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專家曾挖掘雍正陵墓,為何專家才挖兩米就緊急叫停了?


說起此事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考古學家夏鼐。他曾主持了萬曆定陵的挖掘,又及時制止了雍正泰陵的挖掘,不然我們可以預見,一個類似定陵的考古悲劇,很大可能會再次上演。夏鼐此舉,可謂是功德無量。



大家對萬曆皇帝的定陵挖掘,基本上都比較瞭解。在當時技術等各方面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郭沫若、吳晗等人貿然打開了定陵的地宮,外界空氣湧入,打破了地宮內的環境平衡,對絲織品瞬間化灰,金銀器皿等也發生了氧化。再後來因為文物保護手段缺乏,更有不少文物蒙塵。

最後,萬曆皇帝和皇后的棺槨,被扔下山崖,而他們的骨骸也被當做封建殘餘而付之一炬。這絕對是考古史上的悲劇。

夏鼐作為著名的考古專家,主持了當時的定陵挖掘工作,這一切必然給了他極大的觸動,所以也就有了他後來挺身而出,阻止挖掘泰陵的行動。

雍正皇帝本身充滿爭議,而他的陵寢泰陵作為清西陵的守陵,自然也備受關注,如果能夠打開地宮,不僅能滿足一部分人的好奇心,更會在學術上有很大的收穫。這一切都讓很多人起了挖掘泰陵的心思。

當然,這一切必須在考古的名義下進行。 理由也是現成的:在泰陵寶城的琉璃影壁上,原本就有一個不知何人留下的、不知道有多深的盜洞,這說明泰陵很可能已經被盜了,這意味著泰陵可以進行搶救性挖掘了!


於是在1980年,對泰陵地宮的清理發掘被正式批准,同年的4月8日,發掘工作正式開始。發掘雍正皇帝陵寢地宮,自然引來各方的廣泛關注,文物部門、媒體雲集現場,靜等地宮呈現真容。但在挖掘的過程中,意外情況發生了,原有的那個盜洞向下挖了兩米之後,露出的土層顯示是原來的封土,這也就意味著泰陵地宮完好,根本沒有被盜過。

現場挖掘當即停滯,負責發掘者開始研究下一步行動,而泰陵地宮完好的消息,也在次日被刊登在了報紙上。夏鼐看到相關消息後,當即向國家文物局彙報,要求立即停止發掘。在得到文物局的同意後,他又親自趕到發掘現場,宣佈了停止發掘的命令。


發掘工作被及時叫停,盜洞被徹底封死,泰陵重歸寧靜,避免了重蹈定陵的覆轍。 或許沒有夏鼐的行動,泰陵地宮一樣會倖免於難。但夏鼐的行動,起碼證明了他的態度,知過能改善莫大焉,至栽斯言!


李飛叨


雍正陵叫“泰陵”,位於河北省易縣,與雍正同時入葬泰陵地宮的還有孝敬憲皇后、敦肅皇貴妃(年羹堯的妹妹)。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泰陵的一處發現了一個盜洞,經批准,考古工作者開始對泰陵進行搶救性挖掘,結果在挖到地宮內的【金剛牆】時,盜洞消失了。也就是說盜墓者並未得手,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去打開一座保存完好的帝陵了。

  • 萬曆皇帝陵的金剛牆的樣子(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雍正的“泰陵”屬於“清西陵”。“清西陵”是清入關後開闢的一處皇家陵園,具體位置是在河北省易縣梁各莊以西。陵園內的帝陵有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緒的崇陵。

其中,雍正的泰陵歷時6年完工(1730年-1736年)。雖然營建時間不長,也是挺勞民傷財的,據統計,為了營建雍正的泰陵,遷走了19個村莊,

拆除了大量的民間房屋,其中瓦房73間、石板房14間、草房1336間、草棚461間。搬遷山廠200處,砍伐樹木6154棵,圈佔各種地畝84頃13畝5分7釐5毫8絲。

