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為何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

道教是一個典型的多神信仰的宗教,除了那些逍遙世外的仙人以外,大部分的神祇都有不同的神職,如文昌帝君掌管著世間的功名利祿,月老掌管著天下人的姻緣,財神管理著天下的財源,土地神護佑著一方百姓的平安……在諸多的神明中,有一位化身三界十方,救苦救難,祂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著重要的地位,這位神祇便是先天尊神太乙救苦天尊。在佛教裡也有一位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比起太乙救苦天尊,她在民間的名氣更大,幾乎是婦孺皆知。同樣是救苦救難,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為何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呢?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為何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


太乙救苦天尊,簡稱太乙天尊、救苦天尊,又稱東極青玄上帝尋聲救苦天尊,道場位於東方長樂世界的妙嚴宮。太乙救苦天尊的神仙形象為:頭戴冕旒,身著朝服,紫金瑞相,頭上有環繞九色神光,手持楊柳灑瓊漿以救苦度亡,“太乙天尊端坐於九色蓮花,九色蓮花下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金童玉女、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衛護身旁”。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為何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表現一切佛的大悲心,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而且廣大靈感,深受百姓的愛戴,“家家觀世音,人人阿彌陀”從這句俗語就可以看出,觀音菩薩在民間的影響力。觀音菩薩的形象同樣是手持淨瓶,盛滿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徵著觀音以大悲甘露遍灑人間。觀音菩薩的坐騎是金光仙的金毛吼,這隻坐騎乃上古神獸,可鎮住世間一切妖魔。無論是從他們的形象還是神職來看,太乙救苦天尊和觀音菩薩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那麼他們在道教和佛教的地位如何呢?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為何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


“天尊”是道教神仙體系裡對地位最高的神明的一種尊稱,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太乙救苦天尊在早期道教的神仙體系裡位列六御之列,“六御”為:統御萬天的玉皇大帝、統御萬神的勾陳大帝、統御萬星的紫微大帝、統御萬靈的青華大帝、統御萬雷的長生大帝和統御萬地的后土皇地祇。其地位僅次於三清天尊和玉皇大帝。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為何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


為了普度眾生,太乙救苦天尊化身三界救苦救難,最著名的是化為“十方救苦天尊”。即: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太乙救苦天尊誓願救度一切眾生,並且具有天界考核群仙、人界尋聲救苦、冥界救拔亡魂的三重功能。太乙救苦天尊在人間救苦救難,與觀世音相似;同樣還在冥界化身救苦,在冥界的地位與佛教的地藏王菩薩相似。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為何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


觀音菩薩,也稱為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音娘娘等等。觀音菩薩是佛教的“西方三聖”之一,西方三聖分別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同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觀音菩薩有三十三種化身,不同的時候,因應不同的人顯示不同的相貌,方便度化眾生。《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人們在遇到危難時,唸誦觀音菩薩的聖號,菩薩就會顯現救苦救難。同樣對於太乙救苦天尊來說,人如遇到苦難,只要唸誦“太乙救苦天尊”名號,太乙救苦天尊就會隨聲應化,幫助人排憂解難,化兇為吉。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為何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


兩位神職一樣,形象也相似,為何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地位不高呢?首先來說道教在民間的影響力不及佛教,尤其是清朝時期道教受到朝廷的打壓,使得道教的神仙信仰在民間失去了廣泛的民眾基礎。其次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莊嚴肅穆,而觀音菩薩在民間是以慈悲的女性形象出現的,受到封建社會的影響,女性一直具有溫柔、慈祥、善良等特徵,更符合救苦救難的神職,觀音菩薩的這種慈悲女性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所以就造成了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為何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