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進行香莢蘭栽培?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南粵新農人


香莢蘭,在我們老家又叫做香草蘭,可以長到數米長,散發著極具魅力的香氣。但目前許多朋友在栽培香莢蘭都不知道如何去正確進行,這是香莢蘭生長不好、香莢蘭產量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沒有正確掌握香莢蘭栽培技巧,香莢蘭也不會生長旺盛。為了保證香莢蘭豐產,就要合理地、有效地進行栽培。接著本文將與大家共同分享關於香莢蘭如何科學進行栽培。

育苗技術

香莢蘭種子細小,繁殖生長慢,技術要求高,因此除了雜交育種採用種子繁殖外,生產上一般採用無性繁殖。

  • 苗地選擇

育苗地應選擇背風向陽、保暖良好、含有機質豐富的疏鬆土壤。當然,沙床育苗也可以,但切忌在粘土或蔭溼地育苗。

  • 苗床消毒

育苗地在育苗前 7-14天用6%六六六粉劑100-150克拌些細砂均勻撒施,進行苗床土壤消毒,以防病蟲危害繁殖苗。但為避免農藥汙染土壤,可不用六六六粉而用石灰1-1.5公斤或燻土處理。這對改良土壤和提高土溫也有好處。

  • 苗床整理

育苗前將畦整成寬1米,高0.12-0.15米的苗床。由於繁殖苗扦插密度可以大些,插後生長期間的植株會無規則地相互穿插在一起,因此苗床不宜過寬。過寬既不便於起苗,也不利於操作管理。

  • 育苗時間

苗期的生長速度以溫度和溼度為主導因素,除冬春低溫季節外,其餘月份均可扦插育苗,不過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好。清明至穀雨期間溫度高(20℃)溼度大,植後氣溫逐漸上升、利於髮根長芽,如果肥水管理得當,莖蔓生長迅速,一般秋季就能剪苗定植,而且來年定植時剪苗也多。秋季育苗,氣溫高,生長快,但生長季節比春李短,來年定植剪苗少。小面積種植或少量引種試種無需專門育苗,可結合修剪或從生長健壯的母株上,剪取一定長度的莖蔓直按種植。

  • 繁殖苗的選擇和處理

選用健壯無病的母株剪成或切成每條長40-60釐米,有4-5個節以上的莖蔓,修剪掉枯死的氣生根和埋入土層一段的葉片(1-2個葉片)後,即可植入苗床,或者把剪成的苗置於蔭涼處,經過24-32小時後再植入苗床。

  • 扦插方法

繁殖苗依其原來的自然狀態,平行鋪展於備好的苗床上。繁殖苗基部按“U”字形淺埋入土1-2釐米深(沙床人土2-3釐米深),基部入土部分佔苗長的1/4-1/5。莖基端不埋入土中,讓其露出地面,以避免病菌從切口侵人或切口積水腐爛。

  • 苗床管理

(1)噴水

繁殖苗扦插後及時噴水極為重要。這不僅因為香莢蘭是淺根系植物,而且扦插時均以淺埋入土,如不及時噴水,扦插苗將因失水過多、時間過長而枯萎。插後應早晚各噴水一次。噴水量和次數要根據當天的氣溫和土壤溼度而定,但切忌因積水導致植株黴爛。噴水時應,控制水量和衝力,要求噴出的水細霧均勻(衝力過大易衝散表土和碰傷嫩莖嫩葉)。在低溫期間植株處於休眠狀態,不宜噴水。必要時,也要在午後水溫比較高時進行噴水,以避免嫩葉冷害。

(2)鬆土與施肥

由於經常噴水,土壤易板結,因此需經常鬆土、拔除雜草。鬆土需小心,以免傷及根系。繁殖苗長出新根後,結合除草每15-20天左右可用稀薄的腐熟人糞尿澆施一次,以促進植株生長。

(3)遮蔭

育苗工作同樣要注意和重視廕庇度的調節和做好遮蔭工作。此時的透光度一般控制在30-40%左右。

定植

  • 種植地的選擇

選擇背向西北面向東北的向陽地,以土壤疏鬆、物理性狀良好、排灌方便、周圍有防風林帶或防風屏障設施的自然小氣候環境為種植園地最為理想。室內種植無需考慮此設施。

  • 整地

定植前,按照每畦寬1米、深15-20釐米的規模將地整成種植小區。小區長視溫室和田地的長度而定。小區底層填細砂,上層均勻鋪施厚5-6釐米(可在生長期間分多次追施加厚)腐熟的並經石灰或1%波爾多液噴射消毒的有機土作基肥。

  • 攀緣柱或攀緣架的設置

攀緣柱設置可與整地同時進行,並在填細砂之前把攀緣柱固定好,攀緣柱依照畦的長度每隔0.8-1米立一根。畦寬1米以上的,可按品字(三角)形設置。攀緣柱的材料,用磚柱、石桃(石板條)或木柱均司(根據具體情況就地取材),但從使用率和成本考慮,選用前兩種較為理想。柱與柱之間可設橫架,使植株充分利用空間攀緣。

為便於授粉操作,管理和控制植株向上無限攀緣生長(而且藤蔓越向高處生長,開花數越少),故攀緣柱不宜過高,一般以1-1.5米為宜,橫架可以在定植後視植株生長情況而設,但不宜過寬。露天(室外)種植時可利用活樹讓植株攀緣生長。攀緣樹除起支持作用外,還起著遮蔭調節光線、形成蔭溼小氣候環境的作用。

