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概況

鹿泉區,是河北省石家莊市的下轄區,位於河北省中南部,東經114°18′,北緯38°05′;東距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15公里,並與正定縣、欒城區接壤,北與靈壽縣、平山縣為界,南接元氏縣,西臨井陘縣;南北長、東西窄。

鹿泉的名字來自於韓信射鹿得泉的傳說,1958年前叫獲鹿。截止2013年,鹿泉區轄9鎮、3鄉和3個省級開發區;總面積6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3萬人(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鹿泉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在唐代已是遠近聞名的“旱碼頭”,有“一京二衛三通州、比不上獲鹿旱碼頭”之稱,被譽為“日進斗金”之地,是中國農科院確定的農業科技綜合示範市和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市。

截至2014年,境內存土門關、十方院、鐵行會館等文物古蹟29處。

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4000多年,戰國時稱石邑,隋設立鹿泉縣,唐改稱獲鹿縣,金、元時稱鎮寧州,明清恢復獲鹿縣建制。

獲鹿縣境,春秋初屬鮮虞國,後屬晉地。戰國初屬中山國,趙滅中山後,歸趙國。秦時屬鉅鹿郡。西漢時置石邑縣,治所在今縣城南三十五里處,屬恆山郡。

高後元年(公元前187年)封恆山郡為恆山國,八年國除為郡,此間轄石邑縣。

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改恆山郡為常山郡,轄石邑縣。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封常山郡為常山國,轄石邑縣。

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又改常山國為常山郡,轄石邑縣。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析常山郡,於今獲鹿縣治北置綿曼縣,隸屬真定國。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在今獲鹿縣城東北封樂陽侯國,屬恆山郡,傳四世免。建始二年(公元前21年)又封樂陽侯國,至西漢末國除。

東漢時,省石邑縣,後復置,屬常山郡。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封綿曼侯國,屬真定國。十四年國徙。十七年常山郡併入中山國,石邑縣改隸中山國。二十年復析中山國置常山郡,轄石邑縣。

自永平五年(公元62年)始,常山時為國,時為郡,均轄石邑縣。

三國魏和晉代,石邑縣均屬常山郡。北魏時,石邑縣屬常山郡。至北齊改石邑縣為井陘縣,原井陘縣也省入新改後的井陘縣,隸屬常山郡。隋代,井陘縣屬常山郡。

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石邑縣治移至今獲鹿縣東北萬夏村。同年罷常山郡,石邑縣改求恆州。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復改井陘縣為石邑縣,並於故井陘縣地置井陘縣。

十六年,析石邑縣在今獲鹿縣治置鹿泉縣(縣南十里有鹿泉水,因而名之)。同時在井陘縣治置井州,領鹿泉縣。

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廢井州,鹿泉縣併入石邑縣。義寧初,復置鹿泉縣、井州,井州轄鹿泉縣。

唐代,武德初於石邑縣治置恆州,轄石邑縣;井州領鹿泉縣。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竇建德陷恆州,四年平息,恆州徒治真定,仍領石邑縣。

貞觀十七年,廢井州,鹿泉縣改隸恆州。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罷恆州改為常山郡,轄石邑、鹿泉二縣。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改常山郡為平山郡,改鹿泉縣為獲鹿縣,獲鹿縣、石邑縣隸屬平山郡。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平山郡為恆州,轄石邑、獲鹿二縣。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恆州改名鎮州,轄石邑,獲鹿二縣。五代時,石邑、獲鹿二縣在後梁隸屬鎮州。後唐初改鎮州為真定府,轄石邑、獲鹿二縣。不久又改為鎮州,隸屬不變。後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又改鎮州為恆州,轄石邑、獲鹿二縣。後漢又改恆州為鎮州,轄石邑、獲鹿二縣。宋代初年,石邑、獲鹿二縣仍屬鎮州。

開宣六年(公元973年)石邑縣省入獲鹿縣,屬鎮州。

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改鎮州為真定府,轄獲鹿縣。

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井陘縣省入獲鹿、平山二縣。八年復置井陘縣,從獲鹿、平山劃出。

金代初,真定府領獲鹿縣。至興定三年(公元1219年)改獲鹿縣為鎮寧州。

元代初改鎮寧州為西寧州,屬真定路。

太宗七年(公元1235年)改西寧州為獲鹿縣,屬真定路。

明代,獲鹿縣屬真定府。清代初,獲鹿縣屬真定府。

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概況

直隸獲鹿縣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真定府改名正定府,轄獲鹿縣。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置范陽道,轄獲鹿縣。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范陽道改名保定道,轄獲鹿縣。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廢道,獲鹿縣直隸於河北省。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獲鹿縣屬石家莊專區。

