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大批日本企业撤离中国,转移到东南亚投资建厂,为何感觉现在后悔了?

怣手边嘚螡秺


谈不上后悔,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40年前的中国也是这样,有一个缓冲期!中国的工业已经完成转型,不再是世界工厂,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升级成为高科技创造型企业,这是很大的进步!

从2008年开始,日本的很多企业就开始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去越南、缅甸、泰国,日本的办公设备行业的巨头理光公司就一直计划着搬到泰国去,目前消息已经证实,2019年7月就开始执行。日本还有很多公司都已经进行了搬迁工作,如优衣库、三菱电机、东芝机械等企业都把一部分工厂搬迁到东南亚国家去。

之前世界各国一直都把中国当作世界工厂,是因为中国有几大特色。第一,廉价的劳动力,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二,海岸线长,港口优良,有利于国际航运和进出口。第三,房价低,租金便宜。众所周知,从2008年之后,中国房价一直在不断上涨,房价上涨带动土地价格的上涨和工人工资的上涨,成本太高,很多国家的企业才会把工厂转移到东南亚,就连富士康这样的企业都在印度去投资建厂,韩国三星这样的企业都去越南投资建厂,原因就是越南的成本很低。

由于世界各国都在把工厂向东南亚转移,根据2018年年底的统计,越南目前建设的工业园区已经超过320个,有100多个都已经投入使用,吸引投资1800亿美元,引进项目15000个。得到世界各国的投资,越南2018年的贸易出口高达4820亿美元,增长率13%,投资还带动越南的基础建设,增加越南的就业岗位,让越南开始有崛起的趋势,并被认为越南将会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正因为东南亚国家土地廉价、工资水平低,廉价劳动力充足,世界各国才会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有得必有失,世界各国虽然享受到东南亚国家的土地廉价和廉价劳动力,但也看清了东南亚国家的不足,能源供应不足,电力供应跟不上,交通不完善。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工厂经常断电,货物不能及时运达港口,机械不能正常运转,增加了很大的成本,世界各国就有些怀念中国,不过,并不影响他们在东南亚国家的投资热情,他们相信这是一个过程!

世界工厂看中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就算东南亚国家的工人技术不熟练,几个人才赶得上中国一个人,但这是一个过程,熟能生巧,能够接受,如果他们真的感到后悔,就不会陆续去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


老鳄鱼观天下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外资企业因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开始纷纷入驻中国,其中就有很多的日本企业,因为大量外企的进入,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但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一些外企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纷纷将工厂迁往东南亚,日本很多企业也随大流将工厂迁往了东南亚国家,比如松下集团和铃木集团就将自己的工厂转移到了东南亚等地。

当出走中国成为一种现象的时候,那些已经迁往东南亚的日本企业却又开始怀念起在中国的日子,他们发现东南亚国家远不如他们想象的好。

首先在营商环境上,东南亚国家虽然也为他们提供了优惠政策,但这些服务远不如中国政府服务的要好,在中国,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不仅在税收方面提供了优惠,而且还秉持着服务企业的理念,为外企设计了从拿地、招工、物流到销售一揽子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让外企感到了我们的诚意。但在东南亚国家,很多国家缺少服务理念,尤其是一些政治发展落后的国家,吃拿卡要等现象依然存在,为日本企业设置了很多门槛,营商环境的巨大差异,让他们苦不堪言。

其次,在工人质量方面。虽然中国工人的成本已经是东南亚国家的几倍,但中国工人文化素质更高,技术更加娴熟,也更能吃苦耐劳。相比之下,东南亚国家的工人由于缺少积累,技术很不成熟,需要从头培养,这就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再次,从物流运输看。虽然东南亚国家大部分都是沿海国家,从港口向海外运输产品都很方便,但是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相比中国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在很多国家无法通过铁路将产品从工厂运到港口,只能通过汽车一点一点将货物运送到港口,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还增加了时间成本。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东南亚国家的供应链极不完善,由于日企在中国投资已有很多年,在投资地围绕大型外企建立起来的供应链非常完善,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应运而生。因此,对很多外资企业来说,他们在驻地附近就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全部零配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供应成本。

鉴于此,很多日本企业想要重新回归中国,在去年的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进出口博览会上,有数百家日本企业参展,与中国企业达成的合作项目多达 3000多项。

