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聽從內心,是最好的取悅愛情,與理想無關


《挪威的森林》:聽從內心,是最好的取悅愛情,與理想無關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 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的這部短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是部有點黃,不少讀者會被裡面關於“性”相關行為讀得面紅耳赤的,當然了也有不少人是衝著來看名人效應所寫出來的黃。

不過失望的是書中只是很多相關場面就用一筆匆匆而過,並沒有太多的詳細描寫。拋去這些,書的文筆很安靜,每次讀起來總能讓人有不一樣的感受,這就是大師文字的魅力。

《挪威的森林》是三對戀人的愛情糾纏,其中參雜了四個人相繼自殺,引發了對於生命背後的探討。

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愛情與理想”,是聽從內心。

《挪威的森林》:聽從內心,是最好的取悅愛情,與理想無關


01、【從未消失的理想與愛情】:永澤和初美,被動型沉迷理想,但愛情與理想總有衝突。

初美的愛情是一直幻想與永澤修成正果,永澤的理想是追求成功。

永澤和初美是對天差地別的情侶:永澤淡漠,自私地只想追求成功,而初美則是個天真爛漫、熱情、善良、無私的女人。看到這裡,讓讀者忍不住疙瘩了一下,這兩人合得來嗎?

是的,兩個人有著共同的特點,都是理想主義者:永澤追求成功的【理想】讓他不斷努力向前;初美則是幻想美好愛情的【理想】,深信會和永澤修成正果,所以她對愛情總是忠貞與付出。

村上春樹在這對戀人賦予了【理想vs愛情】,但這種理想主義者,總讓人很矛盾:

理想,總能存在幻想之中。每個人有多冷漠就有多少的理想。然而現實的一次次衝擊,讓很多人有意無意的放棄或遺忘了理想,儘管內心還存在少許的理想,但已經絕口不提或已經徹底遺落在角落裡。

把最初的純潔理想套用在愛情上,聽著是很美的樣子,實際上並不讓人看好,總保持幻想就會註定失去。就好像一直幻想著美好愛情的初美愛上現實的永澤那般,最終永澤取得了成功,伴隨著是初美所向往的美好破滅了,愛情支離破碎,她崩潰了並選擇自殺。

除了為初美的自殺感覺到可憐與不值,我更多的是感受到是如初美那樣的理想主義者身上存在的悲劇性: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甘心情願地為理想傾盡所有與無怨無悔。對於這種行為,已經無法用任何的定律來判斷對錯了,理想終究只能敵不過現實,倒覺得追求現實理想的永澤有很大部分是對的。

除了對永澤恨,我竟然覺得他的想法是對的,儘管方式有點極端。在負重前行的社會,我們追求成功,拋棄了自己的理想,有錯嗎?顯然,很多人都說不清了。

《挪威的森林》:聽從內心,是最好的取悅愛情,與理想無關


時常可以看到存在幻想的女孩子愛上脫離理想的現實之人,說不清的感覺:有點羨慕,因為自己曾經存在太多的理想,只是後來很多的不了了之;有點可惜,因為這樣子的組合註定是種痛苦的過程,要麼被同化,要麼離去。

社會的經歷與事實,加上歲月的沉澱,就算我們不去放棄所謂的理想,也會慢慢被同化,儘管曾經我們很反感別人的現實,卻不曾自己也會變成那樣;當理想承受不住現實打擊時,不去同化又不想放棄,那麼大多數的人最終選擇痛苦的離去。

愛情與理想的結果同化或離去,總會有衝突,這是種強求的愛情,因為除了現實的打擊,還有著是彼此不斷成長所帶來的越來越大差距觀:可看到抱著玫瑰花去求婚的窮男人,被女人拒絕離去;也可以看到毫無鬥志的男人沉迷遊戲無法自拔,理想破滅的女人傷心欲絕的離開,不再相信“愛情不需要麵包”。

