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你“讲条件”时,“直接拒绝”没有商量余地,做到绝不迁就

很多父母在孩子某些事不愿意完成,或者完成不好时,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完成,

喜欢用一些“引诱条件”的方式来让孩子达到目的。

比如,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完成作业,会说:你如果今天作业完成的好,我周末就带你去游乐场,或者是:你如果这次期末成绩考的好,我就给你多少多少钱奖励你。

父母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完成某件事,但这样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可能会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讲条件”。

孩子与你“讲条件”时,“直接拒绝”没有商量余地,做到绝不迁就

他受到了你许下条件的诱惑,认为只要是你提出来条件,他就能收获什么,时间长你如果不在用条件许诺他,他便做起事来无精打采,毫无动力。

这会让他在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做交易,看不到好处就不做的情况,如此下去就形成了,现在很多孩子喜欢与父母“讲条件”的根本原因。

那么,我们面对孩子与你讲条件时,应该怎么处理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即合理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不会养成他“讲条件”的习惯呢?

孩子与你“讲条件”时,“直接拒绝”没有商量余地,做到绝不迁就

从一开始就不讲条件

对于孩子一开始不合理的要求绝不能迁就,从一开始就要避免与孩子讲条件

比如,孩子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些父母这时可能会说:你不好好吃饭,一会就不要下楼玩了。或者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时,父母可能会说:你如果不做好什么事,我就不给你买某某玩具。

这样,在孩子的心理就产生任何事都是有条件可讲的,那么,在他做什么之前也会惯用这种思维,来与你“讲条件”。

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就不能与他讲条件,有什么事直接明了的点出来,不让他做什么就是不让,绝不许诺孩子任何条件。这样,孩子就不会跟我们讲条件了。

孩子与你“讲条件”时,“直接拒绝”没有商量余地,做到绝不迁就

让孩子承受讲条件的后果

当孩子与你讲条件时,父母不需要对孩子发脾气或者大哄大叫,也不用苦口婆心的商量,让他承受他自己选择的后果就好了。

比如,你让孩子吃饭,他非要看电视,或者一边吃饭一边看,那就让他看吧,你们吃完饭直接收拾碗筷,然后等他过来吃饭时看见没有了时,他就知道了下回不能吃饭时看电视了,不然要饿肚子。

这样,下次你在让他吃饭,他就不会与你“讲条件”了。

孩子与你“讲条件”时,“直接拒绝”没有商量余地,做到绝不迁就

尽量对孩子进行鼓励

其实,孩子与你讲条件都是因为“物质”,当他喜欢某一件东西时,就会用其它的方式来与你交换,以此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这样会容易会养成习惯。

因此,我们需要转变一下思路,在孩子每做完一件事后,我们用行动去鼓励他,比如,夸奖一下、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或者摸摸头这些方式。

让孩子知道即使没有物质的奖励,只要他做好了,也会得到父母的鼓励,这样会让他很有成就感。

孩子与你“讲条件”时,“直接拒绝”没有商量余地,做到绝不迁就

试探性的讲条件不允许

另外,有一些孩子在刚开始与你讲条件时,是试探性的,他并不确定他的条件你是否答应,如果这时你顺着孩子的意愿答应了,那么,他会发现这种试探性的“条件”好像很管用。

所以,我们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对于他的一些不合理的条件,直接拒绝,让他知道在你这里没有试探,一切都要按照你的评判标准来衡量。

但也要注意不要任何事情都拒绝孩子,对于一些孩子学习上或者生活上有用的“物质”,父母该满足还要满足,不然他会因为极度缺少什么变本加厉“讲条件”

孩子与你“讲条件”时,“直接拒绝”没有商量余地,做到绝不迁就

还有,在孩子与你讲条件时,我们还可以换种角度与孩子沟通。

比如,天冷你让孩子穿厚衣服,他不穿时,你可以这样说:好吧,不穿可以,但你们同学肯定都穿厚衣服了,你没穿同学看你到会笑话你的。这时他肯定会乖乖的穿上厚衣服。

所以,有时候当我们顺着孩子的意愿,换种角度表达出来,效果可能比你主动要求会更好。


大家好,我是奶妈说成长,多次获得青云计划奖励,并且专注于0-15岁孩子成长方面的诸多困扰、难题,有这方面疑惑的家长,可以关注我或者给我留言,我看到会为您解答,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