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你是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什麼決定你的性別傾向?

心理學:你是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什麼決定你的性別傾向?

你的性別是男是女?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你是男性化的還是女性化的?這是三個看似差不多的問題,答案卻可能讓你大吃一驚。對於第一個問題,答案一般是很明確的,因為這是基於染色體、荷爾蒙、生殖結構等做出的生物學回答。大多數人在回答第二個問題時也鮮有猶豫。實際上,你們從差不多四歲開始就都非常肯定自己的性別了。很可能你根本不用停下來花任何時間思考就知道自己是男人還是女人。

心理學:你是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什麼決定你的性別傾向?


然而,第三個問題好像就沒那麼容易回答了。不同個體所擁有的“雄性”和“雌性”,或者說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徵的程度是不同的。想一下你認識的人,你可能會把他們中的某些人劃到極度男性化一邊(這些人應該都是男人)。而某些人會屬於極度女性化一邊(這些人應該都是女人),但還有一些人的性別特徵好像處於二者之間,他們既有男性化特徵,又有女性化特徵(這些人有男有女)。這些“分類”不帶有任何的評判性,而僅僅是為了說明人類一個重要特徵的差異性。這種男性化-女性化維度構成了心理學家通常提到的“性別”,而你對自己男性化程度和女性化程度的看法就是你的“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性別認同是人格最重要的構成要素之一,它包括你自己以及他人關於“你是誰”的感知。

心理學:你是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什麼決定你的性別傾向?


20世紀70年代以前,行為主義科學家(以及大多數非科學家)都持有一種兩極化的性別觀點:即人們的性別認同要麼是徹底的男性化,要麼是徹底的女性化,它們被看作是單一性別維度的兩極。如果你基於這種觀點進行性別認同測試的話,你的測驗結果將處在單一維度上的某個位置,要麼更接近男性化,要麼更接近女性化。此外,當時的研究者和臨床醫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心理調適與個人同其基於生物學性別的性別類型的契合度有關。換句話說,當時的觀點是,為了達到心理健康的最佳狀態,男人就應該儘可能男性化,女人就應該儘可能女性化。

然而,20世紀70年代早期,這種單維性別觀點受到了挑戰。安妮(Anne Constantinople,1973)在其發表的文章中指出:男性化和女性化並不是同一個維度的兩極,相反地,它們應該成為衡量人類性別的兩個獨立的維度。也就是說,一個人擁有某種程度男性化特徵的同時,也可能擁有某種程度的女性化特徵。圖7-1闡明瞭單維和二維性別觀念的對比。

心理學:你是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什麼決定你的性別傾向?

這一觀點在你看來可能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但在它最初提出的時候卻可謂是一場革命。支持這種二維性別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斯坦福大學的桑德拉·貝端(Sandra Bem)。她向當時盛行的性別觀念發起了挑戰,當時人們認為健康的性別認同應該表現為一個人的行為符合其生物學性別的社會期望。而貝姆提出,一個更協調的人可以有效融合男性化和女性化兩種行為,實際上比那些性別類型極度男性化或極度女性化的人更快樂、適應性更好。貝姆進一步發展了這項研究並開始研發一種基於二維性別模式的測量方法。在作為本文基礎的這篇論文中,貝姆創造了“雙性化”(androgynous)一詞(“andro”意為男性,“gyn”意為女性),用來描述那些同時具有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徵的人,他們可以根據特定情境表現出最適宜的行為特徵。此外,貝姆不僅認為某些人具有雙性化的特徵,而且當一個人從一種生活環境轉移到另一種生活環境時,雙性化的人格特徵可以為更好的行為適應性提供有利條件。貝姆這樣解釋:

性別類型分明的人總想使自己的行為與已經內化的性別角色標準保持一致,並可能壓抑任何與其性別不相符的行為來達成自己的目標。因此,一個自我概念中性別認同為男性化的人可能會抑制某些女性化行為,一個自我概念中性別認同為女性化的人也可能會抑制某些男性化的行為。而一個混合型的,或者說是雙性化的人,就可以自由地做出男性化或女性化的行為了。(P.155)

舉個例子,你可能認識一位優雅、敏感、輕聲細語的女士(傳統女性化特徵),但她同時也是個野心勃勃、獨立自主、身強體健的人(傳統男性化特徵)。另一種情況,你的一位男性朋友可能好勝、統治欲強、敢於冒險(男性化特徵),但他有時也會表現出一些典型的女性化特徵,如富有情感、有同情心、充滿喜悅等。貝姆將這些人描述為“雙性化”。本文解釋了貝姆開發測量性別特徵量表,即貝姆性別角色量表(BSRI)的理論基礎和設計過程。

心理學:你是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什麼決定你的性別傾向?

