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江陰市青陽鎮概況

青陽地處江陰市南端,東與徐霞客鎮接壤,南與無錫市惠山區堰橋鎮、前洲鎮相鄰,西與常州武進區芙蓉鎮隔河相望,北與月城鎮毗鄰。鎮域總面積67.5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和4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7.8萬。2013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5億元,工商開票銷售收入205億元。

地理位置

青陽鎮位於 江陰市南部,面積67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積1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6.852萬,鎮人民政府駐地在青陽南環路76號,在市政府駐地向南18千米處。東接徐霞客鎮,南鄰無錫惠山區,西至常州武進區,北靠 月城鎮。轄街西、青聯、小橋、南陳、裡涇壩、建義、普照、小兆、樹家、東方、悟空、蘆塘、西莊、昌裡、鄧陽、塘頭橋、新安、裡新、停塘、裡旺裡、泗河口、馮家圩、黃泥觀、趙宕、桐岐25個村和旌陽、迎秀、桐岐3個社區。 1958年成立青暘人民公社,1961年 青陽集鎮恢復青暘鎮,劃出運河西部地域建立桐岐人民公社,1965年10月江蘇省 人民委員會批准,改“青暘”為“青陽”。1984年9月,青陽鎮、青陽人民公社合併為青陽鎮。2001年6月桐岐鎮併入青陽鎮。

青陽地處江陰市南端,東與徐霞客鎮接壤,南與無錫市惠山區堰橋鎮、前洲鎮相鄰,西與常州武進區芙蓉鎮隔河相望,北與月城鎮毗鄰。鎮域總面積67.5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和4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7.8萬。2013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5億元,工商開票銷售收入205億元。面對新一輪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加快發展要求,青陽正充分發揮其交通區位優勢、歷史人文優勢、生態資源優勢、產業協調優勢、城市發展優勢,圍繞打造江陰城市副中心的發展定位,統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濟多元化、集鎮城市化發展,著力將青陽建設成為“新型經濟強鎮、歷史文化名鎮、生態休閒新鎮、江南旅居小鎮”。

歷史

青陽自古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據考證已有5000年的人類活動史、2500年的文明史和1700年的文字記載史。據北宋《江陰全境圖》,青陽鄉列境內17鄉之一,距今有千年歷史。太平盛世現舍利,古鎮青陽是福地。2003年 悟空寺塔基出土了泗洲大聖 僧伽的舍利子等一批有價值的文物,進一步印證了青陽千年古鎮的歷史。

青陽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魚米之鄉。70年代,境內南樓村一帶出土有石刀、 石錛、 石斧、石鑿等 磨製石器和黑皮陶、炭化稻穀等屬 良渚文化的文物,證明了早在5000年前的 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

據記載,西晉武帝太康二年(281),置 江陰這地為 暨陽縣,青陽位於縣境南部。現存《宋志全境圖》已有青陽鄉建置的記載,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又據縣誌《葛密傳》,葛於北宋仁宗治平年間辭官歸田,卜居 青陽。據此,青陽建置鄉,當於北宋初年,屬 江陰縣。至明代,青陽鎮已是"煙火千家"、"舟車輻輳",市況繁盛。清代,青陽鎮成為 江陰、無錫、武進3縣10多個集鎮聯繫 蘇錫常的紐帶。乾隆《 江陰縣誌》載:青陽大橋頭街衢四達,運河蜿蜒向南,水柁風檣,銜頭接尾,市廛繁密與縣城匹。每逢集市,便是一幅"橋上行人千擔挑,橋下航船千稿撐"的景象

宋氏為青暘鄉,屬江陰軍。元、明沿襲宋。

清康熙三年(1664年),江陰縣分十七鄉三十六鎮,原青暘鄉分設青暘、泗河、黃橋3鎮,另將原金鳳鄉的孔寺、華村、悟空、妙靜、南樓下一帶和原鳳戈鄉的閔家場、柏樹頭、 陳家村、小橋頭、邵其頭一帶劃入青暘鎮。