每個成長起來的愛情觀,都曾經遇到這樣子的差距觀。只有經歷與遇到多了,也就有種真正意義上的成長。理想分為兩種:一個是現實中追求理想,就比如永澤是不斷揹負成長,在現實中追求理想;另一種是沉迷幻想與付出,就是初美這種一直沉迷幻想而無悔付出,只給她帶來微少的成長。

但事實是,初美她的成長已經跟不上永澤的腳步。

對於愛情,永遠覺得是勢均力敵的狀態,才有更長久更公平的維持。當彼此跟不上腳步的時候,弱方就處於被動,強方就有著控制權與話語權,這種失衡的愛情最終會走向不可控制的地步。

當我看到永澤和初美的愛情,就隱隱約約猜到他們之間的愛情結果。同樣是理想主義者,一個是對存在現實的理想追求,一個只是被動型沉迷美好的愛情,基於成長與停止成長的姿態,就會走向越來越有差異的思想觀、愛情觀,三觀不一的兩人是無法走到最後的。細細想來,原來我們的理想不曾消失,只不過以各種形式存在,有物質、儀式或心中的夢想。

真正看到每個人的奮鬥樣子,本質上是都在為了各種各樣的理想奮鬥著,有追求事業,有追求儀式與物質的生活,甚至自始自終不去放棄心中夢想的人。但一切的一切,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以現實為核心基礎出發。至於華而不實的理想,看著美好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從某種角度來看,是種會阻礙自身的成長。

所以,我覺得永澤的思想出發點是對的,儘管不擇手段,但存在於被動型幻想出來的理想終究不被接受。反觀是直子與渡邊的愛情故事,想把理想拉到現實之中,是救贖。

《挪威的森林》:聽從內心,是最好的取悅愛情,與理想無關


02、【被拉到現實的理想與愛情】:好友木月的去世,直子與渡邊糾纏不清的愛情故事,被拉到現實的理想,是兩個相互救贖的人。

直子的愛情是一直沉迷與懷念著已逝去的木月,並無法自拔,逃離現實。渡邊的理想是一份愛情。

初美的自殺讓渡邊與永澤絕交,但看起來正直的渡邊讓自己陷入了三角戀之中。好友木月的去世,讓他不小心與直子相愛,並在直子20歲生日那天晚上發生了關係。

讀到這裡,無法形容出當時看到這裡的感覺。但村上春樹筆下的人物並沒有太多的大惡之人,都有著一定的存在價值性:直子在從小青梅竹馬木月的去世後,一振不撅。直到遇到了渡邊。讓她的心靈有了短時間的解放感,而愛上直子的渡邊,就嘗試把直子拉到現實中,從那個無法揮去的幻想世界裡拉出。

看到這裡,我們明白幻想理想的人,除了有主動型的初美,有像直子在木月去世後,無法走出來並存在著幻想,也就有了被動無奈陷入幻想之中無法自拔的直子。如直子那般,被悲傷等不良情緒,所帶來的種種困境,把自己給困住了,陷入了惡性循環的被操控。

所以,我們才時常看到醉酒之人,也可以看到那些愛不起的人,再或許是墮落自己,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種無法走出來的困局,只能陷入惡性循環的被操控,說是行屍走肉也不為過了。直到有人,把他們從困境拉到現實,這是個自我痛苦階段,中間經歷了懷疑否認自己,也經得起信仰的反覆琢磨。

直子遇到了渡邊,但因為這個人在後期的小說劇情裡,讓我矛盾不已。他是個真實的人,有血有肉並且對人善良,但又是很簡單的人,只想有一份愛情。這讓直子有一段時間是真的愛上他,也被他拉到了現實,感受到那人間溫暖。