  • 泰陵,乾隆年間繪

泰陵的地面建築有許多特別的地方,比如一處“火焰牌坊”,這也是進入陵區的第一座建築。無論是明朝的帝陵,還是清初關外三陵、清東陵,都沒有立火焰牌坊的先例。所以 ,這處的火焰牌坊到底有什麼用途也是挺令人費解的。

  • “火焰牌坊”

清史上關於雍正的帝陵及身後事的文墨並不多。據清宮檔案記載,泰陵地宮地面共用二尺金磚473塊。由於地宮並未打開,對於很多人關心的在泰陵地宮裡面,雍正遺體是否有頭,是真頭還是金頭?也是不得而知的。


  • 泰陵陵門

前面還說到與雍正帝同時入葬泰陵地宮的還有兩個人,即孝敬憲皇后和敦肅皇貴妃。皇后入帝陵這是無可厚非的,敦肅皇貴妃為何也能入帝陵地宮陪葬?

決定皇貴妃能否祔葬在帝陵,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①該皇貴妃是皇帝的寵妃;②皇帝陵地宮有空餘的棺位;③該皇貴妃在皇帝入葬前死亡。

敦肅皇貴妃是年羹堯的親妹妹,年羹堯也曾權傾一時,是雍正黨的頭號功臣,但年羹堯是被雍正賜自盡的,難道敦肅皇貴妃年氏沒有受到牽連嗎?

雍正三年(1725年),年氏被晉升為皇貴妃,然而晉封才七天,尚未來得及行冊封禮,年氏就病死在圓明園中。半個月後,年羹堯被賜自盡。

年氏死後,她的金棺並未立即安放進雍正泰陵,而是移到阜成門外十里莊殯宮暫安。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二十二日,年氏金棺才隨孝敬憲皇后梓宮移入泰陵。時間上來說,年氏已經被封為皇貴妃,並且死在了雍正的前面,她是有資格入泰陵的,但是,直到乾隆年間,她才入泰陵,這究竟是雍正的意思,還是乾隆的安排就不得而知了。

我是阿斗,喜歡我的回答就賜個贊吧。喜歡文物考古聊歷史,就關注我吧!


文物考古聊歷史


雍正帝埋在了清西陵,稱為泰陵,位於河北易縣。

1928年、這一年孫殿英幾乎把清東陵刨了個遍,為了軍費他也是瘋了,可清西陵卻毫髮無損。雖屬近代,但是交通還是不太便捷吧,導航一下,唔~292.4公里。

1975年、考古專家在清理清東陵時,就有專家提出來要發掘雍正的泰陵。

1980年、在雍正泰陵發現了一個很大的盜洞,當時的文物專家判斷,雍正的泰陵可能已經被盜,因此,處於保護的目的,當時河北文物局就同意了對泰陵的挖掘。

1980年、當考古專家沿著盜洞實施挖掘時,只挖到了2米深,卻發現,原先的盜洞不見了,也就是說,盜墓賊可能也只挖到了這,因此,墓中的寶貝沒有被盜,因此挖掘人員緊急上報,文物局緊急叫停挖掘。

可以說雍正皇帝的陵墓是唯一保存十分完好的清朝陵墓。


古今通史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對考古工作的不夠了解,導致在某位流氓的主持下,中國考古界對於很多皇陵進行了發掘,比如說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定陵被挖了,考古隊在挖進了定陵的地宮之後,發現了很多非常珍貴的史料和價值連城的文物,但是畢竟當時整體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認知有非常大的限制,在考古挖掘的過程中對文物造成的損失和破壞是非常多的,甚至就連當時的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屍骨,也在日後的某場運動中慘遭焚燬。

當時這位流氓,甚至還想去挖秦始皇陵在內的其他皇陵,以其名曰可以考察當時的社會發展民情以及歷史上一些大事件。但是正是在看到了挖掘定林所帶來的非常嚴重的後果,以及整體的科技實力,並不足以保護這些珍貴文物,所以當時的周恩來總理在1956年同意了國家文化局的申請,從此就停止了對不適當的考古工作挖掘的進行。

