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桌,孩子的第二幅面孔,家長們教了嗎?3步教會孩子整理書桌

俗話說“物似主人形”,書桌的整潔度代表著孩子的另一張臉,不知道平時在家裡,孩子的書桌是自己整理的,還是由家長代勞的呢?

曾經看到過一條新聞,杭州實驗外國語學校新學期有了一條新規定:

該校對教師考核新增了一條讓人意想不到的任務——學生抽屜整理的合格率,合格率達到95%以上的,班級任課教師可以集體拿到500元;

合格率達到100%的,而且優秀率是年段最高的,可以獲得學習習慣示範班級的榮譽。

鼓勵老師教孩子學會整理書桌。

書桌,孩子的第二幅面孔,家長們教了嗎?3步教會孩子整理書桌

01

教孩子整理書桌真有那麼重要嗎?

先看下面一個案例:

小明是個活潑開朗的小男孩,大家都很喜歡他。可是剛上一年級的他,大大咧咧、丟三落四的情況特別嚴重。

他有時候忘帶鉛筆,有時候忘了帶本子,有時候又丟了橡皮,甚至有時候書包裡的書忘記了換,帶的還是前一天用的書。

對此,小明的父母都很頭痛,只好每天幫著孩子檢查書包,規置文具,整理書桌。

後來,小明學習上也開始“丟三落四”,不是忘了寫完問題的答案,就是沒有仔細審題就開始答卷,毛毛躁躁的,甚至有時抄題也抄錯了,經常把“6”看成“9”。

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好習慣。

小明不會整理物品“丟三落四”的壞習慣,最終影響到了他學習上也開始大大咧咧。可見,教會孩子整理書桌形成好習慣,真的很重要。

第一 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美國教育家艾蕾.馬洛尼提出,培養孩子的要訣之一,就是“及早讓他們自立”。

小明忘帶鉛筆、本子的時候,父母雖然很困擾,由於溺愛和害怕孩子在學校沒得用,就包辦代替幫他整理了。

可文具是孩子每天用得最多的東西,無論是學校裡的,還是家裡的,是孩子行動的一面鏡子。

在家裡還可以父母代辦,那在學校裡呢?在其他父母看不到的地方呢?孩子長大了呢?

家長正確的做法,是教會孩子自己整理書桌,這樣既有利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又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減少家長的負擔。

書桌,孩子的第二幅面孔,家長們教了嗎?3步教會孩子整理書桌

第二 可以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學會整理和歸位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經歷,上課鈴響了,手忙腳亂準備這節課用的課本,上節課用的文具往書桌一塞,回家做作業卻找不到了,原來被同桌裝走了;

老師都已經上課,還把頭鑽在書包裡不出來,原來在找昨天晚上的作業。這都是孩子的條理性出了問題。

老子曾說: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整理書桌其實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通過整理桌面學習用品和擺放桌椅,我們可以學到物品分類的方法,學會整理、分類、歸位懂得有條理地處理事物。

這在以後面對一堆問題時,就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第三 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環境影響人,雜亂的書桌會讓孩子的內心跟著混亂,也會極大地拉低孩子的精神狀態。想想看,一個像草窩似得位置,孩子能靜下心嗎,孩子能願意在這上面看書學習嗎?

整潔有序的環境,容易讓孩子坐得住、沉得下心,看書學習會更專注進入思考狀態。整理書桌,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高效的學習空間。

書桌,孩子的第二幅面孔,家長們教了嗎?3步教會孩子整理書桌

02

教會孩子整理書桌怎麼做?

第一步:整理書桌也要遵循基本“步驟”,通過層層推進法,一步一步引導孩子建立書桌的“秩序感”

我們家長可以用“層層推進法”,一步一步的來教孩子整理書桌。如果我們家長上來就說:“你的書桌整理一下,快!趕緊整理”,那麼孩子98%以上的可能性不會整理,即便整理他也是帶著情緒的軟抵抗。

我們可以這樣來:

首先,最開始時一般是我們家長幫孩子整理的,此時孩子並不知道,需要自己整理書桌。

第二階段,家長可以通過啟發式的提問,比如:“小靈,你的書桌好亂,要不要和媽媽一起來整理一下?”讓孩子跟家長一起來參與整理。

第三階段,孩子整理,我們家長在旁邊做一個指導和觀看。

家長可以和孩子說:“小靈長大了,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了喲!”告訴孩子,弄亂的書桌需要他自己來整理。

