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年齡大的孩子管年齡小的孩子好嗎?

Kevin38416311


我覺得挺好的。

在蒙氏教育裡來說,這就是蒙氏教育中的混齡教育。


混齡教育裡面,大孩子和小孩子在一個教室生活。一起生活一起戶外,只有學習的時候是分組的。

在這樣一個教室裡,大孩子會主動照顧小孩子,小孩子也會比較依賴大孩子。而且小孩子在大孩子的帶領下會學習的特別快,這就是一個類似榜樣的作用。當然不可避免的就是,小孩子學其他東西也會很快,如果大孩子有不合適的語言和動作小孩子也會學的很快。

在家裡的話,也可以大孩子管小孩子,一方面小孩子會喜歡比他大的哥哥姐姐,很多時候他們聽哥哥姐姐的話而不聽大人的話。所以適當的時候可以讓大孩子管,但是要注意方式尤其是語氣等等。另外也要注意年齡大的孩子是都有不適當的語言和行為。


小舞老師講故事


自古以來就有“長姐如母,長兄如父”之說,讓年齡大的孩子管年齡小的孩子,我的觀點是非常好。我家的大寶和二寶相差8歲,家裡沒有老人,我和老公都上班,禮拜天我們還能錯開休息,每人照看一天孩子。但是暑期時間太長,孩子沒人帶,我們就讓大寶帶二寶。最早大寶帶二寶的時間是二寶4歲的時候,大寶12歲。

由於大寶從小生活能力就強,一年級的時候,自己就用微波爐、用燃氣灶,會洗自己的小內衣,也經常幫我掃地、擦桌子。基於這些因素,我們也能放心大寶看護二寶。在我看來老大帶老二有以下幾點好處:

一、培養大寶的管理和協調能力

以前大寶12歲,二寶4歲:上班之前,我會叮囑大寶一些注意事項,比如絕對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不能讓二寶碰到電、刀子這些危險物品。同時,我會準備好零食、在保溫杯子裡準備好溫水。二寶在家餓了、渴了,大寶就會給她拿零食或者水。中午我會回家給兩個孩子做午餐,大寶在家除了做作業就是陪二寶畫畫、搭積木、玩遊戲,把二寶帶得井井有條,回家我當然會誇獎大寶能幹,是媽媽的小助手。同時也會表揚二寶乖,聽姐姐的話,同時給每個人一個小禮品作為獎勵。這時候大寶就會很有成就感,每次我把二寶託付給她的時候,她就會說:媽媽,你放心,我知道怎麼做。二寶因為每次也受到表揚,下次更配合姐姐了。

現在:大寶初中,二寶小學,疫情期間兩個人都要聽網課,我就會給大寶留一部手機,把老師發的課程和作業發在大寶手機上,由大寶佈置給二寶做。大寶用電腦聽課,二寶用電視聽課。大寶學習的同時監督二寶的學習進程。每次我下班回家,大寶除了完成自己作業以外,也幫二寶檢查好了作業。

二、增強孩子之間的感情

兩個孩子因為彼此經常單獨相處,感情比較深厚,大寶上學回家在路上買點小零食,一定會帶回家給二寶吃。如果二寶有好吃的,一定會給大寶留點。有時候二寶作業不認真我會吼她,大寶就會適時地勸我對二寶要有耐心。自己會親自教二寶一些學習方法。業餘時間,大寶會教二寶彈琴,畫畫,並教二寶英語口語,二寶相對於同齡小孩子會成熟很多。每次同齡小朋友不知道的知識,二寶就會,而且還自豪地說:“是姐姐教我的。”我看到別的小朋友一臉的羨慕之情。

三、讓家長有更多的時間提升自己

由於大寶輔助性帶著二寶玩,我就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比如養養花,看看書,寫點文章。陶冶情操,培養好心態,也會有更好的情緒和孩子們相處。

在我看來,大寶帶二寶既能鍛鍊大寶的能力,也能樹立大寶在小寶心中的威信。父母把大寶教育好,大寶再給小寶做榜樣,協助父母一起把小寶教育好。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4940835660458979"} --}

蒲公英的情感花園


好也不好!

