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青年馮淵之死留下來的疑問:誰是凶手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話用在《紅樓夢》小鎮青年馮淵的身上,是很貼切的。

馮淵是金陵一個小鄉宦的兒子,其身世經歷比較悽慘,父母都亡故了,又沒有兄弟,好在家中還有一些薄產可以度日。他的成長也比較另類,十八九歲了,卻只喜歡和自己一樣的男人,對女人不感興趣。

小鎮青年馮淵之死留下來的疑問:誰是兇手

馮淵


曹雪芹給他取名馮淵,是要他“逢冤”的。他遇到的第一個“前生冤孽”是甄英蓮這個真應可憐之人。馮淵看上了英蓮,立意買來做妾,併發誓再不接近男色,也不會再娶第二個人的。如果按照這條線發展下去,英蓮可以跳出冰窖,馮淵可以好好過上正常日子。

可是,柺子讓馮淵當上了“冤大頭”。柺子前腳把英蓮賣給了他,後腳又把英蓮賣給了呆霸王薛蟠,讓馮淵和薛蟠“冤家路窄”。

狹路相逢,沒有出現勇者勝的局面,勢單力薄的馮淵,毫無意外地被財大氣粗的薛蟠下令打死了。

此案前因後果,清清楚楚,卻拖了一年沒有結案。這麼明瞭的案子破不了,看來兇手不簡單。

一、薛蟠家的奴才:最直接的兇手

是誰把馮淵打死的?答案是薛蟠家的奴才。幾方面的證詞都是一樣的。原告說:“眾豪奴將我小主人竟打死了。”應天府門子說:“那薛公子便喝令下人動手,將馮公子打了個稀爛,抬回去三日竟死了。”

小鎮青年馮淵之死留下來的疑問:誰是兇手

薛蟠


奴才是階級社會中,受剝削役使而沒有自由的人。不論是家生子奴才,還是簽了賣身契的奴才,都屬於主子的私有財產。薛家幾個家奴,能出手把馮淵打死,他們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主子。

《兒女英雄傳》第三回有句話:“咱們這個當奴才的,主子就是一層天,除了主子家的全得靠後。”

看來,奴才就是為主子而活的。他們自己沒有意志,主子的意志就是他們的意志。有薛蟠這樣混蛋的主子,必然就有一群幫著他作惡的混蛋奴才。

二、薛蟠:最混蛋的兇手

薛蟠出身於皇商之家,是個在錢罐里長大的公子哥兒。曹雪芹寫他 “性情奢侈,言語傲慢”“終日惟有鬥雞走馬、遊山玩水而已”。

門子介紹他:“這薛公子的混名,人稱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個弄性尚氣的人。”

薛蟠是在準備動身進京的時候,看見了長得清新脫俗的英蓮,打算買來做妾的。沒想到英蓮已經被賣過一次了,薛蟠才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講先來後到,只一個“打”字解決問題。

在薛蟠看來,能用打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能用錢解決的問題,更不是問題。

小鎮青年馮淵之死留下來的疑問:誰是兇手

薛蟠日後打英蓮


馮淵被打死了,對薛蟠而言,不過是個兒戲,大不了花幾個錢擺平,沒什麼大不了的。於是,薛蟠該進京照常進京。至於人命區區小事,留幾個家族裡的人和幾個奴僕,由他們去應付處理就好了。

薛蟠沒有用心上過學,只認得幾個字。不過他的字典裡,沒有“人命關天”四字。草民的命,真個像草一樣可以肆意踐踏。

三、薛姨媽:最無知的兇手

薛蟠幼年喪父。因為薛蟠是家裡唯一的男孩子,是獨種獨苗,在那個時候“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道德要求下,母親薛姨媽對他非常溺愛,對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縱容著。

因為沒有管束,毫無節制,所以導致家裡有用不完的錢,薛蟠有撒不完的野。薛蟠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脫韁野馬,在沒有規則的世界裡信馬由韁,橫衝直撞,居然還所向披靡,當然就更肆意而為了。

