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妻子进宫一月后,诸葛亮为何要下令处死将军?

祥子谈历史


公元223年刘备逝世,太子刘禅即位,作为刘备唯一继承大统的儿子阿斗,又蠢又傻不说,还贪财好色,好逸恶劳,将蜀汉的水搅 和得很浑浊。不过此时刘禅还不敢敞开了造,毕竟丞相诸葛亮还活着,他不仅可以监国,辅政,还得到刘备的遗嘱——“可取而代之”,于是刘禅只能低调。

“低调”的刘禅在建兴十二年就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且极为见不得光,什么事呢?原来将军的夫人进宫向太后祝贺新春之喜,结果无端地被太后扣押宫里一个月才回家,将军雷霆大怒,认为其妻一定是被皇帝阿斗玷污了,原因是阿斗十分好色,而其妻又十分漂亮。

这个将军是谁呢?诸葛亮又为何会插手宫闱之事呢?

将军叫刘琰,受封都乡侯,地位显赫,官位仅次于李严,算是位居高位。他的封号很多,官也越做越大——“兼任卫尉、中军师、后将军,后又由后将军升迁为车骑将军”,不过其人没什么政治才能,就是运气好,平时也不参与蜀汉的国政军务,只带领数千士兵,而且也不打实际性的战役,只是随军做个丞相参议,丞相做出啥决定,他附和几句就行,再不然提一些——比如丞相啊,你这个字用得不妥啊,之类的错误。

不过有人说诸葛亮是借机除去刘琰,这就不对了,刘琰是他的助手,虽说没啥大用,但弹劾李严的时候,他还签字支持诸葛亮了,怎么说也是诸葛亮这一边的,诸葛亮没事是不会杀他的。

那刘琰为啥下场那么惨呢?

刘琰其人是一个很浮夸的人,他为人高调讲究排场,家里的车服饮食都是最高规格的,比皇帝还奢侈,而且侍婢成群,天天喝酒作赋,为人风流,而且喜欢大放厥词,说话一点也不避讳什么隔墙有耳。

公元232年(建兴十年),刘琰与蜀汉前军师魏延不和而争吵,说的话狂妄荒诞,受到诸葛亮的责备。

刘琰声泪俱下地写了罪己诏,“我天生本性空虚无能,本来德操品行就微薄,再加上有沉溺饮酒荒废事情的恶习……如果这次您不原谅我,让我无可效命的话,我就没脸见人了。“这封信可谓很恳切了,诸葛亮与其说被打动了,不如说他认为其人虽然不成体统,但没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何况还是自己的盟友,罢了。于是诸葛亮找人送他回成都,保持官位不变。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觉得,诸葛亮对他还是很宽容的?

其实诸葛亮是有胸襟之人,他并不是鸡蛋里挑骨头之辈,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丞相还是坦荡荡的,后面之所以会处置刘琰,也是为了北伐大计考虑,而并非个人私怨耳。

上天若让人倒霉,就先让他狂妄,然后就出纰漏,就会被政敌抓住把柄,后来发生一件事,把刘琰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建兴十二年,宫里过新春,按理说官员的妻子要进宫为太后贺寿,在这群官员的妻子中,胡氏是最美的,也是最耀眼的,偏偏贺寿完后,各位妻子都回家了,只有胡氏被太后强留宫中一个月,才略带憔悴地回家了。

刘琰怀疑她和后主刘禅私通,责骂她,胡氏不服,大声辩解,刘琰于是就叫行刑的吏卒责打胡氏,竟至用鞋子抽打胡氏的脸部,然后休弃了胡氏并赶出家门。

刘琰责打妻子,这本来是家事,古代女子地位低下,被丈夫打骂也是常有的,偏偏刘琰打不得老婆吗?

刘琰在打骂妻子上触犯了皇室的名誉,这件事可不是小事。若说那胡氏进宫侍奉太后,被扣押一个月未归,回家后胡氏只说太后留下的,她老人家身体不好,留我侍奉,拒绝承认与刘禅有染之事,其实胡氏也是个聪明人,她知道这件事闹大了,他们得不了便宜。

何况这件事,有百分之八十的几率有,还有百分之二十的几率没有,倘若真没有呢?刘琰这个耳光打得,刘禅岂不更是怒火中烧。就算是有,刘琰对胡氏拳打脚踢,打得胡氏哭着求饶,还要休妻,把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刘禅岂不更是颜面无光?

