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焦鐵路過小尚,說說小尚村的由來


太焦鐵路過小尚,說說小尚村的由來

小尚村北側的豐收路與太焦鐵路比肩而行


太焦鐵路過小尚,說說小尚村的由來

太焦鐵路在小尚村跨越大沙河


太焦鐵路過小尚,說說小尚村的由來

小尚村


太焦鐵路過小尚,說說小尚村的由來

小尚村


太焦鐵路過小尚,說說小尚村的由來

小尚村遠眺

小尚村位於焦作市中站區西南部,西部大沙河與博愛縣隔河相望,東部和南部分別有焦晉高速、焦溫高速公路通過,村子北邊有豐收路、太焦鐵路通過,村西有正在建設的焦溫快速通道通過。全村總面積為6.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0餘人,總戶數900餘戶,轄7個村民小組,村內基礎設施較好,村裡小尚武館一座。該村是一個傳統武術之鄉,有炮錘、虎舞等多種傳統武術套路,已被列為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 “風神輪胎”“倍耐力”在該村北側建成並投產,風神輪胎配套企業“龍星化工”企業也落戶該村。

太焦鐵路過小尚,說說小尚村的由來

小尚村虎舞資料照片

古稱“古尚賢村”,《河內縣誌》載為“小尚祿作”,估計小尚村名由此省讀而來。2007年9月,小尚村發掘出了一座宋代古墓,墓誌中記載墓主人是“懷州河內縣清期鄉第四管小向人也。”宋代的懷州河內縣即現在的沁陽、博愛縣一帶,清期鄉即現在的博愛縣清化鎮和期城村,小向即小尚村,古代“向”通“尚”。這說明,早在宋代時已有小尚村了。

太焦鐵路過小尚,說說小尚村的由來

小尚村虎舞演出照片

村中張姓為望族。據張氏宗譜記載,張氏系漢代張耳的後裔,於明朝初年遷居於此,至今600餘年。小尚村是焦作地區著名的武術之鄉。小尚村的武虎與溫縣的西周舞虎,沁陽市的言狀老虎和彭城老虎和東馮封村的常家武虎,以及示範區的北高虎舞和博愛縣的磚井虎舞。在2014年11月,焦作市“耍老虎”(包括小尚虎舞)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小尚炮捶是發源於小尚村的一種原生本土拳術,2009年小尚炮捶已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小尚村恢復了炮捶武術館,成立子“小尚炮捶研究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