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讀懂《挪威的森林》,但我希望你永遠讀不懂它

《挪威的森林》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書,就像村上春樹談到他最喜歡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樣:“信手翻開一頁,讀上一段,一次都沒讓我失望過,沒有一頁使人興味索然”。

人到中年才讀懂《挪威的森林》,但我希望你永遠讀不懂它

估計很多人像我一樣,都是十七、八歲讀過《挪威的森林》,書中圍繞著性的描寫讓人既緊張又慌亂,可還是忍不住往下閱讀,直到結束為止。而縈繞於腦海的疑問,比如,木月為什麼自殺?直子為什麼自殺?渡邊君為什麼和玲子做四次愛等等,始終沒有答案。

其實,這並不能怪年輕的讀者。

《挪威的森林》開篇第一句:“三十七歲的我坐在波音747客機上”。這是村上春樹寫這本書的真實情況,他在《挪威的森林》的後記裡說:“這部小說是在南歐寫的,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希臘米科諾斯島的維拉動筆,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七日在羅馬郊外的一家公寓式旅館完成。”

一九八六年,村上春樹剛好三十七歲。

人到中年才讀懂《挪威的森林》,但我希望你永遠讀不懂它

可是,《挪威的森林》裡寫的是直子、綠子、木月和渡邊君四個人十七歲到二十一歲的心路歷程,也就是說,《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到了中年對青春期的回視,終於對青春期裡經歷的人和事達成某種和解,紛亂的心緒才得以澄明,村上春樹才能坐在書桌前舒緩地寫下這部“極重的私人性質”的小說。

對於作者,有些書,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是寫不出來。

對於讀者,有些書,沒有經歷過人生的高低起伏是讀不懂。

《挪威的森林》既然村上春樹中年寫的,怎麼能苛求青春期的讀者真正地讀懂呢?這是其一。

其二,《挪威的森林》是一部自我成長與自我救贖的小說。人的一生大大小小都會經歷一些創傷,創傷觸發的死亡焦慮則決定了剩餘的人生。

有一些人,像小林綠子一樣有韌性的人成長了,那麼她的人生就是鮮活、多彩和漫長的。而有一些人,像直子一樣心靈脆弱,始終走不出如昏黑的森林一般的內心世界,那麼她就會走向自我毀滅了。

因此,村上春樹才在後記裡說:“這部小說獻給我離開人世的幾位朋友和留在人世的幾位朋友。”

人到中年才讀懂《挪威的森林》,但我希望你永遠讀不懂它

因此,《挪威的森林》討論的主題沉重、壓抑和深刻,沒有認真思考過和對待過死亡的人,怎麼能讀懂《挪威的森林》的表達的重心呢?

所以啊,十七、八歲讀不懂《挪威的森林》是正常的,讀不下去也是正常的,讀懂的人都是心智早熟。

往遠的說,無論你有歲數多大,我都不太希望你讀懂了《挪威的森林》,因為如果哪天你真的讀懂了,意味著你要麼經歷了一些難過的事,要麼你認真地思考過死亡了。

暫時寫這麼多了,這是我第四次閱讀《挪威的森林》了。

這次,我真的讀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