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废帝刘贺昌邑王(海昏侯)墓

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生于昌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西汉第九位皇帝(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在位),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汉废帝刘贺昌邑王(海昏侯)墓

后元元年(前88年),昌邑哀王刘髆去世。始元元年(前86年),刘贺嗣位,年四五岁,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征召入朝,立为皇太子。[3]六月丙寅日,刘贺接受皇帝玺绶,承袭皇帝的尊号,却并未谒见高庙。

汉废帝刘贺昌邑王(海昏侯)墓

刘贺即位十余日,霍光已与张安世谋划废之。六月癸已日,即刘贺在位第27天,其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为庶人,史称汉废帝。上官太后诏令刘贺回到故地昌邑,赐其汤沐邑两千户。昌邑王国被废除,降为山阳郡。

元康三年(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四月,刘贺前往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就国。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

汉废帝刘贺昌邑王(海昏侯)墓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有关部门接到信息后立马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周围方圆5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考虑到盗墓贼对古墓的破坏有可能对文物造成很大的损害,考古队立马进行抢救性发掘。

汉废帝刘贺昌邑王(海昏侯)墓

2013年3月,媒体报道已发掘两年、位于江西省新建县大塘坪观西村墎墩山的墎墩墓可能是昌邑王刘贺墓。刘贺的身份极为复杂,既当过王,又当过皇帝和列侯,在历史上比较少见,所以墓葬有可能是按照皇帝级别的规格下葬的。由于主墓室还没有进行发掘,所以这一切都只是初步的推断。如果墓主人真是刘贺的话,那么附近城池的遗址应该就是海昏侯都城的遗址。

“昌邑九年”漆器

汉废帝刘贺昌邑王(海昏侯)墓

2015年11月4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阶段性考古成果,该墓园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对复原西汉列侯葬制和园寝制度价值巨大。

专家们称野史记载,刘贺在鄱阳湖上曾往返棹舟浮江,至赣水口愤慨而还,后人称此地为“慨口”。由于400年后的晋大兴二年(318年)这里发生大地震,鄱阳湖底此时发生剧烈的地质运动,鄱阳湖与长江分离,只留下湖口入江,地理变化太大,所以已无人知道“慨口”在什么地方,只留下历史的烟云飘渺往还。

2016年3月2日,海昏侯墓的墓主人被确认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考古发现内椁室存有刘贺遗骸,腰部位置见一枚印有“刘贺”名字玉印。

汉废帝刘贺昌邑王(海昏侯)墓

经过短时间的考证,专家推断这古墓属西汉汉废帝首位南昌海昏侯刘贺之墓。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该墓出土的文物之多、年代之久、文物之珍贵乃世界罕见。

汉废帝刘贺昌邑王(海昏侯)墓

该墓已清理出土文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成套编钟、竹简、木牍和10余吨近200万枚五铢钱等,清理出378件黄金制品,堪称一座金矿。创下多个“首次”和考古之最,海昏侯墓位列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汉废帝刘贺昌邑王(海昏侯)墓

不仅如此,墓室里摆放的一块屏风上竟然发现刻有孔子生平介绍,明确提到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可能相当于一米八的样子),与司马迁《史记》记载吻合,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孔子像。另外还保存有最早的名贵滋补药物虫草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