此時,家長要通過鼓勵性的語言,放手讓孩子自己整理書桌,不要打擊他們整理的自信心。當孩子整理完,有哪些不對的,我們家長再提出糾正。

這個階段是最重要也是最漫長的,需要家長有很強的耐心。

第四階段,孩子自行去整理,這時家長大功告成,達到目標。

電視劇《小歡喜》裡,學霸喬英子的書桌物品擺放有序,乾淨清爽。一看就知道她母親宋倩對她從小教育很用心。因為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會整理,一定是在家長用心的教導下一步一步慢慢學會的。

書桌,孩子的第二幅面孔,家長們教了嗎?3步教會孩子整理書桌

喬英子的書桌

第二步:“二八法則”在書桌整理的過程中仍然適用,要通過刪除“冗餘項”來讓書桌更加“清爽”

1949年哈佛大學語言學教授吉普夫對“二八法則”進行了解說,說的是:資源總是會自我調整,目的是使工作量減少。而大約20%~30%的資源,與70%~80%的資源活動有關。

吉普夫說:“使用頻率較高的東西比較靠近我們。而聰明的秘書早就知道,常用的檔案不必歸檔!”

什麼意思呢?

如果桌面上堆滿了東西,其實我們真正經常用到的只有20%,這個可以放在桌面上。而其他的80%都是不常用的,可以收起來,用的時候再取。

按照這一法則,家長在教孩子整理書桌時:

① 桌面上儘量只放必須品,拿走不用的筆

一般大人寫字只用一種筆,但孩子不同,桌上經常放滿了各種各樣的筆(鉛筆、水彩筆、蠟筆、油筆……)其中有很多都重複了不常用。

如果不準備用它們,那麼就把它們清理出來,單獨找個固定的地方存放。

孩子可能會出現不捨,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只是給他們換了一個住的地方”,要用再去拿。只留下每天必須用到的筆,且儘量少(這樣我們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整理其他物品同理。

② 經常要用的文具,放在就近的地方

經常需要用到的鉛筆、課本、試卷…可以在桌上就近給他們固定找一個地方,這樣既方便孩子用的時候拿取,又方便孩子用完後能及時歸位。

③ 文具分類擺放,簡潔清爽

孩子的東西一般多且雜,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給他們歸類後再擺放。

筆可以用盒子或者筆筒裝起來。

書的收納除了書櫃外,經常用的書還可以用桌面小書架統一豎著放置。

小文具,像膠帶、貼紙、橡皮擦等,可以選擇封閉式的小抽屜裝起來,看起來既清爽,又能避免落灰之後不好打理。

第三步:任何習慣的養成都遵循“21天法則”,通過有效時間內的不斷督促,幫孩子建立整理書桌的“習慣”

《黃金法則》的作者在書中提到個“21天法則”,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家長在教會孩子整理書桌時,需要有耐心,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21天或更多天。

書桌,孩子的第二幅面孔,家長們教了嗎?3步教會孩子整理書桌

有次,和同事王姐聊天時,她就和我分享了下她怎麼教她7歲女兒小蘭整理書桌的。一開始小蘭什麼也不會,什麼都想往書桌上放,小玩意兒特別多。

當王姐和她一起整理的時候,有媽媽提醒,小蘭還會往收納盒裡放。

可是一當媽媽不在,小蘭自己用完書桌時,就會經常忘記把使用過的東西歸位。每次王姐看到,就會把她拉過來,再一次督促她整理書桌。並告誡她,使用完書桌,整理了才能離開。

這樣持續反覆,重複教了很多次,她女兒才記牢。

父母在教孩子整理時,需要孩子不斷的重複練習,如果某一階段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做了或忘了,父母要帶著孩子從返上一階段再做一次,直到孩子會了為止。

寫在最後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卡爾威特說:播下一種習慣,就會有一種性格,進而收穫一種命運。

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人生有著重大意義。而孩子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長精心的教養。整理書桌是小事,也是孩子受用一生的大事。老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書桌是孩子的第二張臉,自己不會整理怎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