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小象》的三個規律:理解《易經》卦爻辭,從《象》開始

《周易》分為《易經》和《易傳》。《易傳》中專門解釋《易經》六十四卦的爻象、爻辭的,叫做《小象》。可以說,《小象》是理解《易經》卦爻辭的重要工具。要想理解好一個卦的爻辭為什麼這麼說,一定要配合《小象》來加以理解。

《小象》解釋卦爻辭都比較簡潔,總共合在一起也就是386句話。他每一句話的結構都是:

全部或者部分的爻辭+解釋語+“也”

基本上所有的解釋性的語言最後都有一個“也”字。

比如《乾》卦的爻辭和《小象》說明如下:

  • 初九,潛龍勿用。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 上九,亢龍有悔。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小象》的解說詞都是說明部分或者全部的爻辭。爻辭是根據爻象得來的,所以《小象》在解釋爻辭時也非常注意解讀爻象。爻象則由爻位和爻的屬性以及卦象綜合得出。


《周易·小象》的三個規律:理解《易經》卦爻辭,從《象》開始


爻位包括了幾個含義:

  1. 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構成的六個位置,這六個位置不僅可以指空間位置,也可以指時間位置。初爻、二爻講的是地理、三爻四爻講的是人道、五爻上爻講的是天道,天地人三才,每個位置兩個爻,所以叫做“兼三才而兩之”
  2. 陰位和陽位:初、三、五為陽位;二、四、上為陰位
  3. 卦的內外之分,這個位很容易被人們忽略。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兩兩重疊產生,上下兩個八卦就有內外之分,上面的八卦是外卦,下面的八卦是內卦。

因為有爻位、同時爻還有陰陽屬性,所以在解釋爻辭的時候就有一些基本的規律可以被我們發現


《周易·小象》的三個規律:理解《易經》卦爻辭,從《象》開始


規律一:“中”的規律

《小象》解釋爻辭的時候,非常注重“中”。“中”是一個卦象中的二爻和五爻所在的位置,他們分別是上下兩個八卦的中間。只要“中”位,基本上這個爻辭說的就比較吉利。

比如:《坤》六五:文在中也;《需》卦九五:以中正也;《訟》卦九五:以中正也;《小畜》九二:牽覆在中;《泰》卦六五:中以行願也;《臨》卦六五:行中之謂也。等等

《繫辭傳》說“二多譽、四多懼、三多兇、五多功”。二爻的爻辭多有美名、五爻的爻辭多有功德、三爻四爻的爻辭多兇險。

規律二:當位則吉、不當位則兇

爻位有陰陽、爻也有陰陽。陽爻在陽位、陰爻在陰位就是當位。比如:初九、九三、九五、六二、六四、上六的卦都是當位;而初六、六三、六五、九二、九四、上九則是不當位。

大概率上,當位是吉利,不當位是兇險。

比如:《履》卦九五:位正當也;《遁》卦九五:以正志也;《需》卦上六:雖不當位;《師》卦六五:使不當也。

而在386句《小象》的解釋中,大多當位不當位都是針對的是三爻和四爻。一個卦中的六三,是陰爻在陽位,九四則是陽爻在陰位,都是不當位。陰位三爻四爻講的都是人道,人事比較複雜,因此行為稍有不慎,就容易兇險。


《周易·小象》的三個規律:理解《易經》卦爻辭,從《象》開始


規律三:承吉,乘兇,有應則吉

乘承指的是相鄰兩個爻之間的關係。都是針對陰爻來說,比如某一陰爻下面有一個陽爻,叫做該陰爻乘(下面)陽爻;如果這個陰爻上面是一個陽爻,叫做陰爻承(上面)陽爻。大概率講:承則吉,乘則兇。

比如《屯》卦六二:六二之難,乘剛也;《豫》卦六五:六五貞疾,乘剛也;《節》卦六四:安貞之亨,承上道也;《鼎》卦初六,以從貴也。

應指的是內外卦相同位置上的爻之間是否有陰陽相合的關係。比如初爻和四爻、二爻和五爻、三爻和上爻,都是內外兩個八卦中相同的位置。如果一對位置上正好是陰陽兩爻,那麼就存在相應的關係。比如初九和六四或者是初六和九四。有應的爻比沒應的爻更吉一點。

比如:《困》九四:雖不當位,有與也。因為陽爻在陰位,所以不當位。但是《困》卦的初爻是陰爻,和九四能夠出現陰陽相應的狀態,所以說“有與也”

《井》卦的九二:無與也。因為《井》的二爻和五爻都是陽爻,同性相斥,所以不存在“應”的關係,所以《小象》說“無與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