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秀山縣”概況

秀山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地處東經108°43′6″-109°18′58″、北緯28°9′43″-28°53′5″之間。東和東北與湖南省花垣、龍山、保靖縣毗鄰,南和東南、西部與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相連,北和西北與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接壤。幅員面積2462平方公里,邊境線長320公里。

[5]

地質地貌

地質

重慶“秀山縣”概況

秀山縣城建(3)

秀山縣地質構造屬新華夏系及華夏系,是揚子臺地內的川湘凹陷南部邊緣。主要構造線呈北北東至北東向展布,裙皺呈北北東至北東向,向斜傾角平緩,背斜傾角較大,局部受斷裂影響,有倒轉現象。斷裂在縣境內發育,尤以南部元古生界、下古生界地區和北部秀山背斜伏端為最。主要斷裂走向與褶皺軸線基本一致,呈北北東向傾向北西。[5]

地貌

秀山縣地處川東南褶皺帶,系武陵山二級隆起帶南段。境內平壩、丘陵、低山、中山互相交錯。西南高,東北低,中部是一個類似三角形的盆地。西南部轎子頂海拔1631.4米,為縣內最高峰;石堤鄉高橋村水壩的濫泥灣海拔245.7米,為海拔最低點。境內地表起伏大,山脈、河流多順構造線東北向布展。地貌大體可分為平壩區、低山丘陵區、低中山區3個類型。西部和南部為低中山區,佔幅員總面積的30.24%;東部和北部為低山丘陵區,佔幅員總面積的38.81%,中部為盆地平壩區,佔幅員總面積的30.94%。[5]

氣候特徵

秀山縣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偏少。年平均氣溫為16℃,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5℃;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7.5℃。年平均降水量為1341.1毫米,5、7兩月多,均接近200毫米;1月少,不足30毫米。年日照時數為1213.7小時,7月最多,為201.8小時,8月稍次,為199.4小時,7、8兩月日照時數佔全年日照總時數的三分之一;1月較少,為48.8小時,2月最少,僅44.7小時,1、2兩月日照總時數僅佔全年的8%。屬全國日照低值區之一。

秀山縣,《禹貢》為梁州之域。

商周時期,屬巴國地。春秋時期,屬巴國南疆之域。[2]

秦時屬黔中郡。漢時屬涪陵縣、丹興縣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割黔中郡為巴郡和武陵郡,縣地屬武陵郡酉陽州。漢昭帝始元三年(前84年),縣地屬巴郡涪陵縣之南境。東漢建安六年(201年),分巴郡置涪陵郡,縣地屬涪陵郡丹興縣。

重慶“秀山縣”概況

秀山縣在重慶市所處位置(紅色處)

三國時期,蜀漢章武元年(221年),置酉陽縣,隸荊州武陵郡。縣地屬酉陽縣。南北朝,循蜀漢制。

隋時屬務川縣。隋開皇年間,置務川縣(治所在今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縣地改隸梁州務川縣。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務川隸巴東郡,縣地仍屬務川縣。

唐時屬務川縣。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以巴東郡之撫陽、務川置務州,實行羈縻政策,縣地屬務州務川縣。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改務州為思州。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年),屬江南道思州務川縣。

五代十國時期,冉氏佔據縣地東北部之石堤、洪安部分,楊氏佔據縣地西南。

宋徽宗政和四年(1111年),於縣境西南部置平茶洞,屬羈縻思州。其後,邑梅、平茶、石耶併為土知府。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改邑梅為佛鄉洞長官司。撤平茶承化軍民府置溶江、芝子、平茶等處長官司,石耶仍為順德軍民土知府。元末明玉珍據蜀,改邑梅佛鄉洞長官司為邑梅沿邊溪洞軍民土知府。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罷邑梅、石耶二土知府,並降為長官司,領於酉陽宣慰司,旋改隸重慶衛。撤溶江、芝子、平茶等處長官司為平茶洞長官司和溶溪芝麻子坪長官司,隸湖廣思南宣慰司。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隸四川布政司。明成祖永樂初(1403年),改邑梅隸重慶衛,割石耶司地置地壩洞副長官司。明世宗嘉慶二十五年(1546年),將溶溪芝麻子坪長官司遷治酉陽上濟裡,旋罷溶溪芝麻子坪長官司。