理論假設

每當科學家提出一種挑戰傳統觀點的新理論時,他們也就必須承擔起證明這種革命性觀點正確性的責任。如果貝姆想要研究雙性化的人與那些具有極端男性化或女性化特徵的人之間的差異,她就需要找到一種方法證明雙性化特徵的存在。換句話說,她必須測量出它。

貝姆認為要測量雙性化特徵,就需要有一種新的測量標準,它應該從根本上區別於先前所用的男性化-女性化量表。出於對這個目標的考慮,她所設計的量表有以下幾方面的創新。

1.貝姆首先考慮的是所設計的性別量表應該拋開認為男性化和女性化是同一維度的兩極的那種單維性別模式。她將兩個獨立的維度引入她的測驗,分別用於測量男性化和女性化(見表7-2)。

2.她所設計量表的基礎是男人和女人各自知覺到的社會期許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徵。而先前那種測量方法是以在男人和女人身上可以普遍觀察到的行為為基礎,並非以美國社會期許作為判斷標準。

如果一種特徵對於男人來說更值得期許,就定義其為男性化特徵;而一種性格對於女人來說更值得期許,那麼就定義其為女性化特徵。

3.BSFI是為區分男性化、女性化和雙性化而設計的。它主要是通過計算被試男性化和女性化得分之差來進行區分的。也就是用被試女性化得分減去其男性化得分,所得的差數就可以用來判斷其男性化、女性化或雙性化的程度了。

貝姆設計的測量標準是由一系列人格特徵或特質組成的。為了得到一個性別分數,每種人格特徵都在7點量表上進行評定,1到7點分別代表回答者所覺知到自身某種特質的程度。讓我們看看這一量表是如何設計的。

心理學:你是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什麼決定你的性別傾向?

方法

測試項目的選擇

記住,貝姆要使用的是符合社會期許的性別特徵。為了完成她的最終量表,她羅列出一長串她和她的心理學專業學生都認為有價值的特徵。這些特徵有代表男性化的,有代表女性化的,也有中性化的。三種特徵列表均包括200個項目。她從斯坦福大學請了100名大學生(男、女生各一半),要求對於判斷這些特徵是否符合美國社會對於一個男人或者女人的期許,並在從1(完全不符合)至7(非常符合)的7點量表上進行評定。

按照學生們給出的分數,貝姆分別選取了兩性評分最高的前20項性格特徵作為男性化量表和女性化量表的測試項。同時,她也選擇了20項可以忽略性別而每個人都期待擁有的性格(這些並不是雙性化的測試項,僅僅用來反映中性性別特徵),

其中積極和消極的中性性格特徵各10項。在量表中加入這些測試項是為了保證不會由於測驗題目全部是男性化和女性化的描述或者全部是社會期許的項目而過分影響被試的反應。最終的量表包含了這60個項目。表7-2呈現了最終選為BSRI項目的特質的範例。需要說明的是,在實際測量中,測試項不是按性別類型分開呈現的,而是按隨機混合排列。

心理學:你是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什麼決定你的性別傾向?


評分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個人進行BSRI測量,只需要用7點量表來衡量所有測試項與其自身的相符程度。相應的標準如下:1=完全或幾乎不符合;2=大多數情況下不符合;3=有時但很少符合;4=偶爾符合;5=常常符合;6=大多數情況下符合合;7=完全或幾乎符合。測試完成後,被試會得到三個分數:男性化分數、女性化分數和對本文而言最為重要的雙性化分數。男性化分數是把所有男性化測試項得分相加再除以10得到的平均數,女性化分數也是按這種方法得到的,因此得分均在1.0至7.0之間。那麼,你想到如何利用這兩個分數算出雙性化得分了嗎?記住,這個量表可以分別測量男性化和女性化,但卻不包含雙性化的測試項。如果你想到雙性化分數可以用女性化分數與男性化分數的差來表示,那麼你就是正確的,因為貝姆正是這麼做的。一個人的雙性化分數就是用其女性化分數減去其男性化分數而得到的,其範圍從-6至+6。真的很簡單。這裡有三個典型的例子,他們分別代表了男性化、女性化和雙性化性別類型的人。

