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赵构换成诸葛亮北伐时期的刘禅,三国走势会变成怎样?

孙孝南


历史就是历史,是没有如果这回事的。而且就算是换成赵构做蜀国的皇帝,照样改变不了灭国的命运。因为蜀国在三个里面实力是最差的,只要魏国没有动乱和分裂,三分归一统是早晚的事

别的先不说,我们先把两位对比一下,我们先看看他们的生平

元年五月(1107年6月),生于宫中,天性聪明,博闻强记,拜检校太尉、。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灭亡北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南宋。在位期间,迫于形势民心,任用、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重用主和派的、、、等人,一味求和,处死,罢免、、等主战派大臣。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禅位于皇太子,尊号“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崩于,时年八十一岁,成为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累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刘禅出生于,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建立后被立为。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为相父,并支持其北伐,后又支持北伐,后期宠信,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将从入,克,杀父子,刘禅投降。

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惠皇帝。


小黄论道谈双创


将赵构和刘禅比较,赵构要高明许多。

我认为,赵构很可能先与东吴修复关系,组成联合阵线或联合政府,统一对抗曹魏,并在不断磨合中削弱兼并东吴,二分天下。

赵构有再造南宋之功,刘禅只是守成而已。

继位方式:刘禅是正式继位的,父死子继;赵构仅是从难民营里逃出来的皇子之一,没有合法继位的文书。赵构比刘禅难。

家底对比:刘禅一起步就有老爹留下的家底。赵构起步,宋朝家底散光,北方归大金,南方纷纷独立,还有农民起义。

环境对比:刘禅所辖蜀国物阜民丰,内部没有战乱,而外部力量很难进攻,蜀国相对安定。赵构北方金国大军南侵,南方又没有自己的家园。只有凭软硬手段,一面博取地盘,一面抵抗侵略。

谋略对比:没有发现刘禅有什么治国理念。赵构的理念很明确:以北伐为旗帜,行南方安定之实。

权利对比:刘禅受刘备思想制约,受诸葛亮左右,以北伐为己任。赵构虽有秦桧等历届丞相干扰,但是大权始终牢牢掌握。

历史成就:刘禅在位42年,在世时蜀国灭亡。赵构寿终正寝,他创立的南宋存在了152年。

显然,赵构还是有些思路和执政能力的。以赵构惯有的思路分析,如果把他放在刘禅的位置上,他大概会采取以下策略:

一,配合诸葛亮,孙刘联合抗曹。此事有一定基础,夷陵之战以后只差一个推手。赵构比刘禅政治上成熟,以新帝的名义给继母孙尚香一个封号,就能修复关系。而且东吴也期待联合,又诸葛亮的最初策略。当年南宋与金、元之间也是交往不断的。符合南宋的风格。

二,组织孙刘联军,征伐曹魏。打得好坏放一边,只有打才有联合阵线。主帅由诸葛亮担任,权利把握在蜀国一方。南宋中兴四将也是这样安排的。

三,借机削弱东吴,南方一统。东吴力量或被曹魏击败,或被“莫须有”算计,总之各种手段南宋都有。当年赵构所到之处有主动让位的官吏,有征伐打败的叛军、起义军,还有有自己想法的岳飞等等,不难。

四,与曹魏在战与和之间平衡。孙刘联合能守住半壁江山,想击败曹魏有可能性,但不那么容易。赵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赵构还是会故伎重演,打打停停,和谈不断。

综合以上,假如以赵构替代刘禅,赵构会拥有蜀、吴两地,以半壁江山抗衡曹魏。

各位新老朋友,您觉得是这样吗?


履和斋


宋高宗赵构,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南宋开国皇帝。 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灭亡北宋。1127年6月12日,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建立南宋。在位期间,迫于形势民心,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后重用主和派的王伦、秦桧等人,一味求和,处死岳飞,罢免主战派大臣。即使在秦桧死后,宋高宗仍委任投降派万俟卨、汤思退等奸佞小人掌政,坚守对金和议条款,每年除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外,送给金统治者贺正旦、生辰等的礼物也“以巨万计”,只要金朝统治者索取玩好,宋高宗立即下令搜访送去。

从这里来看,宋高宗并不是什么开明的皇帝。和刘禅比也没什么优势。

但是,他也有一些积极的为政举措,例如南宋的绍兴和议,也基本上奠定了南宋后期的和平局面。而这种局面,赵构功不可没。经济上推行经界法,打量步亩﹕以乡都为单位,逐丘进行打量,计算亩步大小,辨别土色高低,均定苗税。造鱼鳞图﹕保各有图,大则山川道路,小则人户田宅,顷亩阔狭,皆一一描画,使之东西相连,南北相照,各得其实﹔然后合十保为一都之图,合诸都为一县之图。规定“南逃汉人(归正人)可以在朝廷领到耕地,再贷款买到耕牛,本金八年还清,前三年免除租税;一无所有的流民(被虏之家)则可以在朝廷贷款,去买种子、买农具、安家置业,绍兴三十年前免除一切租赋,就是说,宋高宗一朝三十四年,始终未对这些流民收取租赋。”在宋高宗的努力下,南宋的轻工业、文化产业、外贸、金融都非常繁荣。除此之外,赵构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在身体力行的基础上,提倡大众研习书法,对南宋书坛的兴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这看,他确实比刘禅厉害。

但刘禅比他仁慈。延熙十二年(249年)正月,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但因为不认识蜀中道路而迷路,因为山路难行,夏侯霸下马步行走破了脚也还是找不着路。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

总之在历史长河中,如果赵构换成刘禅,我们也不知他在三国会怎么做,谁知道他会不会象杀岳飞那样杀了三国大臣呢?而且还有外界因素我们无法想象,谁知道历史它是怎么想的呢?