其中《挪威的森林》在這邊寫了很多的日系溫情小片段,包括那“性”的描寫,我不覺得那是赤裸裸的色情反而覺得是種小小的治癒。

是的,我們都需要治癒。人在愛情路上總能受到傷害,很少有一次戀愛就廝守終生的。治癒是必須的,但治癒的那人需要真實的人格。

真實的人格,在現代這個社會已經越來越少了。每個人對於善良的背後,總是存在懷疑:老太太摔倒,不敢扶了;看病,不敢太相信醫生;就連最可愛的老師,總能出點寒心的事。所以,才會讓不少人寧願存在幻想,也不願意相信世間那些最美好的力量。

和直子一樣寧願在幻想出的理想,沉寂在失去木月的悲傷中,也就不肯回到現實。那麼,這時候就需要真實的人格去溫暖他們的心。只有切切實實的感受到真實,不去懷疑與否認,才能幫助他們走出自我困境。或者說,真實的背後是場相互救贖,救贖的心才能表現出切切實實的真實。

《挪威的森林》:聽從內心,是最好的取悅愛情,與理想無關


再來分析主角渡邊和直子的愛情,看起來很美,讀完竟然覺得是種相互救贖:愛上直子之前,渡邊受永澤的影響,多次出去尋花問柳,身體得到了釋放,但精神上寂寥的。他愛直子或許是想要從那寂寥的精神世界裡解放出來,而直子是無法從那悲傷走出來,才需要渡邊拉到現實。

救贖是種愛情與成長路上所需要的,年輕氣盛的我們總能有意無意犯下錯,那就要用很長一段時間去救贖那些錯誤。我們是不可否認的行為,也只有救贖才能不斷懂得成長與明白錯誤的犯錯點,才能避免下次的犯錯,走向更加成熟。但,唯一弊端的是相互救贖的愛情,夾雜太多的複雜,甚至看來有點“畸形”。

就拿主角渡邊和直子的愛,是有點“畸形”,讀到他們的愛情時候,兩人說不上兩情相悅,彼此的交流很少,或許更多隻是一開始的相互救贖自己,只有著彼此的相互安慰,其中摻雜著孤獨、寂寞、習慣,還有那個最大的障礙是那個已去世的木月。

最後,和本質是懦弱的直子明白了一些自己所存在的意義(在中間穿插了同性戀片段),讓她深信自己是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最後內心始終深愛著木月的她也選擇自殺。

關於“理想”的背後,不管是主動與被動,所決定的生與死是種消極與勇氣,是不論怎樣努力都會在最終的掙扎中屈服與另一端的消極,或是需要在臨界關頭千鈞一髮之時的一點點勇氣。

活著是個沉重的話題,那就需要勇氣。那麼,作為負重前行的我們,如何面對愛情裡的理想呢?

《挪威的森林》:聽從內心,是最好的取悅愛情,與理想無關


03、【聽從內心的愛情與理想】:有砝碼的理想爭取、救贖與釋懷過去、有記憶模式的理想與勇氣。

直到後來渡邊在愛著直子時,遇到真正他喜歡上的人——綠子,渡邊與綠子在一起,可以看出兩人是真的彼此深愛著。或許渡邊直子矛盾的愛情,始終還不是最愛的。

最後渡邊選擇綠子在一起,儘管有點渣與難以接受。但這才是我覺得是認為理想與愛情的樣子。不把理想當成負累(初美),也不把理想當成追求(永澤),更不把理想當成救贖(直子)。

兩人是對理想的態度是隨心隨性,無太大的抱負,勇敢聽從自己的內心:兩人沒有多大抱怨,對生活的苦並不太認真的對待,在我看來兩人是以一種享受的姿態度過各種起起落落。

那麼,作為負重前行的我們,在理想與愛情就需要在愛情裡有砝碼為理想爭取、救贖與釋懷愛情的過去、聽從內心的理想與愛情

《挪威的森林》:聽從內心,是最好的取悅愛情,與理想無關


①、有砝碼的為理想爭取:是己必爭,而不是被動。

初美之所以會被愛情傷得支離破碎,除了無怨無悔的付出與犧牲,還有就是缺乏“爭”,是自己的東西就要去爭取,而不是被動型等待。

徐曉在《半生為人》中裡關於“爭取”是需要砝碼,是這樣子說道:“一個人為另一個人,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做得多,還是做得少,都是極其自然的。世上沒有一杆稱得出感情斤兩的秤。法律、輿論、海誓山盟,規定不了,也阻止不了,為誰或者不為誰,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做得多還是做得少,那桿秤在心裡,它的砝碼始終只可能在心裡。”