詹妮弗的男性化分數是1.5,女性化分數是6.4。用6.4減去1.5得出她的雙性化分數是4.9。理查德的男性化分數是5.8,女性化分數是2.1,因此他的雙性化分數是-3.7。黛娜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分數分別為3.9和4.3,其雙性化分數為0.4。

心理學:你是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什麼決定你的性別傾向?


看一下這些數據,我們所舉的三個例子中,哪個人雙性化程度最高呢?答案是黛娜。因為黛娜的男性化分數與女性化分數基本相同(雙性化分數接近為0)。並沒有像詹妮弗和理查德那樣顯示出明顯的性別取向。因此,黛娜的測量結果反映了其在自我覺知中缺乏明顯的性別定型,更多的是一種男性化與女性化特徵的平衡,這也恰恰是“雙性化”一詞的含義。

BSRI的測量結果可以這樣解釋:分數越接近於0(無論正負),表示雙性化程度越高;在正方向上距0越遠,表示女性化程度越高;在負方向上距0越遠,表示男性化程度越高。

你也許想為自己測量一下。當然,就現在來說,你並不會得到一個理想的結果,因為你對這個量表的工作原理了解得太多了!你會把男性化、女性化和中性特質分開評分,而不是像在實際測量中那樣混合在一起。不過,記住了這些告誡,你大可以試著測量一下。表7-2提供了簡化的評分和解釋說明。

心理學:你是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什麼決定你的性別傾向?

結果

任何測量根據都必須具有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測量的一致性,也就是各測試項對被試同一種特性反映的一致程度,以及經過重複測量得出一致結果的能力。“效度”是指實際測量的內容與想要測量內容的相符程度——就BSRI來說,我們想要測量的內容是男性化特徵和女性化特徵。

BSRI的信度

對學生樣本測量結果的統計表明,BSRI對男性化和女性化測量的一致性信度非常高。這就意味著男性化的20個測試項測量的都是同一種特質(假定為男性特徵),女性化的20個測試項測量的也都是同一種特性(假定為女性特徵)。為了確定測量的一致性信度不受時間影響,貝姆四周後又對最初測量過的60人實施了第二次測量。兩次測量的結果相關程度很高,因此具有很高的“重測”信度。

BSRI的效度

為了證明BSRI的效度,必須首先對男性化與女性化測試項進行分析,以確保不是對同一特質的測量,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貝姆所做研究的理論基礎正是男性化和女性化是兩個相對獨立的維度,並且這兩個獨立的維度可以分開測量。貝姆證明這一點的方法是考查BSRI中男性化分量表和女性化分量表得分的相關係數。結果顯示這兩個分量表的得分無顯著相關,功能各自獨立。

接下來,貝婷需要證明這個量表測量的確實是男性化和女性化的性別特徵。為了確認這一點,她分別分析了男人和女人在男性化和女性化分量表上的平均分。你可以預期,結果應該是男人在男性化項目上的得分更高,女人在女性化項目上的得分更高。這正是貝姆在大學生被試身上發現的,而且這一差異達到了很高的統計顯著性。

最後,貝姆把被試按照前面討論過的形式進行了性別歸類,即男性化、女性化和雙性化。她發現大多數人的女性化得分和男性化得分的差異都很小。換句話說,大多數被試是雙性化的。表7-3呈現了在貝姆的研究中,男性化、女性化和雙性化被試所佔的百分比。

心理學:你是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什麼決定你的性別傾向?