攀緣樹應選用那些植後能快速生長、分枝強壯、樹勢不高、能夠承受藤蔓重量、枝條修剪後再生能力強、葉片小而稀疏、樹皮粗糙等特點的樹種。目前,國外採用的有刺桐、雞蛋花樹、腰果樹、菠蘿蜜、椰子、月桂以及青龍木等。

  • 種植

(1)種植苗的選擇

從苗床中選用或剪取生長健壯的無病藤蔓作定植苗。起苗時需小心,以避免嫩莖和新根折斷。也可直接從生長健壯的母株上剪取未開花的長80-100釐米以上的藤蔓作定植苗。一般說,定植蔓越長、越粗,開花結果越早,因此栽培上提倡儘可能選用長蔓(100釐米以上)定植,但定植蔓的長短要根據所能提供的種蔓數量和定植面積而定。用做定植的蔓要求去掉基部1-2個節上的葉片,並用1%波爾多液浸過後,置於蔭涼處餓苗1-2天方可定植。

(2)種植時間

除低溫季節外,其餘月份均可定植,但以清明前後、氣溫在20℃以上時定植效果最好、生長較快。這與育苗的時間要求一樣。

(3)種植方法

沿每根攀緣柱的東西南北四個面,各平放一株(即一柱周圍種上4株)。要求蔓的莖部朝外,末端向柱根系按自然狀態埋人土中。此外,去掉葉片的蔓基部以“U”字形淺埋入土1-2釐米深,讓基端露出地面向上翹起、離地約1- 2釐米高,以防病菌侵入導致腐爛。

室外種植,可按室內的方法沿每棵攀緣樹種上2-3株苗。但因室外種植可能受風吹動,因此可以將定植蔓的頂端輕輕綁縛於攀緣樹幹上,讓新長出的根能很快地接觸到攀緣樹而附著固定。在種植上,還可以採用“接力”的增加種植密度,即第1年每柱種4株,第2年每柱可增種2-3株,第3年還可以根據情況增補種植。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地面和空間面積,又可以使來年備有取代植株。這種種植方式每畝地可密植800-1200株。

  • 植後管理


(1)噴水

植後的噴水時間、次數、方法和要求與苗床管理一樣。為增加空氣溼度,可以在畦的頭尾、中間或兩旁設立水池和棚架。如能裝上噴霧裝置每天調節室內溼度,則更為理想。(2)鬆土與施肥

植後鬆土除草沒有嚴格規定,可依具體情況而定。實際上,對香莢蘭來說,具有深厚的有機覆蓋物比鬆土更為理想和重要,因此栽培上不主張經常鬆土。因為香莢蘭的根系主要分佈在覆蓋層和表土層中,且其分佈密度大,鬆土時稍不小心就會損傷根系,所以這是一項十分細緻的工作。

一般情況下,由於土壤較疏鬆溼潤,可以用手拔除雜草,只在由於經常澆水而板結時才予以鬆土。香莢蘭一般不主張施用化肥和廄禽畜肥。因這種施肥效果不大,且常易引起病蟲害,所以貝要在表土上經常追加或覆蓋一些經過初步分解的植物蒿稈或樹林中的枯枝落葉的腐殖質,就能起到施肥的作用,而且效果好。實際上這是香莢蘭最好的肥料和施肥方式。

至於施肥量、施肥時間和施肥種類都應根據植株各生育期及土壤情況而定。國外有人提出的合理施肥方案是:每株年需氮(N)60克、氧化磷(P2Og)20-30克,氧化鉀(K2O)60-100克分3年施完。第1年施用年需肥量的1/3,第2年施2/3,第3年起施全量。

肥料分次施用,可以提高植株對肥料的吸收率,比一次施用效果好。香莢蘭的根外追肥同樣有很好的效果。方法是,開花前以磷、鉀和硼為主進行幾次,以補充開花結莢期間植株對養分的大量攝取和減少而引起的落果現象。必要時,在長根後和營養生長期間也可以用少量的氯化鉀和過磷酸鈣拌稀薄的腐熟人糞尿,每月進行一次輔助性施肥。

(3)遮蔭

遮蔭設施的建立要從育苗開始進行,一般要求定植前就把這項工作做好。室外種植更需要提前把攀緣樹種好,以便通過對樹種的選擇和修剪來適應植株不同生育階段對遮蔭度的要求。室內的遮蔭設置目前最常用的是竹簾和葦簾。為便於對不同季節,不同生育期進行遮蔭控制,遮蔭設置最好是活動性的,以便自由調節天窗,早晚接受晨曦、夕照,夜間能夠承受露水。

一般掌握夏秋兩季廕庇度加大(光照度30-40%),冬春廕庇度減少(光照度85-95%)的原則。但在低溫期間,為提高溫度和充分利用光能以促進春季花芽萌動,應不遮蔭;待現蕾開花後,氣溫高,光能強時,再及時遮蔭,以防植株黃化。根據植株不同時期的反應來調節和控制遮蔭度,是栽培香莢蘭的重要措施之一。

