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文藝版“色戒”《沉靜如海》:戰爭背後是敵國之戀攻與守抉擇

《沉靜如海》是一部於2004年上映於法國的二戰影片,該片由維爾高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二戰時期一位法國少女愛上德國軍官的故事。雖然這部電影並沒有得過國際性大獎,但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1分,好於98%的愛情片和戰爭片。

其實,《沉靜如海》於觀眾而言,讓人悸動的早已不僅是表面平靜,內心澎湃洶湧的感情。而且家國面前,能堅守各自體面的真情。它其中包含著太多情感元素。反思與自省、家鄉與異國、暗戀與明戀,無數的情感交織,凝結成了一部暖人佳作,也使得《沉靜如海》時隔近20年,依然有著讓人回首的魅力。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沉靜如海》,一起看鋼琴聲中,戰爭背後,兩位主人公敵國之戀背棄與體面的抉擇。

歐洲文藝版“色戒”《沉靜如海》:戰爭背後是敵國之戀攻與守抉擇

01. 鋼琴聲中的初次遇見:用沉默作反抗武器,不屈於普世價值觀,勇敢堅守對國家的熱愛之情

寧靜的鄉村小鎮,相依為命的祖父和孫女二人,生活在一棟老宅裡。但一個德軍上尉的來到,德軍上尉貝納利克所屬的部隊徵用了這棟老宅的部分房間,指派他住了進來。懷著對祖國的忠誠之心和被侵犯的不快之感的祖孫二人,內心當中對這位 不速之客充滿了排斥與厭惡。

身為普通的法國人,他們用秉持著“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態度,無視了貝納利克的存在。

當貝納利克帶著自己的行李踏進這個家門時,妮安娜正坐在鋼琴前彈奏著巴赫。貝納利克先聞其聲後見其人,已被深深吸引,因為他也喜歡著巴赫,這讓他想到了家鄉,想到了自己的夢想,自己曾經是個作曲家。此後,只要貝納利克在,她就再也不彈鋼琴。

儘管只是一個普通的法國人,但她和祖父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原則。雖然貝納利克是一個敵國之人,但他們從沒有做出很過分,有失禮儀的事情來。貝納利克與妮安娜將那鋼琴曲,賦予了超乎它本身的意義。同樣,從鋼琴曲裡,我們看到了妮安娜從排斥、懦弱,到勇於追求自由、心中所想的成長曆程。

歐洲文藝版“色戒”《沉靜如海》:戰爭背後是敵國之戀攻與守抉擇

面對沉默的祖孫二人,貝納利克用良好地禮儀撬動他們的心門

妮安娜與祖父有自己想要堅守的,而貝納利克面對他們的沉默,也有自己的選擇。這正是他與其他德國兵不一樣的地方。不管是回家還是出門,總是禮貌地向他們問候,就算他們從未給予他任何言語上的回應。這樣的問候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日日如此。

儘管居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他們依舊不與這個敵國的上尉搭話。面對貝納利克的紳士行為,雖然內心有了些許波瀾,但更多的是對他的敵視,他們能做的唯有忽視,國家面前,先是“國”再是“家”。

影片中多是灰濛濛的冷色調,暗示著被那些被戰爭迫害,看不到希望的人,只有麻木活著的生活狀態。他們缺乏自由,沒有選擇的權利。

歐洲文藝版“色戒”《沉靜如海》:戰爭背後是敵國之戀攻與守抉擇

貝納利克的自白,祖孫二人被觸動

從第一句的“祝你們晚安”,到後來無關緊要的談論天氣的話語,再到熱情禮貌地說一些隱秘剋制的話,貝納利克告訴她們他是因為家族傳統和榮耀才被迫入伍的,其實和法國家庭一樣大家都是戰爭的受害者。向他們談起了文學與音樂,特別是巴赫。

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會產生令對方產生滿足感,當你發現某個人與你擁有同樣的想法、價值觀和願望時,或是當你發現對方與你喜歡一樣的音樂、一樣的活動甚至一樣的食物時,我們更有更能對他產生好感,更喜歡他。

這也不難看出為何貝納利克與妮安娜會被對方相互吸引,情愫漸生。妮安娜的巴赫鋼琴曲得以讓遠在他國的貝納利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歸宿感,而貝納利克讓妮安娜有了嚮往自由渴望自由的念想。

貝納利克對於海的見解也很獨到:

我說的不是海浪,而是別的東西,神秘的東西。

我之所以喜歡大海,是因為喜歡它的寧靜。是隱藏在深處,謎一樣的大海。

大海是寧靜的,要學會傾聽……

面對貝納利克坦露的心聲,妮安娜依舊沒有任何的應答,但平靜的表面下面,是內心的波濤洶湧,她開始偷偷地觀察他,發現他有著颯爽的身姿和優雅的臉龐。目光從最初的冷漠到柔情,從抗拒到迷亂。

妮安娜每天都會騎著自行車經過他說過的那片寧靜的海,大海不語,似乎和她一樣在用心在聽著一切,在悄悄地歡喜。她對這位德軍上尉動情,並不是她不愛國了,而是她對戰爭有了更深的恨意,內心的無奈卻令她止步不前。

歐洲文藝版“色戒”《沉靜如海》:戰爭背後是敵國之戀攻與守抉擇

02.再彈巴赫時,他才知道退一步是給愛國之人最好的體面

聖誕節那天,妮安娜認真化了妝,並換上了很漂亮的衣裙,兩人第一次單獨待在一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貝納利克的衝動打破了沉穩,他來到鋼琴前,為妮安娜彈奏起巴赫來。

