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縣: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民樂縣作為全省插花型貧困縣之一,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該縣把培育特色富民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成功的首要任務,並不斷創新模式、積極做好未脫貧戶發家致富的文章,有效帶動了貧困群眾收入穩定,爭取做到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秋末,走進洪水鎮山城村,一座座養殖棚圈格外醒目,陣陣牛叫聲打破了整村的寂靜,給村莊增添了活力,成群的牛羊在舍飼中悠閒地吃著飼草,這一座座普通的養殖場,承載著山城村群眾產業脫貧的希望。樊財林家是因學致貧的貧困戶,2018年實現脫貧摘帽,從貧困到實現脫貧再到家有富裕,都是這一頭頭犛牛撐起了他們的希望,從2016年的幾十頭到如今的上百頭,養殖犛牛的門道越來越清楚,養殖犛牛的利潤也越來越好。

“今年七月份進了犛牛七八十個,黃牛二十幾個,到十一月份開始賣,去年也是養了七八十個,收入幾萬塊錢,比不養牛的時候好些,不養牛的時候就是打工,掙上了就掙上,掙不上也沒辦法,現在養牛一年至少掙七八萬塊錢。”山城村村民樊財林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談起這幾年養犛牛發家致富的經歷。

山城村2015年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1戶,由於該村水地少,緊靠祁連山,缺少致富途徑,從實施精準扶貧開始,洪水鎮就引導加幫扶,助力貧困戶發展牛羊養殖業來脫貧致富。

“我們村近幾年在養殖業方面逐漸形成了優勢,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養殖業實現了穩定脫貧,,特別是2018年的脫貧戶通過養殖業收入得到了穩步提高。”該村黨支部書記樊來說。

去年底通過驗收,山城村還有17戶沒能如期脫貧,而剩下的17戶也是自身造血功能比較差的群眾,脫了貧的在不斷穩步提高,未脫貧的如何增加收入,成為該鎮深改緊抓的問題。(王國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