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之策略

一、构思创意之计———散发美好的气质风

幼儿园环境创设之策略

采主题环境的构思也可以理解为设计,只有经过设计的环境才可能成为“有准备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给幼儿美的体验和熏陶。心理学研究表明,客观事物的美能使人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消除情感障碍,从而产生接纳、喜爱、依恋的情感。因此,在主题环境的构思上应该力求结构合理、色彩协调、风格和谐,做到繁简适度,浓淡相宜,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构思,体现了幼儿园的审美高度和能力,散发出每所幼儿园独特的气质和风采。在“春天”的主题环境设计中,根据内容的选择,老师们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构思,同样是大班,有的班级选择了水墨江南的风格,以白色为底,让孩子用粉彩淡淡地勾画春天里孩子们的游戏,与墨色的江南民居相映成趣;有的班级用草席和竹子铺陈,上面是孩子们用彩色纸剪贴的人物剪影。中班的老师用散点状的设计来表现春天的动物,又用大地色系的沉稳、牛皮纸的纹理来营造原生态的自然气息,从而越发凸显动物的可爱。小班的老师选择了淡淡的粉色、鹅黄、翠绿,大片的花团锦簇,让人赏心悦目。设计,为内容的精彩呈现服务,同时每个班级都凸显了自己的风格特色,或诗意淡雅、或热烈奔放,或主体突出、或布局均衡,体现了老师们的艺术修养,也让班级环境成为孩子们审美体验的最好场所。春天,因为构思创意而美丽。

二、表达呈现之计———展示幼儿的个性精彩

幼儿园环境创设之策略

有了内容和构思,主题环境创设实践中真正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表达环节才真正开始。在这一部分,最容易产生歧义的是如何落实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做主题环境的主人,以主体地位参与主题环境布置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识和操作技能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要找准孩子能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宜幼儿展现当下发展水平的平台,从而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和再创造的愿望。幼儿园主题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创设的结果之中,更蕴含于创设的过程中。在“春天”的主题环境设计中,老师们是隐藏幕后的设计师,主题环境创设的主角是孩子们。到很多幼儿园去,我们常常听到把“这是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作为班级主题环境不美的理由,更有甚者,老师包办了很多应该由孩子完成的创设环节,因为“孩子们做的不好看”,而我们不仅没有停留在“让孩子动手”这一浅显的阶段,更注重寻找这一阶段最适合孩子们的表达方式,提供相吻合的材料和方式,同时给予每个孩子表达个性的机会。同样是桃花,小班的孩子可以用撕纸的方式撕出一个个小花瓣,写意状组合成一片花海,但大班的孩子可以做出整棵桃树的姿态和细节,让每一根枝条每一朵花都有各自不同的姿态。不同表达方式的选择,来源于对当下孩子最佳表达能力的掌握,小班孩子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足,此时,“手”本身就是他们最好的“美术工具”,撕、捏、搓、卷都是很适合他们的表达方式;大班的孩子已经能熟练地使用画笔,这时大片的纯色涂抹就完全不能体现孩子的美术能力,应该鼓励他们更多地表现物体的细节,关注不同光影下色彩的变化,鼓励每一个孩子富有个体色彩的个性表达———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春天,呈现孩子最精彩的表现和最个性的语言。

三、生发成长之计———伴随孩子的生命成长

幼儿园环境创设之策略

班级的主题环境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必须通过主题环境与幼儿发生多维交叉互动,产生主题环境的再构成,从而促进和丰富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能力等内隐经验,使其生命得到生长。只有主题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发展才将更富有活力。主题环境创设符合季节特点是创设要求之一,所以,很多老师宁愿选择没有太多季节特点的内容来呈现,以避免时过境迁的大动干戈。其实,每一个班级主题环境都是可以生长改变的,它既要跟着孩子们的认识加深而改变,也要随着孩子不断的成果展示而改变。春天,再美好,脚步也匆匆而过,于是,我们的班级主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小班,绚丽的花海上有了一片片浓绿的树荫,刚学会画各种简单线条的孩子在叶子上勾勒出细细的叶脉,树林里多了很多常见的昆虫:蝴蝶、蜜蜂、小蚂蚁,孩子们用纸团拓印蝴蝶的翅膀,用细细的纸绳缠绕蜜蜂的身体。中班环境中的动物,改变了刚刚从冬天苏醒的懵懂,猴子爬上了树,刺猬采到了果子,树洞里多了一窝小松鼠,夏天的丰盛和浓烈跃然纸上。大班,春天的孩子改变了装扮,清凉的夏装、遮阳的草帽,草地旁多了一个水波荡漾的池塘,孩子们在池塘嬉戏玩耍。

从春到夏,从生发到丰盛,班级主题环境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也印证了蒙台梭利:班级主题环境与生命相互制约,班级主题环境反映生命内在的跃动的理论。幼儿园班级主题环境是一个幼儿园整体办园理念的具体呈现,它是幼儿园的一张名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个门道就是它与孩子发展的关系,基于孩子的发展需要,呈现孩子的精彩表达,促进孩子的不断探究,这些就是我们班级主题环境创设的锦囊妙计。

幼儿园环境创设之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