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噴嚏,總覺得的預示著什麼,原來真相這麼簡單

打噴嚏是個非常普遍且常見的生理現象,人總會再不知情的情況下,不由自主的打幾個噴嚏。

打完噴嚏,總覺得的預示著什麼,原來真相這麼簡單

有些人可能就會思考,是否是自己有些著涼了,或者有些身體的不適;

有些人又會在思考,是否有人在背後說些自己的壞話,或者是有人在想念你,腦海中迴盪過幾個身影;更有甚者可能會反思,是不是自己又做錯了什麼,或者是,某些的事情發生的先兆,以打噴嚏這種生理反應作為天人感應的警示,提醒自己在未來的某段時間需要謹言慎行。

人,特別是中國人為什麼會對一個現象產生那麼多的思考或疑問呢?


打完噴嚏,總覺得的預示著什麼,原來真相這麼簡單

百思不得其解之時,求助知乎,其中有個回答影響深刻,“寤言不寐,願言則嚏”(出自《詩經•南風》),通俗來講就是,想你想的睡不著覺,對你的想念,讓我輾轉反側,然後被子沒蓋好,傷風感冒了。這句話邏輯順序是,先有思念,然後無心睡眠,引發傷風感冒,最後打噴嚏。

按照古人的春秋筆法,那麼就是因為思念這個因,導致打噴嚏這個果,忽略中間的過程,得出一個非常具有浪漫主義情懷的結論,打噴嚏是因為有人在思念你。

打完噴嚏,總覺得的預示著什麼,原來真相這麼簡單

從整個不太嚴密的邏輯推理之後,似乎發現這種模式是人類一種極其普遍的道理論證方式之一,至少中國有太多的類似的事情通過這種方式來得到一件事情的答案。

最早有所記載的事例便是伏羲,觀察天下山川河流,日月形象,演繹八卦,以此來解釋世界中所有出現的現象,包括後來的三皇五帝傳說,每當有重大決定的時候,都會以占卜的方式,來作為參考指引,為自己後面的決定作出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因為人力又窮,而自然無窮,人會犯錯,但是自然不會犯錯。


打完噴嚏,總覺得的預示著什麼,原來真相這麼簡單

從本質上來說,跟打噴嚏來確定是否有人在想念你異曲同工。

人類作為生物的一種,有太多本能性的屬性是永遠無法改變的,“恐懼”便是一種。

人為什麼會對眾多自然或者生理現象去解讀或者解釋,然後從中謀取一個讓自己心安的理由,或許便是為了克服本能的恐懼。


打完噴嚏,總覺得的預示著什麼,原來真相這麼簡單

對於宇宙洪荒來說,人類連塵埃都算不上,有太多太多人類窮其一生都無法去解讀的現象和事件,於是就有了恐懼,因為未知,所以恐懼,因為恐懼,所以解釋,關於本能的東西,與學識,經歷,智商都沒有了任何關係,只有找到了支撐和依據的時候才會心安,才可能不恐懼,於是天人感應式的解讀應運而生。

換句話說,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在為自己找到克服內心對於世界恐懼的舒適區,任何唯心或唯物主義的原點,就是為了克服內心的恐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二者不存在任何批判在裡面,因為殊途同歸,最終的歸宿都是消除生死間的大恐懼,有生皆苦,眾生平等。

打完噴嚏,總覺得的預示著什麼,原來真相這麼簡單

在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中有這麼一句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似乎用在打噴嚏這裡也並無不妥,念念不忘,是源於內心的某種渴望,而渴望的原因是內心舒適,舒適便不恐懼。不恐懼,就是一代宗師。


打完噴嚏,總覺得的預示著什麼,原來真相這麼簡單

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有時候真的需要認得清,你的噴嚏,到底打的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