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何會出現宦官專政的局面?這是君主專制制度下的必然產物

引言

商朝時期,紂王奢侈無度,酒池林肉,還設炮烙之刑,殺人無數,麻木不仁,是典型的暴君,使西方的周人趁機滅之;西周時期,幽王在發生地震時,依然貪圖享樂,不理國事,近女色,最後遭受少數民族的襲擊而滅亡;東周時期,諸侯的勢力強大,周王室的地位便下降;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亂紛繁是本 時期的特徵,分久必合,各國都希望通過兼併實現統一,而那些制度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國家則會被殲滅。

秦朝時期,不以仁政治理天下,刑罰殘酷,貪官汙吏橫行霸道,賦役和課稅的刑罰強加於百姓,使人民生活與水深 火熱之中,便迅速激化了階級矛盾,引發了農民起義;西漢時期,外戚篡權奪力,政治腐敗墮落,繼而農民起義,軍閥諸侯割據,加之外部侵略,衰亡是在所難免的;東漢時期,宦官和外戚專權現象嚴重;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大動亂大分裂時期,外族,門閥勢力強大,外戚篡權,政治腐敗;隋代時期,皇帝昏庸暴政,人民勞役過重不堪重負,最終農民起義。

古代為何會出現宦官專政的局面?這是君主專制制度下的必然產物

古代農民起義圖

總體來說,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在政權剛建立時,統治者往往是不滿意上一代的統治,深知其中的弊端,所以建立政權後統治者政治清明,建立新制度使國家更加繁榮昌盛的發展下去。但往往後來的繼承者沒有經過艱苦的奮鬥,驕奢安逸,不專心於國家的建設,僅僅享受勝利的成果,開始腐敗,墮落,加之暴行,使百姓民不聊生,階級矛盾尖銳,這就容易引起起義,再加上叛亂,外族來侵,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必然導致朝代的衰亡。

人們就要探討究竟是什麼導致中國古代王朝的衰亡,大家眾說紛紜,但在議論聲中,我們不免聽到這樣一種聲音:宦官專權導致王朝衰亡。宦官是中國古代皇室專制集權的必然產物,是中央集權政治制度中用來鞏固和加強皇權的工具。由於當時的制度不完善導致了宦官專權,加之他們腐朽反動,自身所特有的因素,使政治更加黑暗,極易激化階級矛盾,從而導致朝代的衰亡。

《廿二史劄記》中記載了宦官專權的事蹟:"和帝踐阼幼弱,竇憲兄弟專權,隔限內外。群臣無由得接,乃獨與宦者鄭眾定謀收憲。宦官有權自此始。然眾小心奉公,未嘗攬權。和帝崩,鄧後臨朝,不得不用奄寺,其權漸重。"

古代為何會出現宦官專政的局面?這是君主專制制度下的必然產物

宦官圖

宦官:君主專制制度下的必然產物

宦官是奴役與皇宮的閹人,在君主專制這樣的有利制度下,加之宦官自身特殊的生理和心裡特點,為其專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更為其把持朝政,獨攬大權鋪平道路。他們是君主專制的必然產物,宦官專權也是君主專制制度下的衍生物。這樣的朝代創造了宦官,同時也會衰亡與宦官之下。

說起宦官,想必各位想到的是閹人或者太監等名稱,但是這三個詞其實原本是不一樣的。閹人就是被閹割男性生殖器官的中性人,專門伺候皇室及其貴族成員。而宦官這個稱呼比太監還要早。"宦"原本指的是星座的名字,因在帝座星的西邊,所以被用來叫做為帝王服侍者的名稱,又稱為閹官。剛開始,論級別宦官要高於閹人,閹人多大數是來源於戰爭中的俘虜和罪犯,但自東漢初年開始,宦官便全部使用閹人了。

古代為何會出現宦官專政的局面?這是君主專制制度下的必然產物

古代戰爭下的戰俘

《金史》中記載:"古之宦者皆出於刑人,刑餘不可列於士庶,故掌宮寺之事,謂之"婦寺"焉。東漢以來,宦者養子以繼世。唐世,繼者皆為閹人,其初進也,性多巧慧偏僻、善固恩寵,及其得志,黨比糾結不可制。東漢以宦者亡,唐又甚焉。"

久而久之宦官就成為閹人所做官的代稱了。太監本來是官職名稱,唐高宗的時候,把殿中省改為中御府,把宦官作為太監,少監用,後來宦官通稱為太監。清朝初期把太監加諸於所有的宦官,所以宦官與太監就為同義詞。說白了,宦官就是負責宮廷雜事的男僕役。對於這些身份特殊的一類人來說,他們為什麼能得到如此大的權力呢?甚至居於常人之上呢?這是我們應該探討的問題。

古代為何會出現宦官專政的局面?這是君主專制制度下的必然產物

宦官程元振

宦官專權:為預防篡權,宦官是輔助治理王國的最佳人選

第一,是宦官心理方面的原因。對於宦官來說,他們無疑就是供主子使喚和發洩的工具,尤其是在當時的專制集權的封建社會中,更無人格和自尊而言。他們長期生活在深宮當中,經歷著主子與主子之間的權力鬥爭,奴才與奴才的權力鬥爭,常常成為主子們權力鬥爭和發洩的犧牲品,使他們產生擁有權勢和錢財便 會保住性命和生活的更好的想法,他們便會盡其所能施展各種方法去謀求權力和富貴,宦官專權便是這種心裡因素下的必然產物。