对于这些外企流出的现象,其实我们不用过分担忧,现在随着新旧动能转换,中国经济开始转型升级,已经有原来粗糙的加工行业逐渐向高新尖产业过度,因此依靠廉价劳动力过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的中国将在众多高新领域与美国和欧洲展开竞争,而在这些方面我们获取的收益将是原来的几倍甚至是数十倍之多。


大国纵横


日本人后悔不后悔不清楚,但很多想转型却转移到东南亚的中国企业确实后悔了,有不少又搬回了中国。我最近去柬埔寨和越南走了走,发现其优势是人工比较便宜,但是工人效率不高,技术工人太少,优势并不明显,甚至是劣势。当地税收比较优惠,但是各种配套服务欠缺,基础设施也比较差。总体来看,生产简单的产品东南亚有点优势,但是供应链比较长的产品就不适合了,只有从中国进口配件过去组装,甚至还需要在中国做表面处理,弄得不好,豆腐都搬成肉价了。另外,中国既是一个大市场,也是一个行业集散地,稍微有点抱负的企业都不敢游离中国这个宝地。中国企业千万不要轻易听信专家们忽悠,“要想成功必先自宫(从中国转移出去)”,专家们都是半桶水一知半解,其实武功秘籍后半段是这样写的,“若不自宫,也能成功”。当然,也许日本企业不需要大市场,不需要供应链,不需要行业的信息和服务。


武良举欧洲灯具制造商


近年来,不仅是曰资外资企业,还包括相当部分国内民营企业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将生产线转向邻近的东南亚诸国;但没多少年,又有一部分外企民营后悔了,开始重返国内投资生产。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应该承认,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向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是一个必然趋势,但这个趋势并不意味着生产“梯度转移”必然成功。也可以说,广大东南亚国家的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确实比中国沿海城市低了不少,但这些不能完全决定生产向“低洼地”转移就一定成功,一定赚钱。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问题或差异?

第一,中国人的勤奋度远远高于东南亚诸国,换句话说,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或效率远高于他国;特别是南亚诸国如印度等国,年青的劳力不仅多且价格便宜,但是其效率,劳动态度,纪律性等根本无法与中国工人比较。一个是低工资但效率很低,一个是较高工资但效率很高,两者一比较差异顿显,精明的老板不难作出选择。

第二,中国大陆具备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完整便捷的供应链,工厂的资源配置,生产协作,配套采购不仅方便且质高价廉,这是大多数生产企业不可或缺的;而恰恰在这一块是东南亚国家欠缺的,不齐不完整的。不少已迁移的工厂,还要重新回大陆采购物件另件,无形中增加了一块成本。

第三,中国大陆己经形成了较为规范且良好的法制环境。特别是投资,劳动,契约等相关法律,已相当完备,经营者的行为特别涉及经济纠纷,劳动纠纷等问题,都能有法可循,依法解决。法治环境这块也是东南亚诸国相对落后的,投资者或经营者有问题很难得到法的保障。

第四,也是中国企业特有的,企业内部的政治组织,这里不仅包括工会组织,在有共产党的最基层组织。可以说,企业内部发生的劳资纠纷及相关矛盾冲突,绝大多数可以通过组织出面,劳资谈判协商解决。特殊重大问题发生,不排除地方政府也会出面协调,合理解决。中国企业内部的党工组织在生产经营以及员工队伍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东南亚诸国在解决劳资矛盾问题上完全是另一种状态,企业内不仅时有发生罢工潮,甚至还会发生打砸抢的恶性事件。

除上述四个主要差异原因外,不能不说,中国工人不仅勤劳、勤奋,而且好学肯学,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这是投资者老板们普遍欢迎的。当然,中国正在或己经形成的特大消费市场,也是原因之一,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谁都不愿放弃中国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那么,把部分生产制造重迁国内,就地生产销售,也是一个必然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能形成今天规模体量且又有品质效率的世界工厂,并不是一夜建成的,而是经过了四十年不间断的改革开放。东南亚诸国若要顺利接盘中国的低端产业,确实还需要时间磨合,不排除未来十年还会有不少迁出的工厂又回流中国。