把见不得光的事,拿到台面上去说,他是爽了,刘禅不爽,诸葛亮也不爽。皇室颜面无光,是多大的一件事情。

据说胡氏被休后很不甘心,状告刘琰殴打贵妇,因为胡氏是门阀士族之后,也是名门。

有司接了案子,很快作出了判决,写得还挺文艺——

“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

脸是用来看的,是挨鞋底的吗?你打的是胡氏的脸,还是刘禅的脸?还是皇室的脸?

廷尉判刘琰斩首弃市,为这件丑事画上句号。诸葛亮宣布,从此后官员妻子进宫贺新春的惯例取消。

若说这刘琰死得还真是冤,当时他之所以地位那么高,是因为他是名门之后,他投靠刘备,对刘备的声望有很大的助益。随着刘禅坐稳江山,不再需要他了,就随随便便给处置了,也是让人感慨不已。

至于诸葛亮为何插手此事,据说此事廷尉府上报了丞相府,处死的决定是诸葛亮做的。那是因为诸葛亮要北伐,为了稳定军心,他需要维护蜀汉皇室的面子,也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


静说历史


蜀汉国都乡侯刘琰的妻子胡氏长得十分漂亮,胡氏进宫去给太后祝贺新春,太后特意将胡氏留在宫中一个月之久。刘琰认为后主阿斗好色,一定是阿斗占有了胡氏,于是在胡氏回家后对胡氏动用私刑。刘琰让吏卒责打胡氏,又用鞋子打胡氏的脸,羞辱一翻后将胡氏休了赶走。

胡氏心中十分委屈,就去延尉府状告刘琰,告他虐待有身份的贵妇。延尉府经过仔细的调查,最终得出结论:吏卒不是责打妻子的人,脸也不是承受鞋子的地方,判刘琰弃市之刑。所谓弃市,就是将犯人押到闹市之中,一刀两断后再暴尸示众!

以现在法律来看,丈夫家暴妻子后,法律最多以故意伤害罪治理丈夫,而不会判丈夫死刑。放在三国时代来看,女子的社会地位较低,丈夫打骂妻子是不会受到法律的惩处,丈夫休妻法律更不会管。何况刘琰是蜀汉国的高级官员,社会地位高,对国家的贡献也大,打骂妻子再休妻根本就不是一件事。

从蜀汉国延尉府的判词来看,胡氏应该得到了皇帝阿斗的宠幸。“吏卒不是责打妻子的人”,说明胡氏得到了皇帝的宠幸,身为皇妃的胡氏不应受到低级官吏的责打。“脸也不是承受鞋子的地方”,说明打胡氏的脸就是在打皇帝的脸。都乡侯刘琰就算羞辱了胡氏,如果胡氏跟皇帝无染,那么延尉府也不会判刘琰弃市酷刑!

都乡侯刘琰跟丞相诸葛亮的关系较好,经常跟诸葛亮讨论天下大事,议论行军大仗的事。刘琰虽官居高位,但并不参与蜀汉的国政事务,只是象征性地率领千余士兵,跟随蜀汉丞相诸葛亮提些批评建议而已。因此都乡侯刘琰算不上是诸葛帝的政敌,在弹劾李严时刘琰在弹劾书上签名了,以示支持诸葛亮。

诸葛亮日理万机,一心想着北伐的大事,他不会有时间来管刘琰夫妻之间的琐事。因此笔者认为下令判刘琰弃市之刑的人是皇帝阿斗。诸葛亮知道这事后,认为刘琰无关重要,皇帝要杀一个情敌,就由着他吧,于是默认了这事。不过诸葛亮同时下令,以后不允许官员女眷进宫拜寿贺春,以免再发现类似事件。


大秦铁鹰剑士


这个涉及一件后宫桃色案,主人公是车骑将军刘琰的妻子。

在蜀汉,有大臣妻子或者母亲进宫入朝太后的习惯。

这一年正月,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宫,向太后祝贺新春佳节,太后一高兴,把就胡氏留了下来,一个月之后,胡氏才出宫回家。

太后挺开心,刘琰却不乐意了。

刘琰是个老资格,在刘备当豫州牧时,跟随的刘备。虽然没有大才,没有大功,但因为是刘姓,跟随的年头长,和深受刘备的信任,才在蜀汉建立后,成为排在诸葛亮之后的第二号人物。刘琰为人高调,生活奢华。光家中歌伎就多达几十位。

