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康称霸的基础——关东平原曾经是水灾严重的“湿地公园”

如果要评选一个地理角度来看最难入侵的国家,那么日本肯定在讨论的范畴里。这不只是因为四面环海的岛国人设,更因为要登陆霓虹必须选择足够大的沿岸平原,因为只有那样才能有够用的纵深展开重武器 ,建立滩头阵地。

家康称霸的基础——关东平原曾经是水灾严重的“湿地公园”

而偏偏日本是一个山地丛林兼备的国家,唯独是平原地形少之又少。在1945年,山姆大叔扔下那两颗原子弹之前,美军参谋部拟定的登陆作战计划选定了六个地点,有四个在西南的九州四国地区。试想一下美军在那登陆就意味着要从南到北打穿大半个日本,可光是日本外围那些太平洋小岛就逼着美军付出了近30万的伤亡,死亡比例超过了50%,这样一个贯穿日本的作战计划要付出的代价只会是成几何倍放大。

为此美军不得不拟定另外的选择,即使不得不在第一时间直接面对日本最后的精锐力量。因为剩下的两个选择都是距离东京只有五六十公里的主,它们就是千叶县的九十九里滨和神奈川县的相模湾,而这两个地点都位于日本最大平原——关东平原上。

家康称霸的基础——关东平原曾经是水灾严重的“湿地公园”

关东平原

虽然日本最后投降,美军没有机会对自己的计划进行测试,但关东平原的地形特点差不多能看出一二。也正是这块日本最大的平原帮助了德川家康接管了整个日本。因为在农业经济时代,平坦的地形就意味着着更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也意味着更便捷的交通可以帮助统治,这与战国后期,跨区域的统治集团形成后,区位因素中经济交通的比重开始上升的趋势相符。

所以现在才会有人觉得丰臣秀吉用关东二百五十万石换了德川家康原来分布在骏河、三河、远江、甲斐、信浓五国的一百三十多万石的领地时,都是太阁失了智。地盘大了一倍,广袤的平原一望无际,好处只多不少,似乎德川家的家臣应该是1950年站在马拉卡纳体育场里的乌拉圭球迷,除了张开双臂欢呼也没啥好做的了。

家康称霸的基础——关东平原曾经是水灾严重的“湿地公园”

家康在织田政权里的领地

但事实却远非如此,因为德川家臣当时就像是见证了斯坦福桥惨案的切尔西球迷气愤异常。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丰臣秀吉摘了德川家康即将收获的果实。三河是祖传的基业不用多说,而骏河、甲斐、远江等国都是在1583年前后被纳入德川体系的,尤其是战略要地甲斐国的甲府城经过了7年的打造,眼看着终于要在1590年完工,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却要因为政治原因要全盘放弃多年经营所得。

尤其是甲斐地理位置的重要可不是一般领国所能比的,它位于连接陆奥、京畿和东海道的要冲。要知道太阁检地时,尾张一国60万石,美浓、伊势也在50万石以上,可甲斐只有20万石出头,就连武田信玄作为依靠的金山早在武田胜赖接班之前也差不多消耗殆尽了。可即使这么一块穷地盘不仅德川家康用心经营,丰臣秀吉要了回去之后转手就给了自己的养子丰臣秀胜,甚至德川家康拿下天下之后,还是坚决的把甲斐收回了幕府直辖。另外所谓的关东256万石其实数据来源于1601年的庆长检地,而这时候家康已经在关东继续力量超过了11年,这十一年间,他在关东治水移山,才有这样的数字,秀吉决定转封时显然关东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

家康称霸的基础——关东平原曾经是水灾严重的“湿地公园”

转封江户后家康的领地

而深层次的原因一般有几种观点,一种说法是丰臣秀吉想要让德川家康出任旧北条领的领主,那里在历史上并不是德川家的势力范围,而且关东也是秀吉刚打下来不久的地方,在那里重新建立统治就意味着纷争,但是一个暗流涌动的地盘并不构成家臣们愤怒的理由,因为对于战国的武士来说有仗可以打才是人生跃进的阶梯。

第二种观点主要着眼于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关系,持这种想法的人往往认为丰臣秀吉所做的一切都是刻意针对德川家康。这种观点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德川家康对于丰臣秀吉来说是特殊的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得从丰臣秀吉政权的先天畸形说起了。

猴子权力的来源是其在本能寺之变后用一场可能在体育比赛中更有名的天王山之战完成了替主报仇的大义,从而获得了在决定织田信长继承人的清州会议中的话语权,最终慢慢掌控了织田信长的遗产。丰臣秀吉原本不过是织田集团西国方面军司令,如今通过不正常的权力转移站到了包括信长的次子织田信雄,元老柴田胜家之上,整个丰臣政权的控制力度自然有限,就像没了弗格森的曼联,缺的就是硬实力。

家康称霸的基础——关东平原曾经是水灾严重的“湿地公园”

敌在本能寺

而德川家康是什么人,他不仅是织田信长小时候的玩伴,更是在下克上变成常规套路的战国和尾张的大傻瓜上演了一段长达二十年的CP剧情——清州之盟。虽然在小牧长久手合战后,德川家康还是选择了向丰臣秀吉称臣,不过相比于他和丰臣秀吉看似君臣,实为盟友的关系,德川家康和织田信长则是名为盟友,实为君臣。他19岁和织田信长结盟,25岁和信长上洛,27岁帮信长一起揍朝仓家,32岁见证了信长的火枪队打垮了武田信玄高举风林火山的骑兵队,最后赶着织田信长余下的时间,一起灭了东国最大的对手甲斐武田家。可以说德川家康在转封关东前的五国基本盘是他坚定不移追随织田信长的结果。

