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來就經常抱的寶寶和不怎麼抱的寶寶長大了有什麼明顯的差別嗎?

張鐔月


您好,我是【

好媽媽學育兒】,用自己親身帶娃的經歷,陪你一起分享有趣的育兒知識!

作為寶媽,應該都聽說一個“哭聲免疫法”,這是由美國著名的遺傳決定論心理學家華生髮明的。“哭聲免疫法”簡單解釋就是說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不要直接去抱抱,而應該等待寶寶哭鬧結束的時候再去抱。慢慢的知道哭鬧也沒有用,寶寶就會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

我是比較反對這個觀點的。即使不慣著寶寶,也不能放任一個寶寶無休止的哭鬧下去而坐視不理。尤其是小月齡的寶寶。我只能說這是育兒理論的一大坑。

一、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哭鬧的原因

我不太建議放任寶寶哭鬧而坐視不理的主要原因在於,新生兒沒有太多的情感表達方式,只能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出生大部分時間為睡覺,哭鬧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1、餓了

哭鬧的時候如果用手碰一下寶寶的嘴唇寶寶會轉頭並做吸吮動作,就表示寶寶餓了。

大部分新生兒每天是有將近20個小時的時間是來睡覺的,所以其他時間就是餓了。在寶寶哭鬧的時候觀察寶寶沒有大小便,就表示寶寶該餵奶了。

新生兒的胃容量是比較小的,所以大部分寶寶需要間隔2-4個小時就需要喂一下奶。

2、拉了或者尿了

寶寶醒來以後急切的哭泣,並且腳使勁的蹬踩,極有可能寶寶就是拉了或者尿了。

3、身體不舒服

一般來說新生兒是不會有生病的現象的,但是作為寶媽也要注意。常見的新生兒身體不適表現在:鼻塞、消化不良導致腹痛、腸絞痛等等。

4、冷了或者熱了

寶寶是比較怕熱或者怕冷的,尤其是太熱的話容易引起寶寶上火,所以要在寶寶哭鬧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周圍環境。

5、沒有安全感

新生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是有羊水保護的,出生以後有可能不太適應這個環境,導致沒有安全感的哭鬧。

關於這種情況,可以在寶寶睡覺的時候幫助寶寶把胳膊也一起包裹起來,讓寶寶感覺是比較有安全感的。

6、正常的運動哭鬧

真的有一部分寶寶是沒有餓了,也沒有拉了,就是單純的淘氣,哭鬧。

寶寶沒有明顯的不適,且哭聲平和,可以哄得住,就表示寶寶只是在淘氣,就需要抱起來安撫一下即可。

二、為什麼不建議放任寶寶哭鬧不理睬

理論基礎: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認知理論體現,人的一生需要經歷八個發展階段,第一個就是0-1.5歲的嬰兒期,主要處於信任感與不信任感的衝突階段。

這個階段著重在於培養新生兒對於這個世界的信任感,如果寶寶哭鬧放任不理,很有可能導致寶寶覺得這個世界對於他來說是很危險的,從小就養成一種缺乏自信感的經歷。

實際情況:

在我看來,新生兒任何原因的哭鬧,都是需要家長陪同並哄一鬨的,我是見不得一個新生兒哭鬧被人坐視不理。這樣在沒有安全感下長大的寶寶以後很有可能養成唯唯諾諾,不自信,自私自利的性格。

三、如何正確應對寶寶的哭鬧

首先、排除新生兒哭鬧是因為身體不適以外,可能就是寶寶用哭來吸引媽媽更多的關注。僅僅希望媽媽能抱抱自己而已。

其次、不要慌,我特別理解寶寶怎樣哄都不理睬,只讓抱著來回走,而且還不讓寶媽坐下來。我家二寶將近4個月才將這個習慣改掉。針對這種情況,除了抱著哄以外,推薦一個玩具–床鈴,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最後、哭鬧太過於頻道的寶寶,是比較依賴於媽媽的,我們可以想辦法讓寶寶保持新鮮感,比如換一個姿勢躺著,輕拍寶寶,讓寶寶聽3種以上的輕聲音等等,都可以。