胡氏,作为刘琰的妻子,自然美丽非凡。

胡氏在后宫呆一个月,刘琰怀疑她和刘禅有问题。等胡氏回家,让官卒对她一通打,还拿鞋打胡氏的脸,最后休掉了胡氏。

作为车骑将军的妻子,胡氏并不是一般家庭人员。

在史书上并未讲胡氏是何方出身,但在魏晋这个讲门第的时期,胡氏肯定是世族之女,这个毫无疑问。

刘琰虽然高居车骑将军,但只是一个名誉职位,手中并无实权。

他对胡氏的怀疑,并无证据,对胡氏的侮辱,在讲门户的时代,就不光是对个人的侮辱,还带有对家族的侮辱。

这种情况下,胡氏及其背后的家族展开反击。

胡氏的反击点有两点:一,大臣的妻子如果有过错,应该由谁来处罚,绝对不能是官卒;二,胡氏的脸能不能用鞋子打。

而这两处,都是有问题的。

而这两处,都是刘琰刻意羞辱胡氏的。

当然,背后的最大问题,谁也没提。这就是胡氏和刘禅到底有没有问题。

没有任何证据,当然是没有问题。

而没有问题,你刘琰搞这些事,就不是打胡氏的脸,不是打胡家的脸,而是打刘禅的脸。

而打刘禅的脸,就是打蜀汉的脸。

蜀汉的脸,能打吗?

肯定不能打。

现在刘琰打了,所以刘琰必须死。

这件事情,刘禅自然不能出面处理。

诸葛亮处理时,同样控制在一个家庭纠纷的范围之内。

但对刘琰的处罚,却远远超出家庭纠纷——刘琰被处在闹市中处死。

在闹市中处死,带有强烈的杀一儆百的意图。

这是说,国家脸面,谁也不要挑战,挑战者,必死!


萧十三郎说三国


这事在正史上并未记载,而是野史笔记记录的一个关于蜀汉后主刘禅的桃色绯闻。大约相当于今天公司领导和部下妻子搞婚外恋那种破事。

题目中的将军,即蜀汉的车骑将军刘琰,他妻子胡氏入宫拜年时,被刘禅看中了,两个人在宫中厮混了一个月。诸葛亮知道这事,怀疑刘琰是故意派胡氏进宫和刘禅搞权色交易的,就下令处死刘琰。

当时蜀汉朝廷有规定,春节期间,所有朝臣的妻子都必须进宫向皇太后拜年问好,当时车骑将军刘琰的老婆胡氏也进宫拜年了,但是别人的大臣妻子当天去、当天就回家了,而胡氏一去就是一个多月,滞留宫中。

为啥呢,胡氏长得非常漂亮,因为刘禅看中了胡氏,就留胡氏在宫中侍寝,也一留就是一个多月,给刘琰带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

胡氏后来回家后,和刘琰发生了争执。因为刘琰怀疑胡氏有一腿,但是胡氏坚决否认。两个人因为这事闹得不可开交,而车骑将军作为蜀汉的高级军职,他的家事很快被丞相诸葛亮知道了。

诸葛亮获悉此事后,马上下令剁了刘琰,诸葛亮为何不调查就处死了刘琰呢?

因为诸葛亮严重怀疑刘琰是故意派胡氏进宫和刘禅搞权色交易的,但他也没有真凭实据,总不能问刘禅“请问陛下为何要搞大臣的妻子???”

这事也不好查清楚,为了尽快平息事端,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刀斩乱麻,杀了刘琰一了百了。但诸葛亮并没有杀胡氏,而是把她留给了刘禅,所以刘禅还是很感激诸葛亮的。

为了防止蜀汉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诸葛亮下令取消了大臣妻子过春节为皇太后拜年的规定。


袁卫宇


这件事发生在蜀汉建兴十二年正月,故事的主角为当时的车骑将军刘琰。当时刘琰的妻子胡氏,按照大臣的妻子母亲正月朝庆的礼仪,进宫去朝贺太后。太后特意下令留下胡氏陪伴自己,过了一个月才出宫。这让刘琰产生了疑心。

因为胡氏这个人长得很美,刘琰怀疑他和后主刘禅有私情,所以叫了五百个部下士卒来殴打胡氏。最狠的是用鞋子扇胡氏的脸,殴打后,刘琰把胡氏给休弃了,送回了娘家。

胡氏因此写了状子控告了刘琰,刘琰被抓下狱。最后司法机关宣判说,“士卒不是应当殴打妻子的人,而脸不是应当用谢打的地方。”最后判了刘琰弃市,杀了刘琰。从此以后,大臣的妻子母亲朝庆的礼仪也废弃了。

从这整件事看来,发生和结果都十分荒诞。这本来是一件家暴的事情,即便是刘琰处置失当,也不至于将一个地位这么高的将军给处死。那么,我们看看,刘琰的死背后又有着什么东西?

