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為什麼感覺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了呢?是種糧食便宜,還是老年人幹不動了呢?

狂砍一條街


阿企說說我們這裡農民對種地的看法。

位於魯南地區的蘭陵縣,屬於農業大縣,蔬菜產銷業是我們這裡的農業支柱產業,其中縣域中西部大棚蔬菜(蔬菜產業辦公室數據約為120萬畝)有35年的種植發展歷史,中東部大蒜種植產業更有1700多年曆史,面積約為30萬畝,這些區域農民大多在家從事農業生產,其餘區域及部分大蒜區域農民在農閒季節外出或者在本地務工。當地大棚蔬菜戶均種植面積大,夫妻二人管理溫室約10畝左右,拱棚戶基本在1000米左右,大蒜基本10畝左右,大戶面積更大。近些年來蔬菜生產效益相當可觀,管理得當每戶約有10-30萬元的毛收入,大蒜戶屬於大田種植,收入也較為可觀,基本也在10萬以上的毛收入。這些農民大部分沒有其他特別的技能,這個收益相對於進城農民工來說也是一個很高目標了,但是從業人員年齡主體仍為60、70後,80後很少,90後基本沒有,原因如下:

1、當前這批農民都是新中國的農民二代,成長的環境及接受的教育有獨特的歷史特色,能吃苦耐勞,思想主題先明,對國家和家庭有特別強責任心,思想大多都很純樸,也可能是別人眼中的“憨厚”,這代人其他技能不多,常年從事農業種植,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幹著自己的事,在我們國家當前的發展速度下,這批人已經停不下來去思考和改變了。他們不分晝夜,特別是大棚蔬菜種植戶,經常夜裡1、2點帶著頭燈在棚內幹活,有的加夜班是常事,很多人一天只吃兩頓飯,個別人忙的一天一頓飯也有,常年的大強度勞作,很多人都有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腿疼、風溼等職業病,這些飽受勞作之苦的農民,即使收入高,他們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過他們過的生活。

2、“農二代”面臨農村生活的壓力,有時候不得不加大種植面積,自己給自己上足發條,不然你就沒有能力給自己的兒子進城買房,要不就放棄找兒媳婦的入門條件(個例除外),70、80後從事農業種植的農民,相對文化及接受能力有很大的進步,但是他們同樣面對對下一代教育及為孩子打基礎而儲備力量,也是加足馬力努力的種好地,為了“接受教育是最公平的出路”而努力的培養孩子,他們更不想讓孩子再種地了。

3、未來地由誰來種?這由市場來決定,當農民的種出來的價值跟這個時代發展持平或者偏高的話,大學生們,資本家們、農場主們等更多的人將會加入這個行業,到時候就怕也需要“農業行業生產資格證”了,那就是我們國家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了。

我們縣去年引領示範,建成了全部荷蘭模式的蔬菜產業工廠,一個玻璃溫室8萬㎡,同步歐洲最先進的標準,也是為未來中國誰來種地打開了一扇窗,但是這種先進模式跟我國幾億不計勞動成本和自己給自己幹活精神的農民來競爭,如果他們產出的產品賣不到歐洲同類品的價格,至少目前他們是沒有市場的。








時代阿企


現在種地的人越來越少即是糧食便宜也是年輕人種田的越來越少,老年人年紀越來越大,幹不動了,多方面的原因,但是這兩種是主要原因。

一、就拿我家去年來舉例吧。我家是南方紅土地,典型的丘陵地帶,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水稻,去年我爸種水稻三畝地,秋收賣糧連化肥農藥的錢都沒有收回來,還別說人工成本,虧的不要不要的,今年我爸一分田不種,寧願去縣城找一份保安的工作,人也相對輕鬆,收入也有一點保障。

去年天氣原因,水稻開花授粉時期,南方天天下雨,導致水稻顆粒不飽滿,又容易繁殖害蟲,所以收成很差,每畝田收成五六百斤左右,一畝地也就是七百元左右的收成。國家收購糧食價格定的也很低,造成農民不願意種地,積極性不高,自然種地的人也就少了。

