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肯定會認為是老子與老子不同,兒子與兒子不同。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就是說,一方面,朱元璋殺伐果敢,大權在握,而李淵寬厚優柔,大權旁落,朱元璋比李淵厲害。另一方面,李世民手握兵權,心狠手辣,而朱棣穩重謹慎,持正守中,李世民比朱棣厲害。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首先做個總結:唐朝皇帝李淵和明朝皇帝朱元璋不在一個檔次。唐朝太子李建成和明朝太子朱標,也不在一個檔次。李世民面對的對手,和朱棣面對的對手不同。一個是哥哥,一個是侄兒,造反的難易程度,顯而易見。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李世民也沒有造反,他只是“被逼無奈”殺了太子李建成,並沒有大張旗鼓要推翻李淵,只是“委屈”他做了太上皇。

朱棣和李世民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開國之君的兒子,都不是皇帝第一順位繼承人,最終都坐上了皇位,而且都是歷史上非常有作為的皇帝。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李淵和朱元璋的差距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成為一國之君,期間一步一個腳印,可以說大明王朝完全是他一手創立的,是在他不斷呵護下成長起來的。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反觀李淵在歷朝歷代開國皇帝中,唐高祖的存在感都是比較低的,不是說他名氣不大,而是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李淵好像並沒有特別出彩的表現。好像從謀劃起兵再到東征西站,再到建立大唐都是李世民的功勞,當然這或許是史書中故意削弱了李淵的作用。

不過有一點是基礎,那就是李淵的貴族出身在唐朝建立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是因為他的戰功在李淵之上,當初太原起兵反隋,就是李世民出的主意,父親李淵被鼓動下,才開始反隋的。那時,他還承諾要立李世民為太子,原因是他這個兒子有遠見和膽識。唐王李淵起兵後,率先攻取長安,正式將自己的封號,建為大唐,那時的大唐被隋末軍閥包圍,它算上只有河東和關中。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李世民掀開了統一戰爭的序幕,李淵那時是很器重這個兒子的,每每出戰都用他,因為這個兒子會打勝仗,而其他兩個兒子呢,他們三個都是一母所生,他倆都不及李世民的膽識和謀略。這是以後為什麼李世民不服李淵這樣的安排,立李建成為太子,而不立他,玄武門之變和逼宮退位的種種結果都是因它而起。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而朱棣為什麼不敢造反呢,原因他父親朱元璋是位政治強人,朱元璋是出了名的狠角色,為人專狠,手段惡劣,他白手起家,從一個無業的和尚,經過風風雨雨,帶兵打敗一個個對手,推翻元朝,才建立起了明朝,而那時的朱棣呢,只不過是個普通的皇子,排名老四,他是朱元璋一手培養出來的。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早年在開平坐燕王,常年隨藍玉徵大漠,歷練出來的,即便如此,他也還沒有膽量和朱元璋叫板。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也是奠基者,他廢除了丞相制,誅殺胡惟庸,嚴辦藍玉案,大力封王於全國,為老朱家控固了江山,燕王朱棣那時也是隨父願鎮守北方邊陲的。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朱標恰恰英年早逝。這時候的朱棣已經嶄露頭角,他和李世民一樣,已在諸王子中,戰功卓越,可最終插肩而過。結果讓他沒想到的是洪武帝朱元璋卻將皇位傳給了長孫朱允炆。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在他眼裡,朱允炆要比他器重朱棣好的多,而且仁孝,國家該休養生息了,相反朱棣的殘忍會續寫他的罪惡史的,若他坐了皇帝,會與他的政策背道而馳。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晚年朱元璋的決斷,沒有讓四子朱棣放下念頭,他和李世民有同樣的觀點,皇位應該屬於有實力的人,而不是靠恩寵得來的,李世民當機立斷逼宮。而朱棣呢,他不敢在強勢的父親面前逼宮,只有等,等到朱允炆時機會來了,趁削藩,靖難之名血腥的奪回了皇位,那時的他就是永樂大帝。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朱棣和李世民一樣可以說開創了一個盛世,他之後的政策如朱元璋所料成真,明朝自閉關鎖國後一段時間走向開放,鄭和下西洋帶領大航海時代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