我们先看看刘琰这个人是何许人也?此人是山东人,早早就跟从了刘备。刘备因为他是刘氏宗亲,风流倜傥,善于言辞,所以很亲近厚待他,让他作为宾客跟随自己。如果用后来的话说就是“清客”一流的人物。

在刘备在世的时候,刘琰还当过益州的固陵太守,可是等到后主刘禅继位之后,刘琰被封为都乡侯,在朝廷的班位上低于李严,做了卫尉中军师后将军,后来又升迁为车骑将军。虽然猛一看似乎地位很高,是朝廷的三把手,可是却只是个虚名,连一点实权都没有。

史书上记载他说,他只是领着一千多人马,跟随着诸葛亮评议一下朝政而已。这个人没有什么治国的真才实学,平时讲究养生之道,生活十分奢侈。家中的侍女女婢都有几十个,还都会声乐,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刘琰是一个追求生活情趣的人,追求享乐的人。

但是,刘琰在和诸葛亮一起的时候,却办了一件错事,在建兴十年,他和魏延闹翻了。而且,历史上记载是因为他言语荒诞而闹翻了。这使得诸葛亮对他加以责备批评,刘琰也给诸葛亮写信谢罪。经过这一件事后,诸葛亮也就不让他留在身边,让他回成都赋闲,官位也和原来一样。

谁知道刘琰回成都后,由于事业上的挫折,精神上受到打击。他神志恍惚,开始疑神疑鬼。最后做出了殴打胡氏的这样更加荒诞的事,使他惹上了杀身之祸。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件事是否和诸葛亮有关。

刘琰的死,在表面上看,似乎和诸葛亮无关。因为从时间上来看,胡氏是建兴十二年正月入的宫,过了一个月,出宫就到了二月了。而刘琰再和胡氏闹家暴,胡氏再告状以及有司审判,这也就在二月之后了。

我们再看看这个时候诸葛亮在做些什么?诸葛亮在调动所有的军队,在发动他一生最后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北伐。诸葛亮是建兴十二年二月出发北伐的,刘琰事件发生的时候,他正在指挥千军万马通过斜谷,奔赴前线。他哪有时间精力去理会一个赋闲在家的将军的家事。所以,从这个方面看,诸葛亮应该和刘琰之死没有关系。

但是,刘琰的死真的和诸葛亮无关吗?我看不见得。就我个人的看法,刘琰的死和诸葛亮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诸葛亮无法推卸责任。

处决刘琰的判决肯定是诸葛亮首肯批准的。我们知道,诸葛亮在汉中开幕府,即便是在军中,他依然是“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象要处死刘琰这样重大的事项,不可能不向他回报,而且他不同意也不可能执行。因此,处死刘琰一定是诸葛亮首肯的。

在次,有司判刘琰弃市,这根本就是一件违法的事情。平常的老百姓家暴,也没有听说有杀头的罪名。更何况是一位朝班排名靠前的大臣。这种荒诞的判决,没有诸葛亮的首肯指示,是不可能做出的。

第三、刘琰传在《三国志蜀书十》之中,在这个传记中的人,大多都是被诸葛亮杀的,多少有点冤情的。这也给了我们一些暗示。所以说,刘琰之死,诸葛亮脱不了干系。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杀刘琰呢?表面看,是这件事刘琰做的太过火了。刘琰对胡氏的家暴,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刘禅。他把对刘禅和胡氏的私情怀疑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且,家暴胡氏之后,把胡氏休弃赶回家,也表明了自己对刘禅不可调和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首先要站在刘禅的方面考虑问题。在君权社会,君主的尊严至高无上。刘琰的行为直接触犯了刘禅的君权,必须要予以严惩。因此,诸葛亮借杀刘琰来整顿朝纲,树立刘禅的威信,是迫不得已的。

而与此同时,诸葛亮也相应的对刘禅进行了劝诫。他废除了大臣妻子和母亲朝贺的礼仪,就是为了惩前毖后,给予刘禅一定的教育。因此,刘琰之死虽然有冤屈,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诸葛亮这样做也是最好的处理了。