二、收成低,年輕人更不願意種地,我們村裡全部出去打工,年齡大一些就在縣裡工業園區幹體力活,婦女進工廠賺錢,他們寧願出去,也不願在家種地。現在農村年輕人生存壓力大,特別是還沒有娶親生子的。現在農村結婚除去婚房,彩禮最起碼要十萬以上,所以他們十幾年都在外面打工。為了結婚,他們要準備房子、車子、還要準備彩禮錢,留在老家農村是不可能能娶到媳婦的。

所以現在種地的人越來越少,糧食便宜,年輕人外出打工這兩種原因是最主要的原因。


炫彩農村


大家好,現在農村種地越來越少的情況確實越來越嚴重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我做為一個農民,我就說一下我們家的情況吧。

我們家在沂蒙山區,祖祖輩輩都是種地的,以前的時候沒有地方打工,所以只能在家種地,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多數年輕人都去打工去了,如果不打工單純的種地的話,那麼養活一家人是很困難的,也就剛夠吃喝,這還得是收成和價格比較好的年份,弄不好還要賠錢。

我父親由於年齡比較大了,加上有沒有啥文化,所以只能在家種地,我給大們家算一下去年我們家種地的收入吧,我們家一共有十幾畝地吧,大多是以前的承包地,一年的承包費大概是1000元多點,然後就是每年的化肥農藥要4000多元,然後就是耕地一畝要80元左右,耕完需要1000多元,我們這邊主要種花生,地瓜,西瓜等,

這其中花生種子需要100多斤,成本500多元,地瓜苗我們家買個2000多元的秧苗,然後是西瓜也有800多元的瓜苗成本,加上秋收還要找人幫忙,機械灌溉,運輸的燒油啥的也要1000多元,自己的勞動就不算了,一共成本在11000元左右。

那收入是多少呢,我們家去年中了,4畝花生,6畝地瓜,2畝西瓜,然後還有2畝桃樹,其他的就沒有了,去年的時候我們這邊的十分的乾旱,遇到了嚴重的旱災,收成十分的不好,花生大概弄了1300多斤,可以說減產一半,受疫情的影響到現在也沒有人收,按現在市場行情也就能賣4000元左右,地瓜我們家買了7000多元,西瓜賣了不到2000元,桃樹由於沒有管理好,賣了3000多點,所以總得收入也就16000多點,除去上邊的成本,最後剩下的也就5000左右,如果不去打工的話,這些錢根本不夠生活花的,何況現在生活成本越來越高。

所以說,現在農村種地的,都是迫不得已的,又不能去打工,所以只能在家種地,一年辛辛苦苦到頭還不如在外面打工一個月掙得多,所以現在農村也就有越來越多的土地沒有人中了,不知道你們那有這種情況嗎,歡迎點贊留言,謝謝大家閱讀。


冰河在沂蒙


說說我的老家吧,我老家是黑龍江的,一說黑龍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裡是黑土地,沒錯,我的家鄉都是黑土地,主要農作物玉米、大豆、水稻。

就說說我自己家那的情況吧,我家在哈爾濱市的一個縣城住,我們那裡的農村最近幾年幾乎都種玉米了,聽爸爸說是種大豆不掙錢,具體多少錢一斤我也不知道,我家那的情況幾乎都是年輕人都在縣城買樓了,因為孩子上學方便。

現在農村剩的大部分都是五十多歲以上的人,地大多都是他們在種,很多家庭都把地包出去了,每年收些包地的錢,現在種地幾乎都是機械化了,都不用人工了,人只要跟著就行了,有的家庭一個女人就能照顧十幾畝地,男人出去打工。

我家那到了11月份就冷了,外邊打工也不好乾了,農民出去幾乎都是工地比較多,所以冷天都回來了,這一歇就要差不多歇半年,所以種點地根本不夠家裡開銷的,沒辦法,只有出去打工,然後把地包出去。

再一個就是現在80後、90後、00後的人,也根本不會種地啊,會的太少了,都在外邊打工,所以說有時是沒辦法,不是不種,而是掙不多少錢,所以不管年紀大小的人,只要身體硬朗,就都出去打工了。