(4)引蔓與修剪

莖蔓的生長方式對開花結莢有明顯的影響,若任其沿著攀緣樹或攀緣柱無限向上生長,不僅開花少,開花年限推遲1-2年,而且對授粉和管理工作也很不方便。一般當蔓長到一定高度(1-1.5米)時,就把蔓拉下,使它懸垂直達地面。然後再讓它沿攀緣柱(樹)向上纏繞,呈上下反覆交叉攀緣生長或沿橫架來回生長於同一水平面上。這樣有利於充分利用空間面積,也利於促進碳水化合物及開花所需養分在復彎處的累積並誘導其開花。但引蔓需小心手輕,避免把葉片、嫩莖或氣生根拉斷。

總結:想要提高香莢蘭的整體產量,栽培的方法很重要,根據香莢蘭的要求來決定選擇何種方法來進行栽培。只有正確掌握香莢蘭栽培技巧,熟悉香莢蘭生長過程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才能有助於提高香莢蘭的產量。


農事農忙


香莢蘭屬蘭科名貴的多年生熱帶攀緣藤本香料植物,素有“食品香料之王”的讚譽。由於其具有其它天然香料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20 世紀 90 年代初開始,我國海南和雲南掀起了一股香莢蘭種植開發熱潮。截止 1996 年底,2 省共種植香莢蘭 200公頃,其中林下栽培或間種 10 公頃,人工蔭棚栽培 190公頃。但 2000 年前後,卻有近 2/3的種植園處於毀園和半失管狀態,僅有 1/3 尚能正常經營。集約化人工蔭棚栽培香莢蘭種植模式能否繼續發展,受到廣泛關注。

一、種植園的建立

1、園地的選擇

要選擇近水源且排水良好、靜風、有機質含量高、比較肥沃疏鬆的微酸性土壤、平地和有一定坡度都可以

2、廕庇度

香莢蘭是藤本植物,喜陰,要求有適度的廕庇度,一般40%~70%的廕庇度有利於植株生長。廕庇物有兩種:一種是活廕庇,可選擇冬季不易落葉的天然樹木和果樹或椰子樹 檳榔樹、西番蓮等,以調節種植園的廕庇度;另一種是死廕庇物,用人工蔭棚的辦法即遮光網達到控制廕庇度,也可用竹枝、樹枝。

3、攀緣物

香莢蘭需有附著攀緣物才能健壯生長,攀緣物也有活攀緣和死攀緣兩種,活攀緣可利用分枝較多,有一定廕庇度的各種小喬木或較大灌木,如泡桐果樹、仙人掌、芒果樹、柑桔樹等,死攀緣可用木柱、竹扦、鐵絲或小泥柱架設桁架,也可用紅磚錯砌成空心花磚垛。

二、定植種苗及定植時間和方法

1、定植種苗

扦插條:直接將修剪下來的枝條作為定植材料,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老條,長度為3~4個節;另一種為新生長條,長度為0.5~1m定植前需進行切口消毒。

生根苗:用修剪下來的枝條在苗圃地裡進行育苗,待種苗生根並長到30cm高即可起苗定植3組培苗,人工培育出來的試管苗練苗3個月左右即可定植。

2、定植時間

一般在5~10月,以5~6月定植為好

3、定植方法

香莢蘭必須淺植,只需蓋土1~5cm,長條苗50~100cm長的壯蔓切口要進行消毒,蓋土1~5cm露出葉片和兩端切口以免病菌從傷口侵染和切口腐爛,適宜的株行距為2mx1.5m雙苗定植 定植後澆定根水。

4、覆蓋

香莢蘭的根系主要集中在5cm左右的土層中,可用枯枝落葉、雜草、稻草、甘蔗渣等進行死覆蓋。

四、田間管理水、肥管理

1、幼苗生長期

以營養生長為主,要保持充足的土壤溼度,成苗後在生殖生長期要相對乾旱,有利於花芽分化,高溫季節應增加供水量,以促進果莢生長,在果莢成熟期可相對乾旱,有利於果莢成熟香莢蘭原產熱帶雨林,要求溫暖溼潤的氣候西雙版納乾溼季分明,旱季一定要加強澆水,尤其要利用小環境和澆灌造成較高的空氣相對溼度施肥是為香莢蘭提供養分和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每年可施3~4次腐熟的有機肥,施肥量視土壤肥力而定,施用化肥主要以葉面追肥為主,濃度 0.5%~1%每月追肥1~2次。肥料種類有腐殖土腐熟的農家肥、堆肥、草木灰、鋸木、複合肥、氯化鉀、硫酸鉀、微量元素化肥及各種菌肥。

2、理蔓與修剪

種植後長出的藤蔓及時用繩子將蔓莖綁在支柱上,使其向上攀緣,到達攀緣架後將其纏繞於鐵線上呈環狀生長,成苗的修剪一般在結果頭一年的11月下旬進行全面打頂 長度為40~50cm控制植株營養生長,誘導開花香莢蘭生長2年後進入生殖生長即開花結莢期,此時的修剪理蔓非常重要,2年以上枝條,要有意識培養倒掛枝,從上往下倒掛,打頂並不讓枝條入土生根,這樣培育出來的枝條可保證開花結果獲得豐收。