至少我覺得不好,原因是我正在親身經歷的,我堂妹的女兒6歲多,我們家的2歲多。都是姑娘,以前在一起待的時間不多,因為我妹的孩子在老家跟著奶奶生活上學,我們家的一直是我們自己在帶,白天我們上班了就是我媽媽幫我們帶小孩,下班後小孩的所有事情就是我跟我老公兩個人輪換著來。

今年這個疫情把我們都困在家裡了,自然她們倆的夥伴也就是彼此了,妹妹就特別喜歡粘著姐姐,姐姐如果沒有其他同齡或者稍微大一點的玩伴一起的時候,也還是能夠將就著妹妹一起玩。兩個人在一起也能玩的不亦樂乎,大多數的時候姐姐也會帶著妹妹一起玩,但是很多玩具還是不能同享,一旦不能同享的時候就會搶,妹妹不鬆手就會哭,一哭,大人第一反應就會去責怪姐姐,當然我反而是會去說妹妹,因為我很不喜歡小孩子動不動就哭,哭的蠻煩人。我一般都會告訴妹妹,想要什麼,好好說,不要哭。如果姐姐不答應,那就算了,下次遇到同樣你也喜歡的玩具我們自己再買(不過一半的時候這種說法也是不太管用的,因為小孩子那會兒就是會覺得別人的東西會好一些,哪怕是一根草[捂臉])

不過我們家的姐姐也確實不太聽話,當然她也還只是一個孩子,比如:妹妹沒有的東西,她有的,她就會拿出來逗妹妹,妹妹一旦哭著想要的時候,她就不同意,同時還會硬搶過來,或者趕緊藏起來或者直接扔掉(有時候這個玩具還不是她自己的,反而是妹妹的),再就是有同齡同伴的時候,就會跟著別的小朋友孤立妹妹,或者暗地裡欺負妹妹,當然姐姐也不過是個6歲大的孩子[笑哭][笑哭][笑哭]

好的地方就是兩個人有個伴,可以一起玩,疫情期間哪裡也不能去,相對農村來說還算比較好,至少可以在自家的院子裡,公路的跑跑。有時候只需要一個大人陪著,看下就可以,都比較大了,不用抱著,大人會比較輕鬆[呲牙][呲牙][呲牙]

附幾張兩個小傢伙的照片!!!











姜小陀


我個人覺得不太好,大孩子自己還是孩子呢,自己都不會照顧自己,更別說讓他照顧比他還小的孩子。去年夏天女兒快一週八個月的時候,恰逢外甥女放暑假,我就把12歲的外甥女接家裡來住,一方面我能監督她學習(她爸媽都上班,放假沒人管她),另一方面她也能幫我照看孩子。可是我的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外甥女的自律性很差,每天我得催著她起床,吃飯,洗漱還有寫作業。有時我忙別的事兒,讓她和女兒玩兒會,玩兒不到十分鐘,女兒肯定會大哭。有一次,更嚴重,不知道怎麼弄的,女兒的嘴唇磕破了,皮和肉分開了好大一塊,流了好多血,當時我心疼極了,還不能指責外甥女,只能抱著哭泣的女兒不斷的安撫。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放心讓外甥女獨自照看女兒了。外甥女沒來我家的時候,不管我給女兒做什麼飯,女兒都會吃的很香,可從外甥女來家裡住了幾天之後,女兒會說“媽媽,我不愛吃胡蘿蔔”等等,女兒正是學習模仿大人的時候,其實她不懂什麼愛吃什麼不愛吃,她這是和外甥女學的(外甥女除了土豆,金針菇其它蔬菜一概不吃)。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果斷把外甥女送回了家。孩子能養成個好習慣多不容易啊!在小孩子定性之前,大孩子的好多壞習慣都會影響到她,所以千萬別讓大孩子照顧小孩子了!