寶寶jiao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甘肅河西這邊的,地道的農民,從八一年土地承包時務農,一開始農村的消費低,種地完全能夠養活一家人,年景好的時侯買餘糧家裡還存點錢,每人一畝五分地,當時農村的各種設施比較完善,醫院,學校。孩子們上學很方便,看病也方便。而且花錢也,而且教育質量和城裡沒有差別,後來漸逐的物價上漲,學校合併,城鄉差別越來越大,醫院雖有,可沒好醫生。逐步的年輕人為了孩子的教育,等等原因。不得不走向城市,詢求生活希望。其實農民受苦不是問題,在外打工,更辛苦,而且妻離子散的,可沒辦法,為了生存,也只能這樣,現在我們這裡在家種地的五十歲的特別少,基本在六十歲以上,也就是實在是出不了外的,我五十八歲,種十四畝地,主要是打工,種地是兼種,現在種地用機械,自我感覺並不辛苦,最主要的是缺少土地,我們隊包產到戶時四百o五口人,現在五百一十六口人,土地沒增加,原來都施農家肥,肥料不花錢,現在家水費比原現翻了四十倍,化肥,農藥價格逐年上漲,逼得農民無法種地,這樣得過所有費用,每畝收入四百元,我們隊九十多戶人,種六百畝地,這些地現在只能養活六戶人家,如果每戶有一百土地還湊合著能生活,這就是農村沒人種地的原因。


平凡142657016


大家好,我是紅姐。我從小在農村長大,也是深有體會,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種地的人還真是越來越少了,我分析了幾個原因:

第一:農民種地真的非常辛苦。耕地、播種、施肥、澆水、打藥、收割、晾曬、脫粒。忙到頭,辛苦一年種的糧食也賺不了幾個錢。

第二:很多年輕人覺得種地所得的錢,遠遠不夠現在生活的開銷,所以或選擇 外出打工,或上大學選擇留在城市,或頭腦靈活的做生意經商,都好過在家辛苦種地。

第三:家裡老人種了一輩子地,能幹得動的繼續幹,幹不動的遇到有人承包土地的,就把地承包出去,每年拿著租金,也相當於辛苦種一年地的收入,而且沒有風險。所以現在農村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家有兒女愛西瓜


對這個問題。在每一個地方,它的性質是不一樣的,土地多的人對於種地來說,還是有一定收入的 對於土地少的人來說。種地是最不划算的。

1.在農村離縣城遠的地方,土地都特別的多。每個人可以分到一畝半,到一畝七八分的土地。對於他們來說種地是可以的。一家子起碼有十幾畝地。一年的收入也有兩萬來塊錢,平常的花費也就掙到了。

2.那我們村莊離縣城就比較近。分的土地就特別少。種起來特別的不方便。家裡有八口人,只有四口人有地。最大的一塊土地。才一畝六分地。大小有好幾塊地。所以我們就不願意種,都分給父母,一年下來也賺不了多少錢。有的小塊的土地。都掙不過人家耕地的錢,就比較的煩惱。這樣的徒弟怎麼去種。

3.現在農村,如果去種地的話。種大豆,小麥是賺不了多少錢的,麥子的時候還可以賺一點錢。但是等到了秋收。收黃豆的時候。就沒辦法再掙到錢了。就只能掙夠買肥料的了。

4.所以現在在農村,年輕人。一般都不喜歡種地,都交給了父母。一是賺不了什麼錢,二是覺得辛苦,其實主要還是。現在的年輕人忘了該怎麼種地了?是老年人。在家種地。

5.我們這裡現在都是這樣的情況。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星夜的流星


大家好,現在農村種地越來越少的情況確實越來越嚴重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我做為一個農民,我就說一下我們家的情況吧。我們老家甘肅那邊,一畝地玉米才收五六百斤還算好的,一斤才八角錢,一畝地玉米錢還不到500元,有的人家只有一畝多地,這個一畝多地要忙好幾個月,所以就不划算種,年輕人都出去務工,老年人有種不了,