3、除草

每月一次 用手拔除,切忌用鋤頭中耕除草。

五、人工授粉

香莢蘭開花期在雲南一般是在2月底至5月中旬,由於自然授粉率很低,僅為1%左右,因此須進行人工授粉才能結莢,授粉方法簡單易學,容易掌握,熟練工人每天可授1500~2000朵在開花期。授粉時間一般該在早晨6點至中午之間完成。

六、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

病原菌為尖孢鐮刀菌,在低溫多雨季節最易發生,病菌一般從傷口侵入,但多為侵染氣生根和地下不定根,嚴重時蔓延到莖部,導致根和莖蔓腐爛,最後萎蔫死亡防治方法,減少傷口,加強園地管理,及時修剪病枝,病株,增施有機肥,注意排積水,日常管理以多菌靈,敵克松或百菌清等500~800倍液噴施防治,植株長得健壯,得病機會也小。

2、百絹病

主要侵染入地表莖蔓,葉片和根系,病部周圍形成白色狀氣絲防治方法,選用甲基託布津,菌核淨,撲海因等500~800倍液噴施植株或澆灌。

3、炭疽病

主要侵染葉、莖蔓、根以及果莢,引起葉斑莖斑,根腐和落莢防治方法,及時修剪病枝 病葉等病殘體,可用多菌靈、百菌清、甲基託布津等500~1 000倍液或0.5%~1%波爾多液防治。

4、疫黴病

為害嫩梢、嫩葉、花果等部位,感病組織出現褐色溼腐。發病集中在6~10月高溫,高溼季節防治方法,可用400~800倍甲霜靈為主進行噴施,注意修剪病枝、病葉,並用甲霜靈粉劑塗抹切口。

5、蟲害

常見的有蝶蛾類幼蟲、蝸牛、蛞蝓、介殼蟲及蝽象、蛐蛐、螞蟻等。

防治方法:昆蟲類可採用樂果、敵敵畏、敵殺死等濃藥、濃度為800~1500倍,軟體動物類蝸牛、蛞蝓等可用密達、滅旱螺誘殺。

七、其他

嚴禁雞、牛、豬等動物進入園地。


亥酉Breeder


香莢蘭,又名香子蘭、香草蘭、香草、梵尼蘭、香蘭,是一種比較珍貴的大型蘭科香料植物,也是一種天然食用香料,素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美譽。在我國,香莢蘭名列“五蘭”之首,因其具有無法通過人工方法複合而成的特有香氣,在許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被稱為“香料皇后”。從甜品咖啡到迪奧香奈兒香水,再到香菸,到處都有她的身影,在國外的價格飆升到了一公斤600美元。我國於上世紀60年代從印度尼西亞引進香莢蘭,並在雲南、廣西、廣東、海南等地陸續栽培,尤以西雙版納發展最好,在我國具有越來越廣闊的發展前景。

香莢蘭的使用價值非常廣泛,首先,香莢蘭經一定工藝加工後可以製成酊劑、浸膏、油樹脂等香料物質;其次又因它所特有的香型,香莢蘭被廣泛用於調製各類高級香菸、名酒、特級茶葉及高檔化妝品等,也是各種糕點、餅乾、糖、奶酪、咖啡、冰淇淋等高檔食品及飲料的配香原料。更令人驚訝的是,香莢蘭豆的提取物用於捲菸添香般固香,可以大幅提升捲菸的品質與檔次。這種提取物使煙氣醇和,能夠調和煙味,加強煙香,使煙香變得細膩而柔和。在國外,高級名牌雪茄煙都使用香莢蘭豆酊來浸漬菸葉,從而使雪茄煙形成具有無窮魅力的煙香。除此之外,香莢蘭豆的提取物在世界知名的高檔化妝品生產中使用也非常普遍,它濃厚的複合香氣使化妝品使用者具有更加迷人的香氣與魅力。

那麼如何科學進行香莢蘭栽培?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呢?

要想進行香莢蘭栽培,必須掌握科學的栽培措施,再輔以行之有效的田間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技術。首先是園地的選擇,園地的選擇要充分考慮溫度、光照、水分等條件因素是否有利於香莢蘭的正常生長;選好園地之後,要對園地進行相應的規劃與建設,包括防護林的建立與拍灌水系統的建立等;園地規劃建設好以後就是種植園的開墾與定植了,需要注意的是這步過程中要建立好廕庇系統與攀緣柱的設立;接下來就是田間管理了,田間管理要做好水肥管理,人工授粉,引蔓修枝等;同時要綜合運用農業措施與藥物防治來防治病蟲害;最後就是採收與加工,確保豐收。下面,咱就來詳細的介紹下香莢蘭的科學栽培措施。

一、園地選擇

首先是園地選擇,香莢蘭對環境具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溫度,水分,光照等,要選取適宜於香莢蘭生長的地塊進行園地的建立,具體來說,

(一)環境要求

溫度方面,年平均氣溫在25℃左右, 月平均氣溫在20℃~28℃之間最有利於香莢蘭的生長;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和年平均氣溫都保持在20℃以上適宜香莢蘭的生長,如果月平均氣溫低於20℃,香莢蘭的生長將變得很緩慢,若持續5天日平均氣溫都低於15℃,則莖蔓會停止生長;如果絕對低溫6.8℃~10.9℃持續達9天,那麼嫩蔓將會出現輕微的寒害;水分方面,香莢蘭莖蔓生長期的相對溼度在85%左右有利於香莢蘭的正常生長,若相對溼度低於75%,則香莢蘭生長緩慢,若相對溼度大於90%則容易感染病害;土壤方面,香莢蘭喜歡土層深厚、質地鬆軟、土壤PH介於6.0~7.0之間,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黑色石灰土或沉積土。需要格外注意的是,重砂粘土與低窪易澇地不適合香莢蘭的種植,容易引發病害。綜合來說,香莢蘭種植園適宜選擇在靠近水源,排灌水良好,有比較好的防風屏障的緩坡地或平地,這樣的地方各方面因素都適宜於香莢蘭的生長。