1958年12月20日撤銷獲鹿縣,併入石家莊市。

1960年6月26日原獲鹿縣轄區併入井陘縣。

1962年3月27日以原轄區復置獲鹿縣,仍屬石家莊專區。

1970年石家莊專區改稱石家莊地區,轄獲鹿縣。

1983年11月15日獲鹿縣劃歸石家莊市。

1994年5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獲鹿縣,設立鹿泉為市,但仍屬石家莊市。[2]

2014年9月,撤市設區,設立石家莊市鹿泉區。[3]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鹿泉區在其中[4]

位置境域

鹿泉區位於河北省中南部,處於東經114°18′,北緯38°05′,總面積603平方公里;東距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15公里,並與正定縣、欒城縣接壤,北與靈壽縣、平山縣為界,南接元氏縣,西臨井陘縣;南北長、東西窄。[6]

地形地貌

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概況

鹿泉區地形總趨勢為西高東底,西部屬太行山餘脈,為低山丘陵區,區間基岩裸露,山巒起伏,溝谷發育,標高300米—500米。最高海拔在市境西南部上寨鄉梁莊村西與井陘縣交界處,高程907米,低山丘陵地帶相對高差200米—400米之間。市境東部為沖積洪積平原,是華北平原西部邊緣,地勢平緩,局部有個別殘丘出露,地形自西向東傾斜,南部地面標高由100米降至62.5米,北部降至80米,自然坡降3‰—5‰。

鹿泉區低山分佈於市域西北部、西南部及南部邊緣地帶及中部個別孤山區域,海拔高程大於500米,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佔鹿泉區總面積的1.59%;丘陵區分佈於源泉渠以西,以構造地質作用為主,長期遭受強烈剝蝕切割作用,地形起伏較弱,沖溝發育一般深2~5米,有多個剝蝕殘山孤立其間,表層一般為黃土、坡積、沖積物,海拔高程100米~500米。丘陵總面積336.67平方公里,佔鹿泉區總面積的53.47%;平原分佈在源泉渠以東,由滹沱河、太平河、金河及洨河的沖積、洪積扇和山前坡積群組成,地形較平坦,其組成物質粒度隨著遠離山區逐漸變細;平原面積267.73平方公里,佔鹿泉區總面積的42.46%;鹿泉區水域面積15.67平方公里,佔鹿泉區總面積的2.48%。[6]

地質

鹿泉區區域內地層出露較為齊全,按年代先遠後近分為:

下元古界

南掌寺組主要出露於南部封龍山、青龍山;西南部出露於常河村西、村北和五峰山;北寨村北山。該組巖性以變質長石石英砂岩、變質長石石英粗砂岩為主,夾數層板岩和三層蝕變安山岩。總厚度1008米。

中元古界,長城系

大紅峪組出露於常河村西與井陘縣交界處;水峪村東;牛山村南及光祿山一帶。

古生界

下寒武統

饅頭組零星出露於水峪村南,刀刃山南坡,天井溝村西北以及山前村西等地。下部為紫紅色砂質頁岩夾薄層狀泥質灰巖,中部為紫紅色頁岩,上部為黃灰色泥質灰巖。

中寒武統

徐莊組,分佈與毛莊組相近,下部為紫紅色頁岩和豬肝色砂質雲母頁岩,上部為灰白色鮞狀灰巖和薄泥質灰巖,竹葉狀灰巖,厚約115米,傾向西北,傾角23º~27º左右,為本市“墨玉”主要原料石。

張夏組,連續沉積于徐莊組地層之上。分佈較廣,主要集中於東焦、王屋、九里山、黃岩等地。

上寒武統

崮山組,分佈於九里山、石井、黃岩、棧道等處。下部為暗紫色、灰綠色鈣質頁岩,夾薄層泥質灰巖。上部為薄—中厚層淺色泥質條帶狀灰巖,夾淺色灰色中厚層含鮞狀灰巖,厚約30米,連續沉積於下伏地層之上。

長山組,分佈區域與崮山組相同。下部為淺灰色薄—中層泥質條狀灰巖,夾灰紫色竹葉狀灰巖,底部有0.5米~1.5米厚之暗紫色蚧殼灰巖,上部為淺灰色薄—中厚層泥質條帶狀灰巖,局部夾有灰色竹葉狀灰巖。

