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苏南和苏北差距真的有30年吗?都有哪些差距?

kart2011


江苏淮安和宿迁两座城市不管在江苏省内还是在苏北,都像是兄弟城市一般,经济、综合实力等都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化,但是两座城市的建城时间却不尽相同,淮安的历史更悠久,底蕴更深厚。其实仔细甄别起来,淮安的发展前景可能要相对好一点,毕竟城市的发展除了本身产业以外,也与地区赋予政策有很大关系。淮安的发展定位多少具有地区中心城市概念,或许这样的概念在苏南城市强有力的竞争之下有点不强势,但是随着江苏北部整体经济的发展,淮安的定位还是十分具有优势的,最起码比起宿迁的定位要好很多。
宿迁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当时由几座不是特别发达的县级市组建而成,当前宿迁的发展定位更多是以轻工业为主,现代旅游业以及生态为辅。如果宿迁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像西安、洛阳、开封一样具有相当的底蕴,或者具备三亚、青岛、厦门这样的独特的沿海特色,那么旅游业或许可以成为一大支撑,但宿迁显然不具备此条件。
当然宿迁作为一座年轻城市,当前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竞争力增长的排名上,宿迁还是相当不错的,只不过宿迁最大的短板还是产业,各项工业基础实在是太薄弱了,如果能够将产业短板补齐,宿迁的发展就有了基础。虽然某著名的互联网企业呼叫中心设在宿迁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作用实在有限。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30年?卧槽,说这话的人脑子里都装的shit吗?江苏所有城市都在全国百名内,那就说明江苏每个城市都发展的不会太差。当然差距肯定有,从我熟悉的说。就拿我爸妈来说。他们都是事业单位退休,每个月的退休收入也可以,体面。但是,他们在苏北这样的事业单位同岗位退休收入比同苏南地区同类型的单位同岗位差距在五千左右。我表哥的企业员工收入和苏南地区同类型企业的员工收入比,就差距更大。一年能差个十万。这个最简单直观,苏北苏南的差距就这样子咯。原因也很简单,经济总量和人家比怎么比?江苏苏州的gdp都奔1.5万亿了。江苏淮安还在3000亿徘徊。

有些人对这个数字比较可能感觉差距好大?嘿嘿。。江苏淮安这个gdp放到其他非浙江山东广东省份还是很好的。比如和安徽比


MrJNAVIGATOR


我家住苏北,我的家乡就是个大农村。对比苏南,人家在民国时期就是大发展,南京也是六朝国都,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北一直就是穷乡僻壤。都说穷乡僻壤出流寇,秦末汉初出了个刘邦,当上皇上也没怎么建家乡!

苏北苏南相差不止30年,三百年也难赶上!除非把省府建在苏北或在苏北建个如雄安一样的国家级新区才有希望!


勤学早—谦


本人由于工作关系,在江苏的所有地级城市生活过,全省只有几个县没到过,徐州生活四年,张家港,江阴,苏州望亭都生活过相当一段时间,目前在泰州生活已经三年,所以说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就城市生活而言,南北差距不大,苏南人似乎有点优越感,但日子过的并不比其他城市人舒适多少,苏州人也好,无锡人也好宿迁人也好,连云港人也好,有钱的人有钱的活法,没钱的人没钱的活法,区别不大,基础建设都能满足老百姓的生活,苏州有地铁,但你人多,拥挤,宿迁没地铁,但人少,舒适度不低,盐城市内高架网络健全,出行方便。扬州宜居度个人感觉很高,喜欢冶春的早饭,蒋家桥的早饭江苏其他城市即使有差不多的也难出其右。

那么差距在哪呢?在农村!

苏北地区农村的面貌与苏南有十年以上的差距。这个面貌有三方面,一是房屋面貌,不用说,许多苏北人家还住在八十年代建的低矮的平房里,这与苏南有至少十年的差距,二是环境,苏南农村环境整洁干净,苏北农村相对杂乱,环境整治这几年已经重视,但还是有差距的,三是就业机会,苏南农村人基本能在本镇甚至本村实现就业,苏北农村,村里目前基本还没有工业,即使镇上有几个工厂,一般规模不大,吸纳就是人员不多,许多人还需外出打工,这一点上,至少有十年的差距。


扬子观察


本人坐标苏南,曾经跑遍所有的苏北城市。苏南和苏北确实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有没有三十年这么多,根本无法计算;长江两岸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方面。

江苏省共有十三个地级市,省会南京市坐落在苏南地区。南京不仅是我国央企的主要集结地,而且高校林立,科研单位众多。仅南京一地,就能够使得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相差很多;更不要说苏锡常等“沪宁线 ”发达城市。

苏北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交通。在三十多年前,苏北只有徐州和连云港两个地级市通铁路。徐州是北京通往上海的“京沪铁路 ”必经之路;“陇海铁路”始建于1904年,是连接兰州市与连云港市的国铁Ⅰ级客货共线铁路;线路呈东西走向。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前,徐州仅仅作为中国的铁路交通枢纽,没有完全发挥出其辐射作用;因为徐州仅仅有铁路通向连云港,没有和苏北的其它城市与铁路连接。而连云港的港口运输,早先还没有大规模开发建设。苏北的淮安、宿迁、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根本没有铁路。

六七十年前的淮河流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江苏淮安和盐城地区受到淮河水灾的影响,亦是整个苏北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现在淮河治理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苏北铁路最近五年发展迅猛;大大缩短了苏北和苏南的经济差距。

2014年,江苏省铁路建设12个项目中有11个列入国家计划,其中有10个主体位于苏北。它们是“连淮扬镇铁路 ”、“徐宿淮盐铁路 ”、“沪通铁路 ”、“盐通铁路 ”、“宁启铁路二期 ”、“青连铁路 ”、“符夹铁路改造工程 ”7个新开工项目。

随着苏北地区的交通和水利得到根本改善,由此而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苏北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在最近几年中,全国城市GDP排名,江苏所有城市都进入了前百强。


陆燕青


30年?真是张口就来,毫无事实依据!苏北再不济,它的发展水平也不会比1989年的苏南低吧?

