻意進行筆鋒的訓練。手熟了之後就能在保證書寫速度的前提下寫出好看的筆鋒了,我現在你讓我不寫筆鋒我反而覺得不習慣了,因為手已經練成了不自覺的動作了,到了那裡根本無需大腦的提示,自然就會提按了。

要把字寫好就四個字:唯手熟爾。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傳統書法文化的分享,感謝您的支持和關注。


翰墨今香


行草書的快慢是由你對筆法,使轉,捻管的熟練掌握程度而決定的,掌握好這些關鍵,才能書寫起來根據自己的性情,所處的環境表現的遊刃有餘,否則是很難把握的


用戶9721585991213


行書的速度快慢都是相對的,比之楷書速度相對快些,因為行書是解散楷法,在楷書的基礎上稍微鬆散了些;比之草書,行書則稍微慢了一些,因為草書的筆法和字法都是在篆、隸、楷、行書的基礎上一步一步鬆散解省出來的,但都含納了這幾種書體的筆意而形成草書的筆墨語言系統;另外行書的快慢也因人而異,其筆速快慢也不一,總之行書的速度都不可能有一個固度的速度,即就是一個人寫行書時,他的筆速也由當時的情緒變化而有快有慢,而這種快慢變化也就形成心律和書寫的節奏,這種節奏隨著筆底的輕重提按,筆鋒的中側結合而體現在書作的韻致和味道上,讓讀者觀之體察帶來心靈上的起伏跌宕,給人以愉悅和想象的無限空間,達到以書體會自然,體察書法點畫的意象世界,進而感受到書者書寫的心情,領略書者的才情……。如我們欣賞《蘭亭集序》時,能通過書聖王羲之書寫的字裡行間,想象到東晉末年以他為代表的蘭亭雅聚時的輕鬆自由,與大自然為伍的人生感概和人文精神;讀《祭侄文稿》時又能看到顏真卿面對親人為國盡忠的一腔沉痛和懷念之情;閱《寒食帖》時看到蘇軾遠離官場流放民間時,那麼率真表達自己心性的自由與傾訴!所有能夠天籟般表達書者心性的行書,都要在深入臨帖並出帖的基礎上,才能很好地用行書自由地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情懷藝術地展示給社會!(以下為本人多幅行書和一幅楷書,敬請大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