(二)園地規劃

香莢蘭的種植園地選好以後應進行相應的規劃與建設, 規劃內容包括防護林的建設、道路系統的完善、排灌水系統的建設及有機肥堆漚點的修建等。由於香莢蘭多在海南、雲南等地種植,而這些地方大風或颱風較多,因此要在較空曠的地帶建立香莢蘭的種植園,每兩公頃要設立較寬的四周防風林,也就是主林帶,林帶的寬度為6米至9米為宜;每半公頃間要設立隔離防風林,也就是副林帶,林帶寬度為4米至5米為宜。防風林可以設計成“田”字型,這樣既可以減小風害,又能使種植園形成一個風靜且溼潤的優良環境。還要根據季風情況設置防護林,防護林樹種的選擇多樣化,可選馬佔相思、竹柏、剛果12號桉等樹種,防護林種植的株距為1米,行距為2米,防護林一般至少要離香莢蘭4米,否則會影響到香莢蘭的生長。此外需要格外注意一點,香莢蘭種植園要與周圍的荒山陡坡、樹林、農田交界處設立隔離溝,避免病蟲害的傳播與養分爭奪。香莢蘭的正常生長既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又要求排灌水系統順暢。因此, 建園時既要建立節水灌溉系統,同時要設置科學的排水系統,種植園裡除了要設立主排水系統外,每個小區還要設立副排水溝,與主排水系統相通,確保雨季排水的暢通。良好的道路系統有利於香莢蘭的田間管理與後期採收,要根據香莢蘭種植園的規模大小、園地地形與地貌等條件,設立並完善道路系統,包括主要幹道、各支道、人行道和地頭的小道等。若是大中型的種植園,則要以加工廠為中心,向外輻射散開,與各片區的種植園有道路相通,便於加工;規模較小的種植園只需要設立小支道、人行道和地頭小道就可以。香莢蘭有機肥的堆漚點應該修建在主要幹道的旁邊,一定要遠離居民點,避免影響群眾生活,堆漚點場地的大小要根據香莢蘭園的種植面積來決定。還有注意一點,香莢蘭不能連片種植。

二、墾地與定植

園地選好並規劃建好以後,就要進行開墾與定植了,開墾與定植過程中還要建立廕庇系統、設立攀緣柱,具體來說,

(一) 墾地

香莢蘭在定植前一個月左右應該對種植園進行全墾,開墾深度大約30釐米左右。種植園的開墾應注意水土的保持,要依據不同的坡度和地形,選擇合適的開墾時期、開墾方法及開墾技術等。一般來說,平緩地和坡度在12度以下的緩坡地等高開墾;坡度12度以上的園地不適合人工搭棚種植香莢蘭。地裡的地膜、雜草、石頭等要一併清除乾淨,避免影響香莢蘭的生長。

(二)建立廕庇系統

香莢蘭屬於熱帶地區的攀緣性半陰植物,喜歡朝夕的斜陽光,不喜強光烈日和寒風,因此需要設置科學的攀緣柱並進行適度的廕庇處理。香莢蘭生長髮育的最適廕庇度為65%左右,不同生長期對廕庇度的偏好不同,營養生長期以70%較為適宜,生殖生長期則喜歡60%的廕庇度。由於樹皮具有良好的保溼能力,可確保香莢蘭的氣生根的正常生長,因此,可以選擇天然的次生林或人工栽培根系深、方便修剪、無病蟲害侵染的常綠樹種作為活支柱,通過控制樹柱的樹冠大小來調節種植園內的廕庇度。可選用的廕庇樹種有很多,譬如木麻黃、麻瘋樹、刺桐、龍血樹等。在國外有用甜莢樹、麻瘋樹等作為活的廕庇樹,效果非常好。人工搭棚栽培香莢蘭,可用石柱、水泥柱等作攀緣柱。攀緣柱露地1.5米左右為宜,攀緣柱的間距與行距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可以設置為1.2與1.8米,攀緣柱入土深度視攀緣柱的規格而定,介於40~80釐米之間;遮陽網與香莢蘭的行向一致,固定於棚架的頂部,垂直行的網的上部可以增設鋼筋或鐵線來增強系統的抗風性能。

(三)起畦、施基肥

園地建好廕庇系統後,就可以起畦了,全墾完的土地去除乾淨雜物後,用石灰粉對土壤進行消毒。畦面做成龜背形,方向與攀緣柱的行向一致,設定畦面寬75釐米,高18~20釐米,起畦時使攀緣柱處在畦的中央。然後將腐熟的農家肥均勻地灑於畦面上,一般每公頃撒7.5噸農家肥 , 再覆蓋一層厚的土層,混勻。再在每兩條攀緣柱之間撒腐熟的椰糠3公斤,如果沒有的話,可以用枯葉,幹雜草等代替 , 攤勻,準備定植。