我樓上一個鄰居家的小女兒,基本上月子裡就是抱著度過的,一放下就哭,把家裡人都快熬崩潰了。但是還是捨不得孩子哭,每次哭就抱起來哄,並和她說話。3個月左右的時候小姑娘就聽話的多了。現在小姑娘7個月了,性格好的很,見到誰都笑,讓自己玩也特別開心。

所以,並不是說在孩子哭的時候抱了他就不聽話了,不抱他就會變得聽話。這種說法太過於極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結語:關於寶寶哭鬧需不需要抱,我的建議是,小月齡或者小年齡的寶寶哭鬧,一定要抱抱。不僅可以平復寶寶的情緒,更可以幫助寶寶建立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有助於他成長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位職場媽媽,好媽媽學育兒,育兒路上陪你一起成長,如有育兒疑問,歡迎隨時來交流!

(文章中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好媽媽學育兒


我家兩個孩子,一個就是經常抱,一個就是不怎麼抱的,我覺得兩種不同的養育方式,兩個孩子確實有很明顯的差別。

1.經常抱的孩子不好帶,不經常抱的孩子好帶

我家大寶是喝奶粉的,所以每次入睡就是喝完奶粉抱著哄的,而這種模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抱著,從一開始的輕輕搖到後面的跑、跳,抱寶寶的那個人很辛苦,而且我們還是一家人輪流哄的。

二寶是母乳餵養,睡覺就是奶睡,不用哄不用抱,平時也是躺著餵奶,醒來也是自己躺床上玩好一會才需要抱的。因此帶二寶不用經常抱,解放雙手,一家人也跟著輕鬆。

2.經常抱的孩子獨立性沒不經常抱的孩子強

大寶經常抱著哄的,一直到小學一年級還是要大人餵飯,讓她自己吃的話,一頓飯要吃1小時;二寶不經常抱,獨立性比較強,一歲後就自己坐餐椅吃飯,現在幼兒園了也是自己吃,從來不用開始催她吃快點。



3.經常抱的孩子脾氣不好,不經常抱的孩子脾氣好點。

大寶經常抱的,從小脾氣就不好,稍微理她慢一些就哭的嘴巴發紫,到現在十幾歲的人了也是一樣愛鬧脾氣;二寶不經常抱,性子就沒那麼急,生氣後也容易消氣,而且對我特別暖,特別在意我的心情。


總結:

不過我覺得孩子的脾氣會隨年齡而改變的,孩子的全方面發展其實跟有沒有經常抱沒多大關係,跟後天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慧說育兒


我懷孕的時候,進了一媽媽群,裡面的媽媽每天分享帶娃經驗,他們說:孩子哭了一定不要抱,讓孩子哭一會兒,孩子一哭就抱,孩子會很黏人的,大人會非常辛苦。這個經驗我還專門記在一個筆記本上面。



我坐月子的時候,有一次孩子哭了,我媽剛好在做飯,為了訓練孩子我就不去抱孩子,孩子哭的撕心裂肺。

我媽聽到了,慌里慌張的以為出什麼事情了,過來看是孩子哭了,趕緊從廚房跑過來,一邊罵一邊準備抱孩子,我叫我媽:停,不能抱,會慣壞孩子的。我媽根本不聽我的話,雙手抱著孩子一邊安撫孩子,一邊罵我道:你是孩子的親孃嗎?誰告訴你孩子哭了不抱的呀!早知道你這麼沒有良心,你小的時候哭,我就讓你哭死算了。我一臉尷尬的表情,啞口無言地站在那裡一動不動。



當時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感覺自己不配做一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如此狠心,孩子才十來天,他什麼都不懂,他不哭不鬧,他還能以什麼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呢?

生下來就經常抱和不怎麼抱的寶寶長大了有什麼明顯的差別嗎?

第一、寶寶哭了抱是正常的。

我經過那次教訓後,我媽告訴我:別人說的經常抱孩子和不怎麼抱孩子是孩子不哭的時候,我們要減少抱孩子,讓孩子自己玩耍,然而孩子哭的時候,不管什麼原因,你都應該抱抱他。

這讓我想起明星孫儷說過的一句話,孩子哭了,我們不需要說任何言語,給他一個擁抱,並且告訴孩子,我理解你的心情,這樣做就夠了。

另外孩子一睜眼就長大了,孩子是抱一次少一次,就像《囧媽》裡面說的一樣,你有多久沒有抱過你媽媽了,我相信孩子到了青春期,你再想抱抱孩子,已經基本不可能了。現在孩子小,需要大人抱抱,我們就多抱抱孩子吧!