愛情是桿秤,但它的砝碼是需要保持平衡,至少不能那愛情失衡了。理想是美好的嚮往,但還是要跟得上彼此的腳步,還有就是自己的東西就要去爭取,就算是失敗了也至少不會留下遺憾。

但生活之中,我看到是那些在背後默默付出的人,以為對方可以明白她的用心良苦。從心理角度來看,時間久了也就變成理所當然的行為,不單單是對方的錯,也是很大部分取決於自己給“慣”的。

“慣”是個用良好的出發點,把自己力所能及的東西全部給予對方,就算是委屈也可以忍下來。最為不解的就算是本來屬於自己的東西,如主權、地位、話語權都不去爭取,換來的是一邊倒的愛情。

初美就是這樣子“慣”永澤,才如此一邊倒的愛情。儘管有法律、輿論、海誓山盟,但規定不了也阻止不了,為誰或者不為誰,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

理想固然是美好的,但有勇氣去爭取才是最好的捍衛行為。因為有時候我們做得多還是做得少,都不能平衡好愛情的桿秤,也只能把握與明白愛情的砝碼,把砝碼藏在心裡,去隨時把握住平衡度,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去爭取,要明白自己的“懂事”,時間久了並不能換來相對應的回報,千萬不要有“一個人為另一個人,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做得多,還是做得少,都是極其自然。”的心態,有這種心態的人就離輸的一敗塗地不遠了。

去爭取是愛情與理想最有力的行動。同樣的,也不能像直子與渡邊的愛情,是去救贖彼此,但不釋懷過去。因為“理想”在愛情裡,我們終究需要釋懷自己的勇氣。

《挪威的森林》:聽從內心,是最好的取悅愛情,與理想無關


②、救贖與釋懷愛情的過去:救贖必然存在,但過去一定要去釋懷,釋懷的同時是放過自己。

直子與渡邊的愛情是真的很美,我很懷念與嚮往,以愛之名去拯救一個人,可惜彼此的救贖因為直子的無法釋懷而失敗了。說不清那樣子的感覺,是惋惜,是無奈,直子始終是無法釋懷過去,放過自己,為了一個死去的木月那樣頹廢自己,毅然去赴死,木月也會責怪她的不值得。

我很喜歡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在《小王子》裡的一句話,關於“過去”就需要不斷去流浪才能看清,是這樣子描寫:“如果不去遍歷世界,我們就不知道什麼是我們精神和情感的寄託,但我們一旦遍歷了世界,卻發現我們再也無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當我們開始尋求,我們就已經失去,而我們不開始尋求,我們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身邊的一切是如此可貴。”

那救贖是必然存在的,我們無法阻止錯誤的發生,儘管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也難免會去犯錯,也要花很長一段時間去救贖那些錯誤,作為常人的我們哪裡逃得過呢?

愛情也是如此,愛上幾個渣人或一時的放縱自己,也是在所難免的。但不必把那些過去硬要揹負在自己身上。不值得,也沒有要求如此。

過去始終是歷史,已經發生無法逃避,救贖是最好的方法,一直沉迷過去的人是無法知道自己身邊一切的可貴,就好像那個一開始深愛著直子的渡邊,直子只要去放下過去也就懂得,也能有情人終成眷屬。

可惜,她不懂。和很多人一樣,好多人都有種“習慣性的悲傷”,總是借物或自我忍不住想起那些過去。情始終無法自控,作為七情六慾的我們來說,就始終逃不過“過去”反反覆覆的折磨,無需行為,單單“過去”那些悲傷的回憶就能輕易的打敗一個人。