一直到了1980年,在這二三十年間幾乎沒有在對哪個皇陵有過挖掘工作,但是在1980年這一年,清西陵傳來消息說是在清西陵裡面的泰陵頂上出現了盜洞,專家心想一來就可以對泰陵進行搶救性挖掘,於是泰陵被盜的消息第一時間就進行了上報,有關部門明確指示先根據泰寧被破壞的程度,再決定是否要進行挖掘,當時考古人員第一時間進入現場,沿著盜墓賊留下了盜洞往下挖,可是往下挖了不到兩米的距離,就發現兩米以下的夯土層,是保存非常完好的,盜洞並沒有挖進陵墓,所以考古隊根據綜合原因,決定停止挖掘工作。

也就是為什麼現在雍正皇帝的陵墓依舊保存完好沒有發掘,當然關於很多人非常想要了解的雍正皇帝,真正的死亡證明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另外根據當時的文物保護法規定,只要是保存完好的皇帝陵墓是不能進行科學考察開發的,如果出現擅自打開雍正皇帝長眠的泰陵地宮,那麼就違反了國家的法律法規。


小芊芊愛歷史


挖掘雍正泰陵,挖掘兩米就緊急叫停的原因主要是有兩點其一是因為國家政策;另一個則是沒有挖掘的能力了。

雍正皇帝其實在清朝歷代皇帝中,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是一個比較神秘的存在,為什麼神秘呢,關於雍正繼位的原因以及傳聞中雍正是被人刺殺而死,甚至連頭顱都被割了下來,在陵墓中的是一個金頭代替真頭入土的。

國家規定,不準隨便挖掘古代皇帝陵墓

關於這些疑問,在史學界一直都爭論不休,因此,史學界中很多熱都希望能夠挖掘開雍正皇帝的泰陵一探究竟。但是因為國家規定不準隨便挖掘古代皇帝陵寢,除非遭到盜墓賊盜挖,才會開始保護性的二次挖掘,所以一直都沒有能夠挖掘。

那麼這個規定為什麼這麼設定呢?還要從1956年說起。

1956年,為了收集完整的《永樂大典》,郭沫若向國家申請組建一支考古隊伍對明代十三皇陵進行挖掘。但是由於當時的技術水平較為落後,考古經驗也較為不足,所以遭到了許多當時考古界專家的反對。

但是專家們的反對並沒有阻止這次挖掘,在挖掘工程剛開始的時候,郭沫若將第一次發掘的目標鎖定在明成祖朱棣的陵寢,但是由於這座陵寢的長度驚人,導致很長時間都找不到墓葬的入口,於是考古團隊暫時放棄了這座陵墓,轉而開始挖掘萬曆皇帝的陵墓。

這次挖掘工作舉世矚目,世界各地都將目光匯聚於此,但是悲劇也因此發生,因為技術水平以及考古經驗的不足,許多極具歷史價值的陪葬品一經出土因為沒有保護好就迅速氧化,大量的紡織品和金玉製品瞬間氧化腐爛成了殘片。

萬曆皇帝的屍骨和與之合葬的兩位皇后——孝靖皇后、孝端皇后的屍骨也沒能得到妥善的安置,三口由金絲楠木精心製成的棺槨就被隨意丟棄在挖掘現場,造成了巨大的不可逆轉的損失。

正因為這次可以稱作失敗的挖掘工程,所以國家開始下達規定,不准許隨意的挖掘皇帝陵寢。

二米深的盜洞,給了考古學界希望,但也因為這個洞,沒有能力繼續挖掘

1980年初,有人彙報說,發現雍正泰陵墓地中發現了一個盜洞,這樣一來就符合了國家規定,因為泰陵已經被盜墓賊挖掘過了,所以可以進行二次保護挖掘。

在政府的批准下,考古團隊開始了挖掘工程,他們順著盜洞開始往下擴大面積,希望能夠通過這個盜洞能夠順利的到達泰陵墓室。

但是僅僅挖到了兩米深,就被叫停了,因為考古團隊發現,這個盜洞在行進到兩米之後,就停止了,也就是說,之前那次盜墓活動因為什麼不知名的原因而沒有進行下去,根本就沒有進入到地宮之中。