第二、抱與不抱的區別?



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如果我們錯誤的理解了抱的含義,那麼這樣長大的孩子一定是沒有安全感,他的一生都是不幸的,他需要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所以我要正確的理解抱的含義,孩子哭了就給他抱抱,孩子不哭鬧的時候,就要減少抱,讓孩子自由快樂的成長。這樣長大的孩子更加自信,有安全感,他的童年是快樂的,他在快樂的襁褓中長大,他的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他是幸運的人。



所以請各位家長正確的理解並對待抱與不抱的含義。


一月愛八月


我記得兒子剛出生的時候,很多媽媽都和我傳授經驗說孩子不能經常抱,不然抱著抱著他們習慣了就會老要你抱,特別寶寶哭的時候,你千萬不要抱。

我信以為真,真的就不太抱兒子,哪怕寶寶哭得厲害,我都讓他哭著睡著了,可我才這麼做了一天,就覺得這個方法不妥,為什麼孩子哭著想要你抱,你卻不抱呢,覺得挺殘忍的,所以我開始選擇經常抱著寶寶。

後來無意中看到了華生的“哭聲免疫法”,我才知道朋友所謂的寶寶哭的時候,你千萬不要抱就是“哭聲免疫法”,哭聲免疫法的宗旨就是孩子哭得時候不要抱,等孩子不哭了媽媽才抱,讓孩子知道只有不哭的時候,才能得到媽媽的懷抱。


而這個“哭聲免疫法”竟然曾經風靡全美國,華生那個年代,許多美國父母用過這個方法治好真的變得不粘人,不總要大人抱著,但是長大之後弊端卻顯示出來了,很多孩子睡眠和心理上都有些問題,而提倡哭聲免疫法的華生,他自己的孩子人格上都有問題。

我這才意識到,當時我選擇放棄“哭聲免疫法”是多麼明智的選擇,我覺得生下來就經常抱的寶寶和不怎麼抱的寶寶有以下這些區別。


經常被抱的寶寶親子感情發育更好,更聰明

擁抱寶寶與父母建立感情的重要方式,如果父母經常擁抱寶寶,和寶寶互動,可以促進父母和寶寶之間的親子關係。

並且當寶寶在父母懷中的時候,他們會感覺很放鬆,這是寶寶最佳的學習時間。

經常被抱的寶寶更有安全感

寶寶經常被抱著,他們是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每當他們哭泣的時候,都能從父母那裡得到及時的回饋,所以他們內心安全感十足,不用擔心父母不擁抱和愛惜自己。


經常被抱的寶寶的不多

一般來說寶寶被父母抱著就很少哭泣了,寶寶不經常哭泣對身體其實有些好處的,比如說很多寶寶哭多了會容易有臍疝之類的,不哭的寶寶不容易有臍疝。


喬治麻咪


有差別的,經常抱的寶寶,他形成了一種依賴性!我做月子期間,是我親身經歷的!那是寶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因為是新手媽媽,所以有些事情不太懂,寶寶一鬧人,我就有點不知所措立馬就把他抱起來,但是這個舉動也讓我以後的日子都過得很累!那時,婆婆不跟我們住一起,,老公上班,所以晚上,就我一個照顧寶寶!小傢伙被抱的愣是睡覺放不到床上了,一放床上就哭鬧不止。就這樣,我幾乎抱著他睡了整整一個多月!慢慢的大了,我也就沒怎麼慣著他了,有時候不管他,有時候就帶他在戶外活動的時間比較長,這樣他就會累一些,入睡也快點,也漸漸的可以自己睡覺了。

因為媽媽的懷抱是溫暖的,也是最有安全感,所以寶寶當然喜歡!對於,經常抱的寶寶與不經常抱的寶寶在長大以後沒有太大的差別!主要還是看大人的教育方法。當然,當寶寶可以稍微放手的時候,家長,還是不可以肆意妄為的慣著他,這樣以後大了,那壞習慣可是難改了!與那些不經常被"抱著"的孩子你會發現有很大的區別!雖然我的寶寶在月子期間,我抱了整整一個月,但是他現在快兩週歲了,一點也沒有,嬌氣的毛病,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他都可以做!