薛蟠長成這個樣子,與薛姨媽的無知教育有莫大關係。類似的家境,類似的遭遇,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不一樣,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賈珠早逝,賈珠妻子李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對兒子賈蘭的培養上,一面督促賈蘭讀書,一面安排賈蘭習武。

兩個沒有父親的孩子,薛蟠和賈蘭卻大相迥異。曹雪芹寫賈府家塾那回,薛蟠儼然是學校裡的“黑老大”,不僅帶壞了學生,還帶歪了“老師”;賈蘭是唯一一個“省事的”,只想好好讀書,不想同流合汙。

薛蟠老大無成,賈蘭考中舉人,都不足為怪,畢竟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小鎮青年馮淵之死留下來的疑問:誰是兇手

薛姨媽和薛蟠


四、柺子:最可恨的兇手

人死了,總要有人接受懲處,不然案子不好了解,老像有個尾巴拖著。馮淵這件案子,是新官上任的賈雨村要燒的第一把火。門子理解賈雨村的心情,給賈雨村出主意說:“其禍皆由柺子而起,除將柺子按法處治外,餘不累及。”

這主意之所以有一絲立得住腳的理由,是因為柺子確實討人恨。柺子不但拐了人,害了英蓮一生,害了甄士隱一家,而且貪心不足,“一女兩嫁”,想把一個人賣出兩個人的錢來,直接把馮淵推到了風口浪尖,推到了虎口裡。

馮淵買英蓮,根本不知英蓮是被拐的孩子,薛蟠也同樣不知道。那英蓮被拐子打怕了,對外人只敢說柺子是她的親爹。馮淵和薛蟠,都以為買的是柺子的女兒,誰會認為親爹會把親生女兒掰成兩半賣給兩個人呢。

可是柺子是披著羊皮的狼,是沒有一點人性和良心的。他的眼裡只有錢,他想的美事是:捲了兩家的銀子逃之夭夭,一個女人能不能分給兩個男人、怎麼分給兩個男人,那都不是他的事了。

五、馮淵:最可悲的兇手

馮淵怎麼會自己殺死自己?可別說,還真跟他自己有關係。他愛上英蓮決定痛改前非沒有錯,他花錢買英蓮準備好好過日子,在那個可以買人做妾的時代也沒有錯。他錯就錯在太過迂腐,形式大於內容,追求中看不中用的虛禮。

小鎮青年馮淵之死留下來的疑問:誰是兇手

馮淵


明明已經打心裡看中了英蓮,明明可以一手交錢一手取人,偏偏要選什麼黃道吉日,要在第三日這個所謂的好日子接進門,結果給了柺子可乘之機。

不能懷疑馮淵對英蓮是真心真意的,可一定要用良辰吉日來證明嗎?在英蓮來講,是巴不得早日跳出火坑的,可惜馮淵看不到,也不懂。

真是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在這方面,馮淵還真得向賈雨村學習。甄士隱先一天資助賈雨村進京趕考,第二天還想著給賈雨村寫兩封推薦信,方便賈雨村在京城落腳的,不想賈雨村一大早就往京城趕去了,只留給甄士隱一句話:

“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不及面辭了。”

可能馮淵真是為情痴迷,不惜以命相搏。當他遇到薛蟠這樣的強敵時,其實還是可以收回自己買人的錢的,保住自己的小命的,不要人就是了。可馮淵非要人,和薛蟠槓上了,落得個人財命三空的結果。

再把話說回來,既然愛人愛到命都不顧的地步,幹嘛還要讓自己忍受煎熬等上三天呢?