鳳山組,分佈與上兩組同。下部為淺灰色或土褐色薄—中—厚層白雲岩。中部為淺白色厚—巨厚層狀白雲岩,上部為淺灰色、灰色薄—中—厚層白雲岩。

下奧陶統

冶裡組,分佈於九里山、石井、黃岩、蓮花山等處。為土褐色、灰黑色薄—中厚層中細粒白雲岩,底部有數層較穩定的黃綠色鈣質頁岩。

亮甲山組,分佈於九里山、蓮花山、東胡申等處。下部為灰、灰白色中—厚層含遂石結核有條帶狀白雲岩,底部為灰綠色頁岩,中部為緻密塊狀灰巖夾白雲岩,頂部為白雲岩。

中奧陶統

馬家溝組,零星分佈,為灰色、深灰色厚層致塊狀灰巖,花斑狀灰巖。

第四系,主要分佈於平原區,為一套河流沖積及殘坡積鬆散地層。下更新統主要巖性為雜色粘土,只在山前局部地區被揭露;中更新統,主要巖性棕紅色粘土夾礫石、碎石,山區窪地隨處可見,厚度小於5米。東部平原層厚3米~15米,最大埋深60米。

上更新統,出露山前地帶,東部平原區巖性以礫石為主,夾有棕紅色粘土、粉質粘土。全新統廣泛分佈於平原區表層,主要巖性為粉質粘土、粉土。李村鎮東部(原秦莊鄉)、大河鎮東北部滹沱河沿岸,大片河漫灘,系滹沱河多次自然改道形成,其構造主要由滹沱河水沖積而成,土體下層有較厚砂層。

鹿泉區地質構造為斷裂構造發育,且成帶狀出現,主要有古運河斷裂帶,是一組基本平行的斷裂帶,以高角正斷層為主,斷距50米~100米,延伸20公里以上,破碎帶發育。牛山鄭村斷裂帶,由一組行逆斷層組成,傾向東南;傾角60º,斷距約100米,延伸長11公里。另外還有良都店、獲鹿、大河斷裂帶和吳家窯、黃峪斷裂帶,均為一組逆斷層,延伸延11公里和15公里。

[6]

水文特徵

鹿泉市河流屬於海河水系。市境中部、北部諸河屬滹沱河分支,南屬滏陽河分支。市區內主要河流有太平河、滹沱河、清水河、洨河、金河,其次還有古運河等。

氣候特徵

鹿泉區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多風;夏季炎熱多雨,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乾燥,多西北風。1991年至2005年,年平均氣溫為13.9℃,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7.2℃,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1.7℃,極端最高氣溫43.4℃(2002年7月15日),極端最低氣溫-16.9℃(2000年1月25日);年平均降水量為542.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為1119.3毫米(1996年),年最少降水量為319.7毫米(2001年),月最大降水量為608.4毫米(1996年8月),日最大降水量為422.3毫米(1996年8月4日),降水量主要集中於7、8兩個月,佔全年降水總量的56%;無霜期日數平均為219天,初霜期一般出現於10月底,終霜期出現於3月20日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76.9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49%。

鹿泉區農副土特產品眾多,主要有菠菜、乒乓葡萄等。

截至2012年,鹿泉區已探明的有石灰岩、大理石、花崗石、白雲岩等十幾種礦藏,其中石灰岩的儲量達7.9億噸。

鹿泉八大景分別是靈巖洞、抱犢寨、海山嶺、翠屏山、韓信廟、趙佗墓、龍泉寺、白鹿泉。

龍鳳湖

龍鳳湖位於景區西南隅,原為官衝坪裡一小湖,1958年冬修建的逆江水庫,將龍鳳湖包容其中,後將水庫改名為龍鳳湖,積雨面積44平方公里,蓄水面積2625畝,水庫大壩在浪嶺山下,長220米,高383米,十分壯觀。湖東麻家溪有隧洞長652米,與五溪湖相通。

封龍山

石家莊封龍山位於元市與鹿泉的交界處,海拔812米,景區怪石奇峰、深穴清溪為特色。景區內還有歇馬殿、藥王廟、將軍石、醉仙樓、白草寺等景點,每個景點都有一段典故等待大家去聆聽。封龍山景區的植被覆蓋率高,樹木蔥鬱,泉水清爽。[10]

抱犢寨

抱犢寨,舊名抱犢山,古名萆山,位於河北省石家莊鹿泉市西郊,是一處集歷史人文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名山古寨。系國家4A級旅遊區、河北省旅遊先進單位。

十方院

十方院又稱金闕宮,坐落於獲鹿鎮南部幸福橋畔(威遠門外太平河南岸)。十方院為較高規格的道教建築,其始建年代還未定論,據河北省文物專家對鬥姆殿後牆原有的裝飾沿瓦形制斷定為元代產物,可見其創始年代可追溯至更遠。十方院歷經滄桑,幾次重修,在藥王殿前牆上至今還嵌有記錄光緒年間十方院遭受地震災害後又重修的碑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