沈启群337



首先这个题目还是有些问题,撤离与设厂并不是前后,而是很多先在东南亚设厂,之后才有撤离。笔者知道最先从中国大陆撤离,转战东南亚的日本公司,很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这些公司非常注重土地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当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超过预期,就会搬离。但是,目前很多日本公司发现,仅仅关注土地成本与人力成本,最终并不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


笔者知道有几个原因使得日本公司的撤离大陆,或者1加1计划并不成功。首先东南亚的很多国家用人成本并不低,如柬埔寨等,对于用工有严格的限制,工人不愿意加班,如果加班就会发生劳资纠纷,使得日本经营者非常头痛。同时当地的工人的素质不如大陆,如某个从中国沿海搬往泰国设立工厂的公司,相同的设备在泰国生产效率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就算派中国干部前往,也不能提高效率,这是日本企业普遍遭遇的问题。

中国大陆的市场形成,东南亚市场的还在进行中。如日本本田公司,在日本的销售量已经远远落后于在中国的销售量,中国已经成为其主要的战场,但是也有些汽车制造商,自身原因离开中国大陆,如铃木汽车,认为可以在东南亚找到小型车的市场,但是实际结果看,除了印度还有一定份额以外,其余的市场都是失败的。

基础设施的问题,中国大陆的20年迅速发展,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基础设施,包括用电,通信,物流等都非常完备,大大降低了成本,但是东南亚国家在这方面还是很落后,就拿优等生的越南来说,用电矛盾,交通问题非常突出,虽然很多日本企业来到这里,但并不是宣传的那样,这里是制造的天堂,一切要从白手起家,这样花费的精力,时间远远要比在大陆经营成本高很多。

最终很多企业都讲究零部件的供应网络,有了这样的供应网络,才会降低成本,但东南亚国家这样的网络并没有形成,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成本,也影响到交货,所以很多企业在当地经历了各种问题,才会感到大陆的世界工厂的真正含义。


桥本看日本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大力提升,市场的扩大,日本、欧盟等国家的企业纷纷入驻中国兴业,一时间,中国成为全球著名工厂,让世界刮目相看。不过,由于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环保力度的加大,人力资源成本也相对提高,于是日本的一批企业先后撤离中国,到东南亚国家建厂发展。但没有几年,他们就后悔了。今年年初,日本媒体对1000多家日本企业做了市场调查,问到投资意向在哪里最好时,结果排名第一的是中国大陆,众多当年把工厂迁到东南亚的厂商纷纷表示要把工厂重新迁回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从政治上说,中国是大一统的国家,有着统一的市场,消费能力强,政令畅通,物流便捷,成本也不高。特别是各级政府对投资商的关心支持,令所有外资企业深受感动,他们服务到位,税收优惠,而且还主动帮助排忧解难,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做不到的。

其次,中国人口多,既是生产基地,也是巨大的消费市场,这就节省了很大的物流成本。另外中国的贸易通关即报即通,全身心地为客户服务,替客户节省了许多时间。而且中国的基本设施齐全,如港口、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企业服务等等都比较先进。还有中国工人有着良好的基础教育,又经过严格的工业化专业训练,工人素质比较高,这些优势是东南亚国家无法比拟的。

第三,在东南亚国家办厂压力巨大。一是东南亚国家劳动力不再具有优势,人工成本上升幅度大。以柬埔寨为例,2007年工人工资大约每人每月40美元,而2019年涨到了200多美元。人工成本一提高,开工厂根本就赚不到什么钱,当初人工费低是主要优势,现在基本上变成障碍了。

二是基础建设及配套设施薄弱,比如水电设施,经常出现断水断电现象。另外交通设施落后,运一趟货路上要走好几天。报关好几天也批不下来,物流薄弱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是工作效率低。东南亚的工人之所以工资低,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水平低,能力差,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据企业介绍,东南亚国家工人的生产率,只相当于中国工人效率的60%,如果加上供应链成本,实际上这些国家的单位生产成本并不比中国低,比较起来在东南亚办厂就不合算了。