(四)定植

目前世界上用於栽培的香莢蘭有三個品種,分別是墨西哥香莢蘭、大花香香莢蘭和塔希提香莢蘭,而我國普遍栽培的香莢蘭品種是墨西哥香莢蘭大葉種。定植時要使用長勢長且壯的苗子,定植最好選在溫度較高的季節,有利於香莢蘭生根發芽。海南地區最合適的定植時期為每年的4~5月份,如果春季乾旱缺水,最好在9~10月份定植。西雙版納則以5~6月份定植最為適宜。定植的時候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香莢蘭適宜的株距為1.2米,行距為1.8米,每條攀緣柱柱的兩邊各種植一棵。如果選用的種苗是從母株上直接割取的,要先用1%波爾多液等藥劑對切口進行消毒處理,再置於陰涼處餓苗2~3天,然後再定植,定植時,用工具在攀緣柱兩邊地面上各挖一條深3釐米的溝子,將種苗平放於溝中,蓋上2釐米的覆蓋物,苗的頂端要朝向攀緣柱,要露出葉片與切口處的一個莖節,這樣可以防止爛苗,莖蔓頂端用軟細繩輕輕固定於攀緣柱上;如果選取的種苗是來自苗圃,則要及時的定植,以免根系收到破壞,影響種苗的成活,定植時要儘量用覆蓋物將新根全部蓋住,以確保香莢蘭在定植後能儘快恢復生長。

三、田間管理

定植完成後,就是田間管理了,香莢蘭的田間管理比較複雜,每一步都要認真仔細,不能遺漏也不能馬馬虎虎,具體來說,

(一)淋水與查苗

母株上割取的莖蔓在定植後7~15天開始長出新的根並抽生出新的嫩芽,定植後要每隔3天左右向莖蔓上淋水一次,以保持土壤的溼潤,待新的植株成活後可相應的減少淋水次數。此外要在定植後的30天內全面檢查種苗的成活情況,進行查苗補苗,約5天就要及時檢查一次 , 如果發現病蔓要及時處理或者補苗,保證種苗能夠全部成活。

(二)施肥

香莢蘭栽培過程中以施用有機肥為主,儘量少施或不施化學肥料,切忌只施用化學肥料或礦物源肥料。具體來說,1~3齡的香莢蘭園地每年施腐熟的有機肥2~3次,每公頃6~7噸左右;成齡的香莢蘭園地每年施腐熟的有機肥3~4次,施量相當;香莢蘭是典型的喜鈣植物,所以在有機肥的堆漚過程中要加入適量的熟石灰,加的多少依據土壤情況而定,熟石灰的添加不僅可以促進香莢蘭莖蔓的生長,還可以提高香莢蘭單位面積的產量,同時增強抗病能力。香莢蘭每月根外追肥2~3次,一齡的香莢蘭每月淋施0.5%的複合肥和尿素一次,2~3齡的香莢蘭每月淋施0.5%的複合肥和尿素2次;成齡的香莢蘭園在4~6月份的果莢生長期每月噴施0.5%的複合肥和硫酸鉀一次,10~12月花芽分化前期每月噴施0.5%的複合肥和1.0%的過磷酸鈣浸沉液一次,並噴施2~3次0.5%的磷酸二氫鉀,1~3月和7~9月為香莢蘭的營養生長時期,依據苗蔓的生長情況每月噴施或淋施0.5%的複合肥和尿素一次。

(三)除草與加覆蓋物

香莢蘭園內的雜草一般用手拔除即可,實在需要到用鋤頭、鐵鍬等工具時,要避免傷害到根系。香莢蘭根系分佈很淺,主要集中在1~5釐米的土層中,對旱、寒等脅迫的抵抗能力比較弱,使用椰糠、幹雜草或枯枝落葉等覆蓋,可以有效的改善根系的生長環境,增強抵抗能力。幼齡的香莢蘭園需要每個季度加覆蓋物一次,使畦面始終保持有3~4釐米的覆蓋物,成齡的香莢蘭園要在每年花芽分化期後和末花期後各進行一次全園大覆蓋。如遇大雨或多次淋水之後,香莢蘭園畦面邊緣由於水的沖刷而塌陷,要及時的修整,保持畦面的完整性。

(四)引蔓與修剪

香莢蘭新抽生的莖蔓應及時使用軟繩子將其輕輕固定在攀緣柱上,當莖蔓長到1~1.5米時,將其拉成圈,吊於橫架之上或纏繞於鐵線上,使其呈環狀生長,這就是引蔓。每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要對成齡的香莢蘭園進行全面的修剪,修剪的目的是剪掉過去兩年已經開過花,並結莢過的老蔓,以及一些弱病蔓,同時要摘去莖蔓頂端的3~5個莖蔓節,長度為45~55釐米,並將打頂後30~45天內的萌芽及時的全面抹除,抑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的分化。

(五)加固

如果所處地區颱風比較頻繁,應當在每年臺風季到來之前全面檢查蔭棚系統,及時的修補加固,颱風過後要及時的修理受損的遮陽網,加固鬆動了的支柱與棚架系統。有季風的地區在季風過後也要及時的加固蔭棚系統,確保系統的完好性。