直子一直沉迷在與木月美好的“理想愛情”中,被拉到現實,從當事人來說,是非常殘酷的行為。從自我苦苦掙扎,再到也不願脫離那“過去”,這就是成長,反之拉出來撐過去也就得到更好的未來。這也是很多人走出來過去,在重新塑造“理想”時候最大的感悟,自己儼然脫胎換骨了。

悲傷與過去,走出來再回首過來,那也就覺得沒什麼,甚至會覺得好笑,笑自己的念念不忘那“過去”,而讓未來那個最美好的人苦苦等待。

所以,救贖自己的同時就要釋懷愛情過去,也能放過自己。未來很長,那些已經破碎的“愛情與理想”,那就隨風而去,而不要一直活在那回憶裡。不值得也是種浪費的行為,每個人都會經歷起破碎不堪的過去並不是終點,繼續負重前行,直到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理想與愛情”。

放下與釋懷是愛情與理想最好的態度,也就要有聽從內心的愛情與理想,是最好的匹配彼此。

《挪威的森林》:聽從內心,是最好的取悅愛情,與理想無關


③、聽從內心,是最好的取悅愛情,與理想無關。

渡邊對直子是愛的,但又說不清的感覺,直到遇到綠子,綠子的活潑開朗,讓渡邊內心有了掙扎,他發現綠子才是他生命中最愛的人,最後他選擇了綠子。

兩人在天台談話、啜飲啤酒、下雨時光……這一切一切都是我們每天的再細微不過的日常瑣事,但就是這些小事才中發現生命中的美好,無論好與壞,都從容面對,甚至在愛情裡沒有太多的“理想”。

比起永澤有目的追求理想,比起直子沉迷與木月的理想愛情,但最終還是傷了愛情,初美的自殺讓永澤痛苦不堪,木月以自殺的方式解脫自己。比起他們,渡邊與綠子很是簡單,簡簡單單,並不以“理想”為核心的愛情。

儘管遇到愛情,但為了所謂的理想背叛、離開愛情的人也不少。或許有人說“愛情需要麵包的”,不追求理想是幼稚的行為。不可否認是正確的,但以“理想”為核心的愛情,總會有所失去:

為了追求“理想”中事業的成功,而整天忙碌,忽視了與愛人正常的交流,最終是緣盡離開;為了自己的“理想”,去背叛與傷害愛人;也有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擇手段,甚至犧牲愛情。

“理想”與“愛情”的輕重,只能智者見智了,誰也定義不了。但凡事過了度,也就變成了傷害,就好像初美的付出愛情,直子的不願意走到現實中,或許也是自己的選擇,但為何不聽從自己的內心呢?

聽從自己的內心,可適度調整“理想”的輕重,多多守護愛情,可覺得不值得,聽從內心的思考,選擇去與留;也可聽從內心,去選擇釋懷過去,走到現實中。

自己可以欺騙自己,但內心不會。它時刻保持著一定理智,告訴我們正確的做法,只是不少人不敢直視內心與逃避內心。寧願活著自己討厭的樣子,也不願聽從內心去嘗試改變自己。殊不知聽從內心,是最好的取悅愛情,不願與理想無關。

《挪威的森林》:聽從內心,是最好的取悅愛情,與理想無關


村上春樹裡的《挪威的森林》是部關於青春期的時候,那理想穿插在愛情裡的樣子,是追求、救贖與釋懷,但背後失去的就是愛情。直到渡邊與綠子的愛情故事,讓我們覺得只有聽從內心,那樣愛情才能無拘無束,沒有太大的來自彼此“理想”壓力。

生命的感悟,是在生與死麵前的態度。在生面前,就要簡簡單單的,過多的追求是揹負;在死麵前,才懂得那麼多的揹負就要去救贖自己與釋懷過去了。

但無論生或死,我們還是聽從內心的安排,聽從真實的內心,就等於安排好了自己的命運,也就在愛情裡存在不了那麼多的遺憾、愧疚、後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