總之抱於不抱的差別在於,什麼時候不抱,什麼時候抱!


火樂火樂的媽媽


其實題主真正的意思是想問:一個得到愛多的孩子,跟一個得到愛少的孩子相比,他們長大了之後有什麼明顯的區別?


先來說下我自己的經歷,然後再回答這個問題。我孩子可以說是抱著長大的。因為一個人帶,不管是做家務還是出門買菜等,都要抱,真的很累。由於經常抱,我的大腿骨還經常會痛,一度讓我懷疑腿是不是有問題。


現在孩子3歲,終於不用天天抱了。一個經常抱的孩子,似乎比不怎麼抱的孩子要嬌氣。當她遇到不開心的事,或者感到害怕時,總喜歡跟媽媽要“抱抱”。這樣,他才會感到安全,感到安慰,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的心靈會更容易得到慰藉和滿足。當你抱著孩子時,哪怕孩子上一秒還哭得撕心裂肺、梨花帶雨,然後下一秒就會雨過天晴、喜笑顏開。


所以,經常抱的孩子,他的傷痛會恢復得更快。而不怎麼抱的孩子,由於缺乏親密的接觸,可能孩子不會那麼敏感,還會給人留下冷靜的一面,正如很多人說的“獨立”。是的,不經常抱的孩子可能會很好帶,因為他對大人的依賴性要弱一點。


當他們長大後,說起童年的時候,肯定是經常被抱的孩子內心要更富足一點。正如我的童年一樣,不管我現在過得如何,幸福的童年總能治癒我。所以,在孩子幼時能抱就抱,給孩子更多的愛和依賴。等孩子3歲以後,抱的機會就變少,以後想抱也沒機會了。


花醒育兒


從我媽媽那裡我知道我是生下來不怎麼獲得抱抱的寶寶,並不是家人不愛我,而是那個大環境就是那樣,那個年代家人都很忙,我媽生完我之後要做農活和料理家務,根本沒有多少心思和精力花在育兒上。我媽經常說以前把我帶到地理放在一邊,她就去幹活了。


從我的經歷分析,生下來不怎麼獲得抱的寶寶,長大後會有這些缺點:

1.沒有安全感

我是個很沒安全感的人,且不敢表露出來,表面上很堅強,從來不敢在父母面前表露出自己的情感。成年之後,一直認為一定要自己掙錢才有安全感,所以即使在家全職帶孩子也要想辦法做兼職。

2.缺乏自信

無論是在學生時代,還是參加工作之後,做什麼都不想太出頭,那時候認為這是低調,但其實是缺乏自信,做事情總是很被動,在職場上很吃虧。

3.容易上當受騙

生下來不經常得到抱抱,沒有獲得充足的安全感,這樣的孩子往往比較缺愛,尤其是女孩子內心會比較渴望被愛,所以長大後別人給一點愛,就容易被感動,這樣很容易上當受騙。

生下來經常獲得抱抱的寶寶長大後會有哪些優勢?

我大學的室友,她是家中的獨生女,爸爸做點小生意,從她的口中得知,她媽媽在生下她後不用出去工作,可以給她充足的陪伴,是一個經常得到抱抱的孩子,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這些優勢:

1.有充足的安全感

2.自信心更強

3.會冷靜思考問題

4.懂得自己想要什麼,並會努力去爭取

生下來就經常抱的寶寶和不怎麼抱的寶寶會不會有區別,以上分析的只是個例,並不是絕對的,孩子的成長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但現在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六個月前經常得到抱的寶寶會更有安全感,這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家長在六個月前,不要吝嗇自己的抱抱。

感謝看到最後,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有用,麻煩點一個贊再走哦!我是不斷學習、熱衷分享孕育知識的恩媽,期待您的關注,在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恩媽學堂