專家們很糾結,在開會商討之後,將這個消息彙報給了上級領導,國家文物局當機立斷的下令停止這次挖掘,因為現階段並沒有能力進行第一次開發,強行開發難免會造成第二次定陵失敗的事件。因此挖掘工作也就停止了。

結語

皇帝的陵墓對於我們現代來說,特別是史學界,每一座都是一座寶藏,關於雍正皇帝的泰陵,還有傳言說是因為雍正皇帝皇位來的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沒有臉面進入東陵面對自己的父親,而選擇了清西陵。

但是,很多史料證明,其實雍正最開始是打算在東陵建設陵墓的,但是經過禮部的查驗,認為那裡並不是一片風水寶地,這才將陵墓定在了清西陵的位置,所以並不是因為篡位而無顏面對先祖。

至於古代皇帝的陵墓什麼時候能夠面世呢,希望我們的技術能夠儘快達到能夠保護文物完整出土的標準,這樣我們也能更早的瞭解更多歷史真實的故事了。


關注小太陽,每天給你不一樣的歷史體驗


小太陽D


雍正的陵墓為泰陵,雍正帝的泰陵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它在清西陵的陵寢中,建造年代最早,規模最大,體制最完備,氣勢最恢宏。堪稱西陵之首。泰陵的地宮中葬有雍正帝的孝敬憲皇后那拉氏和敦肅皇貴妃年氏。泰陵背靠永寧山,前朝元寶山,在五千米長的神道旁邊坐落著70多座古建築。而就是這樣一座帝陵,為人們留下了很多謎團。

雍正之死造下謎團

公元1735年10月8日凌晨,即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在圓明園駕崩了。

據史料分析其死前三天的活動知道:從雍正發覺身體不適,到死亡還不足兩天時間,死的太突然和離奇,而對於雍正的死因歷史資料中很少有記載,以至於關於其死因的說法眾說紛紜,有病死說、宮女殺死說、中毒說、遇刺說,但流傳最廣的就是,雍正皇帝遇刺說,認為雍正是被仇家所殺——呂四娘。 民間流傳,呂四娘殺掉雍正皇帝后把他的頭給割下來帶走了,至今不知下落。皇帝死了,得按時下葬啊。可是,沒有頭顱的事被百姓們知道了多失皇家臉面。當時的人想了一個辦法,為了保持雍正皇帝的尊嚴,留一個全屍,大臣們派人做了一個金腦袋給安在雍正皇帝的脖子上,這才風光下葬了。就是這樣,後世一直廣為流傳的未解之謎就是雍正皇帝的金頭之謎。

謎團之下的挖掘

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開始上升,對於雍正歷史中的謎團迫切需要解開,在雍正地宮未打開之前所有的說法都是推論,而不是定論。同時,當時先後打開了乾隆陵、慈禧陵、香妃陵的地宮。這些清代人物的地宮的清理和開放,不僅解決了歷史遺留的許多疑案,更重要的是當時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旅遊事業因此而迅猛發展,並促進了經濟和物質文化產業的連帶發展。因此,守護著具有同樣巨大文物價值和旅遊潛力的易縣清西陵也不甘寂寞,經過仔細勘察、詳細論證後,有專家提出了開啟清理雍正帝泰陵地宮的大膽而又實際的方案,這不能不說是當時的正確抉擇。因為在清西陵文物管理處成立前,人們就在泰陵的啞巴院內琉璃影壁下發現有一個盜口,洞內填滿爛磚碎瓦和垃圾,而且當地人普遍認為該陵已經被盜匪盜掘過了,既然明十三陵和清東陵都已經有開啟皇陵地宮的先例和成功經驗,於是提出了清理被盜掘過的泰陵地宮。


