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的人喜歡孤獨-《挪威的森林》

泰戈爾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為何有的人喜歡孤獨-《挪威的森林》

疫情期間,困在家裡太久了,經推薦讀了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以前是安靜的喜歡閱讀,後來慢慢平靜不了。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害怕失望罷了。

為何有的人喜歡孤獨-《挪威的森林》

這是一部動人心絃的、平緩舒雅的、略帶感傷的戀愛小說。

小說主人公渡邊以第一人稱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後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後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並開始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美麗晶瑩的眸子裡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兩人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或前或後或並肩行走不止。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晚間兩人雖同處一室,但渡邊約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遠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於一次偶然相遇,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為何有的人喜歡孤獨-《挪威的森林》


性,對於人來說是一種欲的快樂,對其的適度描寫應該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進步。其實,人的各種努力都是為了心理的欲的滿足。有善的欲,有惡的欲。對性來說,如果你只看到他淫邪的一面,那就錯了,這不禁讓人想起魯迅先生關於大腿的著名的話語。
《挪威的森林》中性描寫的度在翻譯時把握得很好,不是很煽情,而是刻意追求一種美感,無論從場景的描寫,從語言的運用都很到位,體現著日本文學的唯美,絲毫不感到淫穢。 書中關於性最美的描述是直子夜間把自己的身體展現在渡邊面前的情景。星光下的直子彷彿就是一座雕像,是上帝的完美的藝術的傑作,她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不容褻瀆的,我想每一個人都會從直子的身體而探尋到藝術的內涵,而並非是僅僅認識到那是女人的身體。這一幕是本文的一個經典畫面,每次看到這裡,我的腦海中就出現電影一樣的畫面。 性本平常,在於性行為者自身的把握。 想起那句禪:“六十年前,老衲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三十年前,老衲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現在老衲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為何有的人喜歡孤獨-《挪威的森林》


本書對我的兩個重大影響
1、 生與死
《挪威的森林》有一段流傳甚廣的名言,“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我第一次看《挪》的時候,對書中很多話並沒有很好的理解,比如這句話。等人生閱歷增長後,才慢慢領悟其中的一些含義。


《挪》一共提到四個人自殺,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和初美。書中冷峻平緩的筆風把這些莫名其妙但又沉悶的自殺擺到19歲我面前時,我那時確實有點不能承受之重。我不理解,我苦悶。實際上生與死是一個相當宏大的課題,佛祖在菩提樹下參悟了生死之後才確定了佛教的基本教義。
隨著年齡增長,我發現成熟的標誌是開始不斷地參加紅白喜事。當身邊的親友撒手人寰時,每一次的葬禮都讓人反省活著的人該如何更好地活著。基於這個思想,我選擇了漂泊,選擇了多經歷,這成為我的一個人生觀。人來到世上只活一次,要讓這一次活地有價值,多活幾次。漂泊的路上充滿酸甜苦辣,但我為我的經歷不悔。

為何有的人喜歡孤獨-《挪威的森林》


2、 人不能被某樣東西束縛住
有一次,綠子問渡邊為什麼不吸菸,渡邊回答:“我不情願被某種東西束縛住”。當年看到此話時,我心頭一震。
大學時代,我沉迷於攝影與哲學的世界裡,連談戀愛都無暇顧及。畢業那年,從象牙塔到社會,象很多人一樣,剛開始不適應,有種逃避思想,又想鑽到圍棋世界裡。當看到此話時,真是如雷灌頂,象禪宗的頓悟一樣。
欲成大事,人就不能被某樣東西束縛住。
我沒有任何不良嗜好,所謂“五毒”我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我永遠不會過多地沉迷於某樣事情。漂泊的人一旦染上某種嗜好,無意於在沖天的翼上加上重重的砝碼。說走就走,說來就來,著眼大處,不拘泥於小節,高瞻遠矚,不鼠目寸光,這是我對“人不能被某樣東西束縛住”的廣義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