這美好且自由的音樂,像是打開了束縛妮安娜內心的枷鎖,精準地擊中了她靈魂的柔軟處。一曲終,貝納利克來到妮安娜身後,想要觸碰她,終究還是將手收了回來。

貝納利克出門後,妮安娜終於按捺不住自己小鹿亂撞的心,偷偷走進了他的房間,“貪婪”地聞著他圍巾的味道,將頭埋在他入睡的枕頭中,躺在他睡過的床上,想象被他擁入懷中的感覺,她是多麼地渴望自由與和平,渴望和他在一起。

妮安娜開始有意無意地等著貝納利克回家,她盼望著他快點回來,唯一不變的是她與祖父的沉默,而在她欲言又止的柔情中,多的是剋制與無奈。

當貝納利克換上一身便服下樓來烤火取暖時,總讓人心底一顫。他看上是那麼地普通,像是這個安靜而平凡的家的一份子,若是真像換下一件軍裝這麼簡單那就好了。貝納利克本打算直接對她傾訴衷腸,這時候祖父的忽然出現打斷了他只說了半句的話:“我有話對你說.……”他似乎懂得祖父制止的善意和用意。

祖父是在告訴孫女“不可以”,不是因為國籍不同,而是因為他始終屬於敵國那一方,和他在一起,便有了叛國之意。如果不能在一起,至少也要給對方留下體面與尊嚴。畢竟他們之間是存在界限的,他除了離開也別無他擇。

在我看來,貝納利克的到來讓妮安娜有了追求自由的慾望,讓她平靜如海面般的生活有了波瀾,讓她進一步打破自我的束縛得以成長,他用他的禮儀真誠打動著她,用他的追求和平的心牽動著她。同時也讓妮安娜更加豁達,淡然無畏地面對生活的不順。

歐洲文藝版“色戒”《沉靜如海》:戰爭背後是敵國之戀攻與守抉擇

03.第三段巴赫:曲終人散非本意,只願他日能見君

妮安娜無意間發現朋友企圖謀殺上尉,在他的車上安裝了炸彈。她第一時間衝向他的房間想要告訴他,但那扇門阻隔了他們,妮安娜緊張猶豫,不知如何是好,直到發現他要出門,妮安娜像是失去了理智,再也顧忌不了那麼多,她奔向鋼琴,開始瘋狂地彈奏他們共同喜愛的巴赫,這一次有別於他們之前的柔情,琴聲變得高昂而急促。

聽到琴聲的貝納利克果然停下了腳步,正當他認真傾聽時,只聽得一聲爆炸聲從外面傳來,妮安娜終於放下了沉在心裡的石頭,他這才懂得她琴聲的深意。如果他事先知道有人想謀害他,他是因為個人名譽而上車還是願為一曲琴聲而留下,結果我們不得而知。

有人說:世上能打破國界的有兩種東西,一種是戰爭,另一種是愛情。

妮安娜終究按捺不住自己的心,她終於有勇氣趣追求心中之想,第一次為自己做了一件事,用愛打破了國與國之間的界限。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即便是兩顆心是如此乾淨純粹深情炙熱,但也只能在理性和感性,渴望與抗拒中一次次來回搖擺,最終只能安放在心裡,希冀它永不退去

離別總是來得比預想的要早一些。由於上級的安排,他不得不離開。臨走之前,他像往常一樣最後一次對他們說晚安。妮安娜控制不住自己追了出去,兩人四目相視,面臨即將的告別,心中縱有千言萬語想述說,終究化成了一句“再見”。長久以來的獨白終於在話語上得到了回應,貝納利克就這樣帶著一絲的滿足離開了,他還有他的使命要去完成。

這句“再見”,其實是妮安娜對貝納利克說的第一句話,也是全片他們僅有的唯一一句對白。影片中的“再見”二字看似簡單,其實何其沉重,不僅代表了當時國與國之間不可磨滅的界限,代表了妮安娜與貝納利克愛情的無奈,還代表了妮安娜對自由與和平的追求。

影片最後,妮安娜加入了反戰抵抗組織,為了停止戰爭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阻礙與隔閡,雖然這股力量很小。正是這場偶然的相遇,讓她有了自我想法。對自己國家忠誠,他們都做到了。在這時,他們的小愛已經上升到了對國家的大義。

歐洲文藝版“色戒”《沉靜如海》:戰爭背後是敵國之戀攻與守抉擇

總結:

豆瓣上有句影評說:因為相較於太多人只百分之一相愛卻裝出百分之百,電影主角百分之百相愛卻只能流露出百分之一但這百分之一的力量已經足夠震撼了。

影片中導演對細節的刻畫極其細膩,演員的眼神、表情、肢體動作都非常到位,每個鏡頭都在表達著暗湧的情感。影片中的對話並不多,但並不會讓觀眾覺得枯燥,反而會驚歎於:人的眼睛是可以說話的,甚至勝過言語。

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部極好的反戰片 ,導演用兩人無法圓滿的愛情,來詮釋戰爭的殘酷,借影片故事道出自己希望和平,反對戰爭的初心。兩個相愛的人卻不能白頭偕老,正是這種悲劇讓我們不禁追問,是不是這個世界出了問題?問題出在哪裡?正是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