民國二年(1913年)青暘鎮改稱鄉。後多次變更。

1945年設青暘鎮、丹同鎮、桐岐鄉、西岐鄉、塘頭鄉、泗河鄉。

1948年7月,原悟空鄉併入丹同鎮,桐岐鄉併入青暘鎮,西岐鄉併入鳳戈鄉,塘頭鄉併入泗河鄉。

1949年4月,青暘鎮為 江陰縣城南區區政府駐地。同年9月,撤城南區,設青暘區。

1956年3月定為江陰縣屬鎮。

1958年8月,泗河鄉鄉建立人民公社,泗河鄉建立泗河人民公社,撤青暘區。

1959年3月,青暘鎮和泗河人民公社併入青暘人民公社。

1961年9月,青暘人民公社西部地區建桐岐人民公社。

1963年7月,建置青暘鎮為縣屬鎮。

1965年10月,“青暘”更名“ 青陽”。

1984年10月,青陽鎮、青陽人民公社合併為青陽鎮,桐岐人民公社改為桐岐鄉。

1987年4月,桐岐撤鄉建鎮。

2001年6月,桐岐鎮併入青陽鎮。

2007年末該鎮下轄15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3個 社區居委會,設村民小組606個。

青陽鎮位於江陰市南部。東接徐霞客鎮,南鄰無錫市惠山區,西至常州市武進區,北靠月城鎮。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6.87萬人(2011年)。轄旌陽、迎秀、桐岐、旌秀4個社區和街西、青聯、小橋、裡旺裡、建義、悟空、蘆塘、普照、桐岐、樹家、塘頭橋、鄧陽、泗河口、趙宕、新安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府前路寧儀大廈。古蹟有 悟空村的三國東吳大將 淩統墓,迎秀橋、三元橋等明清古石拱橋。

1949年為青暘鎮,1958年改青暘公社。1961年青陽集鎮恢復青暘鎮,劃出運河西部地域建立桐岐公社。青陽鎮、青陽公社合併為青陽鎮。1996年,面積45平方千米,人口4.9萬人,轄街西、青聯、小橋、閔家場、新益、南陳、建義、花南、樓至、普照、裡涇壩、新誼、東方、悟空、南樓、三里、青東、楊莊、西莊、蘆塘、小青陽、裡旺裡、停塘、興業、鄧陽、昌裡、塘頭橋、漁業28個行政村和一居、二居、三居、四居4個居委會。

2001年6月桐岐鎮併入青陽鎮。轄區東接 霞客鎮,南鄰無錫惠山區,西至常州武進區,北靠月城鎮。面積67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積1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6.852萬人。鎮政府駐地在青陽南環路76號,在市政府駐地向南18千米處。

原桐岐鎮位於市境西南部,與錫山市(今無錫市惠山區)、武進市(今常州市武進區)交界,距江陰市城區20千米。1951年設桐岐鄉,1955年併入泗河鄉。1961年9月青暘公社運河西部地域劃出設立桐岐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建鎮。1996年,面積22.6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轄裡新、中村、樹家、新安、小兆、聯合、趙宕、黃觀、黃泥、泗河口、安西、馮家圩、桐岐13年行政村和桐岐鎮居委會。2001年撤鎮併入青陽鎮。

320281103:~001 121桐岐社區 ~002 121旌陽社區 ~003 121迎秀社區 ~004 121旌秀社區 ~200 122 街西村 ~201 122 青聯村 ~202 122 小橋村 ~203 220 建義村 ~204 220 普照村 ~205 220 悟空村 ~206 122 蘆塘村 ~207 122裡旺裡村 ~208 220 鄧陽村 ~209 220塘頭橋村 ~210 220泗河口村 ~211 220趙宕村 ~212 220桐岐村 ~213 220新安村 ~214 220樹家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