挖掘一半卻戛然而止

1980年4月8日,清西陵的文物管理處為順利開啟雍正的地宮,事前做好了一切周密的準備,準備開挖雍正的帝陵。於是,開啟雍正地宮的消息快傳出,引來了很多媒體記者的關注。考古工作者開始沿著之前盜賊留下的盜洞進行挖掘,人們總算等到了謎團解開的那一刻,可是當挖掘工作進行到第三天的時候,當挖到地宮的第一道屏障金剛牆時,竟然發現盜洞並沒有打通地宮,由此可知墓室並沒有遭到盜墓者的破壞,繼續挖掘,打開地宮一切謎團終將解開,可是工作人員叫停了。泰陵已挖開的昔日盜洞因此被堵上了,泰陵地宮的那種神秘在次被蒙上了往日的面紗。關於挖掘工作叫停其實我國有一項政策規定:沒有被盜過的古代帝陵一般不能主動發掘。在我國帝陵發掘史中,主動發掘帝陵的只有一處,那就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但是在發掘定陵過程中給考古留下了很多的遺憾,由於當時的發掘保存防腐技術的落後,使得地宮內很多精美的文物在瞬間灰飛煙滅,整個都遭到了破壞,基於此次的教訓,考古不在主動發掘古代帝陵,所以泰陵在開挖到一半的時候被叫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地宮內的稀世珍寶。

限於目前的技術對帝王陵的發掘保護工作很難達到完全不損失。雍正陵未被打開其實是對歷史文物最好的保護,是對歷史最大的尊正。雍正的謎團也只能由未來去真正解答了。


時間的背後0


先說說雍正陵的基本情況。

大清朝最個性的皇帝雍正-愛新覺羅胤禛。是康熙的第四子,按照老理兒子隨父葬,原本打算陪著老爹在清東陵找尋自己的陵地,但是找來找去發現清東陵的地質都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說白了就是地宮進水的可能性太大,所以雍正不惜破壞所謂的祖宗成法,安排自己最信任的老十三弟允祥給他在別的地方找尋萬年吉地。


要說這允祥,也是不辜負老哥的期望,帶領著的風水大師團終於在河北易縣西的山腳下找到了一片山清水秀的吉壤,這裡要風水有風水,要氣勢有氣勢,可以說是非常完美,於是乎,雍正立馬在此地開始營建其大清朝的第二個皇家陵區-清西陵,而雍正自己的陵叫做泰陵。

在1980年,河北省文物局突然收到一個報告,稱雍正帝的地宮被盜了!這簡直是晴天霹靂的事件,要知道位於清東陵的康熙和乾隆都在戰亂的時候被盜了,雍正這個由於地理位置倖免於難,沒想到在和平時期出現這樣的事兒,於是乎,文物局馬上成立的工作組,準備對雍正的地宮進行搶救性挖掘,在民間一直流傳雍正是被暗殺的,在下葬的時候配了個金頭,所以這次能清理地宮大家也都希望揭開這個謎團,但是,當考古隊員在泰陵方城啞巴院的影壁下探查的時候,發現盜洞沒有打通金剛牆,換句話說,雍正的地宮沒有被盜,這是虛驚一場。

處於保護文物的考慮,現場的專家立刻決定,開掘作業緊迫叫停。並封閉盜洞,不對雍正地宮開啟挖掘程序,重新對泰陵進行更加周密的保護!就這樣,雍正還安靜的躺在地宮中,關於他的謎團還將會流傳下去。


老豬的碎碎念


清朝皇帝中,我很佩服雍正……



他是一個鐵腕的皇帝,但也是一個謎團很多的皇帝。

九子奪嫡,為什麼雍正獲勝?康熙怎樣去世?為什麼他會重選墓地?在位十三年的他怎樣去世?是不是被呂四娘砍掉了頭?……

一一謎底,需要我們去找尋答案。

這不,機會來了……



孫殿英很出名,他因盜慈禧墓一炮走紅,之後又盜乾隆的陵墓。後來,我們在清理乾隆墓地時,很多人呼籲對泰陵考古,因為泰陵有一個盜洞,可以說明太陵被盜,需要搶救,最重要的是解開謎團。

上面也批准,允許發掘。可等順著盜洞挖掘下去不到兩米時,盜洞消失了……原來,泰陵沒有被盜。

這一消息被所長夏鼐知曉,他先向上面彙報,又連忙趕往現場,叫停發掘。又回土填埋,恢復原樣……

好險……


三叔小記


清朝“康乾盛世”真正的奠基人非雍正皇帝莫屬,他不僅是一位實幹明君,他鞏固了國防,更是把原本空虛的國庫(康熙留下的爛攤子)治理的充盈富足!


