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闞姓人家居住而得名,中國傳統村落,湖北省陽新闞家塘古村

闞家塘古村,位於湖北省陽新縣排市鎮下容村。名為闞家塘,卻沒一戶闞姓人家。"相傳,很久以前,這裡因闞姓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後遷走他鄉。清康熙年間,李氏遷居此地,繁衍生息,其後裔遵先祖添丁加口,只在老宅基腳內加屋建檁,不得外延之囑,數百年來,形成了長逾百米,寬約20米的上中下三層,三扇大門,36個天井,108間房的家族建築群。2012年被入列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因闞姓人家居住而得名,中國傳統村落,湖北省陽新闞家塘古村


據李氏族譜記載,這支李姓始祖李懷楚,1580年前後由江西瑞昌清湓遷居此地。公元1752年,即清乾隆年間,李氏第七代後裔李克瑞靠茶麻生產與貿易起家後,大興土木,擴大基業,修建了這座光宗耀祖的家族大院。

因闞姓人家居住而得名,中國傳統村落,湖北省陽新闞家塘古村


李家大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門前有場,沿牆院延伸百米之長;牆,高三丈有餘;有三層或二層樓閣,樓層之間,有內廊環繞;廂房外牆有內窄外寬或長或扁的通風窗,還可作瞭望或禦敵射擊孔;百米牆院僅有大門三扇,正門,青石門框,上書"盤古風清"。外觀其屋,與修建平地之物無異,進入其中,才見其依山勢而建,樓層交疊;正堂三階的三扇大門與3條橫向的環廊相交,108間廂房就鑲嵌在這三縱三橫的網格之間。

因闞姓人家居住而得名,中國傳統村落,湖北省陽新闞家塘古村


院落中的防火、排水、採光系統也頗為獨到。在青磚與木質結構中,橫向每五間房屋就有一道青磚防火牆直達建築頂端,即便是出現火災,損失也僅是限於五間房屋,不會殃及其它。整個建築中,36個天井是解決江南多雨水的特有方式,各天井與正門暗溝相聯,也包含著四水歸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農經濟的思想理念。在採光手段上,院落朝外只留倒喇叭開孔,既起到防禦的功能,又能最大限度地採光、通風,而房間向內各木窗則一律使用精製木雕或木欞裝飾,既美觀大方,又改善了室內採光。

李氏家族院落內的房間可分祭堂、公屋、客堂、廚房和起居室五種類型。祭堂、客堂是一般家族人的禁地,客堂的裝飾更為其它房間所沒有,木雕藻井、雕花木窗,精巧木樓,將主人善待友人和賓客的商人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公屋為家人活動場所,遇事聚會和操辦家族大事,平日保持潔淨,嚴禁家禽入內。而起居室,則無論長幼均為同等規格的面積。五個兒子和後代,都以確定面積使用並傳承。由此,不難看出家族中封建禮教等級的森嚴,同時也透著儒家平等和睦思想的道德氣息。

闞家塘李氏家族院落,不僅僅是一處有著有近三百年曆史的古民居,更是一枝散發著家族歷史情結的奇葩。她雖隱藏深山獨賞了二百多年,但她的芳香依然是那麼清新,那麼令人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