四是企业经营难度大。第一,工厂的工人经常罢工,一不顺心就不工作了,但是工厂还得照常支付工资。第二,工人怕苦怕累,工作量稍微大一点就晕倒了,要不就病了,

你还不能开除他。第三,东南亚工人没有纪律性,上班说来就来,说不来就不来,还不请假。第四,不努力学习,一味地想消费,想玩,想放假。这一切在中国是根本看不到的。

资本永远是追逐利润的,如何追逐靠市场选择。中国有这么多优势摆在这里,日本企业也不是傻子,当然会做出有利的判断,而日本工厂回归中国正是这种判断的最佳结果。


凤凰山观世界


大批日本企业撤离中国,准备在东南亚发财,可是,东南亚由于日本在越南修建的桥梁出现不能通车,摇摇欲坠。为此,在东南亚的印象不好,于是,日本人的狡猾,加上今年的地震频繁,又出现日本人来中国的潮流,单是上海就有日本人20多万,很快就会突破30万人,日本人是想通过他们的技术到中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加上中国的秩序井然,是其他国家不能比较的,在中国能够住下来,也相当不错,他使日本人有效避免了重大自然灾害可能,日本人的安全意识比哪里都要强,这是因为平常训练有数,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好地方,在哪里都能够存活,不像日本没有多大的退路,一有重大的自然灾害,硬是紧张得不得了。还有他们来到中国打拼,也是为家族打前站,有个日本人在中国知道的事情,肯定是要比初来乍到的人要好得多,这是从他们后头在打算啊!所以,大量的日本人来中国是有打算的,当然,也有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的人,这个事情到哪里都是这样的。


6353902879


我身边不下于10家制造业搬去东南亚,有做成品的,有帮别人代加工的,有做原材料的,结果一年不到,这些朋友通通回来了,亏了一大片。

改革开发,中国人靠勤劳的双手织出了商业上下游的完整系统,这个系统是四十多年的全体商人以及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

东南亚从政治层面来说都不稳定,人文素质也偏低,技术工人更是寥寥无几,整个社会的配套就好比我们的70年代。

我不知道这些搬迁出去的工厂是哪个脑门子热,还是听信了哪个专家的“产业转移”谬论,而做了自己都没办法推理的事情。

这次他们回来后,就老实多了,前两次来我公司喝茶,几乎是频频点头后悔死了。




威观察


去穷国投资,一定要注意一点,就是当地要有个强大的政府帮你背书。

穷国分两种,一种是穷,但是国家建构完整,组织度高;一种是穷,国家建构很差,组织度也低。中国显然属于前者,所以当年外资进入中国,有强有力的中央给他们背书,保证他们在地方正常的生产秩序。东南亚的话,恐怕就没那么容易。

日本当年撤出中国主要就是制造成本的上涨,因为随着中国内需扩大,日本对中国的市场反而依赖度是加深的。不过他们的撤离对中国影响也不大,因为日企撤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已经变成了追赶着和竞争者,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了,这也恰恰是中国实体制造经济进步的一个证明,不会因为日企撤出导致工人无法就业,中国的经济歇菜,所以这一点不用太过担心。


东南亚国家里也就是越南和泰国这两个国家稍好一点,泰国的承接发达国的工业其实起步蛮早的,政治风波波及不到实体制造业上。当年笔者的诺基亚手机适配器就是泰国生产的,那时候国产机几乎全是山寨机。另一个是越南,虽然越南存在贪腐问题,但是他们也跟中国一样,中央政府力量比较强,说走改革开放道路就会走到底,总体而言信用是比较好的。其他国家想柬埔寨,缅甸,老挝这些就要差的多了,这些国家连现代国家的建制都没完成,更别说强有力的行政了。像果敢,克钦地区几乎是独立王国,去这些地方投资,没有什么保障。马来西亚印尼稍好一些,国家建制是完整的,不过由于x教问题极度排外,也存在朝令夕改的问题。

长远来看的话,越南毫无疑问是中国低端制造业上强有力的竞争者,只要他不干70-80年代那一系列傻事的话。


纸上的宣仔


前阵子一个在柬埔寨投资建厂的朋友回来抱怨,在国内24小时有电,加班到晚上12点都没问题。在那边每天供电都不稳定,有时候全天就四五个小时有电,有时候下个雨什么的全天没电,能天天8小时有电那就非常开心了。工人工资是便宜,划算下来一个月才800人民币都是高工资。地也便宜,但不允许外国人控股企业买地,必须有个本国户口的控股才行。这不在中国几个三四线城市转转选厂房呢,国内给的优惠政策也不低。中国作为供应链大国,整体优势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被超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