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村民俗,原來這麼有意思!

東北“這嘎達”,雖然沒有幾百年的歷史,但是,卻孕育出了很多寶貴的地域文化,因此,也衍生出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

“長白山,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東北農村民俗,原來這麼有意思!

“人參”,古時候叫“棒槌”。民間傳說,“百年為參、千年為人”。意思就是當人參生長到一千年的時候,就會形成人型。因此,很多美麗的傳說,流傳至今。

純野山參,現在已經不多了。她的藥用價值和市場價值也相當驚人,百年以上的人參,價格高的都有些離譜。

東北農村民俗,原來這麼有意思!

“貂皮”,在過去的東北,這可是隻有“土豪”才配擁有的。別說能穿一件“貂皮大衣”了,就是佩戴一個“貂皮”的圍脖、一頂“貂皮”的帽子,那都是尊貴的象徵。誰見到你,都會點頭哈腰、滿臉的恭維。

東北農村民俗,原來這麼有意思!

“烏拉草”,其實就是一種草。但是,你千萬別小看它,它可不是一般的草。東北這裡,由於受地域環境的影響,每年冬天的時間比較長,也比較冷。而“烏拉草”,天性耐寒。每到秋天,農民們都會上山採集“烏拉草”,回家曬乾,用“棒槌”把它砸軟,放到鞋子裡,取暖的效果不次於我們今天的“暖貼”!

“東北人,幾大怪——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個旱菸袋,翻穿皮襖毛朝外,養個孩子吊起來!”

東北農村民俗,原來這麼有意思!

由於早些年東北比較落後,家家戶戶窗戶上都沒有玻璃,都是用“窗戶紙”封住的。

“窗戶紙”,大都是由草紙刷上厚厚的一層豬油而成的。這種被油浸過的紙,很堅硬,不怕雨、不怕風。而由於東北平原季風比較兇猛,因此,“窗戶紙”糊在外面,更有利於抵禦寒風的襲擊。

東北農村民俗,原來這麼有意思!

東北農村,早些年相對南方城市來說,比較封閉,接受新事物的渠道也很有限。因此,大家基本都是生活在那種半原始的小圈子裡。受環境的薰陶和影響,很多女孩子從小就染上了吸菸的習慣。而早些年,紙張在東北的農村,還是稀缺品,因此,大家吸菸都是使用“旱菸袋”。

東北農村民俗,原來這麼有意思!

由於東北的冬天到處都是白雪皚皚在戶外活動工作的農民、牧民和獵戶,為了更能融入到大自然,也為了輕易不被山林出沒的野獸發現,更為了雪落到身上不容易浸溼衣服,所以,就把皮大衣翻過來穿。

東北農村民俗,原來這麼有意思!

早些年的東北,由於沒有“計劃生育”,家家都是“自然生育”。每家都好幾個孩子,想天天把孩子抱在懷裡哄著,是不可能的。何況,婦女們還要參加生產勞動,家裡家外,農活一大堆。因此,就用這種“吊掛式搖籃”哄孩子睡覺。這種“吊掛式搖籃”,在東北,俗名叫“悠車子”。

“擲嘎啦哈、拽哈拉吧、扯老婆舌、摳臭腳丫!”

東北農村民俗,原來這麼有意思!

“嘎啦哈”——是豬腿上的一個關節。由於早些年東北農村沒有太多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為了排遣寂寞,女子們就研究出來了這樣一種“娛樂品”!“嘎啦哈”,分“針兒”、“悶兒”、“驢兒”、“背兒”四面。一個人分多少個,在大火炕上,都往一起擲,然後挑對兒,看誰的對兒多。

“哈拉吧”——是豬肘子上的一個關節。東北人會把它的肉剔乾淨了,曬乾,在中間打上眼兒,放一根竹棍兒,棍兒上栓上繩,來回的拽,會發出一種很美妙的旋律。

東北農村,每到農閒,大雪封山,就不能參加戶外勞動了。那些婦女們難得清閒,也是為了排遣寂寞,就左鄰右舍的湊在一起,坐在炕頭上,張家長李家短的一通神聊,有時候也會由於這種聊天,引發一些摩擦。

東北農村民俗,原來這麼有意思!

受歷史上“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影響,東北的女孩子,從小就“裹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小腳女人”。由於腳趾頭常年包裹、擠壓,腳趾甲就會對走路造成影響,因此,需要時常的把腳趾甲收拾收拾。

要說起來東北這些“民俗”,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像什麼“四大香”——“開江魚、下蛋雞、新婚媳、後續妻”,像什麼“四不要”——“喝大酒、耍大錢、逛窯子、佔大山”………等等等等,數不勝數,一直流傳至今。

“東北民俗”,是一種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值得我們從中提煉和借鑑。同時,也能從這上面,對東北的歷史,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瞭解!

你還知道有哪些東北民俗,不妨拿出來普及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