說孩子哭不能報的父母不配為父母,首先他們不合格。我生完孩子的時候,他們也是這樣告訴我說讓孩子適當哭一下,可以增加他的肺活量量。可是我沒有聽他們的,不但他哭的時候我抱她不哭的時候我野炮,尤其是在月子裡面的時候,現在我孩子很有安全感。


黃蓉249423325


那差別太大了!經常抱著的輕者每天都得要抱著 ,不管做什麼都要抱著做,好一點的只要抱著不管誰都可以。嚴重的就只要那麼一個人抱 ,姿勢都還得有講究。我有個堂姐的女兒就是每天睡覺得在推車裡,輕輕的推動是沒用的,必須用摔得咚咚咚大力才行 ,這哪是睡覺啊分明是被摔暈的。

我家小孩從在月子裡,家裡人就不讓抱,餵奶都是自己睡床上吃的 。吃飽了又接著睡就是了 。抱著睡的小孩就是睡著之後你都得抱著 。挨著床就醒。抱著睡對小孩的脊椎也不好。所以有些時候有些習慣都是大人給慣的。你不能按著孩子的習性來 ,大人得有自己的原則。

特別是新手爸媽含在嘴裡怕化,捧在手心怕掉。這樣往往就會失去原則,給孩子也養成壞習慣


川妹子琉璃


有人回答了那麼多的研究成果,有人講了那麼多道理,但應用在實際育兒過程當中,遇到孩子哭,不抱的,又有幾個媽媽。或許真的有,但我不是其中的一個。

對,我就是經常抱著寶寶,從出了月子就經常抱了,因為不抱她哭啊,抱起來就不哭了,也許這就是媽媽給寶寶帶來的安全感吧。

01

安全型母子依戀關係

我家寶寶從月嫂走了以後,就是我自己帶,因為不會不懂寶寶為什麼哭,所以只能抱著,白天抱著,晚上抱著,只有等到寶寶進入深睡眠,才能放在小床上。

現在寶寶4個半月,有一個現象特別明顯,就是白天,無論她有多困,也要強睜著眼睛找我,看到我就會笑,到我懷裡就會睡。

到了晚上,我更是無可替代的媽媽,只有我能哄睡,是吃完奶後,抱睡,然後再放下的節奏。

話說回白天,在寶寶不睡的時候,由公公婆婆照看,哄玩,如果我在旁邊,小傢伙玩一會就會看看我。看我還在,就繼續的玩,像有了底氣似的。

從她的表情裡,我做母親的,能感覺到那種無條件的信任與依賴。而這種信任與依賴,就是建立在母親對寶寶各種需求的積極回應基礎上的。

寶寶哭,就是寶寶有需求,而抱起寶寶,則是告訴寶寶,有媽媽在,什麼都不是問題。

這樣寶寶的需求可以被隨時的看到,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很不錯,長大後,人格健全,情緒穩定,有什麼想法,更樂意積極表達,更樂意與外界建立關係。

02

不安全型母子依戀關係

而不被經常抱起的寶寶,即使是在哭鬧時,都沒有得到及時的回應,孩子也會很憤怒。別看孩子小,她也會對外界產生敵意與攻擊。

這點我體味最深刻。記得有兩次,我家小寶一個勁的哭鬧,沒有眼淚的那種,而且四處找張望,意思是:那個女人為什麼不來抱我。

我也就是晚抱了幾分鐘,她到我懷裡後,含著乳頭還哼哼唧唧的,還咬過我兩次乳頭,從那以後我就意識到,有必要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何況她才幾個月大。



哈洛的恆河猴實驗告訴我們,經常抱寶寶,能給寶寶帶來十足的安全感。而約翰·華生的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育兒理論,有心理學認為,長期使用,不但會破壞母子之間的感情,還會讓孩子受到難以彌補的精神創傷,極度缺乏安全感。


所以及時的回應寶寶的需求,是孩子獲得終身的安全感和幸福的基礎。而最好的回應,就是抱一抱我們的寶寶,告訴他們:有媽媽在,你只負責健康快樂的成長就行了。

楊楊爸親子驛站,說說育兒、孕產那些故事。原創碼字,認可我的回答,請加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