讲历史


如果从个人能力去把赵构和刘禅做互换,那我觉得,诸葛亮的北伐还是不会成功。

我们先了解一下宋高宗赵构,他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赐名为赵构,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大观二年封为广平郡王。宣和三年进封为康王。赵构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他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赵构的臂力也很强,史书记载他能拉动一石五斗(约二百斤)力的弓(岳飞能拉动三百斤力的弓)。

运筹能力上,当赵构南渡时,身边亲兵仅一千余人,然而他通过各种方法,迅速调集人员防守住了淮河、长江,同时建立了南宋的根基。当时如果他没有逃跑,而是在北方战死,那么可能会出现一个更糟糕的局面。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赵构和明末的崇祯皇帝做个对比,为什么南宋可以偏安,而南明不行?

内政建设上,金兵暂停南侵,宋高宗便抽调精兵镇压荆湖 、江西、福建等路的农民起义军和盗匪。经过不断努力, 解决了农民暴动、兵变、游寇等棘手的问题,稳定了政局.从而保证宋朝的统治得以延续, 因此他还是南宋的“中兴之主”。

军事部署上,他虽然在防御金兵方面作了一些部署,任命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张俊等人分区负责江、淮防务。当绍兴十年(1140)各路宋军在对金战争中节节取胜时,宋高宗又担心将领功大势重、尾大不掉,又怕迎回钦宗后自己必须退位,于是下令各路宋军班师,才断送了抗金斗争的大好形势。

从各方面来说,赵构都比刘禅出色,但赵构不会允许诸葛亮这样的角色权倾朝野,也不可能事事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和部署。那么不会有诸葛亮这样的人一直存在,或者赵构会重用魏延,马超等将领,如果当时魏延奇袭子午谷,蜀军能直捣长安。但别忘了还有个司马懿,那么在当时魏国如此的国力和文才储备上,或许会把魏国进行割裂。那就给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了。


一瓢虾说


你这个想法比较跳跃,在实际的历史文献中,诸葛亮和刘禅本身都比较猜忌,诸葛亮每次见刘禅都带着很多的卫兵,所有的军政大权也都归诸葛亮一人掌管,但诸葛亮死后,蜀国有十年没有战事,更没有内乱,说明刘禅的治国能力,和政治手腕都是一流的,在投降魏国后,他也能够善终,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赵构和刘禅是不同时期的人,所经历的事情也不一样,遭受的磨难也不同,可比性不大。


张斌2336660


拾人牙慧地说,只要刘禅不把秦丞相当诸葛丞相用,都不会有问题。

想象一下,如果曹魏给刘禅写信说杀了诸葛亮我们还是朋友,刘禅会不会听?

或者再退一步,如果有个蜀汉旧臣从曹魏逃到蜀汉对刘禅说我在曹魏有人脉能说上话,任我为宰相我可以让魏蜀长期和平共存,然而这人在蜀汉方方面面都不比已经在位的那几位重臣更具备跻身中枢的资质,刘禅会不会用他?

至于战争前景,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强调战争加重百姓负担,难道敌国就不受战争影响了?南宋初期北伐态势比较好的时候,金人都穷到吃人肉当军粮了,南宋可没那么惨。


代牧益州阎文平


赵构和刘禅有相似之处,都是在治理国家上过于保守,偏安一隅。但不同的是,南宋的赵构更聪明,担心主战派的岳飞收复失地后,迎回徽、钦二帝,自己的皇位不保,只能迫于形式,杀害岳飞,罢免李纲等主战派大臣。若是他当上蜀国之主,在三国时期战乱纷飞的年代,朝不保夕,他很有可能会更加重用武将。


历史有点长


能不能不北伐!蜀国九十四万人口,十万两千戴甲的士兵,四万官吏!别说打仗了,和平时期老百姓都满脸菜色、瘦骨嶙峋!诸葛亮是个好丞相吗?


平淡快乐888


一个样子,赵构和刘禅本质并无差别,最后就是安稳过着太平日子,不想进取。如果把赵构换成柴荣或者朱元璋、刘秀才有指望,毕竟一把手非常重要。可以看看苻坚和王猛,苻坚对几乎是言听计从,但是在杀掉慕容垂与否,苻坚是坚持己见。没杀慕容垂是前秦覆灭的一大因素。


轩冕


不会怎么样,长期北伐,消耗的是自身内力,演义里面写的是根据历史添油加醋的,这个时候应该蜀国还是应该两个吴国,发展自己,魏国毕竟是三国里面实力最强的,一个个灭他们比较轻松,这个和换人关系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