(六)排灌水

在乾旱季節,由於土壤中的水分不足,會影響到香莢蘭的生長和幼莢的發育,嚴重時會導致葉片萎蔫變黃、莖蔓皺縮、落莢等發生,甚至因乾旱而枯死。因此, 乾旱季節應及時澆水,澆水最好選擇在傍晚或夜間,此時間段土壤溫度不高,傷害小。另外在雨季來到以前,要認真的檢查修理園內及周圍的排水系統,將主排水溝與區間副排水溝裡的垃圾進行清理,疏通。當大雨過後,要每個園子檢查,及時排除園中的積水。

(七)修剪廕庇樹與防護林

依據香莢蘭不同生長時期與不同季節對廕庇度的要求不同,要對廕庇樹進行適當的修剪,將廕庇樹高度控制在1.5~2米之間,同時要保證廕庇樹在1.2~1.5米處有2~3條分枝,用作攀緣枝。再者要及時的修剪掉延伸到香莢蘭棚架上的防護樹木的枝條,避免颱風到來的時候損壞蔭棚系統。同時要在防護林的邊緣挖條隔離溝,避免防護林的根與香莢蘭爭奪水肥。

(八)土壤管理

要定期的監測香莢蘭園地的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屬元素含量水平,兩年檢測一次即可,根據檢測結果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改良土壤。

(九)人工授粉與控制落莢

香莢蘭花在柱頭上面有一層膜,影響了自然授粉,故自然授粉率僅為1%,只有通過人工授粉才 能結莢豐產。一般來說,香莢蘭在3月中下旬開花,至5月上旬開花結束。清晨6:00~8:30是小花完全開放的時間,白天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十一點左右花被開始收攏並慢慢閉合,因此香莢蘭的最佳授粉時間為上午的6:30~10:30,最晚不能超過11:30,如遇陰雨天氣,小花的開放會推遲,授粉時間可適當的延遲。人工授粉的具體操作是,用左手中指與無名指夾住花的中下部,右手拿著授粉用具,輕輕挑起唇瓣,再用左手的拇指與食指夾住另一條授粉用具,或直接用左手拇指將花粉囊壓向柱頭,輕輕的擠壓一下就可以。香莢蘭在果莢的生長髮育時期具有比較嚴重的生理落莢現象,影響產量,因此必須採取措施才能確保產量。為控制落莢,前期要根據香莢蘭的長勢及株齡,摘除過多的花序,如果蔓上已有足夠數量的幼莢,可以將花序上方的頂中花蕾摘除,也就是適時疏花、適量留莢。一般來說,單條結莢蔓保留10~12個花序即可,每個花序留莢10~12條;依據香莢蘭的生長特點,一般在5月上旬要修剪掉結穗上方抽生出來的側蔓,到5月中旬要進行全面的摘頂。還要結合根外追肥,在幼莢生長髮育期定期噴施含硼、鋅、錳等微量元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利於香莢蘭的生長。

四、主要病蟲害防治

危害香莢蘭的病蟲害有很多,病害要比蟲害嚴重,病害大流行會造成整株死亡。因此要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科學合理的使用藥物防治,從而實現病蟲害的有效控制,在保護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減輕對環境的影響。那麼香莢蘭有哪些常見病蟲害呢?具體來說,

(一) 鐮刀菌根(莖)腐病

香莢蘭根腐病會使葉片和莖蔓變黃,根變為褐色,使根系腐爛。農業防治,香莢蘭新種植的地區要嚴格檢疫,選用安全無病害種苗;加強田間管理措施,施夠足量腐熟的田間基肥,不要偏施氮肥;乾旱時要及時的灌溉,大雨過後要及時的排掉田間的積水;靈活運用廕庇系統,保持適度的廕庇;合理疏花疏果,嚴格控制單株的結莢量;在園內勞作時儘量避免對植株造成人為傷害;檢查園內的病株弱株,清理病死株,發病重的莖蔓、葉片或者果莢要及時的剪除掉並塗抹藥物保護好傷口,清理出來的植株病殘體要及時帶到較遠地帶焚燒處理。藥物防治,若植株根系剛染病, 可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淋灌病株及周圍的土壤2~3次;若莖蔓、葉片或果莢剛染病,要及時的用消過毒的小刀切除掉感病的部分,再用多菌靈粉劑塗抹傷口處,保護傷口,同時要用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1200~1500倍液噴施染病部位周圍的莖蔓、葉片和果莢。

(二)細菌性軟腐病

香莢蘭細菌性軟腐病在潮溼的地塊擴展非常迅速,短短几天就可使全葉軟腐塌萎,軟腐病病原菌很容易通過傷口侵入組織內部。農業防治,香莢蘭新種植的地區要嚴格檢疫,選用安全無病海王的健壯種苗;加強田間管理,多施腐熟有機肥,少施化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田間管理過程中,儘量減少機械對植株的損傷, 避免人為對植株造成傷口;檢查園內的病株弱株,及時查出並清理掉病死的植株,帶到園外較遠地方的集中焚燒處理。藥物防治,在雨季到來之前要全面噴施一次0.8%~1.0%的波爾多液;發病的莖蔓與葉片處理過後要及時噴施500萬單位的農用鏈黴素800~1000倍液、47% 加瑞農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細菌性軟腐病要每週檢查處理一次, 連續2~3次。