重慶“秀山縣”概況

秀山縣夜景

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年),中國西南地區開始大規模改土歸流。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割酉陽東南境石堤、宋農、晚森等土司據地,始置秀山縣(治所在今三合場鄉),初隸黔彭廳,旋廢廳改隸四川省川東道酉陽直隸州,並於石堤設立巡檢署,結束了秀山地區的土司建制。[2]

民國元年(1912年),秀山縣隸屬川東道。民國2年(1913年),改石堤巡檢署為分縣。民國23年(1934年),於縣境建黔東蘇區,轄縣境內清溪、龍鳳、高秀、峻嶺、鍾靈、蘭橋、九江、梅江、興隆、雅江、平馬、大板、永興、里仁、保安、地壩、膏田、石堤等鄉,並建立枷檔河、壩芒、巴盤三個鄉蘇維埃政權。民國24年(1935年),秀山縣隸屬於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28年(1939年),川康建設期成會提出以川、黔、湘、鄂4省邊區48個縣設置“青江省”,以秀山縣城為省會,並完成了法定審批手續,後因內戰而停止。民國38年(1949年)4月,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保安司令密電通知,為對付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四川和西南,以秀山縣、酉陽縣、黔江縣、彭水縣4縣,建立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49年11月20日,建立了西南地區第一個縣級人民政權機構――秀山縣人民政府,隸屬西南區川東行政公署涪陵專員公署。1950年1月23日,涪陵專區所轄之秀山、酉陽、黔江3縣別置“川東酉陽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署治酉陽縣城,秀山縣隨隸酉陽專署。1952年9月5日,撤銷酉陽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復併入涪陵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秀山縣亦改隸之。1952年,秀山縣九江鄉劃歸貴州省松桃縣。

1983年4月4日,建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原行政區域未變,自治縣人民政府駐中和鎮,仍隸屬涪陵地區專員公署。1988年5月,置黔江地區,秀山土家苗族自治縣改隸黔江地區。

1997年3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隨黔江地區改隸重慶市。

2001年,撤黔江開發區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隸屬重慶市直管。[2]

2019年3月6日,列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

土地資源

秀山縣土地總面積2462平方公里,摺合為369.3萬畝,人均土地面積6.26畝。其中:耕地955708畝,佔25.84%;園地5475畝,佔0.42%;林地1820745畝,佔49.22%;牧草地745畝,佔0.02%;城鎮村工礦用地154955畝,佔4.19%;交通用地14803畝,佔0.4%;水域65955畝,佔1.78%;未利用地67085畝,佔18.13%。耕地、園林、牧草地等農業用地合計2792673畝,佔土地總面積的75.49%,土地利用方式以農業為主。在全縣耕地中,旱地面積521971.5畝,佔耕地總面積的54.62%;水田面積433736.3畝,佔45.38%。水田主要分佈在平壩和丘陵地區,其次是低山和中山區的溝谷和坡度較小的山坡地帶。

[6]

礦產資源

重慶“秀山縣”概況

秀山縣花燈廣場

秀山縣探明可開採的礦藏有汞礦、錳礦、鉛鋅礦、硫鐵礦、銻礦、煤礦、磷礦、滑石、大理石、石英石、白雲石、石灰石、重晶石等。其中:汞金屬儲量1.04萬噸,礦石平均品位0.132%,屬全國特大型汞礦床;錳礦遠景儲量5000萬噸以上,平均品位24.5%;硫鐵礦儲量605萬噸,洗選後品位可達36%;磷礦儲量250萬噸,平均品位14.5%;滑石2000萬噸,平均品位為含二氧化硅61%,氧化鎂30%以上;硅石儲量2000萬噸,二氧化硅含量96%;大理石儲量157萬立方米。

[6]

生物資源

秀山縣有木本植物96科、234屬、657種,其中有14種國家重點保護的木本植物。竹類資源主要有慈竹、水竹、白夾竹、毛竹、苦竹等。經濟林品種以油桐、油茶和烏柏為代表,是全國的主產區之一。

野生動物中,有獸類40餘種,鳥類200多種,魚類72種,分屬6個目13個科。此外,無脊椎動物中,部分為有經濟價值的昆蟲,如白臘蟲、五信子等。[6]

水資源

秀山縣年平均水資源總量達86.3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107.38萬千瓦,探明可開發量97.67萬千瓦,已開發2.4萬千瓦,年發電量1.3億千瓦時。石堤電站發電裝機72萬千瓦,可行性研究已由水電部中南勘查設計院編制完成,列入了水電部沅江水系開發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