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康談書法學習:只學古人,你確定能看懂?

唐太宗李世民在《帝範》中說:“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清代的梁巘在《平書帖》中曾說:“學書須步趨古人,勿依傍時人。”

同樣是清代的秦祖永在《繪事津樑》中也說:“畫不師古,如夜行無燭,便無入路。故初學必以臨古為先。”

還有很多書法方面的名家高手,都在強調這麼一件事:要學書法,取法首先要高,要從古人那裡開始,儘量不要學今人。

陳忠康談書法學習:只學古人,你確定能看懂?


陳忠康談書法學習:只學古人,你確定能看懂?

這個道理嘛,自然沒錯。可如果眼中只有古人,對身邊的不屑一顧的話,實際操作起來也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就像陳忠康在談書法學習的時候說的:只學古人,你確定能看懂?

陳忠康談書法學習:只學古人,你確定能看懂?


陳忠康談書法學習:只學古人,你確定能看懂?

陳忠康曾經表態說:“當代人學書法,不能割裂當代及稍早一些的名家前輩的寫法,因為時代相近,容易學習,容易獲得,不要一味只去學高古遙遠的東西,因為難以體會,學很多年都不成功。”

現在想想,陳忠康老師說的確實有一些道理。

就說大家最熟悉的《聖教序》吧,歷來被奉為行書學習的經典教材,很多書法愛好者都臨摹過。可是,如果你是一名沒有什麼基礎的初學者的話,你確定能憑藉自己的力量悟出其中的奧妙嗎?很多初學者埋頭苦學很長一段時間,連最基本的形似都做不到,這就說明了其中的問題。

陳忠康談書法學習:只學古人,你確定能看懂?

再者說,現在我們看到的《聖教序》,是集王羲之字而成的碑刻版本,結體方面還好,關鍵是其中的用筆方式和細節,你確定看懂了嗎?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了:“那你說怎麼辦,還能不學了?”

學當然是要學的,不過呢,我們完全可以藉助後人的力量來輔助我們理解。當代的咱們先不說,哪怕你先看看趙子昂臨寫的《聖教序》,然後再回過頭去看原版,我相信,也比直接對著不太清晰的碑刻學習強。

陳忠康談書法學習:只學古人,你確定能看懂?


陳忠康談書法學習:只學古人,你確定能看懂?

說到這裡,大家可以思考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書法院校裡的學生,學起書法比我們這些業餘的愛好者要高效?

是他們比我們聰明嗎?是我們投入的精力沒有他們多嗎?個人認為,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有一個當代的老師給他們進行專業的指導。這個老師,就相當於一個翻譯官,讓學生們更清晰地知道了應該如何去學。

就書法水平而言,當代的或者近代的書法名家,自然比不上古人。可是,就像陳忠康老師說的,因為時代相近,學習今人,更容易上手啊。

你連門都沒進,就在那裡強調什麼“取法高古”,是不是有點“楞”呢?

陳忠康談書法學習:只學古人,你確定能看懂?

清代的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說:“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卻非人人所能到。

古人是好,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學到其中的精髓的。周星蓮說的和陳忠康的意思差不多。

所以說,如果您是一名初學者的話,不妨從簡單易懂的開始,這對我們的起步是有很大幫助的。等你找到點感覺了,稍微知道書法是怎麼一回事了,再往高處走也不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