六、門子:最麻木的兇手

馮淵一案,前前後後,裡裡外外,門子一概明明白白。他對馮淵知根知底,對薛蟠瞭如指掌,對柺子和英蓮的關係,也一清二楚。

巧的是,柺子租的房子,正是門子的。門子原是賈雨村當年寄居的葫蘆廟裡的小和尚,葫蘆廟被火燒燬後,小和尚剛好耐不得寺院淒涼,還了俗,在應天府當起了門子。

英蓮被拐以前,門子常常哄英蓮玩耍。雖然隔了七八年,門子還是把柺子帶來租住在自己房子裡的英蓮認出來了。門子知道馮淵買了英蓮後,勸英蓮忍耐三兩日,就可過好日子了。

小鎮青年馮淵之死留下來的疑問:誰是兇手

被拐之前的英蓮


門子吃著官家的飯,卻並沒有想著將柺子繩之以法,大概是不想弄丟了自己的房租吧。馮淵被打死,英蓮被搶去,門子大概是看見了的。就算他沒有看見,應該也是有其他人看見了的。以薛蟠的性子,打人是不用迴避的。

但看見的人,只能當作是看熱鬧了,既不會出手相助,也不會報警報官。誠如魯迅先生說的: “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

門子一類的人,對於被強權欺負的人,是麻木的。但門子對於官場上的事情,卻是極其熱心的。正是門子隨身帶著“護官符”,獻給了賈雨村,導致賈雨村不得不徇情枉法,胡亂判案。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請來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小鎮青年馮淵之死留下來的疑問:誰是兇手

門子和賈雨村


七、賈雨村:最卑劣的兇手

賈雨村到任的時候,馮淵已經死了,賈雨村怎麼可能是兇手?

說賈雨村是兇手,其實是指賈雨村代表的官場,只會官官相護,不會考慮平民生死。奴才敢把人朝死裡打,靠的是主子薛蟠;薛蟠敢於打死人了還像沒事人一樣,靠的是一定會幫他的官員。

賈雨村這樣科舉出身的讀書人,在做試卷時一定會寫“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大話,在當官後也會說“蒙皇上隆恩,起復委用,正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枉法”的豪言,但具體辦案行事,受到盤根錯節的關係和錯綜複雜的利益的左右,便不得不違背自己當初的誓言了。

馮淵一案雖不是發生在賈雨村的任上,但賈雨村以前在別處做官時,也是有過“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的經歷的。可以想象,在賈雨村的手下,一定也死過像馮淵這樣的冤鬼。

門子說了:“這件官司並無難斷之處,從前的官府,都因礙著情分臉面,所以如此。”賈雨村新官到任,不能新官不理舊事,加上要燒上幾把火燒出一些成績,作為今後升遷的資本,於是他決定來擦這個屁股。

也許賈雨村還有著換位思考,只有給別人把屁股擦乾淨,別人才會給他把屁股擦乾淨。

具體就這個案子而言,賈雨村的卑劣更甚。英蓮是他的恩人甄士隱的女兒,他在討甄家丫頭嬌杏作二房的時候,曾經表態要幫助甄家找回失蹤的女兒的。現在人就在眼皮子底下,且明知薛蟠“姬妾眾多,淫佚無度,未必及馮淵定情於一人”,但賈雨村想到的只有給賈政、王子騰寫信,告訴他們薛蟠的事都處理好了,讓他們不用擔心,而把甄士隱的知遇之恩拋到九霄雲外了。

小鎮青年馮淵之死留下來的疑問:誰是兇手

賈雨村


結語

如果說被打死的馮淵、被拐走的英蓮、打死人不償命的薛蟠等人,都只是個案,那似乎沒有拿出來大寫特寫的必要。

但二知道人有段話總結得好:“太史公紀三十世家,曹雪芹只紀一世家。太史公之書高文典冊,曹雪芹之書假語村言,不逮古人遠矣。然雪芹紀一世家,能包括百千世家,假語村言不啻晨鐘暮鼓,雖稗官者流,寧無稗於名教乎?”

曹雪芹只寫一個賈府,實際上寫了百千個賈府;曹雪芹只寫一個馮淵,實際上寫了千萬個馮淵。

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為蒼生問蒼天,這才是我們深挖兇手的終極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