最后,我们在看看刘琰。他为什么会死呢?其实,我们如果从他的历史记载来看,他的死与他自己的行为做事有着直接关系的。

刘琰这个人虽然才能不出众,但是,我们从刘备对他的态度来看,还是很欣赏他的。而且,在刘备的时候,他做过太守,也没有出过差错。可是,到了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把他留在身边,却没有正确的使用他。

他和魏延的冲突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琰平时就喝酒后言语荒诞,是诸葛亮多次容忍才保留到今。魏延其人有他的性格缺陷,和诸葛亮身边的人都搞不好团结。对于刘琰这样的人当然也不会有好脸色。所以,双方的冲突在所难免。

至于说刘琰对魏延言语荒诞,我个人认为,很可能刘琰说的话根本就不荒诞,而是他说出了诸葛亮不想让说的话,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才使得诸葛亮责备批评他,让他回成都赋闲。

刘琰一片忠心,落得如此下场,当然心中苦闷。至于胡氏和刘禅的私情,也不会是空穴来风。刘琰离家那么多年,胡氏就算是和刘禅有私情,也没有见他有什么反应。可见他并不以此为意。因此,他的过激反应并不是因为胡氏。

那是因为,北伐的大军即将出发,自己和诸葛亮屡次北伐,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而奋战。在最后的关头,自己却被排除在外。而刘禅不以国事为意,还在沾花惹草,这一切怎么能不让刘琰怒火中烧。

这一切堆积在一起,这才酿成了最后的大祸。诸葛亮不得不处死刘琰,以肃纲纪。而刘琰以死警告了刘禅,也算当得起刘备的知遇之恩,死得其所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首先强调一下,这是正史记载之事,并非野史!这个将军是指刘琰!

关于此事,《三国志·蜀书·刘琰传》这样记载:

“十二年正月,琰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经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琰疑其与后主有私,呼卒五百挝胡,至於以履搏面,而后弃遣。胡具以告言琰,琰坐下狱。有司议曰:‘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琰竟弃市。自是大臣妻母朝庆遂绝。”



这段内容意思如下: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宫拜见皇太后,被皇太后留在宫里一个月之久,才回到家里!而胡氏长的非常漂亮,刘琰便怀疑胡氏是在宫中与后主刘禅私通,才滞留了那么久!怀疑被戴绿帽的刘琰很是愤怒,不听胡氏辩解,命士兵严刑拷打,还用鞋猛抽胡氏的脸,最后将胡氏休掉撵回娘家!

胡氏都被打脸了,这怎么能忍,一气之下直接进宫告了御状!后主刘禅与胡氏是否有染,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之后刘琰就被下狱处死,抛尸街头!理由是:士兵不是用来打老婆的,脸不是用鞋来践踏的!

随后,大臣的妻子、母亲入宫拜见皇太后的仪式被取消,以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那么,刘琰是个毫不起眼的人吗?就因为这样一件事被打杀处死?

刘琰不仅不是毫不起眼的人,还是开国元老!刘备在豫州的时候,刘琰就跟随在刘备身边,还由于同姓,刘备对刘琰很是亲近!在刘禅即位后,刘琰被封为都乡候,任卫尉中军师后将军,升车骑将军。

刘琰并没有太大能力,其也有自知之明,平时并不参与国家政事,只是喜欢吃喝玩乐,高谈阔论,尤其乐于与诸葛亮谈心!

但有一点,刘琰是个小肚鸡汤的人,好斤斤计较,曾与魏延不和,受到了诸葛亮的严厉责骂,把他赶回成都。自此后,刘琰先是向诸葛亮认真检讨,后闭门思过,每天闷闷不乐!接下来便发生了打老婆一事!



刘禅真的与胡氏有染吗?

笔者认为,此事完全没有可能!

后主刘禅的名声虽差,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其它不良记录,正史野史都未有过其好人妻的记载!

再则,胡氏进宫拜见的是太后,太后不会为后主刘禅牵线搭桥!同时,被诸葛亮严格管束的刘禅,虽说做皇帝不太灵光,但其它方面被赞为天资仁敏,是万万做不出有违人道的事情!



刘琰是诸葛亮下令处死的吗?

史书上并未记载!

