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HIV氾濫?學會自我保護很重要!原創: 拉米醫生

高校生HIV氾濫?學會自我保護很重要!

自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2014年公佈“90-90-90”計劃以來,我國艾滋病在患者知情、治療覆蓋率、病毒控制率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效果。與此同時,近年來高校學生中艾滋病疫情呈明顯上升趨勢,成為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點對象之一。

高校HIV並不是最近才流行起來的話題。上週一條關於“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率8年上升37倍”微信闢謠消息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高校不再是象牙塔

近日,《科學》雜誌(Science)上刊登了一篇對中國學生艾滋病感染情況的報道。文中提及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數據,在過去幾年中,我國新診斷大學生人數年增長率為30%到50%不等。

2015年全球所有地區新發HIV感染中,15-24歲青少年男女性均佔比17%。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全國學生HIV感染者及病人(PLWH)佔全人群從0.96%(2006)上升至1.6%(2015)和3.2%(2016),學生人群中PLWH佔比較全人群高出41%~66%,絕對值從2008年的482例上升至2015年10月的9152例。男女比例為46:1男性同性性行為途徑感染者佔82.6%。

原因分析

高危行為是導致HIV流行的重要因素,雖然高校學生HIV感染率逐漸增加,但國內關於他們高危行為的信息研究卻比較少。

一項對南京市歷年學生HIV-1感染情況及相關特徵的研究共納入了580名參與者,其中包括155例學生PLWH及425例非學生PLWH的社會人口學資料、艾滋病相關知識、高危行為、抗病毒治療等情況。

結果顯示,155例學生人群PLWH中,絕大部分為男性(98.1%,152/155),其中96.1%(142/152)男大學生髮生過男男性行為。對男大學生性伴的研究表明,110例(72.4%)有男性固定性伴,101例(66.4%)有男性偶然性伴、22例(14.5%)有女性固定性伴、12例(7.9%)有女性偶然性伴。相比非學生人群,學生人群具有更高的男男性行為比例(96.1% vs. 78.7%,P<0.001)。

1性教育的缺失

儘管觀念逐漸在轉變,但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國人仍是“談性色變”的狀態,性教育仍是缺失的一堂課。在上述研究中,男大學生對青年學生艾滋病核心問題的總體知情率僅為86.2%,在與性伴侶進行性行為時能堅持一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僅為10.9-33.3%。

2性觀念的轉變

大學生處於生理、心理幾近成熟的階段,性行為開始活躍。一項Meta分析顯示,我國約有9.45%大學生在校期間發生性行為,部分省份高達35.8%。

3社交媒體的興起

手機交友軟件已經成為MSM人群聯絡性伴的主要途徑,如Blued、微信、陌陌等,但是除了僅有Blued有相應的艾滋病科普告示。

4檢測力度加大

雖然高風險男性通常具有較高的HIV檢測率,但一些MSM如學生的檢測率較低。幾年前起我國陸續在一些高校自動售賣機試點投放匿名的HIV尿液傳遞測試,對促進HIV檢測進校園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動員效果。

高危人群怎麼防止HIV感染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高危行為,如無保護性交、靜脈注射吸毒、使用未經檢測的血製品等。握手、共同進食、禮節性親吻、蚊子叮咬、一起游泳等均不會傳播HIV。

高危人群怎麼自我保護?

全程、正確使用安全套

目前艾滋病的主要傳播方式是性傳播,因此,主要預防方式就是避免不安全性行為的發生,尤其是最高危的生殖器-肛門性交。無論是同性之間還是異性之間、固定性伴或偶然性伴之間的性行為,都一定要堅持全程、正確使用安全套。

儘快進行暴露後預防

HIV暴露後正確處理非常關鍵,評估暴露風險後,需PEP時儘早(2小時內)服用ART,建議使用三聯藥物,療程28天。基於目前的研究及指南,TDF+3TC/FTC+整合酶抑制劑(首選DTG)由於起效快、副作用少且耐藥幾率最小,成為當前全球暴露後預防的首選方案

結語:

雖然謠言有誇大的成分,但HIV在高校中的傳播確實不容忽視。每個人都應該掌握基本的HIV防治知識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在高危行為之後,儘早開始PEP能有效地防止HIV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