黑夜傳說-_-zzz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會現代化進程的趨勢特點是城市化,城鎮化程度越來越高。農村人口大幅減少以種地為生的農民自然越來越少。其二,老齡化嚴重,想幹的幹不動,幹得動的不想幹。勞動力的外流導致農村除了留守兒童就是老人,兒童在上學,老人大部分已喪失了勞動力,種地是重體力活沒有硬朗的身體是無法勝任的。雖然有些平原地區已經實現了機械化,但投入產出不能成正比,總賬算下來沒有利潤可言,所以大大降低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其三,近年來物價飛漲,農副產品價格不穩定甚至偏低,農資價格飛漲,水漲船不高。這一點作為農村人都是感觸頗深。

我的家鄉是成都平原邊緣的淺丘地帶。每個人所分的可耕地面積不足一畝。有的村鎮可能略微多一點或少一點。一畝地的投入是多少?用拖拉機一畝地最少要120元左右(有的山地用不了)化肥至少要170一袋(百斤),小麥種子每公斤8到9塊。玉米種子每公斤10到15塊,緊接還要打農藥,遇到天干不下雨,還得想辦法澆灌一個小得10幾塊。收割一畝地至少又得160(坡地不好走別人還不願意去),小麥的價格為每公斤2.3到2.5元,每畝地頂多收600來公斤。這樣把所有的開支減去幾乎所剩無幾,按我們的話說就是種地不划算。所以很多地方寧可讓地荒廢了也不願意種,而勉強能動得了的老人種一點自給自足就算了。以上就是農民不願意種地的原因。當然這還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其中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此就不便過多的囉嗦了。農民雖然老實,但並不傻。大家都會算賬,出門打工一個月買成糧食夠吃一年,所以祖祖輩輩種地為生的農民已經不以種地為生了。準確的說,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生存生活壓力或者說是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所造就的。





成都莽娃


引言:

隨著新農村建設推進和城鎮工業大力發展下,使農村家庭收入來源方式增多,年輕勞動力輸出增多,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種地成本上漲,讓農村出現了種地減少的現象。

現我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一、新農村建設

現在農村舊房改造,農村道路統一規劃,已經基本實施了,出行運輸方便多了,而政府還大力扶持農業規模種植,養殖,吸引了很多老闆投資承包種植,僱傭當地村民,無疑給在家的人員增加了掙錢的途徑了,比如我的家鄉江西贛州信豐,以前在農村主要靠種植,養殖,並沒有其他多少的收入來源了,除了自給外,都要儘量開荒多種植,養殖獲取更多的收入,來滿足家庭開銷,如小孩學費……,現在到很好了,政府每年對農田戶主還有補貼,現在基本上都是自己種自己吃的而已,有勞動力剩餘的就出去做事了,很少自己開荒種地了,很多以前長輩開荒的一些土地又已經長滿了草啊,樹啊!

二、農民自己種地產量低,效益低

自己種地,規模上不了,受地形限制使用不了現代機械化,只能延續常規的種地方式,而化肥等肥料價也上漲,只能儘量少購買化肥,生產週期相對較長,效益低,導致很多很多更加不願意自己種地了。

三、城鎮工業發展快

目前幾乎所有的城鎮都招商引資,建立工業園區,一批批企業,工廠進駐,推動工業發展,同時給人們提供了很多的就業崗位,吸引了很多農村勞動力,導致留在農村的勞動力基本上上是年紀比較大的,我們老家也不例外,這幾年隨著縣城工業的推進,比亞迪等都設立了工廠,很多村民白天在自己縣城上班,晚上就回家,這也促使了農村種地的越來越少了!

四、農村勞動力老齡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網絡信息的發展,造就年輕人獲取社會資源多,信息量大,且年輕人的思想也更加開放了,逐漸形成了年輕勞動力輸出,留守在家都是年紀大的和小孩,這也促使了種地的少了!

總結:

農村種地越來越少,並不是老人幹不動和糧食便宜,而是社會發展帶來的一種趨勢!

以上僅代表我自己的觀念,分析不對,歡迎評論區指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