刘琰的死源于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汉朝时,法律明文规定:丈夫殴打妻子致残,要受到法律的惩处。作为“汉室传承”的蜀国自然也有这类法律,所以刘琰殴打妻子,罪有应得!最重要的是,刘琰污蔑了当朝天子,如若不快刀斩乱麻,势必风言风语四起,所以刘琰的死是必然的!


瀚海说史


蜀汉的将军妻子进宫一个月后,为什么诸葛亮会下令将这个将军处死?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将军的多疑。

历史上,这个将军有名有姓,他叫刘琰,妻子姓胡,两个人也算是恩爱夫妻,但是一切都在公元234年戛然而止。

在三国时期,蜀汉有个规矩,就是官员的妻子在过年时候都要进宫给太后问安,也就是现在的给长辈拜年,本来这事也没什么,可是到了胡氏这里就出了问题。别人家的妻子都是进宫后很快就回来了,但是胡氏却进宫一个月了才回来,这下子可把刘琰急坏了。

刘琰为什么着急?还不是因为害怕妻子在皇宫搞事情嘛。这个胡氏长得是花容月貌,哪个男人见了都心动,刘琰又是一个小心眼的男人,所以妻子在皇宫一个月,他就认为妻子与刘禅好上了,因为在皇宫只有刘禅有这个能力。

当胡氏回到家,刘琰就气急败坏的询问,胡氏当然不承认,给的理由是太后喜欢她,让她住在后宫里。可是,刘琰不相信,还动手打了胡氏,更为可恨的是,居然用鞋子打胡氏的脸。这放到现在,就是点典型的家暴,胡氏也不是忍气吞声的人,直接就进宫告御状。

胡氏一进宫,刘禅有点头疼了,自己是帮也不是,不帮也不是,左右为难。但是诸葛亮知道以后,直接下令把刘琰杀了。为什么诸葛亮做事这么果断?

很简单,因为刘琰触碰到了皇家威严。先不说胡氏是否真的和刘禅有事,这个刘琰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怀疑妻子与皇帝有染,这本身就是在找死,关键是他还把这事闹的沸沸扬扬,妻子都告御状去了,这就是在找死。要知道,古代的皇权不容弄侵犯,一个将军就敢怀疑皇帝,甚至还做的这么明目张胆,诸葛亮为了皇室的面子,自然不会放过刘琰。


历史还有哪些事


都别抢,我来答。

这人就是三国时代蜀汉官员刘琰,他和刘备属于同姓同宗,早年在豫州的时候开始跟随刘备。这个人仪态不错,又善于谈论,所以经常跟在刘备身边,刘备夺取益州政权以后,他虽无战功,但却被封为固陵郡太守。

  • 刘琰其人

刘禅继位以后,他被封为都乡侯,属于蜀国集团位居于诸葛亮之后的二号人物,当然这是仅就官职和地位上来说。但是他在蜀汉集团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主要是凭借资历才混到这个位置,譬如他虽然身兼卫尉、中军师、后将军这些官职,后来更是被封为车骑将军。

虽无咫尺之功,却能官居高位。而且他在位期间并不喜欢谈论政事,属于那种典型的“尸位素餐”,但他毕竟是个车骑将军,总不能吃空饷,所以只是带领数千人的队伍跟在诸葛亮的身边,偶尔插上两句话而已。

后主立,封都乡侯,班位每亚李严,为卫尉中军师后将军,迁车骑将军。然不豫国政,但领兵千余,随丞相亮讽议而已——《三国志·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刘琰不喜欢参与政策决断,一来是因为没有兴趣,二来是因为没有能力;

他平时喜欢待在府上沉迷酒色,其生活奢侈,为了寻找乐子,他教导家里的几十个奴婢一起学习唱歌和跳舞,此外还教导她们朗诵东汉词赋家王延寿的名作《鲁灵光殿赋》,以此方式取乐。总之其生活过的可以说是相当纸醉金迷。

  • 误解妻子而被杀

建兴十二年正月,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宫去向吴太后(刘备皇后)祝贺新年,吴太后常年寡居宫廷,生活十分枯燥无聊。胡氏的到来让她顿时心生欢喜,于是就让胡氏留下多陪自己几天,直到一个月以后才让她回去。

胡氏因为长的漂亮,结果待在宫里数月不回,刘琰就怀疑和他和后主刘禅私通,于是就不分青红皂白的命令士兵把胡氏抓起来审问。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胡氏当然不承认,刘琰似乎因为上次和魏延吵架被诸葛亮责备以后,心里一直闷闷不乐。