討論

貝姆文章中的討論部分短小簡潔,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轉述它的最好方法恐怕就是直接完整地從原文中引用:

希望BSRI的出現和發展,能夠鼓勵性別差異和性別角色領域的研究者們去質疑那種只有性別角色典型化的人們才心理健康的傳統觀點,並轉而關注這種更為靈活的性別角色觀念對人類行為以及社會所產生的影響。當性別角色的硬性劃分已經不再適用於這個社會時,也許雙性化人這一概念會為心理健康建立一條更為人性化的標準。(P.162)

這段話說明了貝姆的研究是如何改變心理學的。在其文章發表幾十年後,西方文化逐漸開始認同“有些人是雙性化的”,而且同時擁有男性化特徵和女性化特徵不僅不被人排斥,反而被認為是一種優勢。更多的男人和女人開始從事或參加那些在傳統觀念中被視為“僅限於”異性的職業、業餘愛好、體育活動和家庭活動。從女CEO到“家庭主夫”,從女消防員、女軍人到男護士、男教師,從女性掌管權力到男性展現其敏感的一面,你會看到,性別角色和性別期望的轉變在社會中無處不在。

然而,這絕不是說文化已經對性別差異“視而不見”了。相反,對性別角色的種種期望仍會使我們對行為和態度的選擇產生很大影響,而且性別歧視也依然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總的來說,男性還是被認為處事果斷,而女性則常常被認為感情用事;絕大多數飛行員都是男性(96%),而幾乎所有牙齒口腔保健醫生都是女性(98%)。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這種伴隨性別分界的文化差異在不斷減小,並將持續下去。

在貝姆這一新的性別觀念的影響下,大量研究開展了起來。正如先前討論過的,20世紀70年代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只有“社會性別與生物性別相匹配”才能最好地適應生活。也就是說,男孩和男人應該表現出男性化的態度和行為,女孩和女人應該表現出女性化的態度和行為。然而,雙性化的發現改變了這一觀點,研究者們也開始探索男性化、女性化和雙性化個體之間的差異。

心理學:你是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什麼決定你的性別傾向?

批評與後續研究

一項研究顯示,雙性化的兒童和成人趨於擁有更高水平的自尊,而且在多樣化的情境下適應性更強(Taylor & Hall,1982)。另一項研究指出,雙性化人群更易與異性建立親密關係,可能是由於他們能更好地理解、接受彼此間的差異(Coleman & Ganong,1985)。更多近期研究揭示,具有積極的雙性化特徵的人在心理上更健康、更快樂(Woodhill & Samuels,2003)。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貝姆等人發展的雙性化理論也經歷了許多改進和完替。

許多研究者指出:那些雙性化程度高的人之所以體驗到心理上有優勢,可能更多的是因為他們表現出的是男性化特徵,而非兩種性別特徵的平衡(Whitley,1983)。仔細想想,這是有道理的。很明顯,許多傳統的女性化特質,如依賴、自我批判、感情用事等都不符合社會期望。這就說明了為什麼那些具有更多男性化特質的人會受到更好的對待,從而逐漸比別人的自信和自尊水平更高。但是,並不是所有男性化特質都是積極的,所有女性化特質都是消極的。每種性別所具有的特質都包括積極和消極兩方面。

研究者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更為精準的雙性化概念,它包括四個維度:受讚許的女性化;不受讚許的女性化;受讚許的男性化;不受讚許的男性化(見Ricciardelli & Williams,1995)。像堅定、自信、堅強被看作是受讚許的男性化性格特徵,而專橫、吵鬧、苛刻都是不受讚許的男性化性格特徵。就女性化來講,有耐心、敏感、責任感強都是受讚許的性格特徵,反之像神經質、羞怯、軟弱等都是不受讚許的性格特徵。所以,通過一個人在上述各種特質的分佈,就可以推斷他所屬的性別類型:積極男性化、消極男性化、積極女性化、消極女性化、積極雙性化或消極雙性化。

心理學:你是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什麼決定你的性別傾向?