(入正題) 1975年,考古學家清理已被孫殿英盜空了的清東陵墓收貨相當小。這時考古學家有人就建議發掘泰陵(雍正陵墓),因為歷史上對雍正突然死亡爭議頗多。“據野史和民間傳說,雍正因實行文字獄時期,斬殺了呂留良滿門,但是呂留良一個小女兒呂四娘卻逃過一劫,呂四娘為了報仇上山拜隱世高人為師,習得武功,刺殺了雍正皇帝並割了雍正的頭顱帶走了。雍正死後乾隆皇帝捉拿呂四娘未果。只有找工匠,照著雍正皇帝的畫像用黃金做了一個頭顱,放到棺材內下葬。”

因為,打開泰陵對雍正死因歷史考證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當時就有人建議打開。但是當時國家規定沒有遭受到破壞的皇陵墓禁止發掘。

直到1980年清西陵有消息傳來說,清西陵裡的泰陵頂上出現了盜洞,專家心想這下終於有機會解開這歷史謎團了,當天立馬上報,上級指示先確認好泰陵被破壞程度再做決定。考古隊員就沿著盜洞往下挖,可是挖到兩米左右的時候發現兩米下夯土層完好,盜洞並沒有挖到陵墓。所以考古隊立即停止了發掘工作,歷史現在雍正皇帝的陵墓依然完好並未發掘,雍正死亡之謎依然還未解開!

記得點關注,點贊,謝謝!!!


筆畫龍蛇


雍正是清朝歷史上的第5位皇帝,共執政13年,雖然他的執政時間並不算長,但是他留給後世的謎團卻很多,從如何繼位到死因之謎一直都是史學家們孜孜不倦研究的課題!


而關於雍正的死因,坊間流傳最多的是雍正被呂留良後人呂四娘所殺。其過程是:呂留良後人因為受文字獄案的牽連而被清庭滅族,萬幸的是,呂留良13歲的孫女呂四娘逃過了這場劫難,為了報滅族之仇呂四娘暗暗發誓“不殺雍正,死不瞑目”!

後來,呂四娘就四處投名師學習武藝,當她學成出山之後,就用自己所學的輕功偷偷潛入了皇宮,趁著雍正熟睡之際,手起刀落砍掉了雍正的頭顱,之後便並將雍正的頭顱帶出皇宮祭奠自己的家人。而失去頭顱的雍正屍體,被做了個金頭顱連同屍體一起安葬在了清西陵的泰陵內!

雖然只是個野史傳說,但很多史學家都想證實這個傳說的真實性,而證實的唯一方法就是打開清西陵的雍正墓一探究竟!

時間來到上世紀80年代,考古學家在泰陵發現了個盜洞,他們認為泰陵已經被盜墓賊盜掘過了,需要進行搶救性發掘,於是就申請了發掘泰陵,並得到了批准。當考古學家沿著盜洞向下發掘兩米後,他們驚喜地發現往下的封土層完好無損,盜墓賊盜墓並沒有成功,於是泰陵的發掘工作就被緊急叫停了!

之所以要緊急叫停發掘泰陵,是因為國家曾明文規定,不得主動發掘完好無損的陵墓,而泰陵雖然被盜墓賊打過盜洞,但盜墓賊並沒有真正打開泰陵墓室,泰陵還是完好無損的,所以不能發掘!

雖然此次史學家們錯過了一次接近雍正死因真相的機會,但相比較於能完整地保護陵墓內文物,這個真相又能算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