建兴十年,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言语虚诞,亮责让之……琰失志慌惚——《三国志·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所以就把自己的老婆当成出气筒,就命令士兵用鞋子去抽打胡氏,最后直接扇打胡氏的脸庞,原本一张漂亮的脸蛋顿时被抽的血肉模糊,之后刘琰便将胡氏休掉,赶出大门。蒙受冤屈的胡氏心里不甘心,于是就去告了刘琰一状。

十二年正月,琰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经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琰疑其与后主有私,呼(卒)五百挝胡,至于以履捕面,而后弃遣。胡具以告言琰——《三国志·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这件事因为牵扯到吴太后和刘禅,所以一桩普通的家庭纠纷很快就上升到政治高度,刘琰因此被逮捕下狱,直接处死。

琰坐下狱,有司议曰:“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琰竟弃市。自是大臣妻母朝庆遂绝。

其定下来的罪名是:士兵不是能够惩罚你妻子的人,脸庞也不是用来被鞋子抽打的地方。

但这个罪名显然并不足以定刘琰的死罪,必然和来自皇室最高层的许可有关。

刘琰的地位是很高的,一个蜀汉集团的二号人物,司法部门肯定是没有权力直接下令处死他。所以这件事必然得到刘禅的同意和诸葛亮的默许,但我们知道,古代女性的地位是很低的,刘琰虽然无辜冤枉了自己的妻子。

但实际上也不至于被处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损坏了吴太后和刘禅的名声,尤其是刘禅,毕竟这本身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但是刘琰却认为自己的妻子和刘禅私通,冤枉自己的妻子是其次,冤枉天子那就坏事了。

而吴太后想必也是知道这件事的,那么自然也不会轻易绕过刘琰了。而诸葛亮也知道这件事牵扯到皇室的名声,肯定不可能站出来为他求情,而且当时诸葛亮作为一个宰相,要杀这么一个大臣他可能也是知道的,但最终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毕竟死一个像刘琰这样的官吏,对蜀国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


围炉谈史


这是一个关于后主刘禅“婚外情”桃色绯闻。也可以说是一个领导和属下妻子“权色交易”的丑闻。

当事人有三个:后主刘禅(刘备之子),小名阿斗;刘禅的手下、车骑将军刘琰;绯闻女主角是刘琰的老婆胡氏。



这件事发生在建兴十二年(234年)正月期间,也就是刘禅当蜀国皇帝第十二个年头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蜀国朝廷有个规定,那就是春节期间大臣的妻子都必须进宫向皇太后问候“过年好”。也就是相当于民间的拜年。

话说车骑将军刘琰的老婆胡氏也像别的大臣妻子那样进宫拜年,别人家的妻子当天去、当天就回家了,而胡氏一去就是一个多月。

史书记载胡氏长得很美,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据说和貂蝉长得差不多。(如图)



刘琰在家犯嘀咕了:“奶奶的,别人老婆都回来了,我老婆却留在宫里,这不是让我独守空房吗?”

刘琰不管不顾进宫把老婆强行拉回了家。

到了家里刘琰开始动用私刑殴打老婆,逼问她是不是和皇上鬼混了,胡氏坚决不承认。

其实搁在哪个男人头上也多心,因为胡氏很漂亮,刘禅又很好色。

胡氏声称一直住在太后宫里,还说太后很喜欢她,希望她多住些时日。刘琰才不相信妻子说的这些呢!

刘琰心想:“肯定是老婆贪图刘禅的钱财,和刘禅鬼混在一起,要不一个月也不回来”。哪个女人能经得住权力的诱惑呢?

刘琰越想越气,下手越来越狠,胡氏只是哭着求饶。



这就是典型的家暴,刘琰有怀疑的理由,但没有真凭实据证明妻子出轨了。刘琰又不敢进宫问刘禅是不是睡了自己老婆。

常言道:“抓贼抓赃,抓奸抓双”,没有证据就没有权力处罚妻子。

刘琰平时就是一个小肚鸡肠之人。醋意大发之下竟用鞋底抽胡氏的脸部,然后把老婆赶出了家门。

常言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胡氏一气之下进宫告御状。刘禅觉得脸上无光,有心为胡氏出气,又怕别人议论二人果然有一腿;不管吧,胡氏挨打气不出肯定四处告状,怎么办呢?刘禅左右为难。

这时丞相诸葛亮知道了这事,二话不说果断砍了刘琰,丞相为何不调查就处死了刘琰呢?