快樂永存666


我就是比我妹妹大8歲,基本小時候就是我帶著的,我們那時候跟現在不一樣,那時候家家戶戶都忙著種莊稼,大人沒那麼多時間管孩子,我走哪兒都揹著妹妹,那時候的孩子也乖,讓安安靜靜坐著就坐著,基本很好帶的,現在時代不同了,不是帶帶那麼簡單了,得學東西哦😊,


姚建國媽媽


我們是80年代的人,小時候都是跟著大的玩,有樣學樣,有些東西也是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不能用管這個字來約束,應該是順帶,特別是二胎家庭,小的和大的年齡段接近到還可以一起玩,但是太大了年齡差比較多,就不能玩一起去,大的孩子會影響小的孩子,小的孩子會模仿大的


臨安山核桃葉子


年齡大的孩子去管年齡小的孩子,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行為。

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媽,我經常會讓大的孩子去教育小的孩子,讓大孩子去做事情,這樣子的話培養大孩子的責任心和擔當力。

1.讓大的孩子去管小孩子,但是我們要注意的,大孩子千萬不能欺負小孩子,我們要學會讓帶孩子去關心,愛護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去主動的幫助他解決一些問題。

2.作為大的孩子,所以我們作為大人也要平時多關注大的孩子,培養他的主動性和自主的能力,這樣子他才能夠有能力去幫助小孩子。

3.如果大的孩子有什麼樣的問題的時候,可以讓他主動的去找你,讓大人去幫忙解決,這樣子的話可以提升他的個人能力,同時也帶動小的一起成長。

4.不管怎麼樣,如果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作為大人我們要學會協商,然後一起探討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責怪大的孩子。這樣子的話大的孩子就會受到傷害,他的自信心就會受到一些影響。




Ellen小辣媽


作為二胎之家,以往是存在這樣的幻想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讓大孩子管小孩子,其實對兩個孩子的發展而言並不好。

讓孩子管孩子的壞處

1. 容易起爭執

倒不是說我家兩個孩子做不到大孩子管小的,實際上姐姐就是個管家婆,她在學校也配合老師做管理工作,但是一管弟弟就要打架,是弟弟打她。所以讓大娃管小娃的第一個壞處是容易起爭執。

傷感情是不會的,都是打打鬧鬧起來的,但是會挫傷姐姐的積極性,還有激起弟弟的反抗心理。因為對於孩子而言(年齡相近的),他們各自有各自的規則。

2. 家長難以保證公平

實際上,當家裡兩個孩子進行互相管理的時候,一旦起了爭執,其實家長是比較難以保持公平性的。

像我們家,堅持姐姐的規則吧,那麼弟弟就會攻擊姐姐,實際上他不是不服氣規則,他是不服氣姐姐;如果幫弟弟說話,那麼姐姐的規則就等於沒有規則,全憑父母說了算。

3. 激發權力鬥爭

當我們架設起“誰管誰”的時候,實際上是賦予了一方權力,而無形中壓制了另一方的地位,管理是建立在權力之上、建立在地位不平等之上的,這點毫無疑問。

在班級裡、公司裡、小集體裡,這種地位的不平等是必須的,但是在家庭裡,則完全不然,家庭的規則是包容,而不是權力規則。

像我們家,給了姐姐權力,那麼其實弟弟心裡也想要這個權力,而姐姐這個權力,是有名無實的--她根本沒有辦法讓弟弟強制執行某些懲罰,最後她只能依仗父母,讓父母壓制弟弟。


本來好好的一件事,到後來就變成了兩姐弟互相鬥爭,即便是兩個孩子能相處得好,小的能聽大的,但實際上也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小的容易形成沒主見、討好型人格。

根據心理學專家魯道夫的觀點,在同一個家庭裡,孩子間會因另一個孩子的特長而發展出逆向的性格特點。

例如姐姐很暴躁,那麼弟弟可能很聽話,這份聽話能讓弟弟贏得父母更多的正向關注;姐姐學習好,那麼弟弟認為難以擊敗姐姐,很可能會發展出不愛讀書的狀況;當姐姐擁有權力,那麼弟弟順從姐姐可以獲得父母的誇獎,那弟弟就會發展出逆來順受、沒主見、討好他人的性格特點。