所以当丰臣秀吉以多打少果断打平家康之后,即使要奉上亲妈亲妹做人质也要换来德川家康的俯首称臣的原因,正是因为德川家康是信长创业元老,恩如义兄弟的身份,假如德川家康也能加入丰臣体系,那么原来那些织田信长的属下还有什么理由说我不服。

家康称霸的基础——关东平原曾经是水灾严重的“湿地公园”

秀吉和家康的决战

在当时的政治体系下,丰臣秀吉连拿之前的对手毛利家、岛津家都没有有效手段,更何况这座被当做大佛请进来的德川家康。在丰臣政权的武家家格体系里,排除丰臣宗家高人一等的家格外,前代将军足力家,前任主公织田家的家格则处于一家之下万家之上的第二档,而与这些大佬并列的则是德川家康,要知道德川家在三河熬了这么多年,就连这个姓氏也是后期改来的,他们凭什么和这两家并列,不就是因为他们在丰臣政权里的地位。

九州征伐家康没参与,两次打朝鲜也没有关东武士,不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没有,反倒是死后的托孤的是家康,委托主持朝鲜撤军的是家康,秀吉对于家康的重视显而易见。

当然这种独一档的地位也会引来秀吉的制衡,毕竟家康是秀吉没打赢连哄带骗拉入伙的,转封关东也确实有将德川家搬离核心地盘的打算,不过小田原之战后,秀吉影响力达到最大,在这个时候就算借着转封的名头削弱家康也是十拿九稳的事,但秀吉的尺度还是有限。这是因为北条家四代人经营关东近百年,虽然在秀吉的重击下化为乌有,但是北条旧臣的势力仍旧蠢蠢欲动,北边的伊达政宗也有心天下,关东是丰臣政权的重中之重,也是维稳的前沿阵地,而秀吉自己的嫡系必须保证近畿和东海道的安全,那么在关东与其相信毛利、上杉倒不如信任最有能力的德川家康了。

家康称霸的基础——关东平原曾经是水灾严重的“湿地公园”

德川家康

而第三种说法就是关东的破败,因为多次发生在武田家、上杉家和北条家之间的大乱斗,关东的经济本就趋于落后,相模湾旁的小田原能号称难攻不落并不是依靠地利,而是依靠坚固的防御工事,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周边持续不断的输血。

虽然家康前往的江户城背靠日本最大的关东平原,但是后来的武士之城在当时只是一座建立在泥泞的湿地上的小城郭。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还得从地理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我们知道,随着岁月的变迁,沧海也能变成桑田,这种现象也发生在了关东,在绳纹时代,海平面的高度要比现在高五六米,在缺乏山地丘陵的关东这就意味着仙道钓鱼的地方在那时候可是在大海深处。

家康称霸的基础——关东平原曾经是水灾严重的“湿地公园”

也是在那时,因为海平面的问题,在关东除了流向东京湾的利根川(1654年前尚未改道的利根川并不是从千叶入海的)以外,还有从千叶、茨城流向太平洋的鬼怒川,关东平原正是由这两条河流的流经的区域一起组成的,而区分两个流域的就是位于琦玉和千叶边界的下总台地。而关东平原南侧就是一片位于它和西面武藏野台地之间的盆地。虽然海平面逐渐降低,利根川、鬼怒川、荒川、多摩川等带来的冲击泥沙也给了关东平原更广阔的空间,但是自从绳纹时代以来长期藏于海平面之下的环境也带来了排水能力低下的负面影响。

家康称霸的基础——关东平原曾经是水灾严重的“湿地公园”

尚未改道的利根川

这种负面影响还有一个强力的助推剂,因为从东南方向的太平洋吹来的暖湿气流穿过平坦的关东平原后就会遇到西北侧像屏风一样的山地,气流爬升的过程中形成大量降水,而这些山地正是流经关东平原的那些河流的发源地,当获得了额外水量的利根川们顺势流向下总台地和武藏野台地之间排水不畅的低矮盆地时自然就形成了大片不利于耕种的泥泞湿地。在江户时代大规模进行水利改造之前,遇到春夏多雨的时候,多条河流同时泛滥,短则几天,长则可以持续几个月这里都会处于积水状态。

所以我们大致可以明白为什么德川家的家臣会对这么一份增封百万石的大礼这么愤怒,表面上看来是多年经营被换成了一片荒地,但背后的真相一半是因为对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之间看似君臣实为盟友的奇怪关系而引发的制衡而感到不满,另一半则是看着江户附近那一片湿地感到气馁。

家康称霸的基础——关东平原曾经是水灾严重的“湿地公园”

东京(江户)

如果说在日本的战国时代兵是魔人布欧,那么钱就是撒旦,那个能限制布欧的存在。没有钱的关东就足够成为万恶之源了,而这种经济上的落后竟然来自于大自然年复一年中对海岸线的改造,对河口三角洲的塑形,甚至于四面环海的岛国设定,关东平原狭窄的纵深,大量的河流,加上日本主要的山地地形也帮助来自大洋上的暖湿气流在还没来得及减弱时就遇到障碍被迫爬升形成大量的地形降水,于是本该成为聚宝盆,位于武藏野台地和下总台地之间河网密布的盆地在德川家族家族进行大规模改造之前竟然成了穷神附体的湿地,真是地理开的大玩笑。

家康称霸的基础——关东平原曾经是水灾严重的“湿地公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