原来丞相知道这事没法查清,刘禅和胡氏之间有没有私情只有双方当事人知道,双方不承认谁也没办法。查来查去只能闹的满天下人知道刘禅的丑事,为了迅速平息这件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刀斩乱麻,杀了刘琰一了百了。

这就是丞相聪明的地方,以后刘禅和胡氏整天鬼混在一起也没人管了。刘禅从心里感激相父。

胡氏攀上了金主,后半生吃穿不愁,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只是苦了刘琰,谁让他吃皇上的醋呢!

最后诸葛亮为了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取消了大臣妻子过春节为皇太后拜年的规定。


秉烛读春秋


这里的“将军”指的是三国蜀汉的一名大官员——车骑将军刘琰。他自己风流成性还散布妻子和后主刘禅关系不正常的谣言,最终作死。

关于他为何被诸葛亮下令处死,事情得从头说起。

刘琰是豫州鲁国(治今山东省曲阜市)人,起初跟随刘备闯江湖,他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帮助刘备击败刘璋取得益州。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托孤大臣诸葛亮掌权,李严在诸葛亮之下,刘琰作为刘备的铁杆跟班,在仕途上也平步青云,先后任都乡侯,兼任卫尉、中军师、后将军,车骑将军。

(刘琰像)

刘琰虽官居高位,但是整日里非常清闲。什么国政事务他一概不操心,最多就是装装样子领着千八个小兵,在诸葛亮屁股后面叨叨几句,说些马屁话或者提点建议之类的。

刘琰的一切用度规格很高,他的车马仪仗队奢侈豪华,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刘琰光侍婢就有几十个,而且都是高标准,她们熟练舞蹈歌曲和各种乐器,刘琰不干正事闲来无聊还亲自培训她们朗诵东汉词赋家王延寿的名作《鲁灵光殿赋》。刘琰在其它方面的奢侈程度那就更别提了,朝廷内外都对其议论纷纷,他仍不悔改。而诸葛亮在外面拼死拼活地打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吃穿用度极其简朴,包括后主刘禅也没有他这么奢侈。

就这样的一个货色还作死地去挑战前军师魏延。没办法,他这人就喜欢偏执好斗。公元232年(建兴十年),刘琰又与魏延大吵起来,他不知羞耻卖老资格,炫耀他和先昭烈皇帝刘备的关系铁,他说的话狂妄荒诞,不能入耳,气得魏延要弄死他。诸葛亮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他怒斥一顿。刘琰一看惹到丞相诸葛亮,担心饭碗不保,赶紧写了致歉信并检讨自己。

信中说自己因空虚无聊多喝了酒,口误,求谅解。感谢诸葛亮的宽容仁慈云云。他决定改正错误以死报国,还向神灵发誓,痛改前非……,就这样看似一封低三下四的信使他保住了官位,实际上诸葛亮也是看在他是刘备的故旧、当朝的老臣,所以给他留了活路。但是他不知珍惜,两年后又大作了一场。

刘琰作死地去造谣皇帝和自己的老婆有染

刘琰有个美丽的妻子胡氏,就在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正月,她进宫向太后祝贺新春,许多大臣的妻子母亲也到宫中朝贺。太后很喜欢聪明伶俐能说会道的胡氏,就留下胡氏一人陪她聊天。就这样胡氏在皇宫中待了一个多月才回家。

刘琰这一个多月来疑神疑鬼,看到回家的妻子,二话不说就以“通奸罪”对胡氏施行家暴,动用私刑。而奸夫竟被他嚷嚷为皇帝刘禅。

刘琰像个疯子似的令吏卒拿鞋底抽打胡氏的脸,并一封休书把胡氏赶出家门,一时间这件事闹的沸沸扬扬。

受到天大冤屈的胡氏为了洗涮清白一怒把刘琰告向朝廷,当然最后的处决权是诸葛亮。羽毛扇先生看事通透,他认为让一个小小的吏卒打胡氏的脸本身就已犯死罪,这脸打的可不仅仅是胡氏而是太后和刘禅!刘琰还疯癫到无凭无据诬陷后主刘禅,闹的天下皆知,有损刘禅在天下百姓心中的形象,这分明是损害蜀汉颜面,藐视皇权,罪不可恕。


为了稳定国家政局,堵住悠悠之口,刘琰不死不行。诸葛亮最终判刘琰死罪在闹市执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