善用榜樣、規則的力量

實際上在個人生活中,所使用的兩個孩子之間的相處最好的做法是“榜樣+規則”的力量。

前文所述,管理建立在不平等之上,即便是讓我們父母去管孩子也是同樣的不平等狀況,用權力去壓孩子的時候,可能兩個孩子會產生不同的分化發展方向:姐姐極度配合父母,弟弟極度不配合父母。

而“規則”是最公平的,在有規則的前提下,發揮好榜樣的作用。下文具體說說我是怎麼樣做的:

1. 規則,是大家的

首先“規則是大家的”,這一點的意思是家庭規則,是一個公約,對孩子有效對大人也有效,即雙方要共同遵守;

其次,既然是公約,那麼大家應該以互相平等的地位進行協商,每個人有自己的一票投票權,同時沒有人有一票否決權。

最後,既然是協商,那麼大家都可以提意見,就不同意見的部分進行修改,直到大家都同意。

2. 規則,要堅定執行

既然定了規則,那麼規則就凌駕在一切東西之上,必須堅定去執行,否則就用協商好的懲罰條例去執行懲罰。

例如我們家規定孩子每天一人能玩三次手機遊戲,如果耍賴皮,就罰三天不能玩,超過三次賴皮就以後都不能玩。

即便是年幼不講理的弟弟,也都能在觸犯兩次規矩後,看到大家的堅定而選擇好好遵守規矩;同時即便是我自己,再喜歡遊戲我也只能和他們一樣一天玩三次遊戲,不論輸贏,也不論和誰。

3. 規矩,是活的

規矩是活的,對於一些不合理的規矩,要在遵循大家意見的情況下進行修正。

例如還是遊戲這個問題,一開始制定的是早上、中午、晚上各一次,那麼實際執行的時候問題就來了,他們很可能在將近吃飯的時候就玩遊戲,這就與我們家吃飯的規則(過時不候)相違背了,所帶來的結果就是餓肚子。

顯然這並不適合實際情況,我們只得把規則再次細化:早上洗漱、早餐後,中午午飯後,晚上晚餐、沐浴後,而且同樣過時不候(你不能等到臨睡前才要求玩遊戲,影響作息)

4. 榜樣的力量

比起管理,榜樣的力量更加有效,即“先富帶動後富”。

例如,早上洗漱的問題,年幼的弟弟顯然沒意識到刷牙的重要性,但是愛美的姐姐不同。姐姐總是能在起床的時候就自己洗漱,而這份自覺換得了我們的認同(但我們並沒有鄙視過弟弟,以此做對比),我們紛紛表示要像姐姐學習。

這樣一來,弟弟也就很積極地跟隨姐姐的節奏,進行洗漱,同時也加強了姐姐的自豪感。


規則加榜樣的方式,我們同樣運用在了做作業、看電視、睡覺等日常生活必做的事件中。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學習高手,我家兩個孩子也不例外,在這樣的氛圍中,即便我們不在場,有一些臨時事件他們也能自己商討好規則並自覺遵守。

例如,在玩遊戲這個事件上我們只提供一部平板,刷牙也是隻有一個位置。這就出現了次序的問題,他們兩因此而衝突的時候,他們就會自行協商:今天姐姐先(玩)刷、明天你先(玩)刷。


另外一點題外話:

如果不是兩個孩子年齡相差比較大,那麼孩子間的矛盾是必然會存在的,我們並不能要求孩子們做到一直和睦,這就好比讓我們一直在社會上不與他人有矛盾一般,僅僅是一個理想狀態。

我們能做的、需要做的,是儘量讓孩子們和諧共處,體會到和諧的好處,體會到遵守規則的好處。


淅爸育兒記


從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年齡大的孩子管年齡小的是好的,這種大帶小的活動是非常可取的。幼兒園也會經常開展“大帶小”的活動,主要為了生活中進一步感受到自己是哥哥姐姐,樹立初步的責任意識,也能幫助小的弟弟妹妹適應集體生活,傳授一些生活經驗。