當性別特徵根據積極和消極的性質進行更為細緻的定義後,積極的雙性化性格優勢開始被推崇(例如Woodhill & Samuels,2003)。同時擁有最好的男性化和女性化品質的人,比那些僅擁有一種性別特徵或結合了兩種性別特徵消極方面的人更全面、更快樂、更受歡迎、更招人喜愛、更靈活多變、也更愛自己。想象一下,把一個耐心、敏感、負責、堅定、自信、堅強(積極雙性化性格)的人(男性或者女性)和一個神經質、羞怯、軟弱、專橫、吵鬧、苛刻(消極雙性化性格)的人進行對比。你就會更加清楚地理解這種對貝姆理論的修訂。

貝姆在性別角色這一領域的研究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她應用其理論和研究對性別不平等問題進行辯論,並在其1994年出版的著作《性別透鏡》(The Lense of Gender)中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討論。近期,她又開始關注婚姻、家庭以及兒童撫養的複雜問題,並出版了《一個不尋常的家庭》(An Unconventional Family,1998)-書。在書中,貝姆用自己和前夫康奈爾大學著名心理學家達裡·貝姆(Daryl Bem)生活的經驗,來探究一對夫妻如何避免形成傳統的性別行為預期,如何真正平等地對待彼此,如何把孩子撫養成為“性別觀念解放”且具有積極雙性化性格的人。

近期應用

你在閱讀本文時,可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用來測試男性化和女性化的那些測試項目是否一直有效呢?也就是它們是否可以一直用於區分男性化人群和女性化人群呢?事實上,你可能已經並不贊同其中的一些測試項。畢竟這項研究是在幾十年前進行的,而社會價值觀對性別行為的期許也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對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有可能!”20世紀90年代末開展的一項研究選取美國南部一所中等規模的大學的學生作為被試,對BSRI的所有項目進行重新評定。結果顯示,除了其中兩項,其他測試項仍能在很大程度上區分男性化和女性化(Holt & Ellis,1998)。那兩項特例——“孩子氣”和“忠誠”——在BSRI中都是對女性化的描述,但在1998年的研究中,它們並沒有被評定為對於女性(而非男性)更受期許的特徵。

然而另一項研究卻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果。當選用美國東北部城市的一所大學的學生作為被試,對BSRI的測試項目進行驗證時,結果出現了很大的差異(Konrad & Hamis,2002)。研究發現:(1)女性被試認為,20個男性化測試項中僅一項(“陽剛”)對於男性來說更受讚許;(2)男性被試則認為,20個男性化項目中有13項受讚許的男性化性格特徵;(3)女性被試只評出女性化項目中的2項(嬌柔和輕聲細語)對於女性來說更受讚許;(4)男性被試覺得有7項女性化項目對於女性來說更受讚許。

我們如何解釋這兩種研究結果之間的差異呢?一種可能是人們對性別的認同與地理區域有關。霍爾特和艾利斯的數據來自美國南部(還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城鎮),而康拉德和哈里斯的測試者則來自於美國東北部(而且是一個大型城市)。作者認為的另一種可能是:研究中的被試可能已經“猜到了”研究目的,從而使他們的答案帶有了一定的傾向性:

明確地說,儘管要求被試對一種性別特徵評分,但事實上僅僅指定性別作為測試目標這一點,就可能暗示被試該研究目的。既然有這種可能性,被試很可能會提供比真實情況更為平等的性別認同來表現積極的自我形象。(Konrad & Ellis,2002,P.270)

貝姆的工作對性徵與性別的研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她的工作為與性別有關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例如,有一項研究考察性別特徵如何影響人們對處在領導地位的男女的看法(Ayman & Korabik,2010)。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研究者發現性別(部分地)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成為領導者。領導者大部分是男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傳統印象裡,在成為領導的人身上,我們更多地看到男性化和社會主導性人格特徵。另外,以任務為導向、更少表達情感的個體更有可能成為領導,而這些特質在男人身上更常見。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如果把群體的性別構成和特定的領導任務考慮在內,那麼表現出雙性化人格特徵的個體更有可能成為領導者。這可能是由於雙性化程度高的個體能更輕易地將任務導向和情感表達結合起來,而這正是使得許多領導工作更高效的關鍵。

結論

桑德拉·貝姆的這項研究之所以改變了心理學,是因為它改變了心理學家、個體以及整個社會對人類一項最基本特徵——性別認同的看法。

貝姆的研究對開拓我們的視野具有重要的作用,使我們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男人和女人,什麼是男性化和女性化。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每個人才有機會去拓展自己的行為模式、選擇範圍和生活目標。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如無意間侵犯了你的權益煩請聯繫刪除,謝謝

心理學:你是男性化、女性化還是雙性化?什麼決定你的性別傾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