(三)炭疽病

香莢蘭炭疽病可在葉、莖蔓上引起葉斑、莖斑和落莢。農業防治,要加強田間管理,施足腐熟的基肥,廕庇度不要太高,保持園區通風透氣,大雨後要及時的排掉田間積水,勞作時避免人為損傷植株;檢查園內的病株弱株,及時清理掉髮病重的植株的莖蔓、葉片、果莢,帶到園外集中焚燒處理,切斷汙染源。藥物防治,植株剛開始發病時,除要剪掉病葉與病果外,要噴施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或噴施0.5%~1.0%的波爾多液,每週噴一次,連續2~3次。

(四)香莢蘭疫病

香莢蘭蘭疫病可引起葉枯黃,病斑會擴展到整個葉鞘,使葉片枯黃死亡。農業防治,香莢蘭新種植的地區要嚴格檢疫,選用安全無病害的健壯種苗,不要大面積的連片種植,施足腐熟的農家肥,乾旱時及時灌溉,大雨過後要及時的排掉田間積水,減輕廕庇度,保持園內通風透氣;在園內勞作時儘量避免對植株造成人為傷害;檢查園內的病株弱株,清理病死株,發病重的莖蔓、葉片或者果莢要及時的剪除掉並塗抹藥物保護好傷口,清理出來的植株病殘體要及時帶到較遠地帶焚燒處理。清理過病株的地方,要進行消毒處理,可在土壤上撒施生石灰粉或者淋灌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藥物防治,植株根系剛開始發病時,可以用25%甲霜靈或40%霜疫靈200倍液,也可以用64%殺毒礬500倍液淋灌發病植株的根頸部及周圍的土壤,每個月灌一次, 總共2~3次即可;莖蔓、葉片、果莢剛染病時要及時用消毒的小刀切除染病的部位,接著用1%的波爾多液或殺毒礬等同類藥劑噴施四周的莖蔓、葉片和果莢。

(五)蟲害

危害香莢蘭的害蟲有香草蚜蟲、甲蟲、香草藤象甲、毛毛蟲、白蛆、蛾類幼蟲、蝸牛及蛞蝓等。香草蚜蟲通常在嫩芽中吸取汁液,導致嫩芽腐爛,防治香草蚜蟲要及時噴灑敵殺死;甲蟲可以集中收集、銷燬,藥物可以噴馬拉硫磷、好年多等;香草藤象甲常常侵入植株內部,為害葉片和 嫩莖,在成蟲期收集、消滅,並噴好年多、敵殺死等農藥;毛毛蟲危害植株的營養芽,併為害葉片和嫩莖,消滅這些昆蟲可用樂果、敵敵畏、敵殺死等農藥;白蛆以根為食,破壞藤根,可用 0.05%氯吡磷浸溼土壤,消滅害蟲;蛾類幼蟲主要危害嫩梢與嫩葉,也可危害果莢與氣生根,咬食嫩蔓使新嫩梢停止生長,可以噴灑敵敵畏或敵殺死等農藥; 蝸牛及蛞蝓主要危害幼嫩部分,可用密達、滅旱螺來誘殺。

五、採收與加工

採收後的香草莢,要通過殺青、乾燥、陳化等後續程序步驟,才能催生出其獨特的香氣。

(一)採收

香莢蘭從授完粉到果莢成熟的時間大約為8個月左右,當香莢蘭的鮮莢從深綠色轉變為淺綠色,果莢顏色略微暈黃或者果莢末端0.3~0.5釐米處略見發黃時為最佳的採收時期, 一般每星期可採收1~2次。按地區來說,海南的香莢蘭種植區在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鮮莢開始成熟,採收時間一般持續近兩個月,至第二年一月初完成;西雙版納種植區的採收時間與海南有一定差別,採收時間為每年的11月底至第二年的2月底,有的年份則需要到3月上旬才能採收完畢。

(二)加工

採收的香莢蘭鮮莢要在24小時內進行分級、清洗、殺青處理,再經酶促、乾燥和陳化生香等基本工序成為成品的香莢蘭豆。

六、香莢蘭栽培注意事項

(一)因為香莢蘭種植產業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同時又伴有高風險的特點,因此“公司+基地+農戶”應是香莢蘭種植產業的最佳發展模式,公司提供技術與農資,農戶提供土地、農家肥及田間管理,減小農戶的市場和技術風險,切忌盲目種植。

(二)由於香莢蘭結實全靠人工授粉,因此授粉時間的把握非常重要。只有在開花期的最佳時間授粉,才能保證受精的效果。前面已經提到,最晚要在中午11~12點之前完成授粉。

(三)一定要對冰雹、低溫冷害等引起足夠的重視,未雨綢繆,提前做好保護措施,多施農家肥增強植株抗寒能力,始終保持覆蓋物在3~4釐米之間有助於保暖等。

【總結】:

香莢蘭栽培的前提是要選好園地,並對園地進行合理的規劃建設,種植時要做好開墾與定植工作;田間管理一定要細緻,尤其要把握授粉時間;病蟲害防治要綜合運用農業措施與藥物防治;發展香莢蘭栽培產業,最好是運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將風險降到最低,效益最大化。衷心祝願每一位有志於香莢蘭栽培的朋友都能發財致富。

我是農民子弟王博,獲取更多種植與植保方面的文章請關注我,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如您有任何意見或建議,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我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