不可否认,苏南是江苏实力最强,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全国区域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苏南包括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和镇江五市,总面积27872平方公里,人口3300多万,2018年苏南GDP达到5.39万亿元,占全省的58.2%,人均GDP超过16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5万元。

苏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繁华之地,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业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苏南模式”。

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市,虽然它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远远不及苏南,但它们都是全国百强城市,人均GDP近7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989年的苏南什么水平?那时它的经济腾飞不过几年,整个江苏GDP不到现在苏北地区的1/3,更何况是苏南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始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今只有40年,如果苏北与苏南差距有30年之大,那么苏北地区的发展水平也就徘徊在温饱线上,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小编个人估计,苏北与苏南的整体差距只有10年左右。


锦绣中源


苏南是指江苏的南部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五市,苏北是指江苏的北部地区,包括徐州、盐城、连云港,宿迁、淮安五市。2018年苏南五市的GDP总额为53960.27亿元,苏北5市2018年GDP总额为 21365.98亿元,苏南整体的经济发展确实比苏北强,但是说苏南领先苏北经济30年,个人觉得这就不可能,苏南的模式运行也不到30年,江苏已经意识到要发展苏北,因为只有苏北经济的发展,才能带动江苏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才有可能赶超广东省。苏北高铁的以后陆续开通和沿江高铁的陆续开通,苏北和苏中个人觉得将迎来发展的好时机,另外苏南能够快速发展,其实核心因素是苏南模式的成功,是政府推动的原因,政府推动不可能一直持续。

经济学家对苏南模式有一个经典概括:政府推动。其主要特征是: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苏南模式的核心在于政府的审批获得能力。地方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拥有绝对的决定权,尤其是垄断着土地批租、行业准入、优惠政策等资源的权力。

苏南开发用地多

苏南遍地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招商土地放血大派送的状况处于同一时空的,是苏中、苏北地区大部分土地被限制开发,发展空间被限制在有限狭小的区域内。与陆地面积80%以上可开发的苏州相比,而苏中苏北各地级市,限制开发地区面积更普遍高60%。

苏南税收优惠政策

土地说完,再来说税收。按照当时的政策,如果有外商想在南京的溧水和高淳投资,他要负担33%的税收,在江宁也要负担27%,而在苏州随处可见的国家级园区中,他将享受“两免三减半”的待遇,前两年不交税,两年后连续三年只交7.5%的税收,减免期后,也只需交15%。可想而知的是,江苏省自然没有无限的权力集中砸向苏州等地的每一项资源,土地、税收优惠、贷款额度等资源和政策自然需要其他地区去“平衡”,以南京为首的其他地区自然失去了发展机会。

苏南的交通优势

时至今日,苏中、苏北地区除了徐州已经通了高铁,其他的南通、扬州、泰州、宿迁、连云港、盐城、淮安都还没有高铁运行,而苏南的高铁早已经覆盖到县级市,差距一目了然,京沪高铁当初完全可以走苏北,如果当初京沪高铁走了苏北,苏北现在的经济情况应该比现在好得多。

综上所述,苏南和苏北虽然经济是有差距的,但是差距不可能有30年,而且江苏已经重视苏北的发展,苏北高铁的陆续开通和江苏沿江高铁的开通,苏北和长三角核心城市的连接将变动更顺畅,苏北的用工成本远远低于苏南地区,长三角核心城市中低端制造业会向苏北地区转移。


互金圈


苏北与苏南相比差30年这个说法太夸张了。

2018年苏州人均可支配收入5.55万元,连云港人均可支配收入2.59万元(这些收入都包括了与农村人口的平均),连云港2018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苏州2013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致相当,差距是5年;从城市建设看,苏州城市规模大而且高楼林立,连云港高楼也多但一般不超过100米;从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和信息化水平看,连云港与苏州没有差距。

相差比较大的是人均GDP。2018年苏州的人均GDP为17.43万元,连云港的人均GDP为6.13万元,连云港2018年的人均GDP与苏州2007年的人均GDP大致相当,差距是11年。

总体来看,连云港与苏州的实体性的差距在10年以内。苏南苏北之间的差距大致如此。

当然还有差距更大的要素,那就是人力资源的质量,估计这方面苏北与苏南的差距不止30年。因为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而苏北平均的人力资源质量永远也不可能追上苏南,因此苏北的发展水平永远不可能赶上苏南。


寻人参果者


经济上最多差15年!苏北人实际上就是真正的北方人,苏南就是真正的江南人!苏中扬州地区就是安徽江南地区的移民!古代扬州经济世界第一是徽商的杰作!南京是南北人交合的交流中心,苏南地区比较会做生意,历史上但没出什么大人物!苏北人性格爽朗,出过不少大人物!苏中地区兼而有之!


鍾正觀先生


这个问题这的太模糊,没有定义清楚苏北指的是哪几个城市,因为现在不像以前,单一的将江苏按长江划分就分为苏南和苏北了。苏南镇江经济现在全省倒数第三,反观徐州,盐城经济增长很快。跟苏州一江之隔的南通更是飞速发展,已经确定为江苏第六个地铁城市,不管苏南还是苏北,江苏人民应该抛弃陈念,共同努力,超越广东是我们的唯一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