《讀通鑑論》中記載"唐之宦官,其勢十倍於漢、宋。李輔國驅四十年御世之天子如逸豚而蒞之。其後憲宗死焉,敬宗死焉,太子永死焉,絳王悟、安王溶、陳王成美死焉,三宰相、一節度、合九族而死焉。"

古代為何會出現宦官專政的局面?這是君主專制制度下的必然產物

宦官王守澄

第二,是君主專制制度的原因。君主專制必然導致實行中央集權,全國的行政,軍事,司法,財政權全部歸於中央管理,皇帝總攬全國大全,雖然有法律規範 但實際上依舊是人治,無論是皇帝的地位還是權力都是至高無上,整個國家都是以他為中心的。這樣的地位是人們所向往的,有很多君王就是篡權所得到的,所以君王都會擁有戒備心裡。

要治理一個這麼龐大的國家,對於一個人來說並不容易,所以他需要擁有一個官僚機構來輔助他來治理國家,這樣他就要有一定的權力下放,這便會產生篡權,一些篡權的事件便會使君王產生不相信身邊的將相大臣的心裡,但國事之多,他一人又管理不全,他便會另尋他人來協助自己,這時,宦官便成了最佳人選,把事情都委以他們處理,久而久之,他們便擁有了一定權勢,便會出現宦官專權的局面。

宦官專權的影響

東漢時期多是年幼的皇帝即位,由於其年幼無知,多由皇太后把持朝政,但皇太后常常依賴外戚,久而久之便會造成外戚專權的局面。等皇帝長大後,由於皇帝自小在深宮中長大,只能依靠從小陪伴他們身邊的宦官,讓宦官幫他奪回政權,一旦皇帝取得大權,宦官便會更加的專權,囂張跋扈,無惡不作。在桓帝時期,宦官兇焰張天,權勢達到頂點,招致了官僚和太學生的揭露與抨擊,最後釀成了黨錮之禍。

唐朝時期,尤其是中後期,宦官專權可謂達到了極致。宦官可以參與決策,宣傳詔旨,加強對文臣武將的監督控制。致使有功的宦官更加得寵,便形成了專權,這時他們的野心極具膨脹,不僅僅要把持朝政,而且要操控皇帝的廢立,在晚唐時期,如果得罪了藩鎮,還有京師可躲,還有別的藩鎮可去;得罪了宦官,那就無處容身了。

古代為何會出現宦官專政的局面?這是君主專制制度下的必然產物

影視劇中專權的宦官

《文獻通考》中記載:"及其衰也,宦官則以內兵而劫制人主,方鎮則以外兵而擅廣土地。及朱溫舉兵內向,盡夷中人,廢神策,而唐之鼎祚移於內。楊行密、馬殷、王建、劉仁恭、李茂貞之徒,以卒伍竊據一方,而唐之土宇裂於外,而唐遂亡矣。"

明朝時期的宦官專權亂政是既東漢和唐以後最大者。宦官之禍源源不斷。在英宗時期,宦官王振是明朝宦官專權之禍的鼻祖,他代皇帝批朱,獨攬大權;憲宗時期,擁有"只知汪太監,不知有皇帝"稱號的宦官汪直;明武宗時期,宦官劉瑾把持朝政,掌握皇帝,便有了"劉皇帝"的稱謂;明熹宗時期,宦官魏忠賢的專權亂政可謂達到了頂峰,他不僅陷百姓於水生火熱之中,還有了"九千歲"這個響亮的名稱,在宦官當中可謂首屈一指。

古代為何會出現宦官專政的局面?這是君主專制制度下的必然產物

九千歲魏忠賢

評價

宦官制度是封建社會下的必然產物。在封建社會之中,皇位都是世襲的。之所以設立宦官,一來是選拔一些入宮侍奉君王以及嬪妃的僕人,二來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封建社會天下都歸皇帝一人所有,自然有不少人都在暗中窺伺著這個位子。皇帝會提防這滿朝文武,而對於沒有子嗣,一直跟隨身邊的宦官,則沒有那麼多的戒備。所以歷史上雖然早有宦官專權的事情發生,但宦官制度卻與封建王朝相始終。

宦官制度比起其他政治制度來說,彈性更大。因為宦官職務的考核、升降、和俸祿待遇等,雖然有著具體的規定,但是卻沒有多少人遵守。宦官雖然也是有品階的,但本質上他們只是皇帝的家奴罷了,除極少數的太監在皇宮之外有宅邸,大多數的太監衣食住行都在皇宮之中,終身供職。太監陪伴在皇帝身旁,是生是死都看君主的心情,所以他們往往成為宮廷派系鬥爭的犧牲品。

宦官專權的現象,實際上皇權異化的產物。操這種現象往往在皇帝昏庸、幼主登基之時發生,皇帝不能處理朝政,大權便落到了宦官的手中。而隨著中央集權的不斷髮展,宦官專政所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秦漢時宦官主要掌控的還是政權,到了唐朝以後連軍權也被他們所控制,明朝更為嚴重,政治、軍事、財政都在宦官的掌握之中。

宦官專政可以說是中國封建社會之中,最為黑暗的政治現象。因為宦官生理上的畸形,所以他們總是會收攬一切權力和財富,才能滿足已然扭曲的心理。封建社會等級森嚴,而宦官的地位最低,面對任何的官員都要卑躬屈膝,所以他們一旦得勢,便會大肆的屠殺百姓,殘害官員以謀求心理平衡;宦官得權之後,一般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考慮國家的發展,所以宦官專權往往比外戚干政更容易導致國家覆滅。

參考文獻:《廿二史劄記》、《金史》、《讀通鑑論》、《文獻通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