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半百的劉備三顧茅廬,拜訪剛過弱冠的諸葛亮,真實原因探究

前言:

劉備屯兵新野,四處結交,招攬人才,訓練兵馬,以待時機。得謀士徐庶大力推薦諸葛孔明;

訪問荊楚名士司馬徽時,也告訴其臥龍、鳳雛,識時務之俊傑。於是劉備遂起了拜訪諸葛亮之心。

劉備一連拜訪了三次諸葛亮的家,才見到了諸葛亮,然後暢談了一番。劉備給諸葛亮介紹了自己光復漢室,求賢若渴的心情,諸葛亮給劉備談了跨有荊、益,東和孫權,兩路北擊的隆中對。

年近半百的劉備三顧茅廬,拜訪剛過弱冠的諸葛亮,真實原因探究

於是,劉備覺得如魚得水,撥開迷霧,遂與“亮情好日密”,委以重任,後還臨終託孤。

是什麼讓四十多歲百戰餘生的英雄劉備,願意如此呢?


第一是諸葛亮的人脈

1.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先祖諸葛豐做過司隸校尉,諸葛氏本是琅琊望族,早年父母雙亡。公元194年隨叔父諸葛玄投靠劉表,到了襄陽附近的隆中,諸葛亮隱居隆中。

2.歷史記載,當時襄陽的地方豪強有七家,分別是龐、黃、蔡、蒯、馬、習、楊,其中龐德公、龐統、龐林、龐山民、黃承彥、蔡瑁、蒯越、蒯良、蒯祺、馬良、馬謖、習禎、習珍、楊慮、楊儀、楊顒,均是各自家族中的優秀人才。他們相互之間也都有盤根錯節的關係。

年近半百的劉備三顧茅廬,拜訪剛過弱冠的諸葛亮,真實原因探究

3.劉表只借助了兩個家族的精英就控制了荊州,劉備則招攬了其他的家族精英。

4.據《襄陽記》記載,諸葛亮娶的是黃承彥的女兒。蔡瑁則是諸葛亮妻子的親舅父,劉表是諸葛亮妻子的姨夫。同時,蒯祺是諸葛亮的大姐夫,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是諸葛亮的二姐夫,被稱為鳳雛的龐統則是龐德公的侄子,龐統的弟弟龐林則是習家的乘龍快婿(習禎的妹夫)。

5.諸葛亮的老師名士司馬徽對長自己十歲的龐德公“兄事之”。按照中國的傳統,長十歲便算是兩輩人了,但本該是叔侄關係的二人卻以兄弟相稱,正表現了司馬徽的才學非凡,也表現了龐德公與其不同一般的忘年交情。根據諸葛亮與馬良的通信推斷,二人很有可能是結義兄弟的關係。而日後失街亭的馬謖又是馬良的弟弟。

年近半百的劉備三顧茅廬,拜訪剛過弱冠的諸葛亮,真實原因探究

6.在當時當地,諸葛亮這樣的一個人脈網,本身就是極其珍貴的資源,我們甚至可以猜想正是因為諸葛亮的加盟,也促進了龐、馬、習、楊跟隨而來



第二是諸葛亮的年齡

劉備對諸葛亮的才能沒有全面瞭解之前,諸葛亮的年齡反而是個優勢。諸葛亮小劉備二十歲,剛過弱冠,有足夠的時間去打磨鍛練,帶在身邊作為第二梯隊培養也是不錯的。來荊州之前,劉備集團成員的年齡基本全部年近半百,在荊州招募了一批絕大多數都是二十出頭的,如楊儀、魏延、馬良等。

年近半百的劉備三顧茅廬,拜訪剛過弱冠的諸葛亮,真實原因探究

再者諸葛亮屬雞,劉備屬牛,屬雞的是屬牛的三合貴人,漢朝已有屬相,不排除有屬相的命理學說。而諸葛亮結好劉琦,獻計讓劉琦去江夏,為後劉備敗走提供了退路;諸葛亮出使東吳欲結盟,又剛好遇到魯肅出使荊州弔喪觀變,為順利結盟找到支持者。

這未嘗不是諸葛亮為劉備集團帶來的福運。


第三是諸葛亮的品性

歷史只記錄了徐庶、司馬徽給劉備介紹諸葛亮,而且都是盛讚。劉備肯定也會拜訪主動去做背景調查,那就是問劉表,因為諸葛玄是投靠劉表來的,劉表肯定知道這麼一個侄女婿,還參加過他的婚禮,應該評價不會太差。

總的來說諸葛亮人緣一定不錯,沒有差評。劉備集團需要一個能夠處理關係的內務高手,大家一定要認同他的公正,以替劉備平衡處理不斷擴大隊伍所產生的矛盾。

年近半百的劉備三顧茅廬,拜訪剛過弱冠的諸葛亮,真實原因探究


通過背景調查、以及拜訪交談,劉備關注的是諸葛亮的立場和志向是否與己合拍。事實證明,不管是“好為梁父吟”,或是“每自比於管仲、樂毅”,還是隆中對的措辭,都體現出胸懷大志、不貪權勢、不謀私利、律己知勢的謙恭君子。


基於以上的特性,劉備才會三顧茅廬,並言如魚得水。水的功能是潛移默化,是無時不刻的。在隨後的十幾年中,劉備收荊南四郡、西取益州、北定漢中不斷擴張地盤,不斷招攬更多的人才,不斷有更多的政務處理,不斷有更多人事關係矛盾,無形中鍛鍊成長著諸葛亮。

年近半百的劉備三顧茅廬,拜訪剛過弱冠的諸葛亮,真實原因探究

於是我們看到劉備放心大膽地開疆拓土,並且充分肯定諸葛亮後勤內務的才華和能力,最後在白帝城託孤時予以重任。而逐步淡化了劉備三顧茅廬的真實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