而且你也有提到不是全部孩子管,大人也會監管。接下來我分享一下我認為大管孩子管小孩子的好處。

第一個好處:相互影響,共同成長。

一個家庭很多時候都需要面臨父母可能一天中無暇顧及孩子的時候。那麼如果兩個孩子的家庭就可以採取這種措施,大帶小。可以明確告訴孩子大人需要做什麼,這段時間沒有空,請哥哥或者姐姐作為家裡的小大人,負責照顧弟弟妹妹。分配好各自的任務,大的負責做一些有難度的事情,弟弟負責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共同配合一起完成。因為如果你不安排好活動,即使是兩個大孩子在家也是會出現問題,因為沒有事情可做,孩子好玩好動的天性是不可控的。一定要制定對應的規則,比如說當出現爭執是怎麼辦,當哥哥沒有耐心時怎麼辦,傳輸對應的教育觀念。哥哥可以樹立責任意識,以一個小大人的身份要求自己,弟弟可以習得哥哥的經驗基礎,培養良好的情緒情感。

第二個好處:學習如何與人相處。

現如今城市裡的孩子都沒有以前孩子相處的模式,一個樓層一戶,一關門,誰也不知道誰。我小時候孩子都是扎堆一起玩,一起學習的。二胎開放,解決了獨生子女孤單一人的問題。進行大的管小的,也可以解決如何與人相處的問題,避免獨生子女嬌縱蠻橫。大的學習如何照顧好小的,小的以大的為榜樣進行學習。促進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

要實施年齡大的孩子管年齡小的孩子要作為家長要做好哪些工作。

第一,制定規則,大家都要遵守。

規則是以約束為前提,促使更好的向前發展。要實施大帶小的方案,那麼你就要提前做好準備。制定計劃,開始傳輸這樣的教育思想,也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制定的規則需要大家都遵守,一視同仁。不能說同一件事情因為是年齡小的做錯了,家長就心軟偏袒認為他小就情有可原。

第二,家長端正心態,做到公平公正。

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你要明白孩子之前的爭執,矛盾,是非常正常的。你想要他們一直和睦相處是不可能的,這段矛盾爭吵打鬧的時光,正是孩子成長探索的時候,是整個童年有趣的時光。所以孩子之間出現的問題,家長的心態要平和,態度要端正,以正確發展的眼光看待。公平公正的對待孩子或者是別人的孩子。

第三,榜樣示範,獎勵強化。

好孩子都是被誇大的,沒有哪個孩子喜歡被批評。家長要做好榜樣,不是因為你是大人就要聽你的話,而是因為你擁有這個這個生活經驗生活技能,所以孩子才聽你的。家長若表現出獨裁專斷的話,那麼你讓你大孩子去管小孩子的時候,他就會模仿你成長為獨裁專斷的性格,而小的會沒有主見,依附性。當你發現孩子做的對做的好的時候,要及時進行表揚獎勵,去強化他的這一個行為。不要認為大孩子能做這樣是應該的,這都是他努力習得的表現,所以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和鼓勵。

以上瑾是個人的一些觀點和教學經驗,如有不當或者補充的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小魚育兒簡筆畫


大孩子管理小孩子,這個年齡範疇不好把控。談一點自己對蒙氏教育中大孩子對小孩子的影響好處,並受益自身。:蒙氏園提倡混齡班級。在混齡班級裡,大的孩子通過對小弟弟妹妹的照顧,學習照顧他人、懂得責任和擔當、也學習包容接納等……對於弟弟妹妹,更多的向哥哥姐姐們模仿學習、敢於探索學習、樂於堅持,並享受挑戰的過程……

大孩子對小孩子的管理更傾盡朋友,彼此間也容易接受和體會。大人需要的是引導幫助支持他們的語言……讓孩子自我建構自己、完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