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美麗的家鄉----多寶鎮

多寶鎮地處天門市西部邊沿,沿靠漢水,東接拖市鎮、蔣湖農場,西與沙洋縣城一橋隔漢水相連,北與沙洋七里湖農場和鍾祥縣舊口鎮隔漢宜公路相鄰,南隔漢水與沙洋縣李市鎮和潛江市王場鎮、高石碑相望。因鎮政府駐地位於“多寶灣”而得名。東距天門市區49公里,東南距省會武漢210公里。 多寶現有人口53421人(2017年),全鎮國土面積196.54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7992公頃,水域2021公頃,林地1423公頃


春秋屬楚地,隋代始終屬荊州安南京山縣。清代屬湖北布事安陸府京山縣。民國屬京山縣六區、五區。 1949年8月劃入潛江縣為多寶區。1955年7月劃入天門縣改為多寶區。1958年9月設立曙光人民公社。1959年2月改為多寶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為多寶區。1987年10月撤區設鎮。調整合併為35個行政村1個社區,2010年搬遷丹江口移民11171人,設8個移民新村 。


美麗富饒的多寶是天門西部重鎮,清朝雍正年間在此設過縣丞,民國5年設縣佐,此前均為京山縣屬地。明、清時期,這裡人煙輻輳,商賈雲集,水陸交通發達,經濟繁榮,民風樸實,鼎踞於江漢平原西北部,成為京山、天門、潛江、荊門、鍾祥五縣邊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

多寶曾名多寶灣。因漢江流經此地河道諸多彎曲而得名。多寶傍依漢水,四鄉平疇,河塘星羅,富川澤之饒,廣糧棉之利,興工商之道,經歷代勞動人民開發,使多寶成為江漢平原精華之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領導多寶人民繼承光榮革命傳統,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群策群力,醫治創傷,發展經濟,振興文化,使多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多寶經濟出現了新的騰飛,成為天門市之強鎮。多寶1987年12月撤區建鎮,總面積196.54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53421人(2017年),下轄45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1個漁場和1個農隊,鎮區集鎮面積3平方公里,可謂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天門市多寶鎮位於江漢平原北部,漢水中游左岸,地處天門、京山、潛江、沙洋、鍾祥五縣市的結合部,與荊門市沙洋縣一橋相連,漢宜、荷沙兩條省道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196.54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53421人(2017年),下轄羅漢村、團結村、鄭場村、張李村、江漢村、明星村、鞭灣村、羅垸村、紅土村、興場村、鮑嘴村、新灘村、聶場村、李花村、嚴堖村、彭場村、江熊村、張場村、中原村、四房村、雷鋒村、雙橋村、漢景村、甘路村、文湖村、革新村、曾嶺村、沈場村、向灣村、田家垸村、楊灣村、劉夏村、聶橋村、公益村、廟灣村、喬王村、三峽村、土臺新村、石鼓新村、白龍泉新村、興隆新村、涼水河新村、二道河新村、饒祖鋪新村、銅架山新村;多寶鎮街道社區共45個、1個社區居